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经济学十大误解)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加)戴维·欧瑞尔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经济是不公平的?经济是不稳定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

谁也没有真正预测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包括所有的经济学家。是经济发生了改变,还是我们没有看到经济的真相?

戴维·欧瑞尔所著的《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经济学十大误解)》针对经济学的十大正统观点,追溯历史,正本清源,最终还给你一个真实的经济世界。

内容推荐

《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经济学十大误解)》揭示了十种导致经济预测失败的情况,解释了经济何以那么复杂和不可预知;冒险的模型怎样误入歧途;为什么经济不是理性,也不是公正的;为什么从没有女性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金融危机出现得那么频繁;最终,数学、心理学和环境论如何帮助我们改造经济学。《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经济学十大误解)》作者戴维·欧瑞尔描述了从古希腊到伦敦和纽约的历史,指出了依照古典经济学为什么出错,并给出了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目录

前言

第1章 无政府的经济

 理性力学

 理性经济学

 虚构的曲线

 明显抖动的“手”

 曲线与麒麟

 经济气象

 新兴经济

第2章 有关联的经济

 微粒理论

 原子市场

 随机运动

 变化无常,可能崩溃

 供电风暴

 网络科学

 修复电网

第3章 不稳定的经济

 效率、稳定性及理性

 终局定点

 市场钟摆

 调速器

 矛盾的和谐

 反省的经济

 明斯基时刻

 失去控制

第4章 走极端的经济

 机遇博弈

 帕斯卡之赌

 钟为谁而鸣

 非理性的至上法则

 晃动的地基

 分形市场

 趋于临界状态

 走向正态

 边缘生存

第5章 有情感的经济

 无理数

 逻辑钢琴

 模型经济

 真与美

 预测的验证

 人类无理性

 别提泡沫

 不完美的经济

 为什么要预测

 加以证明

第6章 有性别的经济

 金融恐慌

 情绪资本

 奇数为阳

 假扮阿波罗

 败家之道

 金融炼金术

 给我们点信用吧

 丧偶之痛

 买房热潮

 阳性力量

 神话及结果

 伟大的阴性化

第7章 不公平的经济

 镜像

 精英阶层的更迭

 如何致富

 对称破缺

 CEO经济学

 企业权力

 机会不平等

 加强流动性

 临界点

第8章 超规模的经济

 德尔菲神蜂

 碳的问题

 封闭的经济

 超级飙涨

 出售期货

 适当的衡量手段

 有活力的经济

 生态学与经济学

 健康的经济

第9章 不幸福的经济

 幸福的物理学

 不好的能量

 分享快乐

 温暖和模糊

 追求不幸福

 值得庆幸的理由

 有什么不对劲儿?

第10章 讲道德的经济

 新的事实

 逻辑钢琴Ⅱ

 金钱游戏

 价格不对

 模糊逻辑

 就是娱乐

 肮脏的石油

 砸碎钢琴

 新的经济学

注释

资料

致谢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曲线与麒麟

从某种意义上讲,供求规律抓住了一条明显的真理——如果某个东西有需求,它就会吸引一个较高的价格(像数字音乐之类的东西则不同,因为它容易得到免费复制和传播)。但是,当你决定采用牛顿学说,决定用数学来表达这一原则并用它来证明最优或进行预测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为了将供求关系转化成数学规律,新古典经济学家就得做出若干假设。特别是需要把供求曲线固定下来并保持相互独立。(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效用不应该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所以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但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经济学和物理学之间的一个差别。物理学所描述的粒子是稳定不变的,比如说,地球上的碳原子和太阳里的碳原子是没有分别的,都具有同样的引力。因此,万有引力既适用于地球又适用于宇宙中的其他任何地方,这正表明了万有引力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工具。但是,人不是原子,他们存在地域差别,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他们的意见和行为。英国的房产价格也与外界的全球经济发生关联;全球经济本身就是不断变动的。

供求规律意味着,如果价格高于“均衡”值,需求就会下降。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的确如此(忽略奢侈品之类的东西,因为其价格越是高不可攀,越说明它们“物有所值”)。如果面包师对面包的开价过高,他就会面临来自同行的压力(除非他能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你对自己的劳动要价太高,会发现难以找到工作(除非如第7章所示,你是CEO或电影明星)。但是,如果考虑诸如不动产或金条等资产的时候,这一关系就完全失效了,人们期望得到这些东西的部分原因在于它们具有投资价值。供给和需求两者不仅仅是价格的函数,而且也是利率和价格变动方向的函数(第3章有深入讨论)。房价有望上涨时,拥有一套房子所感知到的效用要比房价大跳水时的大得多。在今天的网络经济中,物质变得愈加平淡乏味,因为供给或需求的内容往往不是什么实体物质,而是一些不太有形或者不受约束的东西,比如信息、品牌或网络接口等,人们共享而不是交换它们。

供求关系还取决于具体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其方式复杂多样,甚至对基本商品也是如此。举例来说,假设把全球各地的面包价格都提高5%。根据供求规律,我们就应该能够计算出在这一新价位上的供求状况。这里考察三种情况。第一,政府宣布,价格上涨是由于开始征收面包税。人们很可能做出减少面包购买量的反应。第二,有传言说,价格上涨是由于干旱影响到小麦价格。不管传言真假,面包需求可能增加,因为有些人会担心价格进一步上涨而多买些面包存在冰箱里。第三是假设的情况。假设给购买者吃了药,结果他们对面包价格的所有记忆或预想都变得相当模糊,从而只对价格的大幅波动有反应(其实很多人都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他们很可能注意不到这点价格差异而继续像往常一样购买面包。还有一个对时间敏感的动态因素,因为难以弄清需求的变动将会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事实上,认为供求完全可以用图1-1中的交接线(neat lines)来表示的观点是莫须有的。如物理经济学家乔·麦考利(Joe McCauley)所说,没有经验证据证明这些曲线的存在。尽管如此,“有趣的新古典供给曲线依然几乎是每一本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的基础。”。供求曲线犹如麒麟,是一只人们经常挂在嘴边却未曾谋面的神秘野兽。

这有助于解释大型经济模型以相同的规律为基础,却不能进行准确预测的原因(传统上讲,即无法对还原主义理论进行检验)。来看一个比房价更诡异的例子,图1-3表示的是25年来的原油价格及美国能源部下辖的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预测数值。结果是根据对石油的全球供求水平进行估计,并采用“世界炼油、物流和需求”(world oil refining,logistics,and demand)模型计算出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预测结果呼吁石油涨价,大概是对20世纪70年代的油价波动心有余悸吧。事实正相反,在随后的20年里,油价下跌且保持在低位。预测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价格不会回到以前的水平,会就此维持下去。殊不知,油价随后立即飙升至147美元/桶,后来暴跌至33美元/桶,随后又翻了一番。

油价上涨大大加剧了信用紧缩,但专家们完全无从预测。其原因在于,油价上涨与供求毫不相干。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认为,在石油价格上涨之前的六个月里,世界石油供给其实是增加了,而需求减少了。那么,油价为何攀升了呢?不错,对实体石油——从地里挖出来的那种黑色的、黏稠的东西的需求并没有增加。但如第8章所示,石油期货——有权在未来某个时间以固定的价格购买石油的合约,在2008年极为风行。油价上涨是典型的投机泡沫,其动态机理和真实泡沫一样,差别只是在于,投机泡沫的破灭周期是几个月而不是几年。

经济气象

我们很难做到深谋远虑,这看起来很有些反直觉:专家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了海量的信息,可利用到高速计算机,居然不能预测经济的未来走势,这怎么可能呢?

P8-10

序言

每一种教条必有其得意之时。

——H.G.威尔斯(1866—1946)

彭博社网站(Bloomberg.com)在2008年年初发起了一次预测投票,其结果是,2008年将是金融市场的繁荣之年。没有人预测会发生亏损,平均的预测结果是将有11%的收益率。他们满心希冀,却不知脚下已经酝酿形成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地震。截至该年年底,标准普尔指数下挫38%,全球市场蒸发29万亿美元,全球经济的诸多根基化为废墟。

信贷紧缩(credit crunch)分若干阶段,但或许其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金融服务公司雷曼兄弟的倒闭。这家公司资产逾6 000亿美元,它的破产堪称美国公司史之最。雷曼兄弟公司还是金融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之一,它的倒闭使得危机滑向了一个极为危险的新阶段。很多人担心整个全球金融体系会彻底崩溃。当然这事没有发生,市场终于起死回生,不过,这些事件的余震如今依然在全球各地时有发生。

经济学家未能预测出信贷紧缩或随后发生的世界经济衰退并非偶然。如后文所示,即使采用极其复杂的数学模型,金融预测成功的记录也一直少得可怜。而这一次,模型不仅未能预测出金融危机,而且实际上还诱发了危机。

在危机爆发的前些年,金融家们在进行决策时就已经变得越来越依赖定量的数学模型。即便这些模型不能准确预测出未来会发生什么,但人们认为它们可用来计算风险。例如,为了弄清一揽子贷款会有多大的风险,他们只需要采用一个基于标准经济理论的简单公式或风险模型就进行统计计算。这样看起来不错,很不错,以至于定量分析开始使用模型来下更大更复杂的赌注。

当然,即使在危机大举肆虐之前,就有迹象表明那些模型未能捕获经济的真正风险。在雷曼兄弟倒台的头一年,即2007年8月11日,由美国房价所导致的市场意外波动让该公司的一位雇员做出如下评论:“那些模型预测说一万年内只能发生一次的事件,其实在三天之内就有一天发生。”

尽管这听起来极不正常,但高盛的财务总监说得更离谱:“我们注意到,连续几天出现了25倍标准方差事件。”。打开天窗说亮话,就算沧海变桑田,一个25倍标准差事件也不一定轮得上一次——遑论一周之内每天都发生。

不用成为数学家,你就能看到处于世界金融体系核心地位的那些模型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错误。但是,如此多的薪水丰厚的专家全然错估了经济的运行,这怎么能说得通?正如伊丽莎白女王在造访伦敦经济学院时所说:“为何无人预料到?”

风暴预警

其实,并非每个人都像定量分析人士及其数学模型那样对金融危机感到惊愕。早在2003年,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就把那些复杂的金融产品表述成金融衍生品,它们犹如“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在信贷紧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同年,正好在雷曼兄弟公司垮台给金融业带来海啸的前夕,网络经济学家巴拉巴希(Albert-Laszlo Barabasi)还警告说经济中存在发生级联故障(cascading failures)的可能。甚至各国央行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金融系统似乎并不如看起来那么稳健。2007年1月,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指出:“我们正在关注全球金融市场中那些未必稳定的因素……我们并不完全知道风险存在的位置。”还有些人提出的警告更具体,其中包括作家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和经济学家努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然而,在以逐利为特征的繁荣年代里,他们的声音被湮没,甚至遭到嘲笑。。

和以前的危机一样,这次信贷紧缩的起因也引发了很多分析和争论。最先遭到批评的当然是银行家自己,他们的薪酬丰厚,甚至还有更高额的奖金,在风险面前,一旦下错赌注,就会对实体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其他责任人包括:未能跟上金融产品创新步伐的监管者、获得了次级贷款却无力偿还的美国房屋所有者、似乎经常(置特里谢的话于不顾)否认该问题严重性的各国央行以及率先设计出那些有瑕疵的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

这里有一个问题:在金融史上,有如此众多的人竟然在自己所面临的风险方面受到误导而未意识到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其原因在.于,构成经济理论基础的基本假设出了错。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数学模型,而且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实际心理模型也完全错了。

这个问题远不止计算金融风险那么简单。经济体系的主要问题不在于难以预测,而在于纵然有强大的生产率和创造力,但经济运行状态似乎不健康。经济是不公平的、不稳定的、不可持续的,但经济理论同样无法处理这些问题。

经济是不公平的。经济理论研究的应该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但现实却是富者愈富。2009年,某对冲基金经理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而有10亿多人每天的收入不足1美元。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让人莫名其妙。

经济是不稳定的。理论认为,“看不见的手”应该使资产价格保持稳定。但实际上,包括石油、黄金和硬通货在内的资产却容易产生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在2007年年底,石油价格飙升超过了140美元/桶,随即狂跌到不足40美元/桶。这一切发生在短短数月时间里。石油常被认为是经济的血液,但我们人体的血液供应受到更好的监管。有一段时间,经济似乎得了心脏病。

经济是不可持续的。理论认为,经济可以永远增长,不会遇到任何限制。但现实是,因为过于拥堵、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因素,我们不断碰上硬性约束。环保主义者指出,增长无止境是癌细胞的哲学。

总的来看,这些问题在重要性上远远超过了类似于信贷紧缩的事件。比起银行欠政府或股东的债务,全球经济在环境上积累的债务或富国对穷国欠下的债务更受关注。其实,只要这场危机能推动我们去反思我们的金钱观,那么这场危机就可能让我们因祸得福。

正如经济理论未能克服经济中的诸多缺点,它也未能合理解释经济的良好品性,经济有很多好品性,其中包括动态性和生产性。强调经济稳定性的模型不是特别善于捕捉市场的创造力,正如任何研究摇滚史的艺术家或学生都知道,这两大品性很难齐头并进。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坚持一种显然不适宜实现经济目标的经济理论呢?糟糕的杜撰

经济学是对人类行为进行的数学表述,和任何数学模型一样,经济学以特定的假设为基础。但我要说,就经济学而言,其假设非常不切合实际,其结果简直就是一幅极具误导性的漫画。经济理论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观念学。如此众多的人受到蛊惑而认为这些假设是合理的,其原因在于这些假设以诸如物理学或工程学等领域的思想为基础,而这些思想属于有着2500年历史的科学遗产,可以追溯至古希腊。从表面上看,它们具有真正的科学所应有的样子和感觉,但其实是杜撰出来的,是虚假的。

本书中,每一章开头都列举了支持正统经济理论的某个错误观点,然后追溯历史,正本清源,解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揭示尽管存在反面证据但总有人坚持该观点的缘由,并提出我们该如何加以改变或替换。这十大错误观点包括:

·经济可以用经济规律来描述

·经济是由相互独立的个体所组成的

·经济是稳定的

·经济风险可以轻而易举地用统计学来管理

·经济是理性的,有效率的

·经济是无性别差异的

·经济是公平的

·经济增长可以无限进行下去

·经济增长会让我们快乐

·经济增长总是好事

这些观点构成了正统经济理论的基础,并影响到个人、企业和社会等层面上的决策过程,本书将揭示它们的错误并给出替代观念。我们将发现,经济何以成为不容简化处理的复杂过程的突发结果;不可预期的经济风暴如何影响到你的房屋或养老金的价值;经济为什么不是理性或公平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人类福利或改善地球环境。

首先,我要解决几个焦点问题。第一个就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在面对上述内容时,会抗议说它如同稻草人,显得过于简单化,而经济学要比这复杂得多。但是,重要的不在于经济学家说什么(他们擅长改变批评的方向,且经常这么做),而在于他们实际进行了哪种类型的计算。没有人认为市场是完全稳定的,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或者市场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可获得相同的信息,但是,诸如有效市场假说等经济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显然恰恰基于这些假设。银行采用一些风险模型来分配民众的养老金或决定政府的政策,在这些模型的背后,你会发现有着相同的假设,充其量只是有些小改动。如我们所见,一些所谓的非正统经济学家多年来一直在质疑这些假设,但直到现在,它们的声音依然没有什么影响力。我们不仅要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首先探讨其错误的根源,并考虑如何进行取代(也有人对我说,很多经济学家并不是真正信奉主流理论,但碍于发表和职位,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话,他们会喜欢本书)。

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很难相信主流经济学家错得如同我在此描述得那么离谱。毕竟,科学的巨大力量在于它应该具有自我校正能力。如果某理论有缺陷,那么它就会被更好的理论所淘汰。就连牛顿的力学定律也因为量子理论的发展而进行了修改。但是,如果任何替代理论都不能证实自己能更好地做出预测(从传统上看,这是检验新理论的最终依据),就会出现问题。这里所讨论的新观点并不是要统一对正统理论一换了之,也不是说它们能更好地预测经济,事实上,它们公开承认复杂系统内在的不确定性。这正是虽然事情在开始发生改变,但正统理论依然在苦苦挣扎的原因。正如《自然》杂志上的一篇题为《经济学需要一场科学革命》的文章所说:“我们需要背离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并开发出全然不同的研究工具。”。

另一个可能的焦点问题是,本书是从应用数学家的角度来写的,应用数学家的日常工作是进行系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别让我的老板知道,但我也从来没学过生物学)。有些读者会更愿意听从经济学家做出的经济分析,但我认为受过经济学训练其实是一种不利因素(只有少数极具天赋者才能克服这一点)。如我所想,如果经济学是观念学的话,那么,接受经济学训练会有效地阻止你接受新思想。让经济学充满活力的新思想中,有很多来源于多个领域,比如网络理论、复杂性理论、心理学等,当然还包括系统生物学,这些都不在标准的经济学课程之列。当某个领域像经济学这样处境糟糕的话,作为局外人的优势很明显,因为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你不必费尽心思去证明你在入职早期所学到的那些理论,并强迫自己为这些理论进行辩护。

最后一点,读过我的上一本书《硬币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n)的朋友们也许会注意到,本书中有很多问题是老调重弹。我对此心怀愧疚,事实如此——在危机之前,我的确写到过经济处于一种很危险的不稳定和不平衡的状态,风险模型不可靠,等等。近几年来我们在经济方面又有新收获,本书是对这些观念的全面提炼和升华。

理由很充分。如前文所说,经济学是人类行为的数学模型。下一章对这些模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提出了是否存在经济规律这码事的问题。

后记

生活在经济中,经济在现实中。

无论属于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如何力图跻身于“硬科学”,它始终无法回避解释现实、接受现实检验这种现实问题。刚刚经历过经济危机之痛的世界经济重新走上了复苏之路,曾经的高速发展并不能抹煞对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忧进行深入思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您善于思考并且不惮于对主流经济学进行反思的话,这本书的确不容错过。如果说2005年出版的《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是一部侦探小说(著名的书评人兰兹·伯格语),那么2010年出版的本书——Economyths: Ten Waays EconomicsGets It Wrong则犹如一篇意识流的散文,优美且深刻。

本书作者戴维·欧瑞尔(David Orrell)系应用数学家出身,在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也许是“旁观者清”,作者恣意汪洋,旁征博引,追根溯源,以2008年的信贷紧缩为现实背景,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谈起,结合新发展出来的数学领域、系统工程、牛顿力学、统计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理论背景),对经济理论自以为是的预测能力提出质疑,对当前以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等诸多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做法表示反对。最重要的是,本书指出了影响到人类生活的经济学十大错误观点,并进行了正本清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可以说,本书对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本框架的主流经济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和思考,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主流经济学,重新解读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巧合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无意中搜索到《未来主义者》杂志(Futurists)发布的对2011年的展望报告,其中第一项预测就是:“物理学家可能成为重要的经济预测家。不同于依靠平均值的主流经济学家,经济物理学家们(econophysicists)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系统、反馈环、连锁效应、非理性决策和其他破坏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将有助他们预测经济动荡。”(见译言网: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82366/161777。)考虑到作者的研究背景,也许这算得上本书具有较强说服力的一个佐证吧。

翻译本身就是很艰辛的工作,原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宽广的视野更是增添了本书翻译的难度。幸运的是,译者的母校及工作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为译者从事翻译工作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空间。译者力求准确再现原文的神韵,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与“滨城译友”群中的各位网友展开激烈的讨论,感谢他们的支持。

在本书的校对阶段,我得到了何宝善教授、车丽娟教授、关伟教授及我的朋友Thomas还有其他同事们的帮助和指点,再次一并致谢!

最后,要感谢华章分社的程琨、章集香、黄爱,尤其是本书的责任编辑蒋桂霞女士,她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对我是莫大的激励,且为本书的翻译增色不少,甚为感谢。

章爱民

2011年2月于东北财大师学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