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琳,现为浙江省丽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有《生命本色》一书。近年来,多有作品发表于《钟山》《红豆》《山花》《青年文学》《延河》《雨花》《江南》等文学期刊。
《随风而逝》为韦琳的中、短篇小说集,主要收录了县城女孩、来信、山花烂漫、六月的事、守望、月色迷蒙、那年的夏天、江南之行等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随风而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韦琳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韦琳,现为浙江省丽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有《生命本色》一书。近年来,多有作品发表于《钟山》《红豆》《山花》《青年文学》《延河》《雨花》《江南》等文学期刊。 《随风而逝》为韦琳的中、短篇小说集,主要收录了县城女孩、来信、山花烂漫、六月的事、守望、月色迷蒙、那年的夏天、江南之行等作品。 内容推荐 韦琳的小说题材相对固定,大多是小城故事,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小城女人的情感故事。出现在她小说笔下的人物,是少女和少妇两个系列形象,少女形象多为美的追寻者,像《山花烂漫》的尚晓花可以为一条红绸丝巾而献上年轻的生命;而少妇形象无论是小城本地女人,还是外地打工者则多为情感的失意者,像《红霞满天》的文媛、《十年婚姻》的辰宜、《随风而逝》的虹儿、《六月的事》的许静波、《被风吹过的夏天》的“她”等等。就我的阅读印象而言,唯有《郦家的屋》的女主人公祯佳是一个例外,她延续了韦琳小说的少女形象系列,是一个美的追求者。 《随风而逝》为韦琳的中、短篇小说集。《随风而逝》主要收录了:窗口、县城女孩、来信、山花烂漫、随风而逝、六月的事、守望、十年婚姻等十七篇小说,供读者朋友们欣赏。 目录 打一口小城女人情感故事的“深井”/1 窗口/1 县城女孩/10 来信/23 山花烂漫/33 随风而逝/44 六月的事/54 守望/65 小说两题/76 十年婚姻/88 月色迷蒙/102 郦家的屋/115 约会/123 红霞满天/133 寻找阮越/146 那年的夏天/157 回家/166 江南之行/200 试读章节 一 在此之前,我不会想到,一扇小小的窗口竟会揭开一个家庭的秘密。那时,我一直弄不清楚我家的这幢楼房是什么年代留下的,白色外墙的浮雕花饰显得暗淡无比,遍布了尘土和蜘蛛网。楼梯破败且留有隙缝,脚踏上去整幢楼房会发出嘎吱嘎吱垂死般的声响。家里的摆设也是极其简陋:一只留了半爿镜子的五斗柜,看见里头的人影从来不是完整的,它不是没有腿脚便是没有头颅的样子。我独自一人在家时甚至不敢去盯看它。除此之外,便是一张父母睡的大床;外加工字桌、圆饭桌、小木凳和我的小木床。这就是我家的全部家当了。打懂事起,我便知道我的家在这座小院子里,是属于最丑陋、最破败的房子。这让我非常不幸地看见了家原来是这副丑陋且无法改变的现状。我无数次地想过,这幢房子在多年之前就不是住人的,后来被生生地隔成了一小间一小间的宿舍,专给那些无处可以遮风挡。雨的人栖身。我渐渐地发现,住这种阴森的房子总是令人心情沮丧或伤感,特别是雨天或刮风的阴暗天气,密闭的走廊伸手不见五指,一盏肮脏、昏暗的电灯泡孤零零地悬在黑魃魃的天花板上,一晃一晃,似鬼影憧憧,年幼的我每次经过时,心仿佛被一只巨大的魔掌紧紧地攫住,充斥了窒息感。 尽管如此,我发现二楼朝北的那扇窗户仍是带给了我一线光明和美丽的景致,它一览无遗地通往墙外广阔的天地。当春风习习地吹拂我们这座小县城时,远处的山峦渐次分明地呈现出浅绿、苍翠和青黛的颜色;近旁的田野则在斜风细雨中尽情地崭露复苏的气息,开放着大片大片暗紫色的花籽,喧哗,闹腾。而我眼中的群山则是一派宁静高远的洁净世界。瞧上它一眼,我的心胸立时变得坦荡无垠,那些平日里侵扰我的愁绪或伤感统统远离了我。 从这扇窗口望出去,我甚至能够瞥见我就读的红光小学,红砖墙,绿窗子静静地掩映在浓郁的桑树丛中。操场上传来脆生生的童声合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娃哈哈呀,娃哈哈呀,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高音喇叭里清亮欢快的歌声,像一根耀眼的火柴,将我的心扉呼地点亮了。就像多年之后,遇上感动或愉悦的事,心情会变得格外澄明或柔软。我承认自己当时是被那种忽然降临的快乐和感动击垮了,双眼情不自禁地噙着两股长长的热泪。云城的景致,在我的眼里渐渐地幻化成暖暖融融的意味。 二 一天清晨,当我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周围的一切全变了模样。说心里话,我不愿看见这样的事实。对面的那幢新楼在离我家一步之遥的地方,仿佛一夜之间傲然地长高了,挺立的身躯含有藐视一切的姿态。我确信它是庞大和不容置疑的。它的出现,击碎了我心中的宁静。直到若干年之后,我才蓦然醒悟,人世间有一种冷酷,你必须去容忍它,耐心地面对它,慢慢地学会妥协和承受。 其实,早就听人们说过了,母亲供职的这家单位要给部分双职工家庭盖新楼。消息传出之后,我们仍是不以为然,好像那是离我们无比遥远的事儿。没想到,它一眨眼工夫就站立在了我的面前,想不搭理它都不行。你不瞥它吧,只要你睁着眼睛,就会有红彤彤亮堂堂的砖墙扎入你的眼帘,刺伤你的心灵。接下来,我看见一对对双职工夫妇手牵着手来看新房子了。他们仔细地看过每一间房子的结构,看看房子的质量、外墙和周边环境,目光也顺带留意一眼对面我家的这幢破楼。那目光流露出来的瞬间,满含了一丝惊愕与疑惑,好像他们是无意间发现了它的存在以及它的不堪目睹。后来,拿到钥匙的人家欢天喜地、笑逐颜开;而没拿到钥匙的人则跳脚、谩骂,指天画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单位里的一些内部政策都是有所倾向的。尤其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分房这事更是单位的头儿说了给谁就给谁的。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成人世界的潜规则。 现在,我的同学小米一家子的日常生活尽落在我的视线之内了。小米是我的同班同学,她是小学二年级时跟随父母从外地转学来的。她个头高大,比我们这些同龄女孩高出半头之多。自从她出现在我们这个小院子之后,很快就引起了我们的瞩目。她自我感觉良好,一张圆脸高高地仰着,我在背后送了她一个“向日葵”的绰号。我想,“向日葵”家有亮堂堂的新房子住了,这是件多么体面的事呵。我知道,时下还有许多的城镇家庭,兄弟姐妹一大家子蜗居在低矮困窘的小屋子。而“向日葵”不向,她所拥有的正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她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了它。造物主也格外地垂青偏爱于她。她所拥有的优越让人嫉妒,又让人眼热。时至今日,我能一口气说出她身上那些值得炫耀的资本。譬如,她出生在那么好的家庭,又深得父母的娇宠;她学习不用下死力气,却能考出全年段最棒的成绩;她能歌善舞,她写的作文常被老师在课堂上当做范文来读。还担任学校合唱队的总指挥,凡看过她的登台指挥,你不得不叹服她的素养与风度。这诸多的优点让她远远地走在了同龄孩子的前面。让人气不过的是,她还多次在我们面前以自豪的口吻提及她爸年轻时在金水桥上守护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向日葵”的一番话让我们稚嫩的脸庞写满了仰慕与神往。除此之外,每天傍晚时分,这座小院子里会准时像广播一样响起她的嘹亮歌声。有时,是她跟她哥高梁一起合唱那些经典的老歌,像《冰山上的来客》《婚誓》《马铃儿响来玉鸟唱》《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这些歌他俩从广播里听一遍就会,唱得跟广播里头播出来的一般。我们自小生长在县城里的人,还是头一回听见身边的熟人唱这么好听的歌儿。够了,我不想多说“向日葵”了。反正在她面前,我从来不曾流露过情绪。我不会像李老师那样笑嘻嘻地跟她说话。李老师多次从她父亲手上借来公家的自行车,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喜笑颜开地咧一口洁白的牙齿,在操场边的梧桐树下,一踮脚就飞身而去了。我们晓得,李老师的女朋友在乡下局村小学教书,他每个周六下午都要去赴约的。看见李老师这副样儿,我对他上的课也变得三心二意了。 我发现,“向日葵”的哥哥高梁是个孤傲的人,他跟“向日葵”不是同一类型的。他颀长,苍白,会拉小提琴,像《梁祝》和《苗岭的早晨》等曲子是他拿手的绝活。听他演奏这些曲子,我会沉湎到他的音乐世界里。我想不到在一个离我家很近的地方,竟会有一个如此完美的家庭。跟我家的状况相比,是两重世界呢。譬如,幸福与快乐总是离我非常遥远,而跟“向日葵”和高梁一家却须臾不离。再瞧瞧我这一家子的现状吧,我母亲长年累月地生病,在单位里做最苦最累的活;父亲又远在农村劳动。尤其是,我们蛰居的又是如此摇摇欲坠的破漏房子!每逢下雷阵雨或刮台风,乌黑开裂的天花板跟着也飞扬起纷纷的“尘雨”,落下黏糊糊的尘土。还有蜈蚣和蟑螂接二连三地爬到我的床上被头耀武扬威。不幸的境遇加上惶恐不安的心态,让我妈的老胃病又犯了,脸色愈发憔悴与困顿不安,一天到晚总是挂着冷冷的冰霜。。这种寒意源源不断地感染给了我,同学们都说我的眼睛饱含冷漠和坚冰。我变得愈来愈孤僻和木讷了。我跟“向日葵”虽说是同学,却不太肯在一块说话。这让李老师感到很惊讶,他曾做过数次的努力,我仍是我行我素。P1-4 序言 第一次读到韦琳的小说是在2006年第4期《钟山》杂志上的《山花烂漫》。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她是丽水市作协的副主席兼秘书长,长年组织文学笔会,举办文学赛事等,也知道她写作散文、报告文学等,出版过《生命本色》一书,但这次读到的却是她的小说。 “栖凤县大街上的那次庆祝游行,让一个叫伊侬的少女出了名。”这是小说《山花烂漫》的开头句,这一成熟的叙事句式让我感觉到韦琳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叙事潜力,一口气读完小说,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印象中,这篇小说曾获得省市的文学奖项。 现在,韦琳把这几年陆续发表在报刊上的小说结集出版,我想,这是她想对自己小说创作生涯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韦琳的小说题材相对固定,大多是小城故事,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小城女人的情感故事。出现在她小说笔下的人物,是少女和少妇两个系列形象,少女形象多为美的追寻者,像《山花烂漫》的尚晓花可以为一条红绸丝巾而献上年轻的生命;而少妇形象无论是小城本地女人,还是外地打工者则多为情感的失意者,像《红霞满天》的文媛、《十年婚姻》的辰宜、《随风而逝》的虹儿、《六月的事》的许静波、《被风吹过的夏天》的“她”等等。就我的阅读印象而言,唯有《郦家的屋》的女主人公祯佳是一个例外,她延续了韦琳小说的少女形象系列,是一个美的追求者。 有意思的是,韦琳的小说虽然写的是情感故事却没有大开大合的故事框架,也听不到撕心裂肺的情感呼喊,但小说的布局谋篇却凸现作家的艺术匠心。更多的时候,她喜欢将故事浸泡在温情的河床上慢慢发酵,于是,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橙色的基调。 我还想说的是,虽然收集在这部小说集中的17篇小说质量上并不那么匀称,比如,在我看来,《来信》的情节、人物有些牵强,《窗口》的叙事视角多少有点别扭,但总体而言,这部小说集显示了韦琳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天赋,几年的耕耘,终于结出了一枚即便像我这样挑剔的读者也可以反复品尝的硕果。 韦琳还会写下去,还会在小说创作的路上越走越远,期待韦琳将小城女人情感故事的这口“井”打得更深,给读者品尝的“井水”更清冽可口。 是为序。 (盛子潮,评论家,浙江文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