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库(1005)
分类
作者 张立宪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从内容、装帧方面,被业界称为当下“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

本书是10年第5辑。

内容推荐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本书是10年第5辑。

目录

图画1958

卡瓦格博

旅美三女史

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

重建视觉记忆

在世界的咽喉里

修复传奇

青春歌史

无可替代的失败者

商鞅黑洞

技术奇点二题

试读章节

哪里找到我的灵魂?

这一天,西藏昌都的仁青久乃活佛来德钦寺传法。在木梭后来所拜的六位师父中,仁青久乃活佛对他影响最大。

仁青久乃活佛是西藏昌都芒康县人,在甘达寺出家。仁青久乃活佛小时是放羊娃,六岁时能记忆起前世,见到仁钦贡波大师时竟跑上前认老相识,被大师识出是顶巴大修士的转世灵童。

因为芒康甘达寺是小寺院,没什么气派,只有两个哥哥送他进寺院。两个哥哥不服气,不相信弟弟是转世活佛,说:“既然你是转世活佛,肯定知道路,就在前面领路吧。”小活佛于是在前引导,走了两天,那陌生的道路,他像走过几百遍一样熟悉。到寺院一个月后,他说想去前世的家里看看。寺院派一个知道他前世家的大胡子僧人带他去,那僧人故意逗他,走着走着说忘路了。“没关系,我知道。”小活佛说。六岁的小孩子走在前面,翻了两座山,来到一处草原,找到他前世的家。前世活佛二十岁就圆寂了,母亲还在伤心中。小活佛叫了一声“妈妈”,抱着妈妈的脖子哭起来。妈妈见儿子的转世来了,也抱着他大哭。

小活佛擦干眼泪,问前世妈妈:“我那只碗还在不在?”他前世时最喜欢那只碗。

妈妈说:“卖了。”

孩子生气了,说:“我说过不要卖的嘛。”

他的活佛生涯结束于1950年解放军进藏。寺院在离芒康县城三十公里的山上,消息还没传来,活佛就知道天下有变,一日对僧人们说:“我们散了吧。”他离寺回家,继续当他的羊倌。甘达寺僧人后来与解放军交火,伤亡惨重。他躲过了战火。

县里组建供销社,他这个昔日活佛成了供销社主任。“文革”后期,他晚上偷偷带领过去的喇嘛学经,为了闭关修行,他常请病假。政府来人检查,他妈妈把经书藏到窗台后面,来人把房里、菜地、厕所都查过了,恰恰没查到窗台。

“文革”后,班禅大师经过此地发现了他,把他带到北京高级佛学院学习一年。后来北京有人到昌都地区打听仁青久乃活佛,当地干部说:“他在供销社当主任呢。”

北京来人说:“啊,你们不要?北京佛学院要。”

昌都地区这才想起这个人才,立即将他调上来,现在是昌都地区政协副主席。

这位活佛极为谦恭,常对弟子们说:“我没上过学,没知识,只是给你们讲些故事。”而木梭认为,师父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学问极高,“难道是前世所学,他回忆起来了?”

活佛绝不故作高深。他对弟子们讲过一个故事:他当供销社主任时去一个村子,在两河交叉处看到一头牛。他进了村,一个人正急慌慌地找牛,见他来了,喜道:“活佛来了,你给算一下,我的牛在哪里?”虽然他是供销社主任,人们仍当他是活佛。

活佛装模作样算了一会儿,说牛在两河交叉处。那人急急赶去,果然找到。活佛对弟子们笑道:“肯定能找到嘛!”

从此那人到处宣扬:“活佛太神了,连牛都能找到!”

“那是吹牛,我可不会算命,那牛是我看到的。”活佛对弟子们说。

这天傍晚,因为来了这位大活佛,德钦寺热闹非凡,许多人来朝拜,木梭亦来旁观。入得门来,地下跪倒一片,木梭昂然不跪,拿眼冷看活佛。仁青久乃见到他,慈祥地说:“啊,我的弟子回来了。”当即赠他一尊珍贵的小佛像。众人很惊讶,大活佛居然对第一次见面的木梭如此厚爱,可见二人缘分极深。木梭却不为所动,他不像一般藏人见佛就拜。木梭认为,信仰有三种:因为大家信仰而信仰,因有所求而信仰,因了解而信仰。大部分藏人属于第一种,他可不人云亦云。他崇敬那些实修者,不只是学知识,而是艰苦实修,不图虚名虚利。

噶当派先圣有座右铭曰:修法在深山,深山修苦行。苦行愿舍身,尸身愿施狗。

木梭敬信这样深山里的苦修者,却怀疑那些名声大的喇嘛,因此仁青久乃活佛对他厚爱,木梭反以为是装神弄鬼。但大活佛这么“套近乎”,木梭也不好不给面子,拿了人家的手短,木梭不好当即与之辩经,于是哈哈一笑,告辞出门。这一次与一生最重要的师父失之交臂,两年后才皈依座下。

木梭终日寻寻觅觅,找碴寻斗,终于也厌倦起来。他虽抛弃了中功和周易,但还没找到人生的道路,内心的大矛盾仍无法解决。虽学佛,但没有皈依,人生不明,陷入巨大的痛苦中。当时木梭作《红尘飞歌》唱道:

磨不破远去的脚步,

看不透红尘的眼,

到哪里,

才能找到我最初最终的灵魂?

1996年的一天,听说一位堪布从印度回来,到了中甸松赞林寺。这位堪布一生修行,守戒很严,比丘二百五十三戒一生从未犯过,可谓高僧大德。木梭诚心而去,见到堪布慈祥的面容,突然一股强烈的安静感将他罩住,一时间,所有的狂躁妄想化作无形,争辩之心也无影无踪,只想俯伏在地,皈依门下。木梭说:“师父,人生无常,我也许明天就开车撞死,但我快三十岁了,还没有戒律,如果死掉,肯定会堕入饿鬼道。我迫切希望您作我的上师,请师父收我为徒,授我居士戒吧。”

此时木梭对佛教越学越深,轮回观念已深印于心,生怕死后陷入万劫不复的轮回。而有了戒律来守,就可以通过修行摆脱轮回。他一直不服人,但在死亡面前,他失去了自信。

佛教经典说“善戒如大地”。就像万物生长离不开大地,一切善功德都生于戒地,无戒地一无所成,皈依受戒是进入佛教之门,如果不受戒而自己持戒,比如不杀生、不说谎只是善事,有福报,但对修行却无功德,别说成佛,连人道也无门。受戒就是对佛祖对众生做出承诺,其后功德积累飞速增加。而受戒必须拜师,拜师之后,师父身上的法脉才能传到弟子身上。

师父见木梭诚心求师,便为木梭授了居士戒。所谓居士戒是指不必出家、在家终生修行的戒律。出家是为了脱离世俗的繁杂事务,保持身心清净,更重要的是保持心性清净。若能做到心性清净,出家在家都是一样。佛法要求人们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品行脱俗。

二十八岁,在木梭寻找真理十年之后,终于进入佛教之门,从前的困惑、忧虑、绝望一扫而空,从此人生焕然一新。

进入佛门后,木梭对周易不再感到神秘。周易利用了大自然的某些规律,但不是绝对真理,比如五行生克,北寒水南热火,如果换在赤道以南,这些道理就完全讲不通。佛教认为,绝对真理是缘起性空,就是说一切皆有因缘,因为事物是由各种因缘凑成,所以实质不存在。事情互为因果,从果可看到因,从因可看到果,易经看到了这些因果,分析这些因果。“但你了解了周易,也只是了解了命运,却不能掌握命运,佛教让你掌握命运。”木梭说。

木梭所拜的第二个师父就是仁青久乃活佛。自第一次见面后,活佛每来德钦寺,木梭必随侍在侧,但从不拜他,反正已有一个师父了,不着急,再考察考察。

这一天,仁青久乃活佛又到德钦,木梭去见他。在一个小屋子里,有十来个人陪着活佛。木梭问:“大师,听说你学问高,智慧大,我有个问题,可不可以请教?”

仁青乃久活佛微笑道:“我没有那么大的智慧,但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嘛。”

“请问活佛,学佛应以何为本?”

“以善戒为本。”

“以何为目标?”

“以普度一切众生究竟成佛为目标。”

“凡人如何求得心安法?”

“凡事为他人着想。利在人后、功在人先者心常安,少欲者心常乐,无争斗心者心常静。”

木梭心下钦服,把真正的疑惑拿出来请教:“佛教说要慈悲为怀,但我看到有些佛事活动,杀牛宰羊,大摆筵席,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上,心口不一,这样对吗?”

“那不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他们错了。”仁青乃久说。

木梭跪下说:“师父,对不起,我考察您两年了,现在真心向您拜师,请您接纳我。”

活佛颔首道:“太好了!师父选弟子,应考察三年;弟子选师父,应考察十二年。我们做不到十二年,但认真的考察还是要的。”

木梭终于找到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上师,从此终身追随。

P105-1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