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父子的麻辣对话,两代达人的励志家书。
在本书中,刘墉和刘轩与广大读者分享关于职场、情爱、人际交往乃至生命意义等诸多话题的看法,鼓励倡导乐观、奋斗、阳光的人生态度,并与众读者一起分享待人接物、修身处世的人生经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奋斗书(刘墉父子谈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刘墉//刘轩 |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对父子的麻辣对话,两代达人的励志家书。 在本书中,刘墉和刘轩与广大读者分享关于职场、情爱、人际交往乃至生命意义等诸多话题的看法,鼓励倡导乐观、奋斗、阳光的人生态度,并与众读者一起分享待人接物、修身处世的人生经验。 内容推荐 刘墉,著名画家、作家,刘轩之父;刘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朱丽叶音乐学院高才生、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刘墉之子。 相对于子之青春勃发,刘墉经验阅历已抵峰值;相对于父之业绩赫赫,刘轩大有青出于蓝之潜质……耀眼的教育经历、前卫的艺术修养以及东西方双重文化背景,使他成为台湾新时尚的代表。 爱情可以跳槽或者早退吗?梦想需要计划或者练习吗?金钱到底是好还是坏?人性到底是卑劣还是崇高? 分别居住在地球两边,父亲刘墉每个月会e-mail一篇文章给儿子刘轩,从衣食男女到社会热点,包罗万象、无话不谈;而为人之子,刘轩的回复或针锋相对,或不谋而合……父子二人同样观点鲜明,同样个性独具。一对父子两代人,亦师亦友,相予相知,由此碰撞出奇妙的智慧火花。 在本书中,刘墉和刘轩与广大读者分享关于职场、情爱、人际交往乃至生命意义等诸多话题的看法,鼓励倡导乐观、奋斗、阳光的人生态度,并与众读者一起分享待人接物、修身处世的人生经验。 目录 我家的相对论刘墉 1 经过淬炼的宝剑 燃烧生命的东西 2 High到最高点 暖场的学问 3 抽象的男人,写实的女人一抽象的男女,现实的人生 4 媒妁之言多幸福 终身大事,谈何容易? 5 更相似!更相容! 不只有相撞,才知道缘分 6 男人的面具 英雄的宿命 7 多好康的赡养费 离合悲欢总是钱! 8 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是个可悲的事实 9 恒星的陨落 时光的飞逝 10 老神在在 叛逆基因 11 何处有鬼神? 投射之中有希望 12 法国餐优雅吗? 吃饱了再说吧! 13 什么是公平 什么是不公平 14 交换婚姻 离婚的代价 15 人性的卑劣与崇高 数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16 爱情要跳槽 婚姻不能早退 17 你还会不会选择我? 做错的事跟做对的事 18 何必管太多 做个自由的美梦 19 情到深处总是伤 伤到深处总是情 20 其实我们很优雅 读《其实我们很优雅》有感 21 谁是纽约客? 纽约,我爱你,但你让我很沮丧 22 不做香蕉夹心人 不中不西,不如又中又西 23 留住我们的人才 人才需要流动 后记 刘轩 试读章节 我儿子刘轩是纽约朱丽叶音乐学院先修班毕业的。 记得他十五岁,刚跟着已故钢琴大师艾斯纳学琴的时候,艾斯纳问他有没有谈过恋爱,刘轩答:“好像有。” 艾斯纳又问:“有没有失恋过?” 刘轩摇头。 艾斯纳就笑了,说:“你连失恋都没经历过,怎么可能弹得好琴?” 他这话一点都没错。因为十五年后,刘轩有一次重弹以前学过的曲子,虽然许久没练,我却听得出那琴音中的情感丰富多了。 丰富的是岁月、是沧桑,是爱的激情与感伤。那是装不出来的,必须有阅历,经过时光的淘洗,才能产生。 失恋的前与后 我说这些,是要讲:除了少数人天生就“体气”特别强,多半的“气”来自后天的遭遇与培养。 首先谈“遭遇”。 你可以想想: 当你上个月热恋,下个月却心碎时,你前后写出的文章、说出的话、演奏出的乐曲,感觉会一样吗? 当然不同!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经历丧亲之痛,会不一样,在鬼门关前走一遭回来,也会不同。 你再想想,一个衔金汤匙出生的和一个从贫民窟奋斗出头的,一个太平盛世长大的和一个经历战火洗礼的,是不是也会表现不一样的“气”? 愈经过困顿、压抑、伤痛、艰险的人,愈在心底积存一种特殊的“气”。那可能是仇恨,也可能是“不信自己不能出头”的愤懑。 这种仇恨与愤懑,往往能造就伟大的“气度”,在他演出或演讲时爆发出来,产生震慑力。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正因如此,你会发现许多世家子,可能有最好的学历和外形,但是当他们演讲时,喊口号就算不过几个字,那股“气”也硬是上不去。不是他们身体不强、肺活量不足,但是口号喊出来,却还没有“高点”,已经开始“往下降”。 没错!他们很斯文,很有学养,也很冷静。在太平时代,他们可以做明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在外宾前面也十分体面。但是他们不能搞革命,而是因为缺了革命家的“拼气”。 马背上的领导者 相反,那些吃过苦、挨过饿、上过街头拼斗,绝过食、翻过墙、坐过牢的,当他们上了台,那积压在体内的“气”,就一股脑儿进发出来,使他们很容易成为煽动者、领导者、革命家。 缺点是,能在马背上得天下的人,往往不能坐到办公桌后面治天下,除非他们知道再自修、再反省。 思想、信仰、力量 说到自修和自省,就要谈“培养”了。 相信你一定在《三民主义》里读过“思想、信仰、力量”。 当你遇到困扰、想不通,不得不潜心钻研、虚心求教,经过很长时间,终于搞懂之后,如果有人问你那方面的问题,你会表现如何? 当然是自信。就算你只讲几句话,给人的感觉也一定不同。 假使这时候你碰到个假学者,搬出一套歪理来,你又会表现得如何? 你当然会毫不客气,一针见血地把那假学者的面具扯下来。 这力量就来自思想的“气”。 偏向虎山行 所以许多怯场的人,除了经验不足,往往因为没下苦功。 如果你每次上台演讲或作报告,都表现失常,除了怪自己怯场,更得好好检讨一下,你是不是也心虚。 于是你可以从准备工作下手。当你狠狠下过一番苦功,自认融会贯通,谁都问不倒你的时候,那恐惧就可能消失。因为努力的学习、思想,使你产生信仰,相信自己的道理。又因为那信仰,使你有信心、有勇气,甚至有气度。 如果你出身富贵家庭,“坐电梯”一路上来,十分平顺,当你要与天生革命家竞争的时候,你除了思想、信仰、力量,还得走人群众、深入基层,甚至跟自己过不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使自己的“细皮嫩肉”经过烈日与石砾的磨炼。 自我催眠 你还可以自我催眠,不断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出头,在上台之前,把台下的场面在脑海里默想一遍又一遍,想象那如雷的掌声,想象你鞠躬行礼,想象你侃侃而谈。 即使你是一位新手,出场之前,也要自己告诉自己:“今天这是我的场子,任何人都没资格批评,我说了算!” 当你把这些“气”一点一点积蓄起来,又经过一番勤苦的演练,达到“艺高人胆大”的时候,你不必开口,就已经有了浑厚的气势。 记住!如我前面提到的,你的才艺是一回事,你的“气”又是一回事。只有才艺、胆识加上气度,才能具有魅力,也才能创造超级的领导者、表演者和演讲家。P2-5 序言 刘轩从小就常跟我抬杠。更准确地说,是我从小就训练他跟我辩论。这种做法始于“餐桌论坛”,我常在吃饭的时候批评他,但是讲完之后一定会让他答辩。我也给他制造机会,要他主动提出对“老子”的批评,譬如对我有什么不满,爸爸有什么缺点等等,并且在他发表之后一定鼓掌叫好。我这么做,是因为“真理愈辩愈明”,既是真理又何必问是谁说的,父子应该有平等的发言权。另一个原因是他当着全家批评我,而且能得到掌声,他被我公开批评也就没什么丢脸了。我们家这种餐桌论坛还有个特色,是奶奶、公公、婆婆、妈妈,甚至才会说话的妹妹都当裁判,而且在“两造”说完之后,由大家投“赞成票”。记得有一回,谈到试婚问题,居然全家都投赞成票,连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也举了手,可见我家的观念有多新。 刘轩上大学之后,每次他回家,照开批判会,只是因为他太少在家,对他的生活,我没什么好说。于是成为学术讨论,多半是他由我的餐桌演讲里“找碴儿”。他念的是哈佛,受教于一堆高杆的老师和同学,见解常常令我吃惊,尤其因为他是学院派,总“持之有故”,又是街头派,跟各阶层的人打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令我不得不服,甚至完全改变原先的观点。我后来常在跟刘轩谈话时引用他举过的例子,可恨的是,我记得,他却多半忘了。非但忘,还大转弯,又转了个方向,我猜他八成是存心气我。 这本书就是刘轩以我的文章为本,发表“儿子高论”,结集而成。如同封面,二人各据一方,各想各的,各有见解,他不必同意我,我也不必尽信他。由于多半我先写,他才针对发表,所以我总是处在挨打的位置。本来想将书名定为《父子相对论》,也许大陆还不能接受“父子相对”,所以出版社改为《奋斗书》。 书中大部分文章在台湾的《东西名人》杂志刊登过,据说许多人居然冲我们的东西买那杂志,还有些上班族当做每月话题。而今推出简体字版,希望大陆的读者能喜欢我们父子抬杠的方式,因为还有更辣的题材,在后台等着呢! 后记 前几天,出版社把《奋斗书》的完稿E给我。二十几个回合,四十几篇文章,压缩过后的档案才不过388KB。 388KB!网络几秒就可以下载完毕。我们父子“奋斗”了两年的文字,竟然还不及一张数码相机的照片大小。 现代的信息很容易被压缩,但解压后才看得出名堂。对于这本书来说,无法压缩的是我们花在上面的时间以及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父子情感。 我老爸很忙,手上总是有两三本著作在同时进行。他现在已经很少应邀为他人撰稿。为了不增加他的负担,也算是对老爸的礼让,我总是让他先给我文章,由他来决定题材,我读了之后消化两天再写回复。因此我的文字总是跟着他的走,发球权在他,而我则是在防守中“奋斗”。 有时候,他出的议题还真是不好发挥。有些题材我不是内行,有些更是因为自己的人生还没走到那地方,不会像老爸一样有“不吐不快”的感触。好几次我还曾半夜打越洋电话“求救”。台湾的半夜就是纽约的中午,在电话另一端,老爸嘴里吃着东西,一面呵呵笑。他的笑声似乎在说:“你看,写文章不是那么容易吧?你现在知道老爸的辛苦了吧?” 但吃完午餐,他又会打来,劈头就给我十几分钟的“演说”。其中包含了可以提出的反驳点,甚至连例子都帮我想好,有些还是我曾跟他说过的故事。 听到这里,各位可能与我有同样的感觉:(1)老爸在写他的文章时,早已经考虑到了相对的观点,甚至已经跟自己彻底辩论了一番;(2)他的记性真好,我十几年前说的话也不放过;(3)我绝对不能照他的建议写我的回复,不然就没意思了! 各位读者,请放心,每个回合的文字,最后都是我自己“奋斗”出来的。虽然我的文笔没有老爸的洗练,论述没有他的周到,但我写的是我这个年龄,靠我的经验、我的生活背景、我接触过的人、事、物所得出的结论。如果各位觉得我的论点不够完整,请多多包涵!我虚心接受您的指教。毕竟这本书不是面面俱到的,而我和父亲希望的,就是制造一个两代能够讨论的空间。 这些文章上网后,有很多读者在我们父子的博客留言。里面当然有很多“姜还是老的辣”之类的响应。但出乎意料,竟然有不少网友拥护我的观点,觉得我说的东西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哈!看了真爽。至今,我和老爸在QQ上的博客点击率已经破一千六百万人次了。很荣幸有这么大的网友群为我们父子撑腰!这也是让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在此跟各位预告一下:下一系列的“奋斗”就由我先发球了! 最后,祝各位都能与身边所爱的人维持良好而理性的沟通。 sincerely yours, 刘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