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独到的旅行线路,历史文化之旅、动感极限之旅,还有琥珀鱼子酱之旅;探索广袤的西伯利亚,撩开这片偏远而美丽的土地的神秘面纱;详尽实用的旅行建议,怎样体验极限运动,怎样避开繁文缛节获得签证延期。
在莫斯科大剧院,和所有观众一起,用雷鸣般的掌声感谢芭蕾舞者;到新改造的高尔夫球场挥上几杆,参观参观苏联时代的工厂,感受一下圣彼得堡现代的脉动;驱车环游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尽情享受壮丽、粗犷的风光;在投入热气腾腾的俄罗斯桑拿之前,先学好入浴礼仪。
九位专业作者,七个月的实地考察,畅饮了无数杯伏特加后,完成本书。崭新的中文第一版,随处是精准,实用和诚实的建议,都是专为你的俄罗斯之行设计的有用信息。
所有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的形式基本一致。开头的章节是由专家撰写的关于目的地的历史、环境、文化等背景介绍。之后的“出行指南”提供了多方面的出行信息,如签证、货币、通讯、营业时间和住宿的选择:“健康指南”部分,关注呵护着你的出行健康;“交通指南”部分,为你的旅途提供了各种交通的信息。由于每个目的地情况各异,每本书的章节(书的主要部分)划分也有所不同,但形式是一致的。总是以背景开始,接着是介绍景点、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到达和离开,以及目的地周边的相关信息(“当地交通”)。
与此同时,东方的蒙古人成吉思汗(1167~1227年)领导的联军正忙于征服整个亚洲绝大部分地区,除了遥远的北方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最终穿越俄罗斯到达欧洲,建立了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帝国。俄罗斯人通常更愿意称这些以蒙古人为主的入侵者为鞑靼人,但事实上鞑靼人只是加入了蒙古联军的一支力量强大的部落。鞑靼斯坦的鞑靼人实际上是保加利亚人的后裔,他们与巴尔干半岛上的保加利亚人有血缘关系。
1223年成吉思汗的军队遭遇俄罗斯大公们的军队,并在迦勒迦河之役中击败了他们。进军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业由于成吉思汗的死亡而中断,但他的孙子拔都可汗于1236年卷土重来,完成了他的大业。他在四年内荡平了保加尔和罗斯托夫一苏兹达尔,消灭了俄罗斯其他绝大部分公国,包括基辅。诺夫哥罗德由于春汛才得以幸存,洪水挡住了试图穿过城外沼泽地的入侵者。
拔都和他的继承者以伏尔加河畔今天伏尔加格勒附近的萨莱为都城,统治了金帐汗国(成吉思汗创建的大帝国分裂后的可汗国之一)。金帐汗国在巅峰时期,疆域包含了东欧大部,西起第聂伯河岸,东至西伯利亚腹地,南达高加索山脉。可汗对其臣民的统治是间接的:虽然当他们变得桀骜不驯时,可汗的大军会以传统的方式打击他们,但主要还是利用愿意合作的当地大公来维持秩序,提供士兵和征收赋税。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莫斯科的崛起
这样的“合作者”之一就有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他因为抵抗了日耳曼十字军和瑞典入侵者而成为俄罗斯英雄(后来也被俄罗斯教会封为圣徒)。1252年,拔都可汗封他为弗拉基米尔大公。
涅夫斯基及其继承者担当着鞑靼人与俄罗斯其他大公之间的调解人。凭借其精明的外交手腕,从14世纪早期起,莫斯科的大公们获得并保持了大公的头衔,而其他大公们则只能保留原有封地。14世纪30年代,教会也向莫斯科提供了支持,将其总部从弗拉基米尔移至莫斯科,作为回报,他们得以享受鞑靼人的免税政策。
然而莫斯科最终成为鞑靼人的复仇者。德米特里大公重建了俄罗斯人的信心,使莫斯科成为各大公联盟的盟主。他向鞑靼人发起了进攻,并在1380年顿河流域的库利科沃战役中战胜了他们。他因此而被称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意为“顿河上的德米特里”),并在死后被封为圣徒。
鞑靼人用了3年时间镇压了这次反叛,但其末日也指日可待了。国家内部争端削弱了他们的力量,14世纪末他们被以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为根据地的突厥语系的帖木儿帝国灭亡。不过俄罗斯人仍像过去一样四分五裂,他们保留着鞑靼人所封的称号,直到1480年。
莫斯科与立陶宛
库利科沃一役,使得莫斯科(Moscow,随着它不断扩张的领土渐为人知,也被称作“莫斯科大公国”,Muscovy)成了俄罗斯王牌,不过,它也有竞争对手,尤其是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更为不妙的是立陶宛大公国的崛起,从14世纪起立陶宛大公国就开始向老基辅罗斯领地扩张。1386年这个威胁变成了现实,立陶宛的统治者约盖拉(Jogaila)娶波兰女王雅德维加(Jadwiga)为妻,他就兼任波兰的国王,欧洲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结盟了。
约盖拉加冕为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二世(Wladyslaw II)使得此前无宗教信仰的立陶宛统治阶级开始信奉天主教。俄罗斯教会把同立陶宛人的斗争与反对罗马教皇的斗争相提并论。1453年君士坦丁堡(希腊东正教会的中心)被土耳其人占领之后,俄罗斯教会总部宣布莫斯科为“第三个罗马”,是基督教正统的继承者。
与此同时,随着1425年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儿子瓦西里一世逝世,莫斯科陷入了一场王朝战争。虽然老留里克王室最终占了上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居然是借助了立陶宛和鞑靼人的帮助——但直到1462~1505年伊凡三世的强势统治,才使其他公国停止了对莫斯科大公国的反抗。
伊凡大帝
1478年,诺夫哥罗德第一个被伊凡三世并人大俄罗斯公国。为了巩固他对该城的统治,他设了一名总督,流放了该城最有影响的一些家族(从而开创了一项被直到斯大林时代的历代俄国统治者变本加厉地使用的策略),并将汉萨同盟的商人们驱逐出境,使得俄罗斯与西欧世界隔绝了两个世纪。
伊凡的行政官员取代了被流放者,他们如果政绩良好,就能获得l临时占有被没收的土地的奖励。这种被称为pomesbe的新的土地所有制,是伊凡统治的特色。过去波雅尔(boyar,俄国贵族,封建土地所有者)实行土地世袭制,使得他们对土地和土地上的劳力有无限的控制权和继承权。他们也有选择效忠其他王公的自由,因而也具备了政治影响。现在,可供他们选择的大公所剩无几,波雅尔的势力被削弱,而新获土地的文官们的影响则在上升。随着农奴制(见下页框内文字)的推行,不断增长的中央控制权也传播到了社会基层。
1480年,在莫斯科西南部的乌格拉河畔,伊凡的军队吓退了前来索贡的鞑靼人——莫斯科大公国已经四年没有纳贡了。一场恶仗还没有开始鞑靼人就选择放弃了,俄罗斯从此摆脱了鞑靼人的统治。
1485年,特维尔被莫斯科吞并,1489年,遥远的维亚特卡(yatka)也被纳入莫斯科大公国。伊凡统治末期仅有的两个独立小国普斯科夫和梁赞,也被伊凡的继承者瓦西里三世征服。然而,立陶宛和波兰仍然是俄罗斯身旁的荆棘。
伊凡四世(伊凡雷帝)
1533年瓦西里三世的儿子伊凡四世在三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王位,由他的母亲摄政。经历了14年的宫廷阴谋后,他为自己赢得了“全俄罗斯的沙皇”的称号。“沙皇”一词是来自拉丁语中的“恺撒”,此前这个词仅用来形容伟大的可汗或君士坦丁堡的皇帝。P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