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个知识要点,精挑细选,让您清晰掌握文化精义。150个精彩故事,人性解读,与您分享文化的趣味。200幅珍贵图片,丝丝入扣,向您呈现历史的见证。
文化可以好看,学问可以通俗,文字可以感性,图片可以亲切。
中医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医的故事神奇丰富,中医既是中国人同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也蕴含了中国人对生命的体验和认识,气形神一体,天人相应的思想,更丰富了华夏文明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
《彩色国学馆》丛书,以人文的视角、故事体文本、精致的图片,将博大精深的学术文化转为轻松愉悦的普及读本,一改过去生硬乏味的叙述方式,不追求完整全面,只追求要点常识,不追求专业深奥,只追求好读易懂,让您怀着轻松的心情,用最短的时间领略中国文化引人人胜的独特魅力。中国医学是西方医学系统之外,另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中医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它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自立于古今学科之林,传承不辍,生生不息。作为普通人阅读的中医作品,本书以简约生动的笔法及难得一见的精美图片,囊括了自史前直至清代的中医历史,将中医的神秘难解转变为由历史、文化、知识、人物交织而成的感性体验。
上古人类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防治疾病的条件极差,其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威胁,疾病丛生。他们的生命很短暂,平均寿命大约只有30多岁,其中青年女性的高死亡率主要与难产或产后感染有关,而中年男性死亡率高则与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有关。在氏族部落之间为抢夺地盘和食物而引发的厮杀格斗中,在擒获野兽的过程中,他们会因遭到利刃、圆石或棍棒打击而导致皮肉损伤、骨关节折伤、脱臼以及伤残等病变。
一些考古资料显示上古人类大多患有口齿疾病,这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当时人们的食物基本上是半生的禽兽肉、硬壳果,以及缺乏加工的谷物等,这些粗糙的食物使牙齿磨损过度,还易剌伤口腔黏膜和齿龈,引发牙周炎、龋齿等,进而影响肠胃的消化及营养吸收功能,这些都是导致原始人类的寿命较短的原因。直到后来,火的使用、医药的发明以及房屋的建造则大大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上古人类的体质和健康。
早在“三皇五帝”之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长期生活在潮湿的自然环境之中,繁重的劳动导致不少人患有关节病变。为了对抗这一顽疾,我国传说中的“阴康氏”部落先民发明了一种筋骨养生法,其要点是“揉捏筋骨,活动关节”。
“阴康氏”部落的先民认为如果有郁气在人体内部大量滋生,就会在腠理间积聚,导致关节沉重僵硬,不灵活。为了打通关节,他们创造一种舞蹈来锻炼筋骨,活动关节,这种舞蹈叫大舞,是一种类似于气功导引的养生方法,其基本作用是通顺腠理、关节,达到散瘀消积、保持健康的目的。
据《史记·扁鹊传》介绍,黄帝时的大将兼名医俞跗擅长以按摩、导引及气功为内容的动态养生法。后来,广成子发明静功养生法,黄帝曾向他求教功法要点。静功养生法讲究清静无为,认为这才是长生之道的根本。《庄子·在宥》中详细地描述了这一养生法的要点:大道之精,在于无形。道的终极状态就是平静淡泊,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心无所知,至清至静;不要劳累身体,不要浪费精气神,每天凝神以静,人自然就正;意念守形,即可长生。
P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