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油枯竭的后天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刘锋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4.石油的替代价值

如果说人类的文明形态能得以不断飞跃,越飞越高;人类的眼界能得以不断拓展,越飞越远。那么不言而喻,能源的更替为这种漫长的飞行历程不断地更新着翅膀。石油恰好就是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向大工业时代飞跃的有力的“翅膀”。由于石油契合了人类社会发展对高品位能源的强烈渴求,因此在取代煤炭的过程中逐步凸现出其价值。

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人大工业时代的进程中,人类渴求的不仅是力量,更是速度,人们更希望“多快好省”地实现这一进程。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对动力引擎的力量与速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使用更先进的燃油动力引擎替代落后的蒸汽动力引擎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这种替代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军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英国之所以在18世纪后能一步步成为雄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强大国力是主要因素。另外,英国在全球攻城略地很大程度上仰仗了其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而这又要归功于英国海军力量的空前强大。其中,英国在海军战舰上的巨大优势更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抛开火力等因素,单就对比英军与交战方其战船的机动性,孰强孰弱便一目了然。英国的战舰能大半径快速作战,这主要是由于烧煤的蒸汽机为战舰提供了强大动力;而对比被英国征服的那些蕞尔小邦,它们的战船大多数还在摇橹扬帆,焉有不败之理!

英国舰队在海战中的这种优势使其很长时期内一往无前、所向披靡。但到了后期,这种优势逐渐变得不明显。工业革命的深入使得许多国家的海军陆续装备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战舰,与英国战舰在此方面已经差距不大。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的这种优势甚至有被快速发展的德国赶超之虞。因为在这个时候,德国的工业能力和产出已经全面超越了英国,德国海军战舰的火力系统总体上已经超过英军,而在战舰动力性上全面赶超英军看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也就是在这一重要时刻,英国人的远见卓识为这个国家又一次抢占了先机。1882年,有位叫费舍尔的英国海军上将发现了石油的价值,在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后,他认为这种液体代表着能源更替的新方向,有望成为今后最重要的动力燃料。因此他提议英国用石油替代煤作为战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被很多同僚看作是异想天开,因为实用可行的汽油内燃机那时还没有开发出来。另外,一些保守派反对用别的动力引擎代替蒸汽机。因为在保守派的眼中,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令英国人如此引以为豪,它既是英国走向强盛的标志,更是驱动大英帝国实现全球霸权的象征,万不可有变。

关键时刻还是这种远见卓识的精神品质帮助了这个国家。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二战”时英国首相)对费舍尔上将的提议十分重视,其在战略利益上的考量更是与费舍尔一拍即合。英国海军决策层最终也达成了共识,体察到做此改变的战略意义所在,由此率先进行了精心尝试与长足准备。从1890年汽油内燃机规模化应用于汽车领域开始,英国海军就逐步把舰队从烧煤改成了,烧油。在丘吉尔先生坚持不懈的上层游说与强力推动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海军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将舰队全部从烧煤替换成了烧油,从而再一次维持了英军舰队的领先优势。

英军舰队进行这种改进的效果十分显著,优势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要达到最大马力,烧煤的战舰需要4~9小时,而烧油的战舰只需要5分钟;给战舰添满燃料,烧煤的战舰需要500个劳力连续工作5天,而相同吨位的烧油战舰只需要12个人工作半天;要达到同样马力的驱动力,烧油的战舰比烧煤的战舰节省2/3的工作量,而燃油单日的消耗量仅有燃煤的1/4不到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一些燃煤战舰上负责动力运行的司炉工的人数几乎与水手班差不多,而燃油战舰需要的司炉工仅为其1/8,上述这一切都关系到一支作战舰队的燃料及人员给养问题。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对燃煤的战舰编队而言,加煤站点不仅是军事扩张的地域限制性因素,很多时候更是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如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由于缺乏加煤站,美国海军上将乔治·杜威率领的战舰中队燃料供给不足,只能靠现场购买英国运煤船上的煤炭救急,这样才得以从香港驻地开赴到菲律宾马尼拉湾参战,险些贻误决胜西班牙的良机。而对于烧油的战舰而言,一般就不存在这样的窘境,因为无形中其活动范围相较烧煤的战舰大出了3倍,这意味着战舰在作战半径与机动性上的跨越式提升。此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烧油的战舰不会产生黑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烧煤的战舰会拖着长长的黑烟尾巴,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都能看得见,极易暴露行踪而成为被打击的目标。近代军事史上通过烟雾追踪敌舰去向的战例并不鲜见。

尽管耗费了较多的财力与物力,但英国战舰经过大规模更新改造后,在机动性上的优势显露无疑,一时间无出其右者。在1916年爆发的一战期间最大规模的海战——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烧油的战舰编队重挫德国以烧煤为主的舰队,实实在在地给德国乃至世界上了一课。这使得全球各国从蒸汽动力的旧梦中骤然而醒,石油的军事与战略意义开始被广泛关注。石油在燃料替代过程中的价值被迅速传播,战场成为了最好的实验室和宣讲台。P11-14

后记

“石油枯竭的后天”就此告一段落了,而有关石油枯竭的话题远不会结束,石油世界的纷扰到明天还会一如既往地呈现。就像的士司机们今天还在抱怨该死的油价又涨了,明日一大早仍然会急火火地冲到加油站,生怕因加不上油而耽误了生意一样。人们有时候对石油就处于这样一种既恨又爱的矛盾状态。笔者有关石油替代的思考某种程度上也是由这些的士司机们触发的。

作为能源工作者,笔者在打车时经常会被司机们的问话所裹挟,内容多半是汽油是否涨价,石油什么时候用完,石油枯竭了拿什么替代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后来有了一个切身的体会,那就是这些的哥、的姐们对石油很关心,对油价也很敏感,他们的职业与所处的环境造就了这种意识和敏感性,就像人们常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道理一样。

个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乘车时,司机从关上车门起就大谈伊朗核问题,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直谈到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洋洋洒洒一大圈,就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了。笔者与其“周旋”了大半天,结果临到下车才明白,他主要还是关心油价会不会疯涨,因为伊朗总统内贾德的表态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一天的纯收入。实话说,这是笔者本人见识过的最能“兜圈子”的一位的哥了。以至于到最后这位的哥仍谈兴不减,豪爽地连打车费也执意不收了,笔者只好留下一些油钱了事。

那次经历后,笔者觉得需要写一些有关石油以及替代能源的东西,不用太深奥,最好通俗一些,能回答普通读者心中的疑问就可以了。退一步讲,那怕只是针对出租车师傅也未尝不可,这同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关心石油,但恰恰又最需要懂石油。

在本书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笔者曾得到了不少同仁们的帮助,与他们进行过多次交流。他们分别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张金涛先生;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良鸿先生;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骆志刚先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吴时国先生;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刘典平先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笔者希望借本书的出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得更多的人关注能源替代与气候变化问题,与之共勉!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加之成书过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纰漏,甚至错误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们予以包涵,批评指正!

刘锋

2009年6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石油·黑金

 1.缘起抹香鲸油

 2.黑金是怎样炼成的

 3.能源更替的规律使然

 4.石油的替代价值

 5.战神吹大的石油泡泡

第二章 石油的真相

 1.失衡的石油产耗

 2.石油耗尽的那天

 3.石油循环的断想

 4.别把石油太当事

 5.石油的多面相

第三章 高能耗社会的未来

 1.熵是什么

 2.人类社会能耗增加的秘密

 3.高能耗社会的危机

 4.谁是未来竞争的胜出者

第四章 能源替代之路

 1.替代品的价值

 2.能源替代的价格先兆

 3.石油定价的多极博弈

 4.石油政治大牌局

 5.石油替代的崎岖之路

第五章 迎接新能源的革命

 1.新能源—经济增长新引擎

 2.汽车的明天比石油好

 3.能源更替过程的脉络

 4.何以来替代石油

第六章 水火相容可燃冰

 1.曲折的认识历程

 2.极其庞大的储量

 3.石油的天然替代品

 4.一朵带刺的玫瑰

 5.有关可燃冰的谜团

 6.可燃冰带来的技术变革

 7.“白金”替代“黑金”

 8.来自北极的曙光

第七章 石油地缘政治大重整

 1.美国与所有产油国接壤

 2.石油能源中心的转移

 3.可燃冰开启地缘新政治模式

 4.南中国海的地缘纷争

 5.沙漠的夕阳

第八章 开启天然气时代

 1.天然气市场的博弈

 2.昂盖克—新的能源卡特尔

 3.走近天然气时代

 4.打破可燃冰利用之坚冰

 5.天然气利用线路图

第九章 气候危机与社会转型

 1.气候危机日益临近

 2.人类社会的共同行动

 3.米利班德与“碳币国”

 4.碳减排交易的延展

 5.碳资产与国家竞争力

 6.碳排放领域的较量

第十章 新兴的产业与机会

 1.新能源开发的财富效应

 2.触手可及的新机会

 3.能源变革无处不在

 4.新能源的“蓝长平二”

 5.新时代的卖“碳”翁

第十一章 未来社会的能源图景

 1.时尚生活一一碳中和

 2.低碳化生存

 3.未来社会的回忆

 4.氢工厂·梦工

 5.能源世界的自由王国

第十二章 后石油时代的王者

 1.控制源动力的哲学

 2.美利坚的背影

 3.后石油时代的王者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当有一天石油即将枯竭了,整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石油的耗尽将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遐想,甚至是担忧。抑或希望其不会来;或者如阿Q般地自我麻醉,当之为杞人忧天;再或者学习鸵鸟的策略,把头埋起来假装视而不见,心里还琢磨着这是科学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不过无论如何,这一天将不可避免地要到来,不是在今天,也不是在明天,或许就在不远的后天。

我们人类对这种黑色的液体如此依赖,以至于离开了它,整个世界好像要行将停滞,世界末日似乎也为时不远了。尽管这样描述有些夸张,情况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悲观,但这无疑酝酿并积聚着深刻的危机。

20世纪后半叶的两次“石油危机”已经为全球社会敲响了警钟。随后,人类为寻找石油替代能源而做出了种种努力,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异军突起,人类似乎看到了减少对石油过度依赖的些许曙光。然而好景不长,进入新世纪,石油这种“流动的黑金”声势浩大地又重新回到了中心舞台。油价的剧烈震荡使得全球社会的脉搏也加速跳动,“第三次石油危机”几乎和全球社会打了个照面,令全世界惊恐不已。而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人类没有为石油耗尽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那么,这种照面将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震惊世人。

好莱坞电影《后天》讲述了一个令人心有余悸的故事。人类使用化石能源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造成了对地球环境的巨大破坏,导致了冰川期的到来。当人们对此还若无其事,甚至毫无准备时,灾难就在后天来临了。人们一直以为灾难会很遥远,在他们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在很久很久以后。可是很不幸,灾难来得实在太快了,就在不远的前方,陆地变成汪洋大海,冰天雪地冻结一切,人类灾难深重。欣喜的是,故事的结局是温暖的。好莱坞式的灾难片往往如此,“英雄”或“超人”横空出世,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人类在危难的时候总是能那么幸运。

还原到现实世界中,我们人类却并非总有那么多好运气了,上帝也不会总是眷顾于人类。人们必须依靠自我,勇于面对接踵而至的巨大挑战,这尤其需要预见和先知。想象是人类预知未来的翅膀,后世的现实往往就是曾经的科学幻想。登月、飞天这些现实曾经仅存于遥远的传说中,电脑、网络当初也只植根于先辈们的大脑皮层。预见感知未来,假如预先罗列出我们今后面临的众多挑战,那将是一长串的清单,“石油危机”或许就是开头的那一个。

从人类社会这种难以戒除的“油瘾”上,我们或许就能意识到问题之所在。事实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单靠石油来维持社会进步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有些时候几乎难以为继。平心而论,当今社会这种高消耗、高碳排放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尽早进行转型,拖延只会积聚矛盾和危机。尽管转型或许也意味着不可预料的危险临近,但至少孕育着新的机遇。我们的社会就好比是一架全速前进的空客或波音,但动力系统上却警报四起,不只是燃料吃紧,已经糟糕到了要重新更换发动机的地步;而不幸的是,飞机尚在空中,尚未到达预定目的地。这将极大地考验我们“软着陆”的能力。应对得当的话,人们有惊无险,安然无恙;否则,空难降临,机毁人亡。这一切并非危言耸听,有可能一朝成为现实。

事实上,我们应该摒弃那些无休止的关于石油何时枯竭的争论,而专注于追寻那些真正有能力替代石油的能源种类。这不仅需要拨云见日般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在那些似是而非的能源新技术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决断。一些注定要淘汰的能源品种,无论赋予其再多的技术包装,也仅仅是抱残守缺的无奈之举,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能源替代的潮流奔涌向前,不可逆转,这是我们必须深入体察,并予以坚持的基本理念。

有心人或许会注意到,每逢油价暴涨、能源紧缺的时候,有关能源的一些伪科技便会堂而皇之登堂入室,或者摇身一变卷土重来,既让无数不明就里的能源爱好者热血沸腾、满怀期待后又失望倍至;更令许多投资者从全身投入到最后血本无归。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今中外不一而足。永动机、水变油等伪科学事件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它们只是其中几个为众人所周知的例子而已,那些不知名的例子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伪科技之所以能够抛头露面,一时间吸引眼球无数,终归还是石油惹的祸。谁让石油替代能源如此难觅,谁让全球社会替代石油的脚步如此沉重呢?

如果到了“后天”,石油即将耗尽了,我们的世界是一片恐慌,继而死一般沉寂呢,还是能够化险为夷、重焕新生呢?这既是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至于说如何替代石油,那更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试着全面而细致地回答这些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作者

于青岛汇泉湾畔

2009年6月

内容推荐

当有一天石油枯竭了,整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石油的耗尽将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无论如何,这一天将不可避免地要到来,不是在今天,也不是在明天,或许就在不远的后天。

20世纪后半叶的两次“石油危机”已经为全球社会敲响了警钟。随后,人类为寻找石油替代能源而做出了种种努力,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异军突起,人类似乎看到了减少对石油过度依赖的些许曙光。然而好景不长,进入新世纪,油价的剧烈震荡使得全球社会的脉搏也加速跳动,“第三次石油危机”令全世界惊恐不已。

如果到了“后天”,石油耗尽了,我们的世界是一片恐慌,继而死一般沉寂呢,还是能够化险为夷、重焕新生呢?这既是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全面而细致地回答了这些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编辑推荐

当有一天石油即将枯竭了,整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石油的耗尽将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遐想,甚至是担忧。抑或希望其不会来;或者如阿Q般地自我麻醉,当之为杞人忧天;再或者学习鸵鸟的策略,把头埋起来假装视而不见,心里还琢磨着这是科学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不过无论如何,这一天将不可避免地要到来,不是在今天,也不是在明天,或许就在不远的后天。如果到了“后天”,石油即将耗尽了,我们的世界是一片恐慌,继而死一般沉寂呢,还是能够化险为夷、重焕新生呢?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全面地回答了这些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