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春秋)老子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道德经》全文只有五千余字,文字极为简短,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精辟,行行锦绣。老子用精妙的语言道出了天地万物存在发展的规律,也教给我们为人处世、持家治国的人生智慧。几千年来流传于世,一给人以无穷的启发和教诲。读《道德经》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修养,开启我们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暗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本书在《道德经》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说文释义,配以现代全新角度的解读,并增加了有趣而引人深思的经典故事,力求让《道德经》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其真,并且深入浅出地把老子的智慧展现出来,让更多的读者体会到老子思想的奇妙,学习到老子高深玄妙的处世方略。

内容推荐

老子的《道德经》是国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共八十一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生活在春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残暴不仁,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子在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以_种悲苦的心情劝谏统治者,对老百姓不要过度盘剥,也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去发动战争,不要弄得民不聊生,他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一套无为的政治智慧。

从古至今,《道德经》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录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美之为美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明白四达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物或恶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等二十八章 常德乃足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不自为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第三十六章 柔以胜刚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处实不华

第三十九章 至誉无誉

第四十章 有峰千无

第四十一章 道隐无名

第四十二章 万物之始

第四十三章 不言为教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善者善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玄德之德

第五十二章 是为袭常

第五十三章 唯施是畏

第五十四章 其德乃普

第五十五章 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倚伏

第五十九章 啬治身心

第六十章 治国烹鲜

第六十一章 大国下流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奠能与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以其病病

第七十二章 自爱不贵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

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辩

附:《道德经》原文

试读章节

【经典故事】

《治国之道》

纣王象箸

商朝的纣王在刚刚继承王位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个荒淫之君,反而勇武过人,屡立战功,备受拥戴,臣子们也认为他是个明君。

但是后来,纣王命人用象牙做成箸子,别的大臣到了以后都对那双箸子赞不绝口,而他的叔父箕子看后,却开始担心害怕,恐怕不久就要天下大乱。

象牙筷子一定和泥土烧制的餐具不配,势必要用良玉美石制作杯盘;象牙筷子、玉石杯盘一定会和野菜粗食不配,得搭配山珍海味才行;吃山珍海味一定不会穿粗布短衣,要穿上华丽精致的衣服,在雕梁画柱的宫殿中享用才行。箕子从一双小小的象箸看出了纣王的欲望,因而开始担心害怕。

果不其然,以后的日子里,纣王变得越发的荒淫无度,整天沉迷女色,吃喝玩乐,还残忍地大加刑戮。五年后,纣王因为奢华过度、暴虐无道,遭到周武王的讨伐,国家就此灭亡。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仔细观察细微的地方,可以知道可能发生的结果,事无巨细,以小见大,恶性循环必然招致祸害。而这也正符合老子所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正因为纣王“见可欲”,自己的心乱了,民众的心更乱了,最后遭受亡国的惩罚。而老子之所以说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统治者的警告和规劝。

武王纳谏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周边的小国都来朝拜,给周武王进献了很多地方特产和珍贵礼物。当时,有个西戎国,进献了一条大狗。这条西戎狗身高四尺,尾大毛丰,很是珍奇,周武王见了很喜欢,高兴地收下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周武王把很大一部分心思花在了这条西戎狗身上,担任太保的召公,唯恐周武王玩物丧志。在面见周武王的时候,召公说:“现在,西方都归附于你,并且都把自己的好东西进献给你,这固然是你的圣德。然而,玩赏的东西是不分贵贱的,关键是人的德行。没有德,再贵重的物品也不值钱;有德,物品才显得珍贵。一个贤明的君主不应该沉湎于犬马声色之中。一个人如果把人当做玩物加以戏弄,就会失掉德行;如果把珍奇之物当做宝贝,每天玩赏,就会丧失志气。犬马之类的畜牲不是本地所产,不该豢养它;珍禽异兽对人的衣食住行没有什么用途,也不必饲养它;别国的珍宝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也不要稀罕它。四方贡献的东西,最好是分封赏赐给同姓的国家,用来表示信诚之意。”

周武王听了不住地点头称是,召公继续说:“一个圣明的君主应当为群臣作出榜样,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合乎规范,千万不要忽视一些细小的行为。因为良好的品德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就如同筑起一座百尺高的土山,土要一筐一筐地堆积。当堆得差不多的时候,只要再加上一筐,就大功告成了。可是这最后一筐土没有堆上去,这座百尺高的土山也就没有完成,岂不是太令人惋惜了吗?千万不能功亏一篑,否则,就要追悔莫及……”

周武王听了召公的劝谏后,放下了自己的私欲,从此更加专心治理朝政,满朝文武也都尽心尽职地报效国家。

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

单看老子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段话,仿佛老子的意图就是使人民愚昧无知地接受愚民统治,很容易被人误解。要是整篇联系起来看呢?情况截然相反,这是一段典型的“无为而治”的经典论述。

汉高祖刘邦进入秦国都城咸阳以后,废除了秦国的残酷法律,仅约法三章作为临时法律。封府库秋毫无犯地退军霸上,老百姓尊之为圣人。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入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民心。刘邦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刘邦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很快获得了民心。

由此可见,老子的这套“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思想,对国家的治理,影响非常深远,意义非常重大。

【古为今用】

清心寡欲,返璞归真

老子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三不”与“三使”的施政原则,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认为,人们过分地好名好利,会导致欲望升级到最后难以控制,从而引起纷争和战乱。欲望有两种,一种是正常的人性欲望,一种是非正常欲望的贪欲。正所谓:“物无美恶,过之为灾。”老子并不反对所有的欲望,而对贪欲则告知我们需要警惕。虽然说欲望能够成为我们追求进步和成功的巨大动力,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成为让我们失去自我,走向疯狂的始作俑者。而老子则是从修心的高度来对民众进行引导,让我们守住纯真、本真、天真,留住真诚、真率、真性。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人们把名看得太重,把物哄抬得太贵,才会导致人们强大贪欲的滋生,甚至不惜以任何方式和任何代价来换取,进而丢掉纯真,失去真性,毁灭自我。而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我们的确需要控制欲望,保持本真,不被物欲名利牵引到歧途之上。

P15-16

序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后人沉淀下了博大精深而又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太多的文化和智慧,需要我们后人努力去学习和汲取。

国学是代表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最高学问,也是产生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的原始动力。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本,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马并文、唐宋诗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和学术体系。它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品质,书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更集中体现了我们炎黄子孙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学习它,继承它,发展它,是我们华夏子孙需要终身奋斗的事情。

学习一国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讥_开拓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维,净化我们的心灵。小到为人处世,大到齐家治国,都可以从中获得启迪和教育。所以,我们需要心怀憧憬,满怀热情地去接近国学,学习国学,体悟国学,并且要学以致用,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老子的《道德经》是国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共八十一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生活在春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残暴不仁,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子在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以_种悲苦的心情劝谏统治者,对老百姓不要过度盘剥,也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去发动战争,不要弄得民不聊生,他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一套无为的政治智慧。

《道德经》全文只有五千余字,文字极为简短,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精辟,行行锦绣。老子用精妙的语言道出了天地万物存在发展的规律,也教给我们为人处世、持家治国的人生智慧。几千年来流传于世,一给人以无穷的启发和教诲。读《道德经》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修养,开启我们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暗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从古至今,《道德经》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本书在《道德经》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说文释义,配以现代全新角度的解读,并增加了有趣而引人深思的经典故事,力求让《道德经》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其真,并且深入浅出地把老子的智慧展现出来,让更多的读者体会到老子思想的奇妙,学习到老子高深玄妙的处世方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