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方明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军统与众多汉奸的关系极其复杂和微妙。汪伪集团的许多出名的汉奸都是由军统培养的特务叛变组成。例如汪伪政府臭名昭著的“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主任丁默邨就曾是军统第三处处长。再如戴笠的得力干将、军统上海站站长、被称为军统“四大金刚”的王天木被汪伪特务逮捕后投降汪伪……

在这部《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中,笔者方明力图用翔实的史料向读者展示这些曾被淡化和忽略的史实。这些抗战时期军统所做的锄奸行动的史实展现,不是美化军统,也不是为这个残害过大量进步人士的冷血组织正名,而是更为全面地展现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军统这个邪恶凶残的组织也不得不为自身利益而投人到这场艰苦决绝的斗争中去,客观上为抗战出过一份力,从而使人们更全面和客观地看待这一邪恶组织的复杂性。

内容推荐

军统是民国史上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充当蒋介石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工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铲除异己。

然而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军统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暂时对准了日本和汪伪集团的众多汉奸,依仗它的诸多优势,完成了许多他人难以替代的秘密任务。在这条重要的隐蔽战线上,部分特工和最凶恶危险的日伪汉奸正面厮杀,除了直接暗杀汉奸,有的特工还做了大量对汉奸的策反工作。据资料记载,抗战时期,军统特工击毙敌寇26700多人,伤2642多人。军统的核心骨干殉国1800余人。当这些从尘封的历史中显现出来时,足以令人惊骇。

当热,在这些锄奸和策反的行动中,夹杂了大量军统自身的利益。相互倾轧、利用锄奸剪除异己的事屡见不鲜。尤其是抗战胜利后,作为接受大员的军统各省市站长,乘机中饱私囊、扩充自己势力范围的闹剧时有发生,暴露出军统组织的反动本性。《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客观地展现这段历史,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民国时期历史的诡秘性和复杂性。

《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由方明所著。

目录

第一章 委员长的佩剑

 1.从“十三太保”到特工王国

 2.特工“皇帝”

 3.军统“家族”

掌门人戴笠

“小黄埔军校

 4.戴笠和梅乐斯

惊煞美国人的军统情报

被降伏了的梅乐斯

未了的梦

 5.“安内”转向“攘外”

第二章 暗战的开始

 1.血腥的“城市游击战”

占领区里的“大案要案”

租界硝烟四起

硬骨头文人

不屈的法官

血钞

毫不留情的以牙还牙

苏浙别动队

 2.无形的情报战

斗智间谍巢穴

孰智孰勇

第三章 信徒还是叛徒

 1.最大的间谍案告破

“帝国之花

委员长身边的炸弹

被破获的间谍网

父子间谍的覆灭

美女间谍之死

 2.李士群之死

“女诸葛”川岛芳子

双料叛徒

投靠杜月笙

狗咬狗

两面不讨好

百密一疏

死于主子之手的奴才

 3.“假精灵”丁默郎

卖身的上、中、下策

邪恶的“七十六号”

俗套路的美人计

柔弱的凛然女杰

给自己判的死刑

 4.叛逃的王天木

“四大金刚”之一被逼反

铁杆汉奸

灾难性后果

 5.让戴笠痛恨的陈恭澍

初入“东厂”

多米诺效应

军统上海站再次覆灭

被叛徒耍弄的叛徒

 6.刘戈青事件

义侠刘戈青

军统楷模

第四章 追杀大汉奸

 1.刺杀汪精卫前后

汉奸“老大”出走

“十八罗汉”下河内

霸王硬上弓

油盐不进的汪精卫

清“君”侧行动

灵验的箴言

着了道的汉奸太太

 2.巨奸周佛海与军统的微妙关系

从中共元老到大汉奸

翻云覆雨的政客

大恶不归路

 3.伪“外交部部长”夜入鬼门关

刘戈青受命

自比苏秦的国贼

过不去年的汉奸

 4.张敬尧血溅六国饭店

巧施暗杀方案

策划于密室

裁缝带来的转机

 5.大佬张啸林殒命

混混出身的“教父”

暗箭难防

神枪手保镖

被戴老板盯上

 6.死在厨师手上的伪上海市市长

从大买办到大汉奸

色厉内荏的奴才

被汉奸救了的厨子

粉红的圈套

厨师杀手

大汉奸魂断板斧

 7.难以尽述的军统女特工

“七姊妹花”

巾帼英雄

第五章 胜利后的锄奸和“收奸”

 1.“劫收”闹剧

捷足先登

总攻出发地

先下手为强

伪军将领变脸

 2.周镐事件

 3.上海肃奸

运筹帷幄

衣锦还乡

接收大员中的“劫受”大员

迷离鸿门宴

诱捕汉奸

对背叛者也有亲疏

大逆之死

 4.平津肃奸

后记

试读章节

3.军统“家族"

掌门人戴笠

军统局不同于国民政府任何其他的机构。它既是国民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和其他部门类似的特点和性质,同时也是戴笠的“家天下”。无处不体现着戴笠的特殊价值观。

可能出乎很多读者的意外,戴笠在网罗军统的一线特工时,最初要找的对象不是什么受过特殊间谍训练的,像电影《007》里面的神通广大的特工人员,而是练过武术的侠客。就像《史记》和《七侠五义》里描述的那种放浪不羁、敢作敢为的游侠。他甚至把“功夫大师”请到军统局讲课,给部下灌输侠义思想。这听起来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但戴笠的确就是这样做的。

为了寻找江湖好汉,他派出特务处人员深入穷乡僻壤,在浙江的山区嵊县和湖北汉水上游的襄阳等地招兵买马。因为他觉得,这些地区以穷山恶水出土匪游民而出名,流传着不少武侠豪杰、绿林好汉仗义行侠的故事,就一定会找到他想要的人选。

戴笠在组织特工核心成员时,还非常注重其出身籍贯,然后利用其亲朋好友、同学、老乡的关系来扩招特工。在军统还没有开办各种训练班前,尤其讲究这种关系。由于戴笠十分倚重这些亲友老乡关系,他的男女部属差不多都来自浙江、广东和湖南三大省份。

他还要求,军统的成员要具备刻苦、坚定、奉献、忍耐的品行,他不断提醒他们,加入秘密组织的目的是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特殊的贡献。因此,为了维持军统“家族”的“纯洁性”,其成员必须随时准备做出牺牲,就像蒋介石当年亲自领导的力行社中的“革命战士”那样。

戴笠承认,他对蒋介石的个人忠诚高于一切。他刻意渲染自己个人忠于领袖蒋介石的绝对重要性。按照这样的逻辑,戴笠就可以要求部下绝对效忠于他。在戴笠看来,军统的任务就是当蒋介石的“耳目手足”。

戴笠要求军统局的成员不能独立思考,必须满足上级的一切要求,包括正确的和不正确的,都要无条件地服从。

如此强调上下级之间这种垂直的忠诚,也就意味着军统局成员要完全抹杀自我。正是因为这种自我贬斥,戴笠才成功地赢得了蒋介石的完全信任,也使戴笠通过掌握秘密权力,打开了自我扩张的渠道。

戴笠终身效仿校长,对于内部下属一贯是“严于律己、严以待人”,颇为苛刻。至少在表面上戴笠是个非常自律的人。戴笠飞机失事死后,国民政府派员为他整理遗物,结果惊奇地发现,他所有的财产除了书籍以外,仅仅能够装满一个小皮箱,大多为衣物之类,值钱的东西也有,只是几块瑞士手表而已。

许多史料和文艺作品中,都说戴笠是中将军衔的军统局长。其实,一直到死,戴笠都只是一名少将,而仅仅是“少将加中将衔”(这是国民党军中的一种特殊授衔体制)。军统局机构中的将军多达数十名,戴笠则始终和他们佩戴着同样的少将军衔。只是在1946年3月7日戴笠飞机失事摔死后,国民政府才于当年的6月11日发布命令,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戴笠对国民党内高层的纷争倾轧了如指掌。他非常清楚军统局是被相当多的高级将领所厌恶的,因为军统的矛头所向,不仅是共产党和日本人,也指向国民党内部。如果因为自己的颐指气使再加上和他们一样的军衔,自己就更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而难以开展工作。所以他采取了低姿态。他要的只是实际上的、无上的权力,军衔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虚幻的名声罢了。

但在军统局内部,他极为看重的却是培养自己的“亲兵爱将”。为此,他先后开办过几十期的特工培训班。如松江、青浦(2009年热播的电视剧《潜伏》中的主人公就是青浦班毕业的)、临澧等训练班。在这些训练班中受训后的男女特工,后来不仅成了军统局的骨干,更是成了戴笠的忠诚属下。P7-9

序言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这个特务机构为稍微了解一点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能耳熟能详。在几十年的民国史上,没有什么能比军统这个名称更让人感到恐惧和厌恶的了。

军统的前身是“中华复兴社”。1932年,“一·二九”淞沪抗战后,蒋介石提出“先安内而后攘外,抗日必先剿共,绝对拥护一个党、一个领袖”,实行法西斯专政,加强特务组织,仿效德国希特勒的特务统治,组建“中华复兴社”,又名“蓝衣社”。戴笠任“中华复兴社”特务处少将处长,由蒋介石直接领导。阴险狡诈的戴笠深知蒋介石利用“中华复兴社”铲除异己的意图。因此,这个特务组织从成立之初就围绕着两个目标开展工作。

一是“彻底消灭共产党”。为达此目的,这个特务组织配合蒋介石的“剿共”军事行动。一面在前方搜集红军的军事情报,向陕甘宁边区派遣特务,大搞破坏。设立封锁线阻止进步青年和学生进入解放区,胁迫他们加人军统。以重用等各种诱饵策反中共党员。1938年春,张国焘在军统的利诱下由延安叛逃。另一面在后方各地逮捕和杀害中共地下党员,以恐怖手段维护国管区的统治。宣侠父等众多共产党员直接或间接地死于军统的暗杀和迫害之中。

二是对付反对和不满蒋介石专制统治的一切异己力量。为达此目的,这个特务组织大搞暗杀活动。暗杀左派进步人士,如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副会长杨铨,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李公朴、闻一多,上海申报馆总经理史量才等;暗杀异己分子,如四川军阀刘湘,湖南督军张敬尧,国民党元老唐绍仪,西北军统帅杨虎城及其旧部杜斌丞等。

在这些特务活动中,戴笠除了充当蒋介石的刽子手外,对于反蒋的政治运动,他也想方设法进行破坏。对于蒋介石看不顺眼的人,他千方百计地打击和陷害,因此博取了蒋介石的欢心,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后因日本的进逼,迫于压力和自身利益的考虑,蒋介石被迫与共产党合作而共同抗日,下令停止了“中华复兴社”的活动,把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第一处扩编为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把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第二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在戴笠的领导下这个换汤不换药的特务组织有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公开招牌。

虽然军统做了不少恶事,然而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维护蒋介石专制统治的利益,军统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暂时对准了日本和叛变蒋介石的汪伪集团的众多汉奸。于是,倚仗他的诸多优势,完成了许多他人难以替代的艰难使命。如在各大敌占区的城市部署高效率的间谍网络、在抗战前期侦破黄浚泄露重大机密的问谍案、在敌占区的各大城市展开“游击战”、在北平暗杀日本天皇的特使;追杀汪精卫、与日本的特务机关斗智斗勇、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绝密电文……特别是对罪大恶极的诸多汉奸展开大规模的暗杀行动等。

军统与众多汉奸的关系极其复杂和微妙。汪伪集团的许多出名的汉奸都是由军统培养的特务叛变组成。例如汪伪政府臭名昭著的“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主任丁默邨就曾是军统第三处处长。再如戴笠的得力干将、军统上海站站长、被称为军统“四大金刚”的王天木被汪伪特务逮捕后投降汪伪。接替他的军统组织沪一区的区长,曾经的“四大金刚”之一、戴笠的又一得力干将陈恭澍,随后也被汪伪特务机关逮捕后带领着全区军统人员叛变投汪,致使军统元气大伤,戴笠颜面尽损,恼羞成怒。因此,抗战时期军统对汉奸的斗争既是维护蒋介石专制统治的利益,同时又有着肃清军统叛徒的私仇。军统与汪伪汉奸有时相互血腥暗杀,有时又出于自身利益而相互策反、相互利用和勾结。而对汪伪汉奸的这些暗杀和策反的运作中,夹杂了大量军统自身的利益。相互倾轧、利用锄奸剪除异己的事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抗战胜利后,作为接收大员的军统各省市站长,乘机中饱私囊、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的闹剧时有发生。

在这部长篇纪实文学中,笔者力图用翔实的史料向读者展示这些曾被淡化和忽略的史实。这些抗战时期军统所做的锄奸行动的史实展现,不是美化军统,也不是为这个残害过大量进步人士的冷血组织正名,而是更为全面地展现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军统这个邪恶凶残的组织也不得不为自身利益而投人到这场艰苦决绝的斗争中去,客观上为抗战出过一份力,从而使人们更全面和客观地看待这一邪恶组织的复杂性。

后记

笔者唯一想对读者说的是,对军统、戴笠,人们普遍认为是十恶不赦的特务组织,在抗战期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竟然还做了一些有益民族国家的事这样的一个题材,是极难把握的。

读者们也许从小就从诸多文艺作品中对军统这个特务组织有所了解,而且使它在头脑里根深蒂固。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它从来都不会因为人们的好恶而有丝毫的更改。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们对历史和现实都已经逐渐有了清醒冷静和客观的解读,因而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被还原了本来面目。如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如国民党将领的英勇业绩。但军统毕竟是不同的。这个组织有着太多让人无法接受的恶行。但翻开历史一看,它竟然在抗日战争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做过一些客观上对抗战有益的事情。

为了展示军统抗日期间锄奸和策反汉奸的史实,笔者查阅了大量台湾方面的相关资料,也参考了如大陆方面的王铭鋆的《军统和中统》、金山的《军统四凶》、年维佳的《蒋介石的杀手锏军统》、马池的《戴笠秘传》等多方面的资料。

笔者力图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军统在抗日战争期间所作所为的历史事实,让人们对这个邪恶组织的复杂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仍要真诚地感谢团结出版社的赵晓丽编辑和所有为此书付出心血的朋友们。

笔者

2009年冬于武昌东湖补拙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