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在庙堂,也不在某个僧人处,而是在佛教经典里,在人的内心深处,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僧俗二众应该把学佛落实在做人做事当中。这样,信仰才有根底,学佛才有落实的地方。幸福是人们共同的愿望,愿这本《给大忙人看的快乐佛法书》能对您有所帮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给大忙人看的快乐佛法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九戒居士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佛法不在庙堂,也不在某个僧人处,而是在佛教经典里,在人的内心深处,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僧俗二众应该把学佛落实在做人做事当中。这样,信仰才有根底,学佛才有落实的地方。幸福是人们共同的愿望,愿这本《给大忙人看的快乐佛法书》能对您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众生和佛本来没有区别,只不过佛没有妄想、没有执著,所以活得自在,而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而迷失了本心,所以活得苦、活得累。只有去掉了妄想和执著,原来的佛性才会自然显现。 人生快乐与否,全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做你的富贵梦,我有我的穷开心,不和别人比,只求自心安。人如果都能这样活着,还能不快乐么?心中有阳光,生活便处处都灿烂;心中有爱,世间便处处有温暖;心中有善,处处是善: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佛法是一种积极的活法,是要人们活得更健康、更理智、更聪明的生存道理。不论你信不信佛教,读点佛经、学点佛法,对你的人生有百益而无一害。愿这本《给大忙人看的快乐佛法书》能帮助各位大忙人,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美好居所,让生命回归本真,让生活回归简单。 目录 第一章 般若之心 远离颠倒梦想第 天下本无事第 看破诸法空幻,放下妄想执著第 看破无常无我第 知足则快乐常存第 第二章 禅定之心 了解自己第 关注心灵,勤拭尘埃第 看重自己第 循序渐进,戒浮戒躁第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第 且做世间自在人第 第三章 持戒之心 常以戒为师 制怒 善心即天堂 淡泊 贪欲 一念成佛,一念为魔 第四章 忍辱之心 一忍天下无难事 受苦即修持 活在当下,珍惜拥有 不一样的境界,不一样的世界 第五章 布施之心 布施不倦,求善不厌第 生爱心,善待一切第 人越善,与佛越近第 第六章 精进之心 生活即修行第 学佛法,用佛法第 一切皆由心生第 活出精彩第 试读章节 《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两千多年后,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船来船往,人声鼎沸,感慨地问:“来来往往这么多船,他们都在忙什么?”和坤伶牙俐齿答道:“在奴才看来,这穿梭不息的运河里,无非只有两条船,一条是名,一条是利。” 对于常人抓抢还唯恐不及的名利,佛陀劝人“放下”。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人高的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于是,婆罗门就把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在地上。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右手拿的那个花瓶也放了下来。 佛陀又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世尊,我已经两手空空,把两个花瓶都放下了。”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这才了解佛陀的真意,赶紧顶礼。 中国禅宗认为,所有的佛法根本只有两个字:“放下。”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能够放下世间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 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功名利禄在人心上的压力,岂止是黑指婆罗门手上的花瓶? P3-4 序言 佛陀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一生下来就能够走路,向四方各走了七步,步步生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如同佛陀一般,我们是带着佛的本质来到这个世界,人人都拥有佛性。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尚未觉悟)的佛——佛只是觉悟而已,与众生没有丝毫差别;众生只是迷惑而已,与佛没有丝毫差别。 禅宗四祖道信禅师说过:“快乐无忧,是名为佛。”意思是人只要心情好,快乐无忧,就到佛的境界了。然而,现在很多人成天事务繁忙,神经绷得很紧,满脑子都是忧愁,这心情如何好得起来?如果你天天心里都揣着重重心事,自然“千斤重担压心头”,又何谈快乐呢?所以,著名的道证法师才会把不能成佛的最大原因归咎于“我们时常都不快乐”。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拥有一颗快乐的心,胜于怀藏着一只药囊,可以治疗心理上的百病。 “快乐人生”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佛法博大精深,处处皆有快乐妙方,只要善于应用,幸福人生的愿望就可圆成。 如何才能快乐,佛经已经给出了答案——六度。 “度”梵语里作“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菩萨修六度万行以调伏诸烦恼,为众生修苦行而不后悔。六度也是芸芸众生获得解脱的最佳方法。 第一是般若,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第二是禅定,即心有主宰、有定力,不会被外界而动摇。 第三是持戒,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 第四是忍辱,即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影响而始终能保持心理平衡,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 第五是布施,有三种:首先,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其次,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最后,凡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 第六是精进,即不懈息地努力,不断地进步。 唯有通过这六种方式,我们才可以离苦得乐,获得真正的快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