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著名教育家、翻译家陈友松教授的代表性学术著译作品来介绍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努力反映其学术贡献,保留其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研内容,并附有陈友松生平介绍以及他的部分诗歌楹联作品,后面并附载一些亲友弟子有关的纪念文章。
陈友松博士(1899~1992年)当代著名教育家、翻译家。湖北京山县人。早年留学菲律宾、美国,1935年在美获哲学博士学位。从事教育文化工作近七十年。曾在厦门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任教授、代系主任。1942~1943年,领导扩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一年,即促成其改制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先生学通中外,著译约370万字(翻译资料数百万字未计)。其博士论文《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被誉为我国教育财政学的第一部专书,开拓了新领域,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称他为“东亚一流学者”。先生在电化教育、苏联教育、比较教育等方面亦有开拓性贡献。后综合所学,集中外先进教育理想,创造性地提出“五全教育观”,意义尤为重大。先生爱国敬业,诲人不倦。忧患之中坚持译述,耄耋之年坚持教学,失明之后坚持著译,时人称之为“三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