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拜伦·凯蒂//史蒂芬·米切尔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拜伦凯蒂所着的《一念之转》,实属当今书坊的一股清流。凯蒂曾受十余年的忧郁症所苦,从沮丧、愤怒、绝望,最后陷入自杀倾向。一天早上,她突然明澈地清醒过来,了知自己的痛苦是“如何”结束的。自此,她一直活在了悟的自由中。如今,你也能藉着她所创的“转念作业”这一工具,找回你内在原有的自由。

“转念作业”仅有四句问话,它教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所有烦恼的问题。凯蒂常说:“造成我们痛苦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想法。”我们一直想要放下让自己痛苦的念头,却从未奏效过。“转念作业”反其道而行,它让痛苦之念自动放下我们。

若你持续做“转念作业”,可能会像很多人一样,发现四句问话进入了你生活的每一层面,毫不费力地化解你的焦虑,进而经验到内心的平安。在这不可思议的过程中,你会找到凯蒂所说“作真相的情人”那份喜乐与自由。

每当我们与真相争辩,受伤的人一定是我们,不但紧张、挫败感连连、而且身心不平衡。其实,眼前的真相往往并没有那么糟。只要我们停止与真相对抗,行动起来就会变得简单、灵活、仁慈,而且一无所惧。

内容推荐

在不可思议的过程中,《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提供你所必须学习的一切,并找到凯蒂所说“做真相的情人”的那份喜乐与自由。

仅用四句问话,教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所有烦恼的问题。

目录

推荐序:一念转乾坤若水

做真相的情人吴家芸

为生命喝彩赖佩霞

译者序:四句问话,活出自在的人生周玲莹

导言

如何阅读本书

1 一些基本原则

2 大化解

3 参与对话

4 转念作业:婚姻与家庭生活

 个案:我要儿子跟我说话

 我先生有外遇

 婴儿不该哭闹

 我需要家人的肯定

5 深入“反躬自问”

6 转念作业:工作和金钱

 个案:他很不称职!

 雷尔夫叔叔和他的股市情报

 对美国企业界愤怒

7 转念作业:自我批判

 个案:害怕现实生活

8 跟小孩一起做“转念作业”

9 转念作业:潜在信念

 个案:她应该使我快乐

 我必须作“决定”

10 转念作业:任何想法或境遇

11 转念作业:身体和上瘾

 个案:一颗生病的心

 我女儿上瘾了

12 与“最糟境遇”为友

 个案:恐惧死亡

 炸弹正落下来

 妈妈未阻止“那件事”发生

 我对山姆的死很生气

 纽约的恐怖攻击

13 解惑篇

14 随时活用“转念作业”

附录一 自我引导

附录二 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

试读章节

我很喜欢“转念作业”,因为它帮你进入内在,找回自身的喜乐,并体验到早已存于你内心之物——那个永恒不变、坚定不移、始终存在、永远等你,却无法名之的东西。不需任何老师,你是自己一直等待的那位老师,而且你是唯一能终止自己痛苦的那个人。

我常说:“别相信我说的。”我要你自己找出属于你的真相,而不是我的真相。即使如此,很多人印证了下列的原则的确对初学者大有裨益。

请留意:你的想法正在跟真相“争辩”

当我们深信不疑的想法跟真相起了争辩时,我们才会受苦;而唯有内心全然清明之际,眼前的真相才是我们真正要的。

如果你“想要的真相”跟“眼前的真相”相互冲突,就犹如教猫学狗叫。你当然可以一试再试,但到了最后,猫还是紧盯着你叫声“喵”。你大可竭尽余生,不断教猫学狗叫,只因你要的真相与眼前真相不符,其结果,成功的可能性必然渺茫。

只要留意一下,你会就注意到心里整天浮现的念头不外乎:“人们应该更仁慈些”,“小孩子应该行为端正”,“我的邻居应该好好整修他们的草地”,“杂货店里排的队伍应该移动快一点”,“我的先生(或太太)应该同意我”,“我应该更瘦(或更漂亮,或更成功)”。这些想法都与眼前真相不符,你若觉得这些说法令人沮丧,没错,因为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全是由自己跟真相“争辩”造成的。

1986年,我觉醒于事实真相之后,人们常形容我是“与风为友”的女人。巴斯杜(Barstow)是个沙漠小镇,经年累月刮着风,每个人都痛恨它。由于受不了风沙吹袭,很多人都搬离那里,而我能与风——事实真相——成为朋友,那是因为我发现别无选择,而且我也觉悟到:与它作对,根本就愚不可及。每当与真相争辩,我准输无疑。我怎么知道风该怎么吹或该不该吹呢?反正它就是在吹呀!

“转念作业”的初学者常对我说:“但是,停止与真相争论,等于削弱我的行动力。只去接受真相,我将会变得消极被动,甚至失去行动的欲望。”我反问他们:“你真的知道那是真的吗?哪一个让你更有行动力呢?是‘我希望我没有失业’或是‘我失业了,现在我能做什么?’”

“转念作业”揭露出你认为不该发生的事“应该”发生了。它应该发生,是因为它的确发生了,世上已无任何想法能改变得了它。这不表示要你宽恕它或赞同它,只意味着你可以看着事件,既不抗拒,也不因为内心挣扎而迷失方向。没有人希望他的小孩生病,也没有人愿意发生车祸,但是,一旦发生了这些事情,在脑子里不断跟它们争辩又有何用?然而,我们明知不该如此,却乐此不疲,只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切断它。

我是真相的热爱者,并非因为我是灵修人士,而是因为每当我与真相争辩,受伤的一定是我。当我们与真相争辩,必会紧张和挫败,而且感觉不自在或心理不平衡。其实,眼前的真相往往并没有那么糟。只要我们停止与真相对抗,行动力自然会变得简单、灵活、仁慈,而且一无所惧。

管好你自己的事

整个宇宙里,我只找到三种事:我的事,你的事和神的事。(对我而言,“神”这个字,就代表“真相”。真相就是神,因为它在操控你和我;或者说,其他任何人都掌控不了的事,我通称为神的事。)

我们的压力,绝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在心里管好自己的事。当我在想“你必须有份工作、我要你快乐、你应该准时、你必须好好照顾自己”的时候,我就是在管你的事。当我为地震、水灾、战争或自己何时会死而操心时,我是在管神的事。像这样,我的心里一直在管你的事,或神的事,怎可能不导致分裂的后果呢?1986年初,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时我心里正在管我母亲的事,比如说,我一想到“我母亲应该了解我”,内心就会涌上无限的孤寂。同样地,我也领悟到,每当感到心痛或孤独时,经常都是因为我在管别人的事。

如果你正在过你的生活,我的心却跑去管你的生活,那么谁在活我的人生呢?原来,我们两个人都跑到你那里了。既然我心里忍不住跑去管你的事,就不可能管我自己的事,我便和自己分裂了,无怪乎我的人生处处碰壁。

当我自以为知道什么对别人最好时,其实我早已过了那条界限。即使以爱为借口,也是一种狂妄自大,必然会带来紧张、焦虑和恐惧。毕竟,知道什么是自己最该做的事,才是我唯一的本分。在我设法解决你的问题之前,我应该先处理好自己的事。

如果你充分了解我说的三种事,并且懂得只管你自己的事,必然会享受到一种超乎想象的自在。下次你觉得有压力或难过时,不妨问问自己:你心里正在管谁的事?你会忍不住大笑的。只需一句反问,便能把你带回自己身上来,帮你看到自己从未真正活在当下——这一生,你一直在心里管着别人的事。你一旦意识到正在管别人的事,便足以把你拉回很棒的自己。

练习一阵子之后,你会觉得普天之下,无事一身轻,原来,你的生命被自己运转得风雨无阻呢。

用“了解”来跟你的想法“相遇”

想法本身不具任何杀伤力,除非我们对它深信不疑。带给我们痛苦的,并不是我们的想法,而是我们对想法的执著。执著于一个想法,意味着坚信不疑地认为它是真实的。信念,就是我们经年累月执著不放的想法。

大部分的人认为他们“就是”自己心目中认定的那种人。有一天,我发现不是我在呼吸,而是被呼吸。紧接着,我又惊讶地发现我没有在想,而是被想,而且那个想法未必跟我个人有关。你是否曾经清晨醒来对自己说:“我认为我今天再也不去想了。”太迟了,因为你已经在想了!所有的想法都自己出现,它们来自虚无,又回归虚无,有如云彩掠过空无一物的天空。它们来了又走,绝不停留,也不会造成任何伤害——除非我们一开始就把它们当真。

虽然人们常常谈论“如何调整”自己的想法,有关的论调也充斥世间,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掌控得了自己的想法。于我而言,我不是放下我的想法,而是用“了解”去面对它们,于是它们放下了我。

所有想法,就像徐徐微风、树上的叶片或落下的雨滴,是自然而然出现的,通过“反躬自问”,我们成为好友。你可曾同意一滴雨落下?雨滴不属于个人所有,就像念头也不属于个人。所有痛苦的念头,一旦你能彻底了解,下次再出现时,你可能发现它变得有趣,昔日的梦魇如今只剩下有趣。下次它再出现时,你也许会感到可笑。再下一次,你甚至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这就是“爱上真相”所带给你的快乐。

觉察你的“故事”

我常使用“故事”这个字眼来形容我们深信不疑的各种想法或一连串想法。一个故事,可能涉及过去、现在或未来;它可能述说事情应该怎样,可能会如何,或为何如此发生。当有人一言不发地走出房间时;当某人面无表情或没回电话时;当陌生人对你面露微笑之际;当你在拆开很重要的信件之前;当你的胸口感受到一股莫名悸动之后;当你的老板请你到他的办公室时;或是当你的伴侣以某种语调跟你说话时……这些时刻,你心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各式各样的“故事”,一天不下数百回。所有的故事全是未经检验、未被审查的想法,都在告诉我们这些事件的特有意义,而我们毫不觉察它们充其量只是我们的“推论”而已。

有一次,我走进我家附近餐厅的女洗手间,一位女士刚好从厕所出来,我们彼此相视一笑。当我关上厕所门时,听到她一边唱歌一边洗手,忍不住赞叹:“多美妙的歌声啊!”随即我听到她离去的声音,同时也发现整个马桶座竟然是湿的。我心想:“怎么会有人这么粗心呢?她怎么会有办法尿湿整个马桶座呢?莫非她是站着尿?”突然,一个念头闪入:她是个男的,一位有男扮女装癖好的人,却用假音在女洗手间高声唱歌。我想尾随他,让他知道他把马桶座搞得多脏。我一边擦拭马桶座,一边想着待会儿要对他说的话,然后,我按下冲水钮,没想到马桶里的水溅得到处都是,搞湿了整个马桶座,我站在那里傻笑了一阵儿。

整个事件,发展得是那么自然,在我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揭穿了我心里的“故事”,但通常而言不会这么幸运的。在我找到“反躬自问”这个方法之前,我根本无法切断这类想法。小故事衍生成大故事,大故事再塑造成某种人生信念,世界变得多么可怕,处处危机四伏。最后,我害怕和沮丧得不敢离开卧室。

当你不知不觉地接受那些未经审查的推论时,你就是陷入我所谓的“梦”。梦,经常会变成烦恼,有时甚至转变成梦魇。这个时候,便是你练习“转念作业”的契机,诚实地检验你的信念的真实性。“转念作业”会让这类令你不舒服的“故事”越来越少。没有故事时,你将会是怎样的人呢?你的世界有多少是由未经审查的故事组成的呢?你永远不知道,除非你往内心探问你自己。

P38-43

序言

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带给你喜乐。已有成千上万的人操练过“转念作业”(The work),亲自证实了它的功效。《一念之转》这本书将一步一步教导你,在实际生活里发挥大作用。

你可以从感到生气或沮丧的问题下手,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去写“转念作业单”,落实你的自省工夫。接着,它介绍了四句问话,并告诉你如何将之具体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上。如此一来,你就会体验到:“转念作业”提供的解决问题方法是那么的简单、彻底,而且足以改变你的一生。

书中的练习不但带你深入而准确地运用“转念作业”,并且还呈现出它“对症下药”之效能——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境,它会产生相应的作用。开始做“转念作业”时,尽量先以你生活中的人物为对象,然后再渐次应用到你感到最痛苦的议题,比如:金钱,疾病,不正义,自我憎恨,或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你也将学会如何看清那些障蔽你耳目而隐藏在真相底下的信念,以及懂得如何处理让你坐立不安的自我批判。

书里提供很多实际案例,大体而言,这些“案主”在操练“转念作业”之前都跟你一样,相信自己的问题根本无解,认定这一生都得深受其苦:也许他们心爱的孩子死了,或者他们非得跟貌合神离的怨偶共度余生不可。你也会看到一位受不了婴儿啼哭而几乎崩溃的母亲,一位活在股市交易恐惧症中的妇女,以及受尽童年创伤威胁的人,乃至因为难以与人和睦共事而深深自苦的人。然后,你会看到他们如何找到脱离痛苦的方法。或许通过他们的案例及书内具体之洞见,你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总体来说,每个人大都可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转念作业”,有些人借由对话过程便能自我觉察。(我鼓励你在阅读那些对话时,尽可能地“换位思考”,一边阅读,一边往内观看,并试着探问自己的答案。)有些人则会直接操练“转念作业”:拿起纸笔,借助“反躬自问”,努力挖掘所有困扰的根源。我通常会建议读者先研读第二章,可能的话也读读第五章,吸收一些基本概念之后,再依照顺序阅读每场对话,然而,这也要视你的需要而定。如果你喜欢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就尽管先挑最感兴趣的主题。或许你宁可循序渐进,逐章研读,偶尔再读几篇案例中的对话。无论如何,我相信你一定会找到对你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的脑袋通常都是已经有一个既定的看事情的角度,《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设计的问话,就是要让你看见:你的想法基本上只是诸多想法中的一种,凯蒂就一直强调;相信你的想法,你就会受苦!所以她设计了六个问题,让你一一回答,然后她会问你四句话,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你可以看见自己思想的可笑和独断性,然后你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放过了你(而不是你放过了它!)。

——华语畅销身心灵作家、《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

张德芬 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可说是地球上的伟大赐福。一切苦因皆源自我们认同自己的念头以及终日萦绕脑际的故事。“转念作业”犹如一把利刃,刺破自我的幻觉,让你体悟自己的无限本质,活出喜悦、平安和爱的本然境界。《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给了你这把钥匙,现在,好好用它吧!

——《当下的力量》作者 埃克哈特·托刹(Eckhart Tolle)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4: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