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只有五千余字,文字极为简短,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精辟,行行锦绣。老子用精妙的语言道出了天地万物存在发展的规律,也教给我们为人处世、持家治国的人生智慧。几千年来流传于世,一给人以无穷的启发和教诲。读《道德经》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修养,开启我们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暗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本书在《道德经》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说文释义,配以现代全新角度的解读,并增加了有趣而引人深思的经典故事,力求让《道德经》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其真,并且深入浅出地把老子的智慧展现出来,让更多的读者体会到老子思想的奇妙,学习到老子高深玄妙的处世方略。
老子的《道德经》是国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共八十一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生活在春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残暴不仁,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子在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以_种悲苦的心情劝谏统治者,对老百姓不要过度盘剥,也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去发动战争,不要弄得民不聊生,他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一套无为的政治智慧。
从古至今,《道德经》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典故事】
《治国之道》
纣王象箸
商朝的纣王在刚刚继承王位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个荒淫之君,反而勇武过人,屡立战功,备受拥戴,臣子们也认为他是个明君。
但是后来,纣王命人用象牙做成箸子,别的大臣到了以后都对那双箸子赞不绝口,而他的叔父箕子看后,却开始担心害怕,恐怕不久就要天下大乱。
象牙筷子一定和泥土烧制的餐具不配,势必要用良玉美石制作杯盘;象牙筷子、玉石杯盘一定会和野菜粗食不配,得搭配山珍海味才行;吃山珍海味一定不会穿粗布短衣,要穿上华丽精致的衣服,在雕梁画柱的宫殿中享用才行。箕子从一双小小的象箸看出了纣王的欲望,因而开始担心害怕。
果不其然,以后的日子里,纣王变得越发的荒淫无度,整天沉迷女色,吃喝玩乐,还残忍地大加刑戮。五年后,纣王因为奢华过度、暴虐无道,遭到周武王的讨伐,国家就此灭亡。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仔细观察细微的地方,可以知道可能发生的结果,事无巨细,以小见大,恶性循环必然招致祸害。而这也正符合老子所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正因为纣王“见可欲”,自己的心乱了,民众的心更乱了,最后遭受亡国的惩罚。而老子之所以说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统治者的警告和规劝。
武王纳谏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周边的小国都来朝拜,给周武王进献了很多地方特产和珍贵礼物。当时,有个西戎国,进献了一条大狗。这条西戎狗身高四尺,尾大毛丰,很是珍奇,周武王见了很喜欢,高兴地收下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周武王把很大一部分心思花在了这条西戎狗身上,担任太保的召公,唯恐周武王玩物丧志。在面见周武王的时候,召公说:“现在,西方都归附于你,并且都把自己的好东西进献给你,这固然是你的圣德。然而,玩赏的东西是不分贵贱的,关键是人的德行。没有德,再贵重的物品也不值钱;有德,物品才显得珍贵。一个贤明的君主不应该沉湎于犬马声色之中。一个人如果把人当做玩物加以戏弄,就会失掉德行;如果把珍奇之物当做宝贝,每天玩赏,就会丧失志气。犬马之类的畜牲不是本地所产,不该豢养它;珍禽异兽对人的衣食住行没有什么用途,也不必饲养它;别国的珍宝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也不要稀罕它。四方贡献的东西,最好是分封赏赐给同姓的国家,用来表示信诚之意。”
周武王听了不住地点头称是,召公继续说:“一个圣明的君主应当为群臣作出榜样,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合乎规范,千万不要忽视一些细小的行为。因为良好的品德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就如同筑起一座百尺高的土山,土要一筐一筐地堆积。当堆得差不多的时候,只要再加上一筐,就大功告成了。可是这最后一筐土没有堆上去,这座百尺高的土山也就没有完成,岂不是太令人惋惜了吗?千万不能功亏一篑,否则,就要追悔莫及……”
周武王听了召公的劝谏后,放下了自己的私欲,从此更加专心治理朝政,满朝文武也都尽心尽职地报效国家。
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
单看老子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段话,仿佛老子的意图就是使人民愚昧无知地接受愚民统治,很容易被人误解。要是整篇联系起来看呢?情况截然相反,这是一段典型的“无为而治”的经典论述。
汉高祖刘邦进入秦国都城咸阳以后,废除了秦国的残酷法律,仅约法三章作为临时法律。封府库秋毫无犯地退军霸上,老百姓尊之为圣人。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入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民心。刘邦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刘邦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很快获得了民心。
由此可见,老子的这套“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思想,对国家的治理,影响非常深远,意义非常重大。
【古为今用】
清心寡欲,返璞归真
老子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三不”与“三使”的施政原则,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认为,人们过分地好名好利,会导致欲望升级到最后难以控制,从而引起纷争和战乱。欲望有两种,一种是正常的人性欲望,一种是非正常欲望的贪欲。正所谓:“物无美恶,过之为灾。”老子并不反对所有的欲望,而对贪欲则告知我们需要警惕。虽然说欲望能够成为我们追求进步和成功的巨大动力,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成为让我们失去自我,走向疯狂的始作俑者。而老子则是从修心的高度来对民众进行引导,让我们守住纯真、本真、天真,留住真诚、真率、真性。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人们把名看得太重,把物哄抬得太贵,才会导致人们强大贪欲的滋生,甚至不惜以任何方式和任何代价来换取,进而丢掉纯真,失去真性,毁灭自我。而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我们的确需要控制欲望,保持本真,不被物欲名利牵引到歧途之上。
P15-16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后人沉淀下了博大精深而又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太多的文化和智慧,需要我们后人努力去学习和汲取。
国学是代表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最高学问,也是产生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的原始动力。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本,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马并文、唐宋诗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和学术体系。它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品质,书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更集中体现了我们炎黄子孙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学习它,继承它,发展它,是我们华夏子孙需要终身奋斗的事情。
学习一国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讥_开拓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维,净化我们的心灵。小到为人处世,大到齐家治国,都可以从中获得启迪和教育。所以,我们需要心怀憧憬,满怀热情地去接近国学,学习国学,体悟国学,并且要学以致用,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老子的《道德经》是国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共八十一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生活在春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残暴不仁,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子在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以_种悲苦的心情劝谏统治者,对老百姓不要过度盘剥,也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去发动战争,不要弄得民不聊生,他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一套无为的政治智慧。
《道德经》全文只有五千余字,文字极为简短,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精辟,行行锦绣。老子用精妙的语言道出了天地万物存在发展的规律,也教给我们为人处世、持家治国的人生智慧。几千年来流传于世,一给人以无穷的启发和教诲。读《道德经》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修养,开启我们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暗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从古至今,《道德经》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本书在《道德经》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说文释义,配以现代全新角度的解读,并增加了有趣而引人深思的经典故事,力求让《道德经》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其真,并且深入浅出地把老子的智慧展现出来,让更多的读者体会到老子思想的奇妙,学习到老子高深玄妙的处世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