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读老子(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

傅佩荣在教学、学术研究、写作、演讲等方面皆有卓有成就,著作甚丰。其作品深入浅出,擅长说理,范围涵盖哲学研究与入门、人生哲理、心里励志等。 此次结集的著作,体现了傅佩荣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能使读者吸取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丰富自我的人生。

这本《我读老子》,向圣贤借智慧,发现以智取胜的人生之道。

内容推荐

《老子》又名《道德经》,但是内容与世人所谓的“仁义道德”完全无关,亦即所论并非伦理学的题材。

《老子》向来是一本难解的书,而其关键即在于“道”字。

《老子》似乎是一面镜子,人们总能借它照见自己的长相,而未必说得清楚它原来的用意是什么。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谓的“道”,是指“真实”(更好的说法是“究竟真实”)而言,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也是儒家之前),另外开辟了一条路,并且是更为宽广的路。奈何天下人却难以体认他的美意。他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我们不妨欣然接受此一邀请与挑战,一起认真研读《老子》。

目录

前言一 老子其人其书

前言二 以智慧取胜的老子

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篇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试读章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白话】

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名。名称未定之前,那是万物的起源;名称已定之后,那是万物的母体。因此,总是在消解欲望时,才可看出起源的奥妙;总是在保存欲望时,才可看出母体的广大。起源与母体,这二者来自一处而名称不同,都可以称为神奇。神奇之中还有神奇,那是一切奥妙的由来。

【解读】

“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所代表的是“究竟真实”。人的言语所能表述的,都是相对真实,亦即充满变化的事物。因此,永恒的道是不可说的。不可说,甚至不可思议,但是却“非存在不可”,因为若无究竟真实,则这一切由何而来又往何而去,然后人生难免沦于幻象或梦境。老子揭示“道”的存在,是为了化解虚无主义,超越相对价值,使人的生命获得真正的安顿。

“名”是名称或概念,是言语及思想的基本单位。“名以指实”,名称是用来指涉真卖之物的,其作用为符号或象征,因此有调整及改变的空间。针对永恒的道,人的思想可以觉悟恒久的名,但是一经界定落实,就成为相对的名。以下所论之“名”,皆指相对的名而言。

“无名”与“有名”,在此是针对人的认识作用及过程而言。无名代表万物的始源,是思想无法企及的阶段;有名代表万物的母体。“母”字表示有母必有子,思想由此领悟了:万物如何配合名称一一呈现。在字句上,以“无名,万物之始”取代“无名,天地之始”,这是依帛书本《老子》而改;并且王弼的注也说:“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

“无欲”与“有欲”,是针对人的意志欲求而言。许多学者认为老子不可能主张“有欲”,因而反对这种断句。事实上,“欲”随“知”而生,有正确的知,就有正确的欲,所以老子赞成大国与小国“各得其所欲”(六十一章),而圣人“欲上民”、“欲先民”也都是好事(六十六章)。其次,帛书本与王弼注亦皆如此断句。然后,“以观其妙”与“以观其徼”,这里的两个“其”字,皆指万物而言,但分别指涉前面所说的“始”与“母”。人在“无欲”时,可以契合“无名”之境,进而观照始源的奥妙。人在“有欲”时,可以配合“有名”的状态,然后观照母体的广大无边。“徼”可以解为明白开显、空虚能受、归趋之处、所及边际等。

“此两者”是指“始”与“母”,名虽不同而来源相同,亦即都来自神奇的“常名”。常名再往上推溯,亦即玄之又玄,则是作为众妙之门的“道”了。如此解读,则全章首尾呼应,层次井然。中间的“无名、有名”与“无欲、有欲”,是就人的认知与欲望而言。《老子》全书的后续各章依此充分发挥其理。

本章断句,不以“无”、“有”为专门术语,理由有二:首先,无与有是相互对立的概念,如“有无相生”(二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章);既然相互对立,就不能有先后的承启关系。其次,涉及先后承启的,只有一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但是有与无在此是指有形与无形而言,或指有名与无名而言。请参看相关部分的讨论。P3-5

序言

我们手边的这本《老子》,又名《道德经》。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它的作者时,是列在《老子韩非列传》中。然而,以上简单的两句话,就可能引起不少误解。

首先,《老子》又名《道德经》,但是内容与世人所谓的“仁义道德”完全无关,亦即所论并非伦理学的题材。以王弼(公元226—249年)所注的版本为例,《老子》分为上下两篇,先论“道,可道,非常道”,后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遂有《道经》(一至三十七章)与《德经》(三十八至八十一章)二篇,合称《道德经》。

其次,《史记》卷六十三以“老子、韩非”并列为传,其实所述还包括庄子与申不害。韩非是法家代表,著作中有《解老》与《喻老》二篇,“解喻”了老子的部分思想。司马迁认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最后又总结说:“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老子的思想当然比韩非深远,但是韩非“自认为”并且“使别人认为”他在推广老子的学说,以致老子的真面目反而模糊难辨。这不能不说是老子的不幸啊。

关于《老子》一书的作者,亦即“老子”此人,司马迁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是周朝管理文书档案的官员,学问与见解应该具有一定水平。根据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曾经向老子请教礼仪一事来看,老子应该是春秋时代的人,年龄比孔子稍长。孔子听了老子的一番训勉之后,对弟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所谓“龙”,是描写他“乘风云而上天”的境界,让年轻时的孔子感到自叹弗如。老子眼见周朝衰颓,决定西出函谷关,准备隐居,守关的官员请他留下作品。“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事实上,老子是以《老子》一书而对后代产生重大影响,并且此书与老子的生平际遇并无密切关系。换言之,“老子为了什么”要比“老子是谁”更为重要。那么,老子为了什么呢?今日通行的是王弼注的版本,而王弼上距老子的年代也有七八百年,谁能担保这期间的传抄与刻印都没有问题呢?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汉墓”出土了一大批帛书,其中就有《老子》的帛书甲本与乙本。这两个版本大同小异,都是《道经》在后,并且没有分章。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战国楚墓”又出土了许多竹简,其中有三种《老子》的摘抄本,分为甲、乙、丙三组。摘抄本的字数只有通行本的三分之一,并且丙组中的文句较为接近帛书本与通行本。专家认为,甲组较为接近《老子》祖本,它的抄写年代距离老子逝世“可能”只有一百多年。换言之,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的断简残篇,离作者老子本人也有一百多年了,谁也不能保证其间没有出入。既然如此,我们在依据最新出土的资料修订《老子》通行本的同时,还是要把焦点置于老子学说的阐释上。

在探讨老子学说时,会发现材料最多的是历代的注解与引申。从最早的庄子、韩非等人,经过河上公、王弼,甚至唐玄宗这位帝王,再到宋朝的王安石、苏辙、朱熹等人,历代学者无不发表心得,增益老学。但是,《老子》似乎是一面镜子,人们总能借它照见自己的长相,而未必说得清楚它原来的用意是什么。老子是道家的创始者,他所谓的“道”,是指“真实”(更好的说法是“究竟真实”)而言,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也是儒家之前),另外开辟了一条路,并且是更为宽广的路。奈何天下人却难以体认他的美意。他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七十章)我们不妨欣然接受此一邀请与挑战,一起认真研读《老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