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菜根谭的智慧(最新双色图文珍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诸葛瑾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蕴含中华五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之作,是一种开阔思想,安顿身心的处世哲学;是一部警世感人,睿思哲理的人生智典。

你有三大理由阅读本书:

一是古今典范:古人为人处世的思想精华,今人行走社会的最佳指南。

二是处世宝典: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汇集了古代圣贤的智慧。

三是图文并茂:深得原作智慧之道的阐释,极具精美典雅之效的配图。

内容推荐

“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沉玩而励行之,其于语默动静之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

它不仅内容融合儒、释、道三家人生哲学,而且读之可以“补过”、“进德”、“近律”、“近遒”。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本书呢?它就是《菜根谭》。

目录

第一篇 修身

 正德

1.坚守道德,美名永驻

2.洁者自洁,高者自高

3.志明与澹泊,节失于甘肥

4.心地干净,方可读书

5.谨德于微,恩于无报

6.君子养德,小人谋利

7.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8.舍己不处疑,施恩不图报

 养性

1.淡中出真味,常里藏奇人

2.动静相宜,心性得道

3.降客气,消妄心;伸正气,见真心

4.心放下方可脱凡入圣

5.心伏魔降,气平横驭

6.念头浓淡要适宜

7.错失真趣,咫尺天涯

8.心若不净,难逃尘俗

 端态

1.德居人前,利在人后

2.处世让一步,待人宽一分

3.无过是功,无怨即德

4.偏见害心,聪明障道

5.施不求,求无功

6.不囿于己,开启便门

7.春秋皆容,情趣方见

8.天不爱我,我自爱之

9.天之机最神,人之巧何益

 自省

1.坐于静深,心见真妄

2.慎功名,悔孽行

3.昭昭无祸,冥冥不罪

4.明心青天,暗念厉鬼

5.一丝贪念,万劫不复

6.心若无邪,世界亦正

7.自适其性,悠然自得

8.静闲淡间,观心证道

 慎行

1.勿上欲路,勿止理路

2.气寒则享凉,气暖则福厚

3.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4.恶忌阴,善忌阳

5.庸德庸行,招来和平

6.勿逞己贤,勿恃己财

7.非分之福不享,著眼高些不堕

8.一念慈祥致和气,寸心洁白垂清名

9.不染尘烟,野味香冽

 达观

1.难出于易,无心自近

2.春日繁华,不若秋日空明

3.一字不识得真趣,一偈不参悟玄机

4.青山自在,时序速替

5.人心难降,欲壑难满

6.人生无常,盛衰何恃

7.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8.骑驴觅驴,终难成佛

9.俗眼观各异,道眼观是常

 闲适

1.吾身天地,和致敦睦

2.静见真境,淡识本然

3.听钟醒梦,观影见身

4.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

5.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6.任流水落花,只身心静闲

7.自然心体,融和无间

8.耳净是非谢,心空物我忘

9.春色为幻境,秋光见真吾

第二篇 齐家

 克己

1.诚心和气,调息观心

2.富者多施,智者宜敛

3.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4.富而足,拙而真

5.勿羡贵显,勿虑饥饿

6.富可召,祸可远

7.从容处变,剀切规失

8.爱重为仇,薄极成喜

9.冷肠平气,无烦恼障

 教子

1.天地需和气,人间需喜神

2.教弟子,严出入,谨交游

3.地秽生物,水清无鱼

4.念祖宗德泽,思子孙福祉

5.家人有过,春风解冻

6.富贵之家,心存清凉

7.心为根,善是肥

8.幼不学,不成器

9.为官公廉,居家恕俭

第三篇 立业

 求知

1.修德忘功名,读书要深心

2.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3.学贵有恒,道在有智

4.居盈忌欲,处危忌动

5.神用非迹用,琴书真妙趣

6.见道皆文,触物有得

7.彻见自性,不必谈禅

8.昏散处提醒,吃紧时放下

 交友

1.义侠交友,纯心做人

2.立身高一步,处世退一步

3.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4.人之短处毋扬,人之顽固毋疾

5.亲善防谗,除恶恐祸

6.人心一真,金石可镂

7.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8.交结山翁,得乐更多

9.操履严明,勿近小人

 人际

1.留些余地,涉世乐法

2.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3.处世须方圆,待人宜宽严

4.忘己功念人恩,念己过忘人怨

5.宁直恶人忌,毋曲善人誉

6.阴者勿交心,傲者须防口

7.去害心存防心,宁人欺毋逆人

8.宁小人毁而非赞,宁君子责而非容

9.厚待故交,礼遇衰朽

10.怨因德彰,仇因恩立

 态度

1.闲时须吃紧,忙处要悠闲

2.俗情物累尽除,名流圣境便入

3.业不求满,功不求盈

4.人性偏激,业福难建

5.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6.言语助人,亦是功德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毋形气用事,须性天视物

 选择

1.立身处世,是冷是热

2.一事一害,无事为福

3.人我合一,云留鸟伴

4.正义路广,欲情道狭

5.功业随身消,气节万古新

6.把握现在,消除杂念

7.太闲别念生,太忙真性失

8.隐无荣辱,道无炎凉

9.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素质

1.立业者虚圆,失机者执拗

2.万钟一发,在心旷隘

3.真诚为人,圆转涉世

4.信人己已诚,疑人己先诈

5.贵我侮我,原非真意

6.坎坷世道,著一耐字

7.不逞才华,肩鸿任钜

8.名位声乐,不可贪图

 忍术

1.心事如青天,才华当蕴藏

2.洁从污出,明从晦生

3.顺势而为,天亦无伎

4.急处站稳,险地回首

5.人之诈侮,己不动容

6.横逆困穷,有益身心

7.忧死患病,消业长道

8.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9.零落藏新生,肃杀含生意

10.幻中求真,俗中生雅

 辨术

1.吉人时时和气,恶人处处杀气

2.小人可以察,伪君子难防

3.好利者害显,好名者害隐

4.馋夫阿人,其害渐显

5.休与小人仇,休向君子谄

6.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7.下愚可共功,中才难共事

8.不希荣不忧诱,不竞进不畏危

 策术

1.分名远害,引咎养德

2.事后悔悟,临事破迷

3.居轩冕存山林,处林泉怀经纶

4.居卑知高危,守静知动劳

5.大音希声,大巧似拙

6.节操不改,锋芒不露

7.浓夭何如淡久,早秀不如晚成

8.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试读章节

忍一时寂寞,留万古芳名

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所以他自幼就开始阅读史书,并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与史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受父亲的熏陶,司马迁立志要编一部最全面、最真实的史书。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泪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他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父亲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司马迁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却因替向匈奴投降的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下了监狱,受了腐刑。

受刑之后,司马迁是极其痛苦的,因为毕竟腐刑对于一个堂堂男儿来说,是莫大的侮辱。可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都是古人在不得志、极其困厄的情况下写的。我要抛却一切杂念,将未完成的编写工作继续下去。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用将近十年的时间编写成一部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著《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对后世史学的影响极其深远,也是世人公认的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担任中书令,最后在郁郁中死去,但他的名字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最光辉的页面里,他的著作《史记》也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一个人恪守道德的价值似乎总是凸显得很晚,但人的一生相对于不竭的光阴来说就如昙花一现,何不守一时寂寞,品人生真味,留身后芳名呢?

2,洁者自洁,高者自高

读菜根

【原文】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译文】

权利和财富,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被其污染的就更加清白;权谋诈计,不知道的人是高明的,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加高明了。

【注释】

势利:指权势和利欲。

智械机巧:指心计权谋。

悟菜根

这个世界诱惑人的东西很多,真正品德高尚、秉性正直的人,即使每天接触这些诱惑,也能坚守底线而不被其迷惑。而有的人就很轻易被感染,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削尖脑袋往里钻,结果可能受到外人一时的羡慕和赞扬,可是时间一长,所有的羡慕和赞扬都会成为过眼烟云,甚至变成无尽的唾骂和鄙视。

“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而来的,但假如为了一己利益而采用权谋诈计,就会损坏自己的道德。所以说,真正高尚的是那些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的人。因为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也是极难抵制的诱惑。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如此高尚的人,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品德、坚定的人格,才会视权势如浮云,出污泥而不染,耻于机巧权谋的运用。

讲菜根

知者不用,用者不智

郑国有个巫师叫季咸,能预知祸福寿夭,他能算出人某年某月某日死,从不出错。列子十分敬服,就对他的老师壶子说:“本来我以为先生之道最了不起,想不到还有比您更了不起的。”壶子说:“你叫他来给我看看相,算算命。”

季咸第一次来时,壶子示以地之相。季咸看完相,出来对列子说:“我看到了湿透的死灰,你的老师十天之内必死无疑。”列子进去,流着眼泪转告了壶子。壶子说:“你叫他再来。”

第二天,壶子示以天之相。季咸出来对列子说:“你的老师运气不错,幸亏遇到我,才有了转机,我让他死灰复燃了。”列子高兴地进去转告了壶子。壶子说:“你让他再来。”

第三天,壶子示以全息的人之相。季咸一看世间诸相应有尽有,不敢妄言,出来对列子说:“你的老师心不诚,在面相上故意隐瞒自己的内心欲念,叫我怎么看?”列子进去转告了老师。壶子说:“你叫他再来。”

第四天,壶子示之以无相之相。季咸一看,站都站不稳,转过身撒腿就逃。列子追之不及,回来问壶子怎么回事。

P4-6

序言

“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沉玩而励行之,其于语默动静之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

它不仅内容融合儒、释、道三家人生哲学,而且读之可以“补过”、“进德”、“近律”、“近道”,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本书呢?

它就是《菜根谭》。

《菜根谭》篇篇文辞秀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显然,它不是一部有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但是,正是由于看似思无所止,言无所律,才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那一片真心和诚意。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是是三百多年前明朝的一位山林隐士。然而所著《菜根谭》并非完全消极厌世的道德说教,它还有劝导人们建功立业,积极入世、乐观进取的一面。例如,他说:“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他的积极入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们应该坚持一种道德标准,符合时可以积极入世,反之,则宁可“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这种讲究道德的原则立场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借鉴意义。

在洪应朋对人生处世哲学的随意表白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及自身生活体验,展示了中国人特有的人世处世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对数百年来中国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都起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后人称赞此书为“三教真理的结晶”,“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一部万古不易、教人立身处世的圣典”。

《菜根谭》从出现的那一刻就一直深受人们推崇。

与作者同时代的孔谦说:“《菜根谭》可谓‘谭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尽岩险’。”

清代的三山通理说:“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后培其根,其味乃厚。”

它也是伟人毛泽东爱读的古典名著之一。

一些评论甚至说:“政治家们在这部书里找到了治国安邦的策略,商家们在书里找到了以仁致胜的法宝,迷茫者则在书里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近年来,《菜根谭》开始由中国风行海外,在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掀起了《菜根谭》热,人人争购,一时“洛阳纸贵”。人们将其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书一起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尤其是在日本企业界,《菜根谭》被誉为“指南”、“必读”和“教材”。《环球》杂志甚至评论说:“论企业管理的书籍成千上万,而从根本道理上说,多数抵不过一部《菜根谭》。”

《菜根谭》之所以引起现代人这么浓厚的兴趣,是因为这部书内容的丰富和作者有一颗智慧的心灵。

为了传承经典,让更多的人从国学中汲取智慧。我们策划编辑了本书。本书图文并茂,运用图片、注释、译文、评析和故事等手段对《菜根谭》作了全方面的解读,从而把《菜根谭》的寓意精华和盘托出,使《菜根谭》的现代价值和魅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

这是一本蕴含中华五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之作,是一种开阔思想,安顿身心的处世哲学;是一部警世感人,睿思哲理的人生智典。

你有三大理由阅读本书:

一是古今典范:古人为人处世的思想精华,今人行走社会的最佳指南。

二是处世宝典: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汇集了古代圣贤的智慧。  三是图文并茂:深得原作智慧之道的阐释,极具精美典雅之效的配图。

修身养性的智慧奇书,为人处世的策略经典,不可不阅读!正如一句话所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能否感知它们,关键是看你会不会嚼菜根。能从一枚菜根中嚼出人间美味,则你必能从一滴水里看出沧桑兴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