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有“三十六计”,经商同样有“三十六计”,这“三十六计”又是什么呢?我们自然想到“红顶商人”胡雪岩一生把握“三十六计”的经商技巧。
经商之计,绝对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妙计就能赢得先机。胡雪岩过人之处是把兵家“三十六计”融化成商家之道,处处先高一手,又处处留一手,终于把握住天下商势,成就了财富人生。胡雪岩在大时局中练功夫,这才是大商人的姿态,本书的要义在此!你可知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雪岩操纵商道36计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胡雪岩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做人有“三十六计”,经商同样有“三十六计”,这“三十六计”又是什么呢?我们自然想到“红顶商人”胡雪岩一生把握“三十六计”的经商技巧。 经商之计,绝对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妙计就能赢得先机。胡雪岩过人之处是把兵家“三十六计”融化成商家之道,处处先高一手,又处处留一手,终于把握住天下商势,成就了财富人生。胡雪岩在大时局中练功夫,这才是大商人的姿态,本书的要义在此!你可知否? 内容推荐 做人有“三十六计”,经商同样有“三十六计”,这“三十六计”又是什么呢?我们自然想到“红顶商人”胡雪岩一生把握“三十六计”的经商技巧。 胡雪岩(1823—1885),又名胡光墉,安徽绩溪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名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由一个钱庄小伙计一跃成为富可敌国的商豪。可以说这样一句话:胡雪岩经商之计与“三十六计”如同一辙,令人拍案叫绝!何以见得呢?且看本书为您道来,为您呈现一部广树人脉深通财路的经商智慧书! 目录 第一计 瞒天过海:把自己的想法藏在心窝里 01.本事越大,越要人照应 02.掌握“人抬人高”的妙法 第二计 围魏求赵:先做这件事,再办另外的事 03.善于灵活出击 04.在“远”和“准”两字上下功夫 第三计 借刀杀人:自己不去抛头露面 05.有势就有利 06.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而起 07.抓住时机,显露身手 第四计 以逸待劳:用心打出自己的品牌 08.打造金字招牌 09.面子保得住,招牌就可以不倒 10.做人无非是个讲信义 11.力行善举,扩大市场 第五计 趁火打劫:抓住时机绝不松手 12.善于抓住机会 13.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 第六计 声东击西:变换手法,图谋大局 14.想方设法撬开人嘴 15.打开人生大局面 16.从微妙的地方入手 第七计 无中生有:把烂生意变成好生意 17.做生意一定要做得活络 18.撒一把慷慨出去 第八计 暗渡陈仓:走出一条地下通道 19.靠胆识,闯天下 20.善打一场心理战 第九计 隔岩观火:察看情况后,再做决定 21.巧妙地求得市面平静 第十计 笑里藏刀:笑脸相近另有一番打算 22.学会笑对对手 23.计绝胜过一切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懂得丢芝麻保西瓜 24.有得有失,生意本来如此 25.不为赚而狂,不为输而悲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按最大的利益去办事 26.一收一购,两面占便宜 27.不顺人而顺己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想法让对手乱阵脚 28.试与洋人比本领 29.做常人所不敢做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30.不善理财,是商人大忌 31.多练几套变钱大法 32.移东补西不穿帮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麻痹对手的警惕性 33.用心智调度对手的手脚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不着急去表明自己的意图 34.先放后收,虚晃一招 35.要能沉住一口气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用利益打动人心 36.给人卸掉。包袱” 37.软硬并用,一箭三雕 38.一分钱,一分货 39.恪守“情”、“义”两字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让能人为自己打天下 40.看好了人再用 41.擒住“长处”不松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不去做小打小闹的事 42.一定要照规矩来 43.不抽同行的“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掌握“乱”中取胜的方法 44.谋取乱中取胜之道 45.善于点住别人的“穴位”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绝不走向死胡同 46.前半夜想自己,后半夜想别人 47.让人一活路,留己一财路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懂得做稳生意的策略 48.把钱投准 49.力戒“驼子跌跟头”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没有人缘,就办不成事 50.相互帮衬才能成事 51.不能欠“人情”账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施展挣钱的“借鉴法” 52.把冷灶烧热 53.看准可成大事者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巧妙化解对手的实力 54.多方联手,做活生意 55.以诚信为做人之本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不轻易伤害有用的人 56.站在别人的立场上 57.不必拆穿底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不让别人看透自己 58.在“固”字上做文章 59.警惕小人贴近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拒绝让人知道行踪 60.藏起锋芒最安全 61.不招人妒的策略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必要时候需要造势 62.造势“三大要”:宜址、精修、巧陈 63.施展打开局势的魔法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主动问寒问暖 64.以情动人有妙用 65.在最关键之时帮人一把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琢磨情感的功效 66.把握冷静与激动的分寸 67.情为何人洒尽 68.尽可能牵上线 69.接纳十二金钗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让对手到自己的“地盘”上 70.扩大生意以地盘为首 71.场面越大越好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让对手的人跑到自己的身边来 72.不遭人妒是庸才 73.巧收有能耐者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咬牙挺过一道道难关 74.索性大胆去闯 75.承受成大事之苦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一步一步把生意做大 76.真正善于未雨绸缪 77.不走歪道,走正道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别到旋涡中去挣扎 78.胸中装着国事 79.以“奇”招赢局面 试读章节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突出“瞒”的隐秘性、技巧性。胡雪岩的“照应计”当属“瞒天过海”,为什么?因为在胡雪岩看来,“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要人照应。”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浅显的道理。越是简单浅显的道理,也越是至理。因此本事越大的人,也越要牢牢记住这个道理。胡雪岩深知“照应计”的玄奥,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藏在心窝里,让别人来“照应”自己,这就叫用能人为自己打天下。如果你本事大,却到处摆谱,不善于“瞒”住别人,那么就无法打开人生大局面。 胡雪岩长于瞒计,谋事周到,“公关”厉害,招数高明,所做之事多能办成,这是他的本事,对此他也很自信。然而仅靠他一人的本事,只能唱独角戏,顶多是个“个体户”,不会成为一个集钱庄、丝行、典当、军火、粮食、房地产生意于一体,经营范围涉及浙江、江苏、上海几乎半个中国,甚至还把手伸到外国人那里去的红顶商人。一他成功的秘诀,在于能用人,也就是集中大家的力量为我所用,从而创造出经营上的奇迹。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胡雪岩在用人方面,他的心里到底瞒住了什么想法: 胡雪岩的用人,一是内部聘用,二是外部利用。在聘用职员上,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要有所长,即大胆使用。 “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要人照应。皇帝要太监,老爷要跟班,只有叫花子不要人照应。这个比方不大恰当,不过做生意一定要伙计。胡先生的手段你是知道的,他将来的市面要撑得其大无比,没有人照应,赤手空拳,天大的本事也无用。” 这是“小和尚”陈世龙对胡雪岩的评价。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最深刻的原因,即要有人帮忙,要有人照应。当然,一个人要立身于社会,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少不了要靠自己的才识、能力。所谓才,识,无非就是搜集信息、正确决策的能力,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准确判断的能力,就是巧妙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制定出合理计划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没有这些,再好的条件也是枉然。但当这些自身条件已经具备之后,外界的所谓人缘,也能给自己带来成功;没有人帮助、照应,真正是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 事业鼎盛时期,胡雪岩的钱庄遍设杭州、宁波、上海、武汉、北京等地,典当行开了二十多家,胡雪岩自身还要兼理丝茧、军火生意,手下分号的用人自然成了头号问题。于是,他采用了“瞒天过海”计: 王有龄当初只是一个落魄文人,没有功名,后得了个正八品的盐大使还是候补的。正当他穷途末路之时,比他小十岁、当时年仅二十的胡雪岩资助了他五百两银子,助他进京买了个候补的七品知县。王有龄得此资助进京,又巧遇外任江苏学政的何桂清。何桂清幼时家贫,曾受到王有龄父亲的照顾,于是向浙江巡抚黄宗汉推荐王有龄。而此时的黄宗汉因逼死布政使(藩司、藩台)椿寿正需何桂清替其掩盖责任,很快就任命王有龄为浙江海运局“坐办”,实际上主持工作。于是王有龄一下子便成了黄宗汉门前的红人。不用说,没有胡雪岩的帮助,没有何桂清的照应,或者黄宗汉根本不买何桂清的账,王有龄大概今生今世也只能是一介落魄书生客死杭州。 王有龄后来的发达,也是得自有胡雪岩这个帮手。刚一接手海运局坐办的差使,就遇到漕米解运的麻烦。漕运积弊已深,初改海运,事情千头万绪,而且势必触动漕帮利益,漕帮定会不肯将浙江粮食运往出海口;且部门重叠、政令不畅,官僚政客各自盘算自己的得失,海运一事难以很快实现,而朝廷却一再催促南粮北运,以解燃眉之急;加上王有龄刚刚踏进官场,人生地不熟,他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也正是在胡雪岩的出谋划策下,打破常规,大胆地用就地买粮的办法,在上海附近买粮、就地出海,解决了浙江漕米迟迟运不出去的问题。具体运作也是胡雪岩凭着他的手腕,诱之以利,从而使海运一事顺利实现,也使王有龄初战告捷,并很快升为湖州知府。不用说,“小和尚”认为胡雪岩本事再大也要有人照应,自然是事实。实际上,在胡雪岩走向“红顶商人”的辉煌顶点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像王有龄、左宗棠、古应春、尤五、郁四、刘庆生乃至如张胖子、刘不才、“小和尚”这些人的帮忙、“照应”,他确实是“天大的本事也无用”。 王有龄得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实缺。但这个浙江海运局“坐办”的官差,实在难以料理:一上任便遇到了一件棘手的难题,即要把浙江应征的十几万石粮食运出浙江,可由于运河交通不畅,官府之间互相推诿设卡,运粮一事难以近期完成。怎么办呢?王有龄充分使用了足智多谋的胡雪岩,靠着胡雪岩的大胆策划、周密部署、多方打点奔走,由海运局出面担保,钱庄垫钱、漕帮卖粮以充漕粮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这个计划的设想由胡雪岩提出,各个细节由胡雪岩推敲,各个环节也主要由胡雪岩去沟通。事情做得巧妙顺利,各方皆大欢喜。可见,王有龄的成功,没有胡雪岩的鼎力相助,无论如何是得不到的。 胡雪岩全力帮助王有龄,自然不仅仅只是为了朋友,他其实是在为实现自己的大计划做准备,他要培植起能够将来照应自己的人。王有龄借重胡雪岩当然不仅是为报恩,他需要胡雪岩帮助自己通达也是实实在在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在事情顺利办成,自己腾达起来之时,如此踌躇满志地说出“才智之乐于为己所用,此人的成就便不得了了”的话来。王有龄能够得到胡雪岩的全力相助,当然不是因为他特别会用人。只是他的这番话,确实在无意之中说出了一个事实。P3-5 序言 做人有“三十六计”,经商同样有“三十六计”,这“三十六计”又是什么呢?我们自然想到“红顶商人”胡雪岩一生把握“三十六计”的经商技巧。胡雪岩(1823—1885),又名胡光墉,安徽绩溪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名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由一个钱庄小伙计一跃成为富可敌国的商豪。可以说这样一句话:胡雪岩经商之计与“三十六计”如同一辙,令人拍案叫绝!何以见得呢?且看: 胡雪岩经商有两点与“瞒天过海”相关,一是“照应计”,二是“抬高计”。胡雪岩深知,如果你本事大,却到处摆谱,不善于“瞒”住别人,那么就无法打开人生大局面。胡雪岩长于瞒计,谋事周到,“公关”厉害,招数高明,所做之事多能办成,这是他的本事。胡雪岩高于一般生意人的地方,大概就是真正能够做到“围魏救赵”,即意在“赵”而行在“魏”,不固守一法,这就要求想得远,看得准。这就是胡雪岩提倡的“灵活计”和“远看计”。 胡雪岩明知“以逸待劳”之计的作用,他打出了“招牌计”、“面子计”和“守信计”,所谓“招牌计”是指:一个企业没有响亮的招牌,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永远处于被动、落后的地位。所谓“面子计”是指:胡雪岩特别重视面子,即使在危机四伏,大厦将倾之时,他也不忘记要保住面子。所谓“守信计”是指:在胡雪岩的经商生涯中,他经常说:“做人无非是个讲信义。”由此看来,胡雪岩对“以逸待劳”在经商作用方面的深刻理解,真是大悟彻悟! “李代桃僵”反映了一种得失观。生意场上风云突变,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既然已经失去了,就要向前看,两害相衡取其轻不能因一时的挫折灰心丧气。“尽量将得失心丢开,”这是胡雪岩在他的生意面临全面倒闭的紧要关头,告诫自己的话。 “远交近攻”之计在商战中即为巧结人缘,巧办难事。常常挂在胡雪岩口头的“花花轿儿人抬人”,是一句杭州俗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维护、相互帮衬。人抬人,人帮人,人要办的事才会顺利,人的事业才会发达。这就是“远交近攻”! “假痴不癫”之计突出的是“明白”两字,也可归为一个“圆”字。胡雪岩知人明已,能毫无羁绊地发展出这种圆世态度来。这种态度,无甚高论,开宗明义就是先要生存,后要过好,然后再培养出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温暖来。因为没有什么固定原则,故而表现为通、活、融、满,屈伸自如。 “反客为主”之计用于管人手段,即把员工当主人。胡雪岩对下属的管理,不仅仅是物质鼓励,更多的是感情投资。他深知“反客为主”才能“得人心”的重要,对下属总是设身处地地关心照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祸福同当。他曾对手下的人说过:“我请你们帮我的忙,自然把你们一家人看,祸福同当,把生意做好了,大家都有好处。” 经商之计,绝对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妙计就能赢得先机。胡雪岩过人之处是把兵家“三十六计”融化成商家之道,处处先高一手,又处处留一手,终于把握住天下商势,成就了财富人生。胡雪岩在大时局中练功夫,这才是大商人的姿态,本书的要义在此!你可知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