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佛祖也纠结(给困顿生活的一贴复活剂)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美)夏洛特·卡塞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现在的你符合以下特征,这本《佛祖也纠结(给困顿生活的一贴复活剂)》(作者夏洛特·卡塞尔)就是你救命的人生复活剂!总是从外界寻求幸福或成就;总是关注生活中糟糕的一面;很难自己作决定,做事总没有理直气壮的感觉;遇到问题总是能给自己找出一大堆借口;缺乏自我关怀,说“不”时总心存愧疚;喜欢维护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身份;重复同样的行为,却期望不同结果。

内容推荐

  生活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工资太少,钱不够用?工作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老板没能力,制度不人性?婚姻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爱人不体贴,孩子不听话?当人生遇到困境,我们习惯简单归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你是否仔细想过:一切问题的根源在哪儿?

《佛祖也纠结(给困顿生活的一贴复活剂)》讲的是如何从困境走向自由。摆脱困境,从来都不只是被动妥协、哪儿疼医哪儿这么简单,而是在种种问题的历练中,形成一种内在的稳定感,让你即使面对狂风暴雨,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再挣扎、不再对抗。这需要你了解自己最深层的感受,理清自己容易受困的根源,需要你拿出勇气,在日常琐事中大刀阔斧地改变、重生。当你回归自我、接受生活的本来面目时,种种问题的答案自会不期而至,因为打开困顿之门的钥匙本就在我们自己手中!

《佛祖也纠结(给困顿生活的一贴复活剂)》的作者是夏洛特·卡塞尔。

目录

序 亲历困境

前言 欢迎踏上精神之旅

第一步 直面内心:是什么让你受困?

 1. 找出不安或受困的根源

 2. 让身体为你引路

 3. 什么样的人容易受困?

 4. 什么样的人不易受困?

 5. 用佛教教义开启解困之门

 6. 受困和挣扎的区别

 7. 是什么让改变如此艰难?

 8. 超越恐惧,勇敢前行

第二步 开放自我:尽纳生活的启示

 9. 佛祖无处不在

 10. 感受内在的流动

 11. 展现当下的自己

 12. 学会超越自我

 13. 体验身边的点滴小事

第三步 集中注意力:洞悉自身的节奏

 14. 做生活中的智者

 15. 哪些外界因素在影响着你?

 16. 做自己的旁观者

 17. 清理混乱的生活

 18. 你的思想并非你真实的自我

 19. 感受与整个宇宙的联系

 20. 返璞归真,回归本我

 21. 留心错误核心观念的作用

 22. 明辨“真我”和“假我”

 23. 感受初心的自由

第四步 融入现实:接受生活的本来面目

 24. 睁开双眼,毫无偏见地看世界

 25. 留心自己编造的谎言

 26. 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27. 审视自己与欺骗有关的经历

 28. 一步一步开始讲真话

 29. 摘掉夸大真相的有色眼镜

 30. 抛弃恐惧,真实地活着

 31. 你我同为世界的一分子

第五步 亲近他人:用爱沟通彼此

 32. 体验无处不在的爱

 33. 为彼此搭建爱的庇护所

 34. 透过镜子看清自己

 35. 挖掘心中流淌的智慧

 36. 清醒面对爱情和友谊

 37. 摆脱羞愧感的束缚

 38. 让倾听联结彼此

 39. 伸出双手,帮助他人

第六步 马上就做:将思想付诸行动

 40. 找寻内心的火焰——改变之源

 41. 通过行动重新梳理思路

 42. 保持情绪稳定,克服恐惧心理

 43. 合理利用能量和精力

 44. 在脑海中勾画行动后的成果

 45. 将思想付诸行动的八步骤

 46. 扫清路障,克服消极思维

 47. 克制一时的冲动

 48. 善待身体—保持轻松自在的灵丹妙药

 49. 消除思想禁锢和破坏心理

 50. 坚持到底的十七条法则

第七步 坦然放手:不为结果所缚

 51. 欢迎抵达

 52. 注意放手时的退缩征兆

 53. 感受虚无和未知能量

 54. 跟着感觉走

 55. 只管去做,莫限定时间表

 56. 不为结果所缚

 57. 不要设定剧情的发展

 58. 记住,你不是行为者

 59. 热情退去时坦然放手

 60. 不依附于便利设施

 61. 感受自由的友善

 62. 放下自我,融入生命

后记

致谢

试读章节

而另外几个易陷困境者的车子同样也在一条偏远小路上出了故障,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惊慌失措和埋怨生气。“哦,太可怕了。我们太蠢了,根本就不该来这里。”紧接着有人就会说一些抱怨的话:“你就不该撞到那个坑里。”对方也随之反驳:“我也没办法。大家都在说话,闹哄哄的,使我没法集中注意力。”大家个个心情烦躁、绝望流泪,一种无助的情绪迅速弥漫开来。车上仅有的几罐啤酒也很快消耗殆尽,大家的情绪更加反复不定。结果没有经过任何商议,就有人走出十五英里之外去寻求帮助,使得其他人既担心又难过。他们一会儿坐在车里,一会儿又下车站在那儿四处张望。每个人都因为恐惧和担心而感到孤单无助。其间任何有关接下来该怎么做的提议都会遭到一片质疑。

最终这两群人都获救了,到了安全的地方。那些不愿受困者想起这次经历,会将它看做是一次冒险,感觉彼此更加亲近,对自己应付困难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那群易陷困境的人在任何时候想起这次经历都会无比难过,把它当做是一次精神重创,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因为此次的恐惧经历,使他们对以后诸如此类的探险也会敬而远之。

大部分人都有受困和解困的经历。一般来说,身处困境是由诸多因素,而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从一个人的内在感受,而非其行为的外在表现,就可以判断他是否受困。比如说,一个人拼命工作却丝毫感觉不到乐趣,工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所做的事是值得的,自己是成功的;而另一个人努力工作则源于他对工作的迷恋、执著和从中得到的乐趣。前者感到压力重重,后者则不然。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到易陷困境者的一些心态特征。接下来会谈一些我个人的观点和体会,但并非人人适用。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些适用,有些不适用。我们先讨论容易受困者的特征,然后再说说不易受困者的特征。是什么因素使人受困?

1.无助感或内心缺乏理直气壮的感觉。那些易陷困境的人常常很难自己采取行动,就好像敦促自己采取行动的意志力受到阻挠或根本就无力行动。机会来来去去,但你却只是置身事外,远远观望,无力迈出第一步,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份好工作或一段可能发展的感情落入他人囊中,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感到无助或感觉没有资格的人不够努力。事实上,他们常常很努力地干着一些没有报酬或毫无乐趣的工作。如果要他们通过放松心情、学习新的技能或者接受挑战来改善生活,他们就会恐惧不安或者懒于行动。

2.思维消极。有一位帮助问题家庭的社工朋友说:“借口无大小。”一想到变化,易陷困境者脑海里立即就会冒出一些消极、负面的想法:为什么不管用、这事多难啊、以前就没什么办法等,以及太棘手、太热了、太尴尬了、时机不对、感觉不好、囊中羞涩、难为情等借口。稍稍感觉不舒服的事就选择逃避,而不是采取行动。

3.生活乱七八糟。易陷困境的人在解决问题、统筹规划、安排生活方面都毫无条理、混乱不堪。冲动和感情用事大行其道,理智和合理计划则惨遭遗弃。他们常常会因为无法完成任务、无法按计划行事、无法预算基本生活开支而感到心烦意乱、灰心沮丧。生活处于一片混乱时,就会失去重心,不幸的事也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账单逾期未付、水龙头从滴答漏水变为哗哗流水、汽车的奇怪声响最终造成交通事故或不得不花大价钱去修理。

4.无法以恰当的方式平定自己。安慰自己。有些人:总是慌慌张张、焦躁不安,因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他们无法以恰当的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他们不会通过深呼吸、寻求支持或者休息片刻等办法来让自己镇定,而是暴饮暴食、上瘾成性、食用糖果、服兴奋剂、毒品、强迫性行为或数小时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等。在这种不安的状态下,他们很难让心情放松、平静下来,所以也无法做到积极创新、理性决策或感受快乐幸福。

5.难以接近他人。缺乏支持系统。易陷困境者与他人相处时,常常会感到孤立、焦虑。他们害怕被人羞辱、奚落、抛弃或批评。没有彼此关爱的人际联系,就失去了可以激励人们勇敢冒险、积极内省或解决问题的有效支持、思想、灵感、鼓励和友谊。

6.借助外界因素来寻求幸福感或认为“值得”的感觉。易陷困境的人常常会有一种错误的信念,那就是:只有优越的地位、丰厚的财产、美丽的外表、辉煌的成就或事业的成功才能证明他们所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他们是招人喜爱的。他们追求名誉、金钱和性;梦想成为大师、专家、顾问;渴望与理论、信仰、修行和宗教联系在一起。但是生命中有失败、有喧嚣、有美好,接受生命的本真,这一需求没有神奇之道。读书、向大师请教固然不错,但最终我们要设法静下心来,围绕自我,安然处世。

7.缺乏自我关怀和合理设限。自我关怀涉及方方面面: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j定期锻炼体检、表达真实自我、拥有舒适宜人的住所、避免压力太大、玩得开心、挖掘自身潜质、自得其乐地生活等等。自我关怀还意味着毫无愧疚、毫无惧意地说“不”、“是”、“也许”等。它就像深呼吸一样让你调整自我,珍视你所拥有的生活,从而获得平衡、取得共鸣、采取恰当的行动。

8.将自我意识等同于形象、概念和信念。人们容易陷入困境是因为他们将思想、信念和想法与其身份特征等同起来。他们想当然地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在他人面前的形象,而不是考虑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他们认为好、坏、对、错都是绝对的,却看不到这些观念、思想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诠释。

9.重复同一行为,却期望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主要指的是对伴侣唠叨、对孩子说教、以某种方式经营公司、过度饮食、逃避问题、健康不良或过度疲惫。易陷困境者总是重复着同样的行为,却希望能产生全新的神奇结果,但这种事绝少发生。

10.关注让自己茫然的事物、关注生活中坏的一面和糟糕的状态。在困境中,许多人都将重点放在自己是多么不知所措、多么难过和不幸;总是不停地谈论自己的不幸、缠着别人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希望博得同情并让别人关注自己的问题。或者就是从来不去剖析自我,而是一味地谈论这个社会的境况是多么糟糕、那些负责人是多么愚蠢,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负面循环。相反,他们应该自问:“今天我该做什么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儿?我怎样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更个性一点儿?我怎么才能对周围的人或物产生积极影响?”

理解这一切的关键是要明白,所有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神经系统和放松能力的,我们该如何拥有聪明的头脑。换言之,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心情焦躁不安或身体疲惫不堪的状态,那就很难作出理性思考、迅速反应和明智决定。反之,因为缺少计划或不考虑自己行为所造成的长远后果,就会一味冲动行事或作出一些目光短浅的决定。P11-14

序言

生活的目的就是活着。活着不是去聚敛财物、取得成绩、积累成功,也不是为自己打造一个合适的模具。活着就是去触摸、感受、倾听、观察、体验自己当前充满活力的生活;活着就是去接受在自己心里流淌的狂野想法,接受人的动物本性、智慧、在胸口跳动的恐惧、掺杂着泪水的笑声和超越自我的喜悦;活着就是去接纳任何一个自我——无论是阴暗的、可爱的、激情的、天才的还是笨拙的自我。通过这样的自我接纳,你可以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好朋友。

这样做并不排除实现目标、积极进取和珍重自我;这样做是因为人的身体、心灵和精神三者交汇,融为一体,可以去做任何使人充满活力的事。

通过这样的自我接纳,我们的意识渗透到人类体验的广袤领域,我们开始洞悉一切生灵之间的联系,洞悉所有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我们开始体会爱的真谛。

……

很多书都教导我们,只要相信自己、付出努力,你就会得到想要的一切;而佛教主张,要越过那些因为自身需求和期望而产生的混乱与压力,从而体验真正的自我。它并不是让你自我膨胀或者追名逐利,而是让你解放自我,感受快乐、宽容和开放。由此起步,生活中种种问题的答案常常会不期而至。

许多东方的精神传统都会包括一些具体的步骤。佛祖为使我们保持正念和觉知,勾画了八个步骤,即八正道(详见第5节)。本书中的各个步骤相互支撑,为最后一章“放手”作好了铺垫。因此,请记住,当我提到“自我”能做的事时,一定要理解为这只是一个选择,而并非是必需的。我们应将目光放在清除通往幸福、自由和真实自我之路的障碍上。这些步骤并不想成为一堆让你惭愧内疚、按部就班、思想僵化或内心挣扎的条条框框,而是为你指出一条自由之路。无论采纳与否,你是,而且一直都是一个有着美好人生的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8: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