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半岛潇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世娟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半岛潇雨》里看不出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幽怨,也看不出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一个弱女子的豪壮。文章是作者胡世娟的个人感受、个人生活写照。作者的散文多为对现代生活的细微刻画。

内容推荐

读由胡世娟编著的《半岛潇雨》会有另一种感觉。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走一条高速公路,汽车风驰电掣,那田野、绿树、房屋急疾掠过,有目不暇接的快意。现在作者则带领我们在公园里漫游,在乡间小道上徘徊。如果奔驰在高速公路上,我们可以最快速度赶到某地,入住豪华酒店,享受高级芬兰浴,或在空调房里看“世界杯”足球赛,这是一种享受。《半岛潇雨》中的文章是作者的个人感受、个人生活写照。

目录

第一辑 观花絮语

 花深处

 凤凰花儿开

 澹香如故

 桃之夭夭

 花车小景

 月下关人

第二辑 幽景雅韵

 梦里周庄

 海滨之韵

 荒凉乐园

 朝霞与晚霞

 地角风情

 雪啊!雪

 涠州岛

 处女地

 醉黄昏

 古镇

第三辑 静夜闲情

 我从哪里来

 绿影

 岁月苍茫

 未来

 墨荷之气

 三月的女人

 散淡人生

 远离尘嚣

 梦幻书屋

 音乐随感

 苍凉古意

 佛缘

 一泓春水

 无限的风月

 红颜

 空尘

 秋意

 蝶

 幸福

 病中感悟

第四辑 旧痕在心

 残红

 淑岚

 红菱艳

 卑微的影像

 新嫁娘

 悠远的亲情

 照片故事

 过年逛大街

 轻声叹息

 女兵梦

 一条裤子

 不是幸运儿

第五辑 世相缤纷

 萨克斯女孩

 默默的观舞女郎

 缘分

 爱到深处

 初尝海鲜

 夜市

 黑衣婆婆

 坐在海堤

 她是一棵“树”

 守护爱

 情人玫瑰

 擦鞋的阿珠

 趣看快餐店

 老妈旅游

 母亲不寂寞

 女人盛夏

 女人之怨

 女人衣橱

 舐犊情趣

 我逛琉璃厂

 老凡

 女儿的短信

 重返校园

 山居

第六辑 梦里拾贝

 绿帽子

 珍珠孕

 故乡之恋

 远行

 远离

 乡情

 故乡风味

 才情丽影

 白天鹅

 不亦快哉

 执子之手

 遥远的距离

 母性

 庖厨之事

 吃辣椒

 窗外轶事

 初恋故事

后记

试读章节

是我十四、五岁时吧。

一个冬日午后,表姐带我和她的同伴到舅妈任教的那所学校玩。学校原是一处地主的房宅,土改时划为镇里的小学校,于是这校园除了有轩敞的教室,还有与别处校园不同的镂空雕花的墙,几处曲折的回廊和种了花草的小园,使校园显得更幽静雅致。当然,寒假时的校园已经没有了已往朗朗的读书声,只有几户住在学校的老师正忙着张罗过年的琐事,整个校园便响彻了我和同伴的喧闹。

我们在校园中穿来穿去,东躲西藏。忽然,鼻中闻到一股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幽香。于是站定,更专心的嗅着,是的,这幽香更浓了,我情不自禁地顺着这淡淡的香气寻觅。穿过一间小小的空房,走过一段曲折的回廊,看到一处被丫权松枝遮蔽的小园,小园正弥漫了一股花香,正是刚才钻入鼻中的味道。到了这里,这气味已不再若隐若现,而是恣肆烂漫的扑入鼻中。循着这弥漫的香味来到一棵树前,树上没了绿叶,只缀着一簇簇淡黄的小花。花瓣薄薄的,小小的,很奇特,花片有一种迷朦的透明感,似乎在每一片花瓣上都均匀地涂抹了一层蜡质。迷朦的小黄花在曲折有致的树枝上疏疏密密的缀着,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小园里这样的花树有四、五棵。有的已经开放的花朵边还缀着一、两朵,三、四朵小花蕾,看它们挤挤挨挨躲在花下探头探脑的样子,真是又可怜又可笑。问或有吹落的花瓣委身于地,却又是“闲花落地听无声”。在这冬日里,在这小园中,树上的叶儿早已凋落,地上的绿草也枯黄了,玫瑰、月季均不见了影踪,可这淡黄的小花却在树上开得热热闹闹。于是我对着这花树起了一丝感动,心儿在真诚地谢谢它为萧瑟寒冬带来的暖意。

我围着这几棵花树转来转去,徘徊着不舍离去。

“喂喂喂,我到处找你,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了。”

表姐气喘吁吁地对我说。

“表姐,你快来看,这叫什么树?”

“哦,这叫腊梅,你没见过吗?走吧走吧,到外面玩去吧。”表姐拖着我就走。我只得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小园,离开了让我迷恋的这几棵腊梅树。

回家向母亲谈到了腊梅。母亲告诉我,腊梅属落叶灌木,在冬季开放,开花后才长叶子。树叶对生,是椭圆形的,花瓣外部黄色,内部紫褐色。像我看到的那种花瓣完全呈淡黄色的叫“素心腊梅”。腊梅属观赏品种,可从它的花中提取芳香油。我问母亲我们这儿有没有腊梅,她说有的,只是不容易见到,我听了失望。从此以后,这冬日里淡黄色的小花和它素雅的馨香便不时地跑进我的梦中。

有一次,我走在街上,“卖花呐,卖腊梅花”,惊喜的循声望去,见一老妪手拿一大束腊梅正站在街边叫卖。我快步跑过去,先闻了闻它独有的芳香,然后从卖花老妪手里选了几枝拿在手中,珍惜地抱着这束淡雅的花儿,好像抱着一个久违了的梦。这以后有好几年,每到冬季,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去找那位卖花的老妪,似乎想要把这淡雅的梦境一次次抱回家中。

在花的世界里,有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有杏娇疏雨,菊傲严霜。P3-4

序言

含情的雨(代序)

林广成

和世娟同志一起工作三年多,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我们在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过程中编写了一本《从政提醒——党员干部不能做的150件事》,交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没想到这本书发行还不错。今年3月,我到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一看,此书出版仅两年就已经印刷了26次。这给我们很大鼓舞,我们在探索中没有白出力。

如果说那本《从政提醒》是理论性较强的政治读本,那么眼下出版的世娟这本《半岛潇雨》则是一本文学性、艺术性较浓的书。由于职业的需要,在公务上,世娟的文字要打扮出一副政治说教的面孔,这是一面。当世娟从政坛走出来,她的文字又像是一个青春活泼的少女。世娟从小酷爱文学,注意观察生活,又注意把生活的感受积累下来,用诗情拥抱人生,用真诚探索人生,《半岛潇雨》能够成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有时候我们几个人在一起聊天,喜欢说世娟是这座城市的李清照。以为是抬举她,她却一脸的不高兴,扔出一句,“我不喜欢李清照的命运”。哦,细细想来,我们不禁感叹那战乱时代李清照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她婚姻的不幸。时代不同了,在《半岛潇雨》里看不出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幽怨,也看不出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一个弱女子的豪壮。文章是个人感受、个人生活写照。世娟的散文多为对现代生活的细微刻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不再。世娟的散文比较阳光,像一江春水、一树桃花、一朵早霞、一声云雀,既没有李清照命运的跌宕,也没有那么婉约和壮烈。文如其人。这毋宁是写她的意趣,她沉静明澈的心境。

一篇好的散文必然具备情、理、事、趣多种要素,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现今看来,如此神形具备的好散文不多见了。窃以为,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写好其中一二个元素也是不错的。世娟以女作家特有的感悟,以明丽的风格和亲切的笔调,摆布朴实平淡的文字,构筑诗情画意,所写散文细腻入微,叙事娓娓道来。这独到的审美眼光捕捉的词章,犹如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一杯醇香的茶。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就看你喜欢哪一种。文章更亦如此。我们读《半岛潇雨》会有另一种感觉。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走一条高速公路,汽车风驰电掣,那田野、绿树、房屋急疾掠过,有目不暇接的快意。现在作者则带领我们在公园里漫游,在乡间小道上徘徊。如果奔驰在高速公路上,我们可以最快速度赶到某地,入住豪华酒店,享受高级芬兰浴,或在空调房里看“世界杯”足球赛,这是一种享受。那么,在这里随便溜达,走走停停,一会儿弯下腰,一会儿伸长手,这种踏青、赏花、扑蝶、嬉戏,也是一种感受。两种风格对比,目的不同,兴趣不同,生活的质和韵也不一样。人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正在感受到“速度”的越来越强烈的紧逼。当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快的时候,我们不禁怀念起“慢”的乐趣,正如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慢》中问道:“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现在可以在《半岛潇雨》里找到答案了。

世娟的散文充满半岛情。一个重庆山城女子来到南国海边。从山高人为峰,到海阔天为岸,她面朝大海,呼喊大海倾听涛声,任海风吹乱她的长发。一切都是如此新鲜、令人激动:碧海、蓝天、银滩、红树林,还有那海堤、那渔船、那老街……,她让情融化了。一个人站在海滩。特别是在晚上,会感受到海是如此的博大,人是何等的渺小。有时甚是孤立无援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无法抗拒。在大海面前,我们又有什么怨恨情仇值得耿耿于怀呢?又有什么心事放不下呢?站在这里,吹着海风,你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可以想。半岛情,表达作者一种遐想。时而“海堤似一条细细的丝线,一端牵着我的惆怅,一端系着我的梦。”;时而“在岛上守望日出,在清晖中驾一只小船,任船儿随意散漫的悠荡”。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世娟的散文充满女人情。男人尚理,女人尚情。我们会发现,作者很重情。她以独特细腻的笔触抚摸人类心底最柔软部分,使得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窗里窗外,狂风细雨,花前月下,爱到深处,儿女情长,大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写情,乃为文之关键,但不见得都能写好。作者以女性的眼光作了很好的探索。《半岛潇雨》更把女人的情感宣泄作为主体生命的一部分,你看,女人盛夏、女人之怨、女人衣橱、三月的女人、女兵梦、残红、红颜,同样一个事物、一个画面,男人女人感觉真不一样。

世娟的散文充满生活情。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不可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作者热爱生活,也懂得生活,对生活很有追求。她笔下的饮食起居、衣着服饰、旅游采风、娱乐休闲丰富多彩,表现得淋漓尽致。热爱生活、感知生活、体验美感是散文作者的基本条件。写生活,特别是写普通人的生活,波澜不惊、变化细微,全为我的自得我之见,需要功夫。《半岛潇雨》作了较好的探索。

由《半岛潇雨》联想到当前的散文创作,我又流露出一种隐忧。时代在进步,散文也应该在发展。当代散文非常活跃,种类繁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散文作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看到当代散文的虚妄和喧嚣。像文学批评中指出的那样,散文领域的世俗化、碎片化和空洞化的现象,无病呻吟的现象,自以为是、井蛙之见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散文或苍白无力,或有肉无血。现在也很难看到表现大时代、大发展的优美散文。究其原因,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文人中浮躁的心被各种欲望占据。散文被功利套住了,被铜臭污染了。因此,当务之急我们的散文创作需要正本清源,排毒通经,强身健体。这努力的方向倒应该是传承经典、讴歌新时代、关注现实与人生。让“滴水见太阳”。换句话说,我们的散文应多些大情大理、忧国忧民和健康的人生感悟,多些生活实践,多些支撑创作的人生阅历,多些厚积薄发。在当代文学表现出浮躁、功利、小资的情况下,呼唤弘扬古代散文那种高屋建瓴、宏声大气的优良传统,还散文情系苍生、道济天下的本色。我也知道,这事说来容易,要做到是很艰难的。不管怎样,只要大伙努力,面包会有的。世娟也努力吧!

二○—○年夏于邕江畔

后记

友人提议,要我将自己前些年陆续发于报刊上的文章结集出版,就算是为自己的作文留一小结吧,想想同意了。于是重新捡拾起自己往日的文稿,细细审读起来。哦,是一些旧日的心路历程,于是那些已经流逝的日子,又被我重温一遍。此时再看那些文稿,竟是觉着稚拙得想要拿起笔来通通改写才好,但转念一想,还是让它们保持原样吧,因这稚拙中也还有憨纯的可爱。

蓦然回首,便在心里感慨来这城市已十余年了。定居于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人,各有缘由。我却是因了这城市四季的明媚阳光、艳丽花树和它闻名于世的洁白海滩而来。时至今日,却还依然陶醉于这城市的景色和它独特的渔家韵味。但初来此地,又被思乡的时浓时淡的忧伤环绕,故乡的亲情友情、故乡熟悉的墙垣时时入梦入心,正是这样的情绪让我拿起笔来,在纸上宣泄。幸运的是,那时我身边的好友,正有几位是处于这城市的文化圈里,在他们的鼓励、鞭策下,我也就断断续续一路写来。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喜爱读书,这样长久的被书熏染,对我的写作也很有助益。

无论是感慨已飘逝的如烟往事,或是去感觉身旁的风花雪月,沉浸其中,自有其乐。有朋友说我不食人间烟火,我莞尔一笑,哪能如此超脱!不过孜孜于凡尘俗世总会有疲累之时,躲进清雅的文字,在写作中可以寻得一丝安宁,寻得一丝飘逸;在书香所营造的幽静中去领略唐风汉韵,让自己被俗世烟尘蒙蔽的心时不时的得到洗涤,我想这也是我喜欢写作的原因吧。文章得以发表,有相识与不相识的人看了,有所感悟,竞而喜欢,告之于我,心亦是很欣悦的呢。

其实我是在写作中成长着。写作教会了我去细细地感受,去观察生活,观照人心。写作使自己的心处于一种很私密的状态,是自己营造的景与事,沉浸其间,自悲自喜。我喜欢为生活中的美丽而停留,足的停留和心的停留,为生命里的美丽所遇而心怀感激。生活着,经历着,冷暖自知,经意或不经意写下,也在写作中静静审视自己,静静审视周遭,正是在这审视中心有所得。当然所得之深浅,全看个人的修炼,然而无论深浅,总还是有所得。或深或浅的所得累积于心,心就会平和与宽广,为此,我很感激写作。

一路写来,我该感激的是我的文友:待我亲如姐妹的晓燕、如兄长般的阮直、段阳,是他们将我带入这城市的文学圈子,我停留其中,多所获益;成书于此,史皤先生亦付出了很多心血;还有方正出版社的各位领导、此书的编辑康弘主任和永峰,没有他们的关怀与辛勤付出,这书的出版不会如此顺利;特别让我高兴的是,我的老领导林广成先生亦在繁忙中为此书作序。对于他们,我感激在心。谢谢!

2010年夏至于珠城北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