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作序。王牌基金经理王亚伟,著名私募总裁李驰,第一操盘手丁福根联袂推荐。
本书为国内著名财经类杂志《证券市场周刊》编著,对行业投资的预测具有权威性。
2009年末至2010年的持股指南,未来的宏观经济趋势分析,教你读懂财富密码,谨慎投资,轻松赚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财富预言(全国顶级分析师的投资预测2009年末-2010年)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证券市场周刊 |
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作序。王牌基金经理王亚伟,著名私募总裁李驰,第一操盘手丁福根联袂推荐。 本书为国内著名财经类杂志《证券市场周刊》编著,对行业投资的预测具有权威性。 2009年末至2010年的持股指南,未来的宏观经济趋势分析,教你读懂财富密码,谨慎投资,轻松赚钱!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来自中国冠军分析师的投资分析,就职于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中投证券、国金证券等研究所的冠军分析师们深度分析了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从宏观经济论述整体投资策略。同时对27个行业进行了深度分析,推荐行业板块中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真正破解股价运行密码,揭开市场底牌,实现牛市挖机会、熊市避风险的安全投资目标,是股民们不可错过的证券投资指南。 目录 序言 《财富预言》:中国冠军分析师的投资预测 第一篇 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将度两年“蜜月”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 第二篇 投资策略:投资A股要走在外资前 ——申银万国高级策略分析师:袁宜 第三篇 牛市挖机会熊市避风险 ——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提云涛、袁英杰 第四篇 金融行业:看多中国银行股 ——国金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李伟奇、张英、陈建刚 第五篇 地产行业:房地产能“更上一层楼” ——国泰君安房地产行业高级分析师:孙建平 第六篇 保险行业:见底回升 ——海通证券保险业高级分析师:潘洪文、谢盐 第七篇 基础建设:“两铁”引领基建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高级副总裁:潘建平 第八篇 电力设备:低碳经济革命 ——海通证券电力设备行业首席分析师:詹文辉 第九篇 电力行业:资产重组风起云涌 ——中信证券电力及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杨治山 第十篇 石油行业:晾望行业复苏 ——中信证券石油行业首席分析师:殷孝东 第十一篇 纺织服装:拐点明朗,弹性较小 ——中信证券纺织和服饰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鑫 第十二篇 机械行业:最先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 ——中信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郭亚凌 第十三篇 基础化工:钾肥最具投资价值 ——中信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分析师:刘旭明 第十四篇 农业:捕捉行业变化下的投资机会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分析师:赵金厚 第十五篇 食品饮料:风水轮流转 ——申银万国高级经济分析师:童驯 第十六篇 传媒行业:期待政策与行业回暖提升业绩,化解估值压力 ——国泰君安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谭晓雨、吴轶 第十七篇 家电行业:政策促复苏,内需露端倪 ——中信证券家电行业首席分析师:胡雅丽 第十八篇 旅游行业:期待惊喜?但看景区! ——中信证券旅游行业分析师:赵雪芹 第十九篇 汽车行业:国内持续旺销,出口有望复苏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春波 第二十篇 医药生物:看好“高端刚性”和“低端弹性” ——中投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周锐 第二十一篇 电子行业:估值已经“高瞻”,业绩还需“远瞩” ——国泰君安电子元器件行业首席分析师:魏兴耘、张慧 第二十二篇 钢铁行业:超预期的因素——H2钢铁行业投资策略 ——国金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周涛 第二十三篇 IT行业:支出触底回升,计算机行业增长可期 ——国泰君安电子元器件行业首席分析师:魏兴耘、景健 第二十四篇 建材行业:四季度成为行业景气阶段性高点 ——中信证券高级副总裁:潘建平 建筑行业首席分析师:颜云飞 第二十五篇 有色金属:常规周期vs新范式思维 ——中信证券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李追阳 第二十六篇 造纸行业:优势纸种强者恒强 ——中信证券印刷及其他轻工业首席分析师:许骏 第二十七篇 煤炭行业:短期盘整不改行业长期上升趋势 ——招商证券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卢平、王培培 第二十八篇 零售行业:收益关键看出口趋势 ——国信证券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首席分析师:胡鸿轲、吴美玉 第二十九篇 计算机行业:从铁公基、3c和金融向消费复苏衍生 ——国泰君安电子元器件行业首席分析师:魏兴耘 第三十篇 交通运输:把握复苏节奏,捕捉景气转机 ——中信证券高级副总裁:于军 高级分析师:诩从军、纪云涛 第三十一篇 债券投资:机会大于风险 ——申银万国债券分析师:屈庆、张睿、张磊 试读章节 第一篇 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将度两年“蜜月” 从2008年8月份开始,各国纷纷出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规模空前,但从实际效果看,中国的效果最为明显。 这表现在中国PMI(采购经理指数)率先触底回升,连续3个月保持在50以上,其他主要国家仍在50以下;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其他国家仍在底部徘徊;曾经遭受重创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其他国家仍然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创2004年上半年来新高。 从2008年11月份以来我们就一直对中国经济持乐观判断。2009年初,我们更是率先提出了经济V形回升的观点。从上半年实际情况看,方向跟我们预期的一致,但复苏力度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强。 这些超预期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具备持续性,是经济复苏势头能否延续的关键。 通过与美国等国比较,我们发现中国本身的独特优势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关键。这体现在较高的储蓄率、高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地方政府既有的投资冲动等方面。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进入两年左右的蜜月期——增长无忧、流动性无忧、通胀无忧。在政策方面,中国宏观政策将从救急转向养生。 高储蓄奠基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政策效果最为明显,这首先和中国的高储蓄有关。正因为高储蓄,中国经济战胜危机才有了物质基础,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有了用武之地。 中国高储蓄既表现在总量上,也表现在结构上。从总量上看,中国储蓄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根据初步核算数据,2008年中国总储蓄率高达51.5%,而美国只有12.1%,前者是后者的4倍多。 从部门来看,中国政府部门储蓄率为10%左右,而美国是一5%;中国企业和个人储蓄率为40%左右,而美国只有16%。 这就意味着,中国资金不是问题,政策很容易激发潜在需求,而美国政府及其私人部门资金积累有限,家庭部门过度负债,政策效果会非常受限。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2009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和企业投资的表现非常抢眼。房地产具有利率敏感型的大宗消费品的性质,这决定了其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将呈脉冲式波动。 而目前房地产市场启动主要跟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城乡居民储蓄增长。正是城乡居民储蓄增长率迅速回落,引起了房地产销售额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下降,也正是其恢复,带动了目前房地产销售增长。 二是接近历史低点的利率水平,这大大降低了居民月供负担。若考虑到贷款大多能享受到15%~20%的利率优惠,实际利率则更低。 企业投资增长也可从储蓄和利率两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企业在繁荣时期积累的留存利润和当前的低利率的结合推动了企业投资的增长,这和房地产市场的启动也非常类似。 宽货币力挺 中国经济的迅速回暖,货币政策传导也功不可没。通过中美对比,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表现尤其明显。 与2008年8月相比,2009年5月中国基础货币增长率回落20多个百分点,美国则增加了112%;但中国信贷和M2增长率分别加快了16%和10%,而美国M2增长率只增加了3.2%。 中国贷款投放和增长率不断超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受次贷危机冲击相对较小。 二是与10年前相比,银行信贷能力明显增强,存贷比就比lO年前降了30%。 三是窗口指导强化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政府与上市银行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缩短了货币政策传导时滞。 地方强动力 中国经济能率先复苏,和地方政府既有的投资冲动有关。 2008年11月,中央提出保增长的政策之后,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再次得到释放,各地纷纷把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要突破口,把招商引资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使得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此外,政府投资也带动了民间投资增长,对此,市场有诸多争议。但从以下两方面看,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是私人投资领域的一般工业投资增速加快。 二是2009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加快的趋势非常明显。1~5月份民间投资增长33.7%,增速比1~2月份提高了7.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1~5月份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到48.6%,比1~2月份提高了3.7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启动速度超出预期,据我们调研,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需求和供给结构不对称,带动了投资增长。许多行业,从全国来看,确实过剩,但此前供给结构主要是面向外需,分布在东部沿海,而这次投资主要在中西部,这些地方需求增加相应带动了投资增加。 二是生存和发展需要。需求增速放慢使得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生存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主动增加投资,提高竞争力。 三是投资有利可图。上面提到,尽管企业投资回报率下降,但贷款利率为代表的资金成本也在下降,这使得相当多的行业仍有利可图。 未来政策应“养生” 从以上分析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推动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条件。由于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在经济步入全面复苏阶段之前,我们认为,宽松的宏观政策将不会改变。 从利率角度看,目前低利率是民间投资和房地产启动,进而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我们认为,在经济全面复苏,物价大幅上涨之前低利率状况不会改变。 1998~1999年保增长时期,低利率政策维持了5年,一直到2004年10月CPI连续6个月涨幅超过4%,这种状况才改变。这次经济调整期短于10年前,利率在底部的时间相应也会缩短。但基于我们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判断,这次低利率至少维持两年。 目前经济复苏更多的依赖于投资带动。由于投资终究会形成供给,因此靠投资来保增长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建立投资和最终需求的匹配机制,才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因此,国家将把扩大国内外市场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P2-4 序言 《财富预言》:中国冠军分析师的投资预测 作者:吉姆·奥尼尔 能够为《证券市场周刊》“水晶球奖”卖方分析师冠军得主共同撰写的证券投资指南《财富预言》作卷首语,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祝贺那些获奖的中国优秀证券分析师们。 这是我从事资本市场分析的第27个年头了。如何才能成为优秀分析师?非常难说。勤奋、有毅力、有创造性、好的运气、想象力和诚实,这些都是优秀分析师不可或缺的。如果让我来对这些优秀品质排序的话,我很难根据它们的重要性来排序。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可能也是别人看来最不富激情的——诚实,是最重要的品德。有些人可能认为诚实并不是一个分析师所必须具备的、非常重要的品质,但是我则坚持我的看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很快、变化迅速的世界里,信息和知识的变化也都非常快。因此,我们对于市场的了解一定是有限的,事实上,市场对于情况的变化比绝大多数分析师掌握的要全面,当然,其中也包括新兴市场。 让我来举个例子吧。 关于中国,我们今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中国重新挂钩”。在2006和2007年两年里,中国经济连续和发达国家脱钩。如果按照这个理论,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即使在美国经济出现减速的时候,也能够继续支撑起世界经济。 作为这一理论的信徒,我现在开始认识到:中国经济很难摆脱国际环境的影响,也难以忽略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现在正处于政策紧缩之中。 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美国重新挂钩对于市场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最近我和不少业界人士说起过这个问题,我的答案都是一“我不确定”。 许多人告诉我,“你不能这么说。”但是我想,为了诚实,我必须这么回答,正直和诚实是最重要的。在我真的能够把握市场方向的时候,我想我会告诉别人。在自己都不是非常确定的时候,为什么要糊弄别人呢? 说完了诚实之后,我来谈谈勤奋和毅力的作用。 有些熟人问我,为什么你要这么卖命工作?当然,我也知道许多不错的分析师离开了之前的工作,转而加盟对冲基金,认为新的工作会更“简单”。但是,目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在对冲基金中苦苦挣扎,职业生涯走了下坡路。因此,我怀疑,对冲基金工作其实并不轻松,可能比分析师还辛苦。 我们的市场竞争性非常激烈,同时市场提供的一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很有用,但可能只是花架子,所以你必须更加辛苦地工作来弄懂它。 之前,我花去了职业生涯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来研究外汇市场。在我看来,这个市场非常巨大,而且富有竞争性,因此,我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和水果摊”。外汇成交量每天高达3万亿美元,要在这样的市场发现价值,除了辛勤工作之外,几乎没有出路。 毅力是和勤奋同样重要的品质,因为自己的观点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事实上,我认为正确率达到50%都非常困难。我为顶级分析师设定的标准是,其职业生涯中60%的时间应该是正确的。不用担心做错,错误总会发生,继续坚持做下去。重要的是,你应该从错误中学到些什么。 创造性,就是尝试着从常规以外考虑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关注同样的问题。想想那些可怜的老客户,他们被迫在看一些老调重谈的观点,更不要说那些因为我们要写文章,而被砍掉拿去造纸的树,这简直就是浪费。 客户们经常根本不读我们写的任何东西,因为他们非常忙。我们自己也可以反思一下,你会认真阅读你桌面上的每一份文件吗? 正是因为我经常念及于此,所以才觉得分析师应该有创造性。“金砖四国”确实是我职业生涯最值得称道的发现之一,但在2001年我刚刚提出的时候,并没有梦想到它能够成为如此轰动的概念。 那个时候,我确实因为成为高盛经济研究的新带头人而受到鼓舞。当时我想,能否做出点与众不同的事情来呢?作为一个研究团队的领头人,我还希望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够创造出“金砖四国”这样的概念。 千万不要用你撰写的报告有多少,发言又多么地频繁,来衡量你对机构做出的贡献。在很多时候,少而精的成果反而比求量不求质更有意义。其中的区别,取决于你什么时候提出观点,什么时候这些观点最有意义。 在这里,我想和读者分享一个我经常在我的部门里提到的观点:“Q×A=E”。 我在从事管理工作时悟出了这个观点,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于证券分析师和经济学家来说都适用。Q指的是某种观点的质量;A则代表可接受性,或者可以说是,这个观点是否具有卖出价值;而它们的乘积E,则是这种观点的有效性。假想一下,某个观点Q值为10,非常有质量,但是却难以被市场接受,A只有0,那么其有效性当然也是0。 我认识的许多分析师都非常聪明,但是他们却在其职业生涯中难获成功。有些时候,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陈述的信息过于复杂,或者他们的观点很难恰当地传导给客户。 其实,只要想想你自己希望如何获取信息,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我想,如果分析师能够完美地具备上述品德,那么,他们对于客户就是有价值的,客户当然乐于为他们获得的信息付费。 文章的最后,我再次恭喜那些获得《证券市场周刊》“水晶球奖”卖方分析师奖项的中国同行,他们撰写的《财富预言》不仅是当下同行中最权威的投资预测,亦是广大股民不容错过的持股指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