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历代史学家不断研究,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春秋五霸中谁才是真正的霸主?叶公是伪君子还是真英雄?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还是秦襄公?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杨贵妃是被杀身死还是流亡异国?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本书将历史上众多的谜案予以梳理,将富有代表性的史学研究成果和争鸣观点集中表述,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资料性和趣味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历史之谜大全集(特惠超值版)/三最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彭小池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历代史学家不断研究,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春秋五霸中谁才是真正的霸主?叶公是伪君子还是真英雄?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还是秦襄公?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杨贵妃是被杀身死还是流亡异国?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本书将历史上众多的谜案予以梳理,将富有代表性的史学研究成果和争鸣观点集中表述,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资料性和趣味性。 内容推荐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百余个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分为先秦历史、秦汉历史、魏晋南北朝历史、隋唐历史、两宋历史、辽夏金元历史、明清历史7个部分。编者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客观地将多种经过专家学者分析论证的观点一并提出,展示给读者,使读者既多了一个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又多了一条了解真相的途径,从而见微知著、去伪存真,揭示谜团背后的真相,满足其探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本书配有百余幅精美图片,包括实物图片、出土文物、自然风光、建筑景观、摄影照片等,与文字相辅相成,呈现给读者一个丰富的历史画面。 目录 先秦历史之谜 失踪的国宝——北京人头盖骨下落之谜 传说还是史实——五帝之谜 禅让制的真相——尧舜禹禅让之谜 大禹治水与王朝时代的来临——夏朝建立之谜 玄鸟之卵与巨人足迹——商周起源之谜 疑似外星人的杰作——三星堆青铜文明之谜 权宜之计还是早有预谋——共和之谜 礼乐征伐自谁出——周天子威信扫地之谜 问鼎中原没了下文——九鼎之谜 谁是真正的霸主——春秋五霸之谜 大国的解体——晋国灭亡之谜 伪书还是原作——《左传》作者之谜 圣人无用武之地——孔子周游列国之谜 好德与好色的矛盾——孔子见南子之谜 伪君子还是真英雄——叶公之谜 戏说还是事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谜 圣人的恩赐还是巫术的改进——中医起源之谜 政治家还是阴谋家——战国四公子之谜 关于端午习俗的疑问——屈原死因 纵横捭阖的宗师——鬼谷子之谜 秦汉历史之谜 西陲小邦的强国之路——秦国崛起之谜 功臣、权臣与罪臣——商鞅之谜 吕不韦还是庄襄王——秦始皇身世之谜 秦始皇姓什么——古人姓氏之谜 传国之宝的下落——和氏璧与玉玺之谜 疲秦与将计就计——郑国渠之谜 受嫉妒还是遭猜忌——韩非身死之谜 秦始皇的千古骂名——焚书坑儒之谜 始皇后是谁——秦始皇后宫之谜 爱情的力量——孟姜女哭长城之谜 草原第一帝国——匈奴之谜 兵马俑为谁守墓——秦始皇陵之谜 沙丘之谋与指鹿为马——秦二世继位之谜 强秦为何迅速崩溃——秦朝速亡之谜 项羽是否应该杀刘邦——鸿门宴之谜 乌江自刎的疑团——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败亡之谜 高成本的“防腐术”——金缕玉衣之谜 当孔子遇到阴阳家——天人感应之谜 儒生们的口水战——今古文经学之谜 太史公的悲剧——司马迁受刑之谜 从少年英雄到辅政大臣——霍氏兴衰之谜 19年的艰难岁月——苏武牧羊之谜 是喜还是忧——昭君出塞之谜 君子还是小人——王莽之谜 东汉的政治顽疾——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之谜 士人的灾难——党锢之谜 绿洲中的海市蜃楼——楼兰古国之谜 魏晋南北朝历史之谜 假如没有东南风——曹操赤壁惨败之谜 魏武王的七十二疑冢——曹操陵墓之谜 称王却不称帝——曹操生前没有篡位之谜 曹植暗恋嫂子吗——《洛神赋》之谜 同根所生,相煎何急——《七步诗》作者之谜 貂蝉实有其人吗——吕布与董卓反目之谜 名不见经传的名将——周仓之谜 阿斗真的是扶不起的皇帝吗——刘禅之谜 傻皇帝与丑皇后——晋惠帝之谜 魏晋风度背后的痛苦——五石散之谜 五胡内迁后建立了多少个国家——十六国之谜 文人沙龙还是军事会议——兰亭雅集之谜 退一步全盘皆输——前秦淝水惨败之谜 陶渊明内心深处的矛盾——世外桃源之谜 宠臣惨遭灭族之祸——崔浩被杀之谜 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诗的时代背景之谜 隋唐历史之谜 汉人还是胡人——隋唐皇室血统之谜 隋文帝是妻管严吗——文献皇后独霸后宫之谜 被害身亡还是寿终正寝——隋文帝死因之谜 背负骂名的才子皇帝——隋炀帝之谜 开国皇帝岂是平庸之辈——唐高祖之谜 玄武门的血腥一幕——唐太宗杀兄夺位之谜 失踪的书法珍品——《兰亭序》真迹下落之谜 兄弟相残的历史险些重演——唐高宗继位之谜 巾帼不让须眉——武则天称帝之谜 功过留待后人说——无字碑之谜 被女人压迫的皇帝——唐中宗暴毙之谜 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太平公主之谜 来自西域的诗仙——李白的身世之谜 被杀身死还是流亡异国——杨贵妃下落之谜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禅宗六祖慧能之谜 法门寺猜想——佛指舍利之谜 计划外的奇袭——甘露之变之谜 英雄末路——黄巢死因之谜 两宋历史之谜 叛徒变成了皇帝——后梁太祖发迹之谜 遗臭万年的儿皇帝——后晋高祖称帝之谜 从配角到主角——陈桥兵变之谜 美人也知亡国恨——花蕊夫人之谜 折冲樽俎——杯酒释兵权之谜 宋太祖死于谋杀吗——斧声烛影之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南唐后主被杀之谜 遗嘱是杜撰的吗——金匮之盟之谜 君权神授的闹剧—-宋真宗天书之谜 宋仁宗的生母是谁——狸猫换太子之谜 宋太祖后裔重掌政权——宋高宗让位之谜 后人伪造的英雄气概——《满江红》作者之谜 辽夏金元历史之谜 青牛与白马的传说——契丹民族兴亡之谜 东丹王与辽太宗的矛盾——辽朝皇位继承权之谜 主少国疑——萧太后之谜 西夏始祖为何姓拓跋——党项人来历之谜 神秘的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之谜 连克辽宋,势如破竹——金朝崛起之谜 荒淫帝王的雄才大略——金海陵王之谜 苍狼与白鹿的后裔——蒙古兴起之谜 一山难容二虎——札木合之谜 长春真人的选择——丘处机西行之谜 世界征服者的归宿——成吉思汗死因及陵墓之谜 备受质疑的长子——术赤身世之谜 他是否来过中国——马可·波罗之谜 明清历史之谜 白莲教与红巾军——明太祖崛起之谜 神一样的人物——张三丰之谜 自焚还是逃亡——建文帝下落之谜 中国史上少有的远航——郑和下西洋之谜 夺门之变的真相如何——明英宗复辟之谜 淫乱场所还是行政中心——明武宗豹房之谜 梃击、红丸、移宫——晚明三大案之谜 阉党都是太监吗——明末党争之谜 消失的焚人——悬棺之谜 与明朝的七大恨——努尔哈赤起兵之谜 褚英的离奇死亡——努尔哈赤杀子之谜 阿巴亥是否被迫殉葬——皇太极继位之谜 千古奇冤还是罪有应得——袁崇焕被杀之谜 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与陈圆圆之谜 被杀还是隐居——李白成死因之谜 孝庄与多尔衮的那些事——太后下嫁之谜 看破红尘还是患病身亡——顺治帝出家之谜 谋杀还是病故——郑成功猝死之谜 四皇子还是十四皇子——雍正帝继位之谜 吕四娘是谁——雍正帝死因之谜 清宫里的狸猫换太子——乾隆帝身世之谜 三千宠爱在一身——香妃之谜 叶赫的预言——慈禧太后身世之谜 投降书写给何人——石达开大渡河畔信函之谜 凶手受谁指使——张汶祥刺马案之谜 惊动慈禧的民间诉讼——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之谜 郁闷一生的帝王——光绪帝死因之谜 参加革命的帮派——哥老会之谜 试读章节 疑似外星人的杰作——三星堆青铜文明之谜 1929年的春天,四川广汉的农民在宅旁挖水沟时,意外地挖出了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了人们对三星堆文明研究的序幕。三星堆遗址中发现城址一座,其修建年代被推断为商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西墙600米,南墙18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里面还清理出房屋基址、墓葬、祭祀坑、灰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三种,以地面木构建筑为主。1986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上千件稀世珍宝重见天日,轰动了全世界,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广汉地区的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的都城之一,7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代蜀文化的重要目标。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上千件玉石器、青铜器和金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要数青铜器了。其中1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人面像、人头像、跪坐人像、面具、方孔璧、龙虎尊、羊尊、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等;2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人面具、兽面具、跪坐人像、立人像、人头像、铜铃、铜挂饰、神树等。 这些青铜器的特点是,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2号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达2.62米,重达180多公斤,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穿三层衣服,最外层与“燕尾服”类似,两臂平抬,两手呈持物献祭状。在同一祭祀坑中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米,重80多公斤,造型夸张,两耳高耸,眼球向外凸出。青铜神树高3.84米,树有九枝,枝上栖息着若干鸟儿,枝下垂着累累硕果,树干旁有一条向下游动的龙,可能反映的是关于太阳神的神话传说。三星堆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米,重700多克,上有刻划的人面、鱼鸟纹饰。 三星堆青铜器大多以人物、鸟兽、鱼虫、草木造型为主,反映了古蜀人以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为主的宗教观念,也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主要体现。 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三星堆遗址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数量众多,造型奇特,那件突眼人面像,眼睛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突出,长达9厘米。 为什么古蜀人如此重视刻画眼睛呢?青铜人面像的瞳孔部分为什么要制作成圆柱状呢?《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他的墓葬称为“纵目人冢”。据学者考证,“纵目”指的就是这种青铜人面像眼睛上凸起的圆柱,所以这种造型可能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地区严重缺碘,当地流行甲亢病,而眼睛凸出正是该病患者的主要特征。由此可以推测,蜀王蚕丛大概是一个甲亢病患者,人们并不明白他突眼的原因,反而认为这是一种神圣的象征,所以后人在为他塑造神像时,就把他刻画成“纵目”的形象了。 对于三星堆的研究仍在继续,但人们心中的一些疑问却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答。 首先,这里有数量众多的青铜人像、动物像,与中原地区青铜器完全不同。而且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出土的“三星堆人”鼻高目深、颧骨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留有穿孔,与汉族人的形象大相径庭。因此有人认为,三星堆人很有可能来自于其他地区,三星堆文明很有可能是“杂交文明”。 其次,三星堆为古蜀国的遗址,古蜀国曾经繁荣了1500多年,随后就突然消失了。关于古蜀国的消失,人们有种种假想,但都因证据不足而始终停留在假设上。一种说法是水患说。三星堆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人认为是洪水毁灭了这座都城。但考古人员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泛滥所留下的沉积层。第二种说法是战争说。遗址中的器具大都被事先破坏或烧毁,但后来学者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之久。还有一种说法是迁徙说,认为此城是居民遭遇灾难后转移他处废弃不用的,可是,该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此说似乎难以自圆其说。因此,古蜀国消失的原因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再次,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中,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这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经比较完整。出土的器物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既包括与古埃及文化、玛雅文化非常接近的青铜雕像、金杖,又有印度洋地区特有的海贝、象牙。一些学者据此认为,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的中心,并且已经有了海外贸易关系。 此外,在发掘出的世界上最早的金杖上面,还刻着鱼、箭头等图案,学者对此也有疑惑:金杖上的图案到底是图还是文呢?有的人认为上面的图案应该是文字,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图案基本上是单个存在,无法表达语言。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疑问,这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关于三星堆最玄乎其玄的传闻可能莫过于“外星人遗迹说”了,而种种迹象表明,三星堆与外星文明其实并无关系。 四川省文物考古所的专家陈德安指出,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代蜀文化遗址,其中存有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个文化期。3000多年前,殷商青铜器代表着中原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而三星堆则代表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二者特点不同,但是其中存在着细微的联系。此前,有人认为三星堆文明可能是外星文明、玛雅文明,甚至古蜀国本身就是世界各种文明的朝圣中心。专家通过对祭祀坑中出土的象牙作DNA鉴定,发现它们都属于亚洲象,可见三星堆文明发源于本地。由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古代蜀地通常与世隔绝,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各地文明的朝圣中心的。 由于古蜀国于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关于古代蜀文化的文字资料非常有限,使得后人很难了解蜀民族的发展情况,有观点认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或彝人的文化。由于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所以完全解开三星堆的谜团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权宜之计还是早有预谋——共和之谜 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开始于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又称“共和元年”。现在“共和”指的是一种政体,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但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却不同于今天的意义。 正统史书对“共和”的描述是这样的: 周厉王时期,任用荣夷公为卿士,推行专利政策,将工商业收归政府统一经营。这项政策实施后,人们的生活日益艰难,住在都城里的国人不满周厉王的暴虐措施,因此怨声载道。周厉王感觉事态不妙,于是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巫师,专门监视批评朝政的人。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政治,但是在路上通过相互使眼色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周厉王对此十分满意,召穆公叹息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人们表面上不敢评议朝政,但是心里却已经积怨很深了,怕是要发生大祸啊!”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人们围攻王宫,要杀死周厉王。周厉王十分恐慌,仓皇逃往彘(今山西霍州)这个地方。国人打进王宫后没有搜到周厉王,便一路追杀太子静,来到了召穆公的家里。召穆公无奈,只好将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保住了太子的一条命。此时国中无主,经大臣们商议,由召穆公和周定公主持大局,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由于两人共同执政,因此历史上称之为“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也就被称为“共和元年”。共和行政维持了14年之后,周厉王在彘死去。大臣们立太子静为王,就是周宣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国人”的情况,因为“共和”源于国人发动的一次暴动。周朝建立以后,实行了分封制度,周天子的直辖区叫做“王畿”,王畿有“国”、“野”之分,两者之问以“郊”为分界线,“郊”即国野之间交界处的意思。周初的分封,常常有武装殖民的性质。周人跑到一块陌生的土地,建起城堡,架起武器,便宣布此地归自己所有。当地人起初自然不同意,但打不过周人,只好臣服。“国”的本义是指天子居住的王城和诸侯国的都城。周人住在城里,称为国人,原住民住在野外,称为野人。国人虽然不如希腊城邦的公民那样可以被选为执政官,但权力也是很大的。在很多中小国家,国人对国君不满意,就可以把他废掉。 由此看来,国人具有一定的政治权利,与贵族阶层的关系比较密切,他们废黜君主的可能形式是存在的,然而一些史料的记载却使人产生疑问。如果是国人自发暴动,那么为何没有军队镇压,任其围攻王宫?王畿附近有一些诸侯专门负责保卫王室,此时为何无人进京勤王救驾?周厉王逃亡时为何不投奔王畿附近的诸侯,而舍近求远跑到偏远的彘?在流亡的14年中,周厉王为何不谋求复辟?种种迹象表明,这次所谓的暴动其实是一次有预谋的政变。但是疑点仍然有很多,如果是政变,那么主谋是谁?政变的发动者赶走了周厉王,为何最后还政于其子周宣王? 关于周厉王去彘之事,《国语》中有“乃流王于彘”和“王流于彘”的记述,也就是说,周厉王是被流放到彘的,而不是自己逃到那里的。《史记》上说,周厉王禁止国人议论政事之后,“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相与畔”的意思就是相约造反。看来这次暴动真的很蹊跷,国人在路上使眼色正是为了传递发动政变的信号,然而若想找出政变的发动者,就必须要了解国人暴动事件的起因。 周厉王继位后,为了振兴王室,起用了荣夷公和虢公长父为卿士,用来牵制周定公、召穆公、芮伯等老卿士,因此必然遭到失去权势的王公贵族的抨击。荣夷公得势后,开始实施专利政策,表面上看似乎有将私营企业收归国有的意思,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西周时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私营工商业者,原本一切行业都归官府经营,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周厉王之所以支持荣夷公推行专利政策,可能是想将被贵族控制的工商业重新收归王室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加强王权的改革措施,因此损害了那些贵族的既得利益。 这样,失去政治权力的召公、周公、芮伯等人,以及失去经济利益的中小贵族,都对周厉王颇为不满,于是打着百姓苦不堪言的旗号,利用国人发动了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政变。 因此,政变的真相可能是这样的: 周厉王为了强化王权,起用荣夷公、虢公长父等人为卿士,以此制约召穆公、周定公等人。召穆公等人心有怨言,却不敢公开表达,于是联合中小贵族和广大国人,指示他们抨击朝政。周厉王下令禁止毁谤王室,并派卫国巫师监视国人,导致怨声载道。召穆公认为时机成熟,于是暗中发布政变信息,国人以使眼色的方式传递信息,约定政变时间。政变发生时,军队和周边诸侯都已经被召穆公等人安排好,所以国人在没有遇到阻碍的情况下,轻松俘虏了周厉王。召穆公等人不想落得个“弑君”的罪名,于是将周厉王流放到偏远的彘,此后严密地监视他的言行,防止他复辟。按理说,周天子出逃时理应带着家眷,但事实上太子静并没有随行。其实太子被召穆公扣留在镐京作为人质,这也是周厉王一直没有谋求夺回王位的重要原因。 其中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召穆公是否用自己的儿子代太子静去死呢?召穆公发动这次政变是为了与周厉王做交易,也就是让周厉王交出权力来换取儿子的性命,所以政变者不见得非杀太子不可。所以用自己的儿子替太子去死,可能是召穆公为了赢得好名声而编造的谎言,也有可能是他导演的一出苦肉计。 周厉王死于彘之后,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根据史书记载,周宣王时,召穆公和周定公等人仍然手握大权。由此可知,周宣王为召、周二公所立,他们这样做正是为了保住甚至加强手中的权力。 似乎共和之谜已经解开,但是《竹书纪年》中提到了一个被称为“共伯和”的人,说他在周厉王被流放后成为摄行天子位的诸侯,而《史记》对共伯和却只字未提。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共和”是共伯和与周、召二公共同执政,也有人否认共伯和的存在。看来,“共和”的谜团在短期内仍然无法解开。 P11-14 序言 历史之谜不仅是民间市井的重要谈资,解开谜团更是史学界的重大课题。探索这些问题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更是为了澄清历史大案、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历史演进的轨迹,为后世提供科学客观的历史依据。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历代史学家不断研究,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春秋五霸中谁才是真正的霸主?叶公是伪君子还是真英雄?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还是秦襄公?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杨贵妃是被杀身死还是流亡异国?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本书将历史上众多的谜案予以梳理,将富有代表性的史学研究成果和争鸣观点集中表述,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资料性和趣味性。 《中国历史之谜(大全集)》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百余个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分为先秦历史、秦汉历史、魏晋南北朝历史、隋唐历史、两宋历史、辽夏金元历史、明清历史7个部分。编者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客观地将多种经过专家学者分析论证的观点一并提出,展示给读者,使读者既多了一个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又多了一条了解真相的途径,从而见微知著、去伪存真,揭示谜团背后的真相,满足其探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本书配有百余幅精美图片,包括实物图片、出土文物、自然风光、建筑景观、摄影照片等,与文字相辅相成,呈现给读者一个丰富的历史画面。 人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背后的真相、谜团背后的惊悚……诸多的内幕与线索层层结合,直击事实真相,为读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书评(媒体评论)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温家宝总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