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资本、技术以及贸易这些经济要素在全球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流动对东盟国家国内政治决策过程的影响,分析了这些国家为何选择地区合作,以及亚洲地区合作为何面临双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困境。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地区主义已经与全球主义共同成为建构国际体系的主要力量,地区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鲜明特征。其中以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要机制安排的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建格外引人瞩目。本书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以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作为关键变量,考察了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演进过程。本书的研究表明,在全球化和国内政治的压力下,东盟国家的经济地区主义同时存在着开放的地区主义和发展的地区主义的双重特征;未来东盟经济地区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仍然是政治精英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之间的紧张关系。
序
绪论
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的三个问题
二、关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解释
三、对国际合作主流理论范式的反思
四、一个国际一国内关联的分析框架
五、章节安排
第一章 全球市场、国内政治与经济地区主义
一、利益、偏好与政策
二、全球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地区主义
三、国内分配、政策选择与国际合作
第二章 东盟:从自由贸易区走向经济共同体
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二、构建单一地区市场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经济增长、FDI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一、经济增长、FDI与政治合法性
二、90年代初期的东盟国内政治经济
三、AFFA:建构一个地区市场
第四章 观念、利益与国内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身份与政策歧视
二、全球多边规则与东盟国家的反应
三、本土资本的功能作用
四、AIA:培育本土资本
第五章 地区合作分歧的国内根源
一、国内利益影响与对地区自由贸易的抵制
二、石化产业关税自由化
三、汽车市场的自由化
结束语 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的两难境地
一、东盟经济合作的前景: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的两难境地
二、新重商主义的复兴?
参考文献
附录:缩写词汇列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