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衡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点图书!

散文的美感融入红色经典的叙述,打破了政治叙事的沉重与晦涩,“让红色经典更美丽”!

融文学阅读与政治教育于一体,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史党史类读物!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作者梁衡是我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内容推荐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提倡大事、大情、大理的大散文,主张将个人的政治抱负、对国家民族的关心化作一种美好的文学意境,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与感化效果。《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既积极追求篇章辞藻的文学之美,又大力颂扬人格品德的求真务实之美,力求通过情感的共鸣来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

目录

上篇

特利尔的幽灵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红毛线,蓝毛线

马列公园赋

领袖如父

假如毛泽东去骑马

这思考的窑洞

毛泽东翻脸

大无大有周恩来

周恩来为什么不翻脸

周恩来让座——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一个伟人生命的价值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邓小平认错

谁敢极言?谁能极言?

邓小平的坚持

广安真理宝鼎记

觅渡,觅渡,渡何处?

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建党90周年想起张闻天

二死其身的忠臣彭德怀——纪念彭德怀诞辰110周年

清贫之碑——读《清贫》

你不能没有家

下篇

印在黄土地上的红手印

在蒋村的共产主义猜想

桑氏老人——无名者之一

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无名者之二

热炕——无名者之三

事业便是你的宗教——无名者之四

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红与绿之一

不知你在哪一棵梧桐树下——红与绿之二

青山不老——红与绿之三

山还是那座山

读韩愈

把栏杆拍遍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爱国的理由——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

人格在上

老百姓怎么看政治

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

我写《觅渡》

《觅渡》自注

实事求是为什么这样难——兼论“实事求是”的阻力与动力

影响中国历史的九篇政治美文

试读章节

今天,我重登烟雨楼,天明水静,杨柳依依。这烟雨楼最早建于五代,原址是在湖岸上。明嘉靖年间,当地知府赵赢疏浚南湖,用挖起的土在湖心垒岛,第二年又在岛上砌楼。有湖有岛有楼,再加上此地气候常细雨蒙蒙,南湖烟雨便成了一处绝景。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八到烟雨楼,至今岛上还有御碑两通。现在楼头大匾上“烟雨楼”三个大字,是当年的一大代表董必武亲笔所书。历史沧桑烟雨茫茫,我今抚栏回望,真不敢想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当初是那样的艰难。那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一个代表百姓利益的党,当然也就没有可落脚之处。列宁说:群众分为阶级,阶级有党,党有领袖。当时这12个领袖是何等的窘迫,举目神州,无我寸土。我眼看手摸着这只小船,这些小桌小凳,这竹棚木舷。我算了一下,就是把舱里全摆满,顶多只能挤下14个小凳,这就是现在有6 500万党员的中共一大会场吗?但这个会场仍不安全,王会悟同志是专管在船头放哨的。下午,忽有一汽艇从湖面驶过,她疑有警情,忙发暗号,船内就立即响起一片麻将声。他们是一伙租了游船来玩的青年文人啊!汽艇一过,麻将撤去,再低声讨论文件,同时也没有忘记放开留声机作掩护。但不管怎样,工农的党在这条小船的襁褓里诞生了。距南湖不远是以大潮闻名的钱塘江,当年孙中山过此,观潮而叹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共产党在此顺潮流而生,合乎天意。

西方人信上帝,我们认马克思主义。也许是马克思在冥冥中的安排,专门让我们这个大党诞生在一只小船上。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西行到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阻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岸边的草鞋。抗战八年,共产党在陕北聚积了力量,然后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l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历史长河的巨浪也颠簸着最早上船的12名领袖。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邓恩铭,这位从贵州南部大山中走出来的水族革命家,在山东从事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31年被杀害。接着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长期的领袖。12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

中国古代有一个最著名的关于船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是讲不实事求是,不会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我们不讳言曾犯过错误,也曾做过一些刻舟求剑的事。我们曾急切地追求过新的生产关系,追求那些在本本里看到的模式,硬要在我们自己的刻舟之处去找主观上想要的东西。因此也曾有几次尽兴放舟,“争渡,争渡,误人藕花深处”。最危险的一次是“文化大革命”,险些翻船。但是我们也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时中国共产党早已是一条大船,都说船大难调头,但是邓小平成功地指挥它调了过来。在我们干社会主义数十年后,又敢于重新问一句“什么是社会主义”,敢于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这勇气不下于当年在南湖烟雨中问苍茫大地,船向何处。

红船自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80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80年来,党的领袖们时时心忧天下,处处留意行船的规律。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苟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个年头,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当这只船航行到第79年,2000年江泽民视察浙江——历史巧合又是红船的出发地。他指出:党要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时刻坚持“三个代表”。浪里飞舟八十年,心忧天下三代人。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P12-14

序言

这是一本以政治人物为主的散文集。

近年来我写了几篇记述伟人的文章,引来多种报刊的转载,有的篇目还很快被选入高中课本。

我原先绝无一定要搞这类创作的打算,只是在工作实践中,在读经典著作时认识了这些伟人,而在目前的改革实践中,在传统与现实的冲突中又感到要重新认识他们,于是就拿起思考的笔。这其实就是几篇读书笔记,几乎每篇都可以从日记本中找到原始的片段。

伟人所以伟大,让后人时时想起,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他的业绩、他的思想曾经辉煌一时,对历史进步起过推动作用,这将永不会改变,人们永会怀念他。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二是现实意义。对照现在发生的事情,新的矛盾、新的课题,人们又想起过去的伟人,发现许多事情在他们那里早已解决,或者深受启发,找到了打开现实之锁的金钥匙,比如他们的思想、方法、人格、作风、经验等。有着这两个理由,伟人题材是永写不够的,并且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和作家阅历体验的不同会常写常新。每一个后来人,当他或因国事而心忧,或因琐事而心烦,或因歧路而彷徨时,回望一下伟人这座高峰、这座灯塔,就能得到一股浩然之气,一种聪明,一种智慧。

但是伟人与我们总会有一定的距离。伟人在社会上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已经很大很大了,但这主要是靠他们的伟业、理论,靠政治影响。人们接受的是他们的结果,被舍弃了过程之后的结果,所以往往敬而远之。文学就是要把这个扩大了的距离再拉回来,就是要把这结果之前的过程揭示出来,要沟通情理,有血有肉,让读者可亲可信。所以我写伟人时不想再重复那些结果,而是努力“顺藤摸瓜”去找那些碧绿的叶片和芬芳的花朵,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果之初、果之前的样子。在这个创作思想的指导下,我找到了瞿秋白同志的故居,特别是门前的那座已成过去的“觅渡”桥,找到了邓小平同志落难江西时劳动的工厂,找到了毛泽东写《论持久战》的延安窑洞,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指挥国共大决战的最后一个农村战略指挥部——西柏坡,还有召开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的那间旧伙房。甚至远渡重洋,在日本找到了周总理游历过的岚山和岚山诗碑,在德国西部找到了马克思出生的房子。伟人的思想和业绩是一棵大树,我要找的是这树的生长点,是它的年轮。我努力在那个新思想的生长点上做文章,希望能给读者启示出一个过程,指出一个亮点。

应当指出的有两点。

一是伟人大多是政治家。虽然也有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等,但是唯有政治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政治家这个位置最容易考验出一个人的才学与品质。能对一个时代呼风唤雨的人毕竟比只对一个方面有发言权的人要影响大一点。所以我在写人物散文时首选政治人物,而且首选与我同时代或者接近一点的人物。

二是人无完人,伟人不是没有缺点。过去我们喜欢把伟人说成十全十美、通体透明、永远正确,这不是唯物主义。近年的研究表明像毛泽东这样于民族有大功的伟人,仍有不少缺点错误,但仍不失其伟大。作家不应回避这些,相反,如实写出他们的个性更有震撼力。

伟人是个旧题目,旧题最难作,这是因为它的许多方面都已为人打通,明白如话,纤毫毕现,读者已无惑可释,无知可求,但无中求有,便是大有,便是新路,会别有一番惊喜。还有,伟人已在人们的脑子里形成一个旧框框,不容易打破,但如果你真的有所发现,而且能自圆其说,读者也会有一阵惊喜。这就是创作。

本书是想以人物为线勾出近百年来社会进步的脉络。有的是旧作如《大无大有周恩来》、《觅渡,觅渡,渡何处?》,考虑到其已有的社会影响和历史的完整性,仍然保留。另外又收录了一些新作如《假如毛泽东去骑马》,还有写邓小平、彭德怀等的文章。另外,为能体现时代特色,也收录了几个无名人物,他们也是那个时代的政治印记。希望这本书能给读者一点新意。

(2011年2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5: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