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教育怎么了(求解钱学森之问)
分类
作者 庞跃辉//史银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庞跃辉教授,集合诸位学者对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多个层面的现状进行了综合性考察,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求解“钱学森之问”,从教育观念系统因素、教育管理系统因素、幼儿教育系统因素、小学教育系统因素、中学教育系统因素、大学教育系统因素、继续教育系统因素等角度和层面,对教育现状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深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所存在的重大误区,找出其深层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内容推荐

饱经沧桑的中国教育,在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中发展。

如今,人们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面对世界现代教育的巨大冲击,怀着焦虑与希冀之情,开始对中国教育进行新的审视。

著名科学家、思想家钱学森,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切中了中国教育的时弊中国的教育还存在着极大误区,身陷极大误区的中国教育,能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吗?

求解,钱学森之问,必须冲破教育大误区,只有当教育真正步入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时,人才辈出的局面才有可能出现。

2006年11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一个教育座谈会上对与会的教育专家说:“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目录

引言 反思“钱学森之问”

第一章 教育观念有偏颇

第二章 教育管理过度行政化

第三章 幼儿教育超前成风

第四章 小学教育负担过重

第五章 中学教育陷入文理分科的泥淖

第六章 大学教育步入单向度误区

第七章 继续教育有名无实

结束语 教育的真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观

中国唐朝产生了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这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就是韩愈。在被许多中国人信奉为教育经典之作的《师说》中,韩愈如此精彩地写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入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陡,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一直被许多中国人视为教育思想的极致。我们从韩愈的给“李氏子蟠”的鼓励文章中可以看出,韩愈的教育思想是十分明显的:

一是认为老师的作用十分重要。韩愈指出: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二是认为老师可以不分辈分。韩愈指出: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三是认为轻视教育之风危害极大。韩愈指出: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四是认为应当有正确的教法与学法。韩愈指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学习,我未能看出哪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五是认为人各有所长而应相互学习。韩愈指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不值一提,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六是认为老师和学生应当相互学习。韩愈指出: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七是赞赏喜好博学的学生。韩愈指出: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以激励其更好地学习。对“传道、授业、解惑”的偏颇认识

我们从韩愈在《师说》中所表达的教育观点可以看出,韩愈的教育思想可以说具有其丰厚的内涵。然而,我们现在许多人却在很大程度上曲解了韩愈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认识更为偏颇。

P16-18

序言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文明进入了一个快速化、多元化、整合化的发展新时期。在如此时代背景下,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教育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教育的水平和成效,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状态的重要标尺,也是展示社会文明进步成果的重要平台。因此,教育历来备受人们高度关注。

饱经沧桑的中国教育,虽然经历了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发展道路,但不抱成见的人都能体认到,中国教育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五”时期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国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到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95%以上,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段。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增加,在校生达4 031万人。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毛入学率达21%,进人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将世界教育现状及我国发展的综合前景考察,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年以上,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杰出人才缺乏。

如今,人们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面对世界现代教育的巨大冲击,怀着焦虑与希冀之情,对中国教育进行新的审视。著名科学思想家钱学森先生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既是关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急迫、艰深命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求解。

直面“钱学森之问”,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求解。有人认为,“钱学森之问”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追寻的悠久深沉历史问题。也有人认为,应从消除传统文化之不足来求解“钱学森之问”。还有人认为,应从建设一流大学来求解“钱学森之问”。另外,有人认为应从消除教育行政化管制、根除学术腐败、健全科研创新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考试录取制度,以及构建科学透明的教育发展决策机制等方面来求解“钱学森之问”。

当然,学无止境、术无定势,因而直面“钱学森之问”除了以上“求解”之外,也许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求解,或者还可能出现许多新的求解。无论哪一种求解之道,都体现了人们十分关注“钱学森之问”这道既关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又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急迫、艰深命题,在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或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为求解“钱学森之问”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为了进一步求解“钱学森之问”,必须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教育进行系统的深入分析研究,因为教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在单向性、一维性、静止性的孤立状态中实现的。因此,必须把教育发展作为一项涉及多种因素和关系的复杂系统来加以深入分析研究。与教育发展系统密切相关的有自然环境系统因素、社会环境系统因素,也可区分为物质系统因素、精神系统因素,还可区分为人的内在系统因素、外在系统因素,同时还可区分为历史演进系统因素、现实行进系统因素以及未来构想系统因素等系统结构要素、系统运行过程和系统功能特征等重要因素关系。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庞跃辉教授,集合诸位学者对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多个层面的现状进行了综合性考察,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求解“钱学森之问”,从教育观念系统因素、教育管理系统因素、幼儿教育系统因素、小学教育系统因素、中学教育系统因素、大学教育系统因素、继续教育系统因素等角度和层面,对教育现状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深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所存在的重大误区,找出其深层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本书主张面对教育现状和发展需要,必须确立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为促进教育发展提供思想先导;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教育管理新模式;必须消除幼儿教育拔苗助长的危害,让幼儿保持童心与童趣;必须改变小学生在不堪重负中喘息的情状,使小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成长;必须改变中学教育文理分科的模式,让中学生在知识海洋中畅游;必须改变大学教育单向度、程式化定势,使大学生能真正成为社会栋梁;必须改变继续教育专为技能补课的功能弱化状况,全方位构建终生学习新体系。总之,本书的基本核心思想在于强调教育需要真正步人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杰出人才的辈出才有可能,振兴教育才有希望!

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类已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浪潮扑面而来。我国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教育的特殊重要功能和作用越加凸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在诸多方面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经济繁荣、社会进步,需要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民族复兴、国家强盛,需要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我们应当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我们深信,如果能够在系统深入分析教育现状、发现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深刻把握现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真正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政策、新措施,重点突破、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教育一定会开创新局面,取得令人欣喜的新成就。

感谢庞跃辉教授的厚爱,他嘱我将这样一些感受记下为文,并推举为序文,这是十分不敢当的。

严绍璗

2010年阳春记于北京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