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神岳飞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冯建林//周俊玲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岳飞用兵如神,百战百胜,有战神之誉;他治军严明,号令如山,所部岳家军“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被金军慨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本书以历史为依据,博采传统历史小说的笔法,结旧开新,独具风格,系统讲述了南宋初年第一名将、战神岳飞的精彩一生。文字典雅生动,故事波澜起伏,情节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岳飞(公元1103年—1142年),南宋初年抗金第一名将,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字鹏举,天赋异禀,家贫力学,喜读《孙子兵法》等,膂力惊人,武艺超卓。公元1122年,应募真定府敢战士。四年后,金军侵宋,国破家亡,岳飞再度束发从军,矢志“尽忠报国”,屡破金军,多积战功,威震一时,受到张所、宗泽的赏识,率部血战,收复建康。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制旗赐之。先后受命荡平李成、曹成、杨幺等乱军,瓦解伪齐刘豫,并四次出兵北伐,累破强敌,克复襄汉六郡,取得了郾城大捷、颖昌大捷等,官拜太尉,又授少保。岳飞大破金兵之后,兵锋直指朱仙镇,正要渡河破金之际,却被宋高宗和秦桧一日降十二道金字牌逼令班师,喟然慨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不久,岳飞被罢兵权,在朝廷任枢密副使。宋高宗赵构伙同秦桧等奸党将无辜的岳飞下狱杀害。宋孝宗即位,感念岳飞昔日恩德,昭雪岳飞的冤狱,诏复原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岳飞文武全器,诗文慷慨激昂,卓尔不群,《满江红》一词传诵千古,后人辑有《岳武穆遗文》传世。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利箭贯喉退强梁

第二章 投募敢战保家邦

第三章 宗泽慧眼识良将

第四章 庸帅乖张祸萧墙

第五章 振起宜兴克建康

第六章 剿匪灭寇靖后方

第七章 鄂州楼头歌满江

第八章 洗兵湖湘灭钟杨

第九章 朝堂论马意蕴长

第十章 淮西易帅埋祸殃

第十一章 权奸秦桧擅朝纲

第十二章 郾城血战摧敌芒

第十三章 削除兵权祸心藏

第十四章 直道危行殊悲凉

后记

试读章节

走了多半个时辰,岳飞来到了汤河岸边,但见水清草绿,河柳婆娑,一派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想到了自己就要见到日夜挂念的父母妻儿了,不觉心情畅快起来。

那汤河并不甚宽阔,有一座木桥连接两岸,可通行人。对岸的河边是一片树林,尽是垂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一眼望不到尽头。

岸边柳树下坐着一个老者,身前放着一个瓦罐,似乎正在这里喝水歇脚。

岳飞放眼瞧去,见那老者正是刚才在姚大翁门口讨水喝的过路客。而在岳飞看见他的同时,那老者也看到了岳飞,对着岳飞微微一笑。

岳飞正要踏上汤河桥头,突然听得对岸柳树林中的小路上传来一阵马蹄杂沓的声音,似有三四匹马正向着汤河桥头疾驰而来。那汤河桥面很窄,约有四五尺宽,只容得两三人并行。岳飞担心自己与对面疾驰而来的骑客相撞,便不上桥,避在一边,注视着对岸的小路。

不多时,对岸柳林小路上便有三骑马飞奔而来,前后两个骑客都作兵士打扮,头戴毡帽,腰挎弓箭和单刀,随后那人是个军官,身材魁梧,十分胖大,面目却甚是和善,五十岁上下年纪,跨马而行,左手提着一条长枪。

那三名骑客将到桥前,勒马减慢了速度,前面那个兵士回身对那军官道:“过了汤河桥,前面十几里地便是汤阴与安阳两县交界处了。”那军官点了点头,道:“过桥吧。”

便在这时,小路两边的柳树林中突然间“哧哧哧”射出了一阵乱箭,当先那名兵士猝不及防,胸口中了数箭,惨叫一声,翻身落马而死。另一名士兵慌忙侧身滚落马下避箭,总算没被射中,但那匹马却中了十几箭,一阵悲嘶,仆地而倒。

那军官突遭乱箭伏击,所乘战马也当即便被射杀,骤然一惊,却并不慌乱,跳下马来,左手长枪猛地舞动,拨开射向他身周的利箭,右手一抄,便接住了三支利箭,冷笑道:“鼠辈找死!”将长枪戳在地上,取出一柄白桦弓,左手张弓,右手将那三支利箭同时上弦,对着柳树林中,蓦地激射而出。

只听得树林之中两声惨叫,立时便有两人中箭而死。

树林中一人喝道:“贾进贼子,恶贯满盈,且吃我张用一箭!”随着话声,一支利箭自西侧树林之中疾射而出,直取那名军官骑客。

那军官冷哼一声,侧身一避,伸出右手一抄,想要抓住那支利箭,却不料那支利箭来势劲急异常,“哧”的一声响便从他面侧擦了过去,他顿时微感吃惊,不禁脱口赞道:“箭法不错啊!莫非汤阴弓手张用到了?

西侧树林中那人哈哈大笑道:“贾进,你也知道老子的名头?!束手就擒吧,大爷等你多时了!别以为扮个军官,老子就不认识你了!哈哈!你就是穿了皇帝的龙衣,也是一个本性难移的贼寇!”说话间,自东、西两侧树林中“呼啦啦”涌出了二十多名捕快,一齐上前围住了贾进和那名兵卒。

这二十多名捕快中为首两人,一个是张用,另一个就是岳飞的舅舅姚广。

岳飞陡然间见到舅舅,顿时一阵惊喜,脱口便叫道:“舅舅,我来帮你吧!”

姚广听见,侧身看见岳飞站在汤河桥北头路边。也是一阵欣喜,但大敌当前,担心岳飞过来被贾进所伤,急切之下,大声喊道:“岳飞,你别过来,他可不是什么军爷,乃是横行汤阴的悍匪贾进!”

贾进见众捕快围住了自己二人,并不害怕,听了姚广的话,得知桥头的年轻人名叫岳飞,便是弓手姚广的外甥,便呵呵一笑道:“小兄弟,我有什么好怕的,别害怕啊!我贾进又不吃人!”

岳飞根本不惧贾进,对着他微笑道:“我没说害怕啊!”说着话抬脚便向桥上走来。

姚广顾念岳飞,顿时着急了,跺着脚大声道:“千万别过去!听话!岳飞,你要急死我呀!”

贾进陷身包围圈,想要诱岳飞前来,然后突然出手擒获,做个人质,要挟姚广,全身而退,遂面带微笑,说道:“小兄弟,过来抓我吧,县衙门里悬赏白银三百两啊!逮住我,那三百两白银可就是你的了!你想想啊,这三百两白银,可不少啊,你经商、种地,一辈子也攒不够这么多钱啊!”

P34-35

序言

公元十二世纪初,世代居住在中国东北一带的女真人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日渐强盛,建立了金朝,他们反抗辽朝的压迫,不断出兵攻击辽朝。而此时的辽朝已经是腐朽没落、日薄西山了。随着金朝军队一次次胜利,辽朝覆灭的历史趋势渐露端倪。

这时候,袖手旁观的北宋朝廷当然也看到了金朝势必攻灭辽朝的前景。

于是,政治腐朽、贪贿公行、军政废弛的北宋朝廷便出现了错误决策,那些不切实际、好大喜功的当权者们便自以为天赐良机,可以联合正在崛起的金朝覆灭辽朝,收回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并以此作为炫耀后世的“形象工程”。于是,北宋朝廷主动派遣使者从山东半岛渡海,与金朝沟通,达成了所谓的“海上之盟”,约定与金朝分从两路出兵,夹击辽朝。北宋大军负责北上攻取燕京诸州,取胜后,北宋收复燕云诸州;作为回报,北宋将此前给辽朝的“岁币”移交给金朝。

正是这个收复燕云诸州的“形象工程”为北宋灭亡伏下了因子,并直接诱发了金朝侵宋战争。

公元1122年,庸碌无能的北宋权宦童贯两次督师进攻燕京,都被强弩之末的辽军打败。

次年,在宋军惨败撤退后,金朝大军攻取了燕京,两年之后俘虏了辽朝天祚帝,灭掉了辽朝。北宋朝廷要求金朝把燕京诸州归还,金朝不允。其后几经交涉,金朝才同意把燕京和涿、易、檀、顺、景、蓟六州归宋。宋除了送给金岁币四十万(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之外,另加“燕京代税钱”一百万贯。金军退兵时,将燕京等地的官吏、富户、金帛、子女劫掠一空。北宋君臣得到了燕京诸州的七座空城,却喜不自胜,自以为取得了莫大的胜利,一个个加官进爵,得意忘形起来。同时,北宋朝廷对燕京诸州的国防等善后措置草率乖张,出现了重大失误,伏下了金兵人寇的隐患。

更为要命的是,在与宋朝夹击辽朝的战争中,金朝发现了北宋的军政废弛与朝廷昏聩无能,他们觉得北宋虽然繁华富庶,却是一个比辽朝更为软弱、腐朽的政权,这个靠军事立国、劫掠成性的金朝,遂萌生了侵略、抢劫北宋的野心。

公元1125年冬十月,金军在摸清了宋朝的“道路险易、朝廷治否、府库虚实”等情报之后,悍然出军,分兵两路入侵北宋,从此揭开了侵宋战争的序幕。

北宋朝廷根本抵挡不住金军铁骑,一败涂地,致令中原百姓惨遭金寇的杀戮、劫掠,置身水火。

不久,北宋王朝就在金军铁骑的践踏下,国都开封很快陷落,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也被金兵俘虏到北方,做了亡国奴,于是,北宋政权灭亡。

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收拾残局,笼络北宋旧臣,招抚残余军事力量,延续宋王朝的余脉,建立了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支撑起了半壁江山。

发生在公元十二世纪初的宋金战争是金朝统治者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在这个敌寇入侵、局势动荡、国家与民族存亡绝续的历史关头,宋朝许多志士纷纷投身抗金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以身捍难,奋起抗击金兵的侵略,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岳飞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员。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热血英雄之一,也是南宋初年最负盛名的抗金名将。  这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出身微贱,曾为庄客,却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崛起于行伍之中,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矢志尽忠报国,在抗金战场上血战破敌,崭露头角,积功升迁,从一名普通兵士到偏裨小将,再到镇抚使、宣抚使、节度使,终于一步步地成长为宋军的一个战区统帅,也成为了一个令金兵闻名丧胆的名将,威震天下。

他锻造了一支百战百胜、坚不可摧的无敌雄师——岳家军,支撑着飘摇不定的南宋王朝。

在那个兵连祸结、血雨弥漫的时代,南宋的许多大将都拥兵自重,奢侈腐化,养尊处优,战事临头却畏敌如虎,一触即溃,平素里专以劫掠成性、荼毒百姓为能。

然而,岳家军却是一支卓荦不群的仁义之师,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不但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成为宋代最得军心和民心的军队。而且,岳飞是当时惟一一个能够主动出击、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名将,所部岳家军多次以少胜多,击破金军精锐的劲旅,以至敌军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率部驰骋于抗金战场十余年,用兵如神,所向无敌,战绩辉煌,威名赫赫,被后人誉为一代战神,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后记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王朝都亡于腐败,但是腐败并不是造成王朝迅速覆亡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其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军事打击或政变。

腐败是亡国的催化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诱因。

北宋的灭亡就是亡于金朝的军事打击。

北宋王朝灭亡于金朝的军事侵略,虽有其自身腐败的根源,但究其本源,北宋君臣盲目地好大喜功导致了他们收复燕云诸州的“形象工程”,图虚名,受实祸!也正因此,北宋王朝在自身腐败的内忧外患之中,招致了外族政权军事入侵的战祸。

这样,一个在当时世界上最富庶、文明、繁华的王朝大厦顷刻之间便坍塌了。

让我们再度翻开那一页风云激荡、战祸不断的历史,咀嚼一下那段苦痛的岁月……

我们就会发现,历史既有残酷悲壮的一面,也有激荡昂扬的一页。越是乱世,越能激发一个伟大民族的奋发抗争精神,也越能造就英雄人物,这就是前人所说的时势造英雄。正是在那个不平凡的历史境况下,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面对国破家亡的血泪深仇,誓不屈服,临难奋起,凭着一腔热血,束发从军,矢志保家卫国、驱逐敌寇,发出了“还我河山”的呐喊,在尽忠报国的精神感召下投身战场,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铸炼,最终百炼成钢,成为了民族精英,跨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这个人就是名动后世的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公元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出身农家。他的父亲岳和善良宽厚,经常节衣缩食救济穷人,甚至有人侵占了他家的田地,他也不计较,借给别人的钱物从来不去追索。

岳飞出生时,有一个像鹄的大鸟正好飞到了他家的房上,于是岳和就为儿子取名岳飞,字鹏举。岳飞小时候就胸怀大志,沉默寡言,虽家境贫寒却刻苦好学,特别喜读《左氏春秋》和《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书,而且生具神力,不满二十岁时,就能拉得开三百斤的硬弓,并能引发八石(约合一千斤)的腰弩,向乡人周同学习骑射,尽得真传,能左右弯弓射击,武艺精强。

公元1122年,岳飞十九岁,应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宣抚使招募,当上了一名“敢战士”,率军平定了相州一带的匪乱,后因父丧归家守孝。1126年,岳飞再次投军,应刘浩招募,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参加了赵构大元帅府的部队。不久,岳飞跟随刘浩救援东京开封,因战功升任秉义郎,归东京留守宗泽指挥。此后,岳飞转战开德、曹州,累破强敌,屡建大功。宗泽大奇,赞叹道:“你领军作战,智勇兼备,古代的良将也比不上你,然而,你太喜欢野战。”遂拿出一些兵家阵图传授给他。岳飞修习这些阵图后,慨然道:“阵而后战,那是常规战法。领军作战讲求灵活机动,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拘泥不化。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泽见他深通兵法要旨,钦佩不已。

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岳飞上书数千言,希望挥军北伐击破金军,收复中原。却被南宋朝廷的汪伯彦、黄潜善等一帮权臣以“小臣越职进言”而免去了官职,削除军籍。

后来,金军进犯,攻取河南相州一带。岳飞以驱逐金寇、保家卫国的慨然志向再次从军,投奔了河北招讨使张所。张所非常器重岳飞,问他道:“你骁勇善战,能力敌多少人?”岳飞道:“匹夫之勇不值得推崇,用兵作战靠的是谋略!”张所惊奇地赞叹道:“岳飞有大将之才!”

金军南下侵宋,东京留守杜充畏惧金兵,不战而降,金军乘机跃马江南,攻占临安。面对将帅叛逃、士卒溃散、皇帝流亡、金军席卷而来、百姓惶惶的局面,岳飞集合部队,激励部下说:“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士卒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决意随他抗战到底。于是,他先后移军屯驻广德军、宜兴县,安定地方秩序,收编散兵游勇,壮大军队实力,并不断袭击金兵,屡战屡捷。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兵,收复军事重镇建康,完颜兀术所部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的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万余人马,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公元1131年,江淮一带有李成、张用、曹成等游寇,其中李成拥兵十万,割据六七个州郡。这年三月,岳飞率军至洪州(今南昌市),出其不意,打败了马进的先锋部队,乘胜追击,收复了筠州。李成从南康调兵十万反扑,又被岳飞败于楼子庄(今永修),遂收复江州。到五月下旬,岳飞引兵渡江,攻打李成、马进,荡平匪寇。马进为追兵所杀,李成率领余众投降了伪齐。

草寇曹成拥众十余万,离开江西吴仙镇,向湖南的浏阳、广西的道贺两州一带流窜。南宋朝廷委任岳飞代理湖南安抚使和潭州知州,前往征讨曹成。岳飞率军从洪州出发,经湖南、广西、广东境内,跟踪追剿曹成,在蓬头岭击败曹成十万之众,迫使曹成接受招安,岳飞也因功授武安军承宣使。

公元1133年,岳飞奉命镇压吉州(今吉安县)、虔州(今赣州市)的义军。岳飞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义军几百座营寨很快被岳家军攻破,其首领全部被俘。九月,岳飞抵达临安,朝见赵构,赵构赏给他衣甲、马铠、弓箭、战袍等物,并奖给军旗一面,上绣“精忠岳飞”四字,并擢升岳飞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继续屯驻江州。

公元1134年,岳飞奉命北伐,主动出击,大破敌军,收复襄阳六郡,后又移军襄阳,收复伊(阳伊)、洛(洛阳)、商(商州)、虢(虢州)等地,继而围攻陈、蔡地区,大败伪齐军,捷报传到朝廷,升官拜太尉。

襄阳大捷之后,宋高宗赵构对岳飞十分倚重,想要将刘光世的数万淮西兵马划归岳飞统率,并“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的重任交给岳飞。但是,宋高宗中途变卦,又改变了主意,他认为:既已罢斥了刘光世,就决不应有任何其他大将因此而得以加强威势,造成将来难以驾驭的隐患。于是,宋高宗与右相张浚推翻前议,把刘光世的军队仍作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并提王德为都统制,归都督府统领。

公元1138年,岳飞怀着极端失望的心情,回到庐山东林寺旁他的府第中去,写了一道奏章给南宋王朝,说因与宰相张浚意见不合,请求解除兵权,留在庐山,为他的母亲守孝。鄂州军营一切军务,他都委托张宪处理。赵构一连写了三道御札,催他返军,岳飞力辞不出。后来,岳飞迫于众部将苦求,这才复出,于这年秋后驻军江州,后移鄂州。这期间,岳飞曾施行反奸计,使金国废掉伪齐刘豫。

公元1140年,金军分四路南下侵宋。岳飞于六月再次从鄂州出兵北伐,大破兀术“拐子马”于郾城(今河南郾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郾城大捷。王贵所部岳家军在颍昌也取得了对金兵的血战胜利。岳飞以“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激励将佐,乘胜进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两河义军纷纷响应,士气高涨。正待渡河之际,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师。岳飞接到诏令,痛心疾首,悲愤万分,慨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回到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第二年八月,宋高宗赵构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军统帅完颜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赵构乃与秦桧诬陷岳飞谋反,将其下狱。岳飞深知自己蒙冤不白,就裂开自己的衣服辨析冤枉,主审官员们见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字,深入肤里,都知道了岳飞的冤屈,却无力挽救。

公元1142年,赵构、秦桧等将岳飞杀害于临安,岳飞时年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

二十年后,宋孝宗即位,岳飞的冤狱得以昭雪。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他所率领的岳家军以“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著称。在其军旅生涯中,他亲自参与和指挥了数百次战役,战功赫赫,威震天下。此外,岳飞文采斐然,戎马倥偬之余写有一些诗文,气势雄浑,奋发昂扬,后人将其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鄂忠武王文集》,流传后世。

岳飞的个性很复杂,英勇、睿智、刚强、果敢、耿直、干练、任性、执拗、倔强、坚韧、质朴、清廉、仁爱……这些常人与非常人所具备的性格,在他的身上几乎都有所表现,当然,个性复杂的岳飞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现实人物。这样的一个历史大人物,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地惊世骇俗,令后人惊叹,也令后人景仰。

岳飞在性格上以及安身立世方面,当然存在着一些缺点或不足,但白璧微瑕,丝毫不影响他光芒万丈的英雄形象。他胸怀壮志,气吞万里,尽忠报国,不思明哲保身,而且十分倔强、执拗,甚至于多次抗旨。例如,公元1138年,岳飞愤然辞职,赵构三道御札都无法使他复职,这种抗命当然只有加深皇帝对他的忌恨。还有他两次上书请宋高宗赵构早立皇储,都是招致杀身之祸的大忌。当然,立储建言是岳飞不恤自身安危的精忠表现,他明知道这样做会招致皇帝的嫉恨,仍是两次力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作为南宋初年最为耀眼的一代名将,岳飞的优点当然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很多,但史书记载这些名将自身武艺超群的却不多。而岳飞却是一个真正的武林高手,有史料可考。史书记载岳飞膂力惊人,武艺精绝,箭法神奇,驰骋疆场,罕逢敌手。相传至今驰名武林的鹰爪拳就是岳飞所创。

同时,史料还记载岳飞的书法也是夭矫不群,自成一家,为历代书家所推重。他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堪称书界精品。其实,早在南宋时代就有一些名士盛赞岳飞的书法,譬如南宋末年的大名臣文天祥,他在岳飞手书《吊古战场文》的跋中写道:“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即后世亦谁能及之?”

岳飞颇有文采,写诗作词,著文述怀,才思敏捷,慷慨激昂,洵为典范。其词作《满江红》传唱千古,堪称绝响。公元1127年,岳飞从军之初,尚为偏裨,就忧心国事,上书建言朝廷。后来,“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宋史·岳飞传》)

岳飞绝不愚忠,他有独立特行的性格,而且刚强、执着。他崇尚仁义,不妄杀戮,保全了许多屈身匪寇的无辜百姓,为此还多次具表与宋高宗抗辩。公元1133年,岳飞奉诏平定虔州匪患之后,宋高宗密令他屠杀这些俘虏,他一再上奏申述自己的意见,请求对他们宽宏处理。宋高宗见岳飞固执己见,多次申奏,无奈之下,只得下旨命岳飞自行裁处此事。岳飞心怀仁义,善待百姓,不愿意多加屠杀,只将那几个恶贯满盈的匪首处斩了事。

同时,岳飞还注意融洽与其他大将之间的关系。例如:平定洞庭湖杨幺叛乱后,岳飞曾将缴获的大楼船作为礼物分别赠送给张俊和韩世忠等人,予以结交;收复襄阳六郡之役胜利结束了,而负责增援的刘光世部队才姗姗来迟,岳飞毫不介意,奏请朝廷先奖赏刘光世的那些部队。李宝率部叛离伪齐来降,被韩世忠收留。但李宝痛哭流涕,希望能隶属岳飞。韩世忠为此写信给岳飞,岳飞回信说:“李宝归隶你我都是一样,大家都是朝廷兵马,何分彼此?”韩世忠为此深为叹服岳飞的气度。

王曾瑜先生曾说:“(岳飞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南宋最优秀的将帅,他保卫了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文明,他的‘满江红’词是中华民族的一面爱国主义旗帜,过去、现在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将来也还将继续激励下去。岳飞有四点同时代无人能及:其一,重视人民的力量,发动人民共同抗金。其二,军纪严明。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第三,主张打攻击,不打防御。其四,以仁义为本,不好战。”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读到岳飞事迹时,曾感动得潸然泪下,提笔写下“纯正不曲”几个字,并将岳飞列于帝王祠之列。孙中山曾以岳飞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号召人们推翻满清帝国。当日寇侵略、河山沦陷之际,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亡国灭种之祸的危急关头,无数热血男儿为岳飞的“还我河山”、“尽忠报国”精神所感召,以岳飞为榜样,高唱《满江红》,救亡图存,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战场,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国土的完整。

关于岳飞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王曾瑜先生有一段很精彩的述评,他说:“陆游诗说:‘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后世提到南宋初年抗金名将,也往往韩、岳并称。就坚决抗金的志向而论,韩世忠和岳飞是可以匹配的。若从军事成就而论,则韩世忠不仅次于岳飞,也不及吴玠和刘铸。

“吴玠是第一个使金军遭受惨败的南宋将帅,他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然而他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和尚原与仙人关两次大捷,是防御性的战役,而不是进攻性的战役。自绍兴四年以后,川、陕战场大致上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吴玢显然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未能大举出师,克复失地,最后以服食丹石、沉湎女色而死。

“刘铸原来的地位和声望并不高,顺昌之役使他一战成名。宋高宗评论说:‘顺昌之胜,所谓置之死地然后生,未为善战也。铸之所长,在于循分守节,危疑之交,能自立不变,此为可取。’我们不必因人废言,宋高宗所说是有道理的。顺昌之战是防御性的战役,纵观刘铸的军事生涯,也只有此仗打得出色。往后绍兴十一年柘皋之胜和濠州之败。已大不如前。二十年后,金海陵王大举南侵,刘铸败于淮东,军事声誉更是一落千丈。

“韩世忠一生最出名的有两仗,一是黄天荡之战,以八千水师堵截金朝大军,一度使完颜兀术(宗弼)相当狼狈,扭转了宋军望风奔溃的颓势,但最后仍以失利告终;二是大仪镇之战,被撰写神道碑的赵雄和往后的史传夸大为‘中兴武功第一’,其实不过是伏击金军万夫长聂儿孛堇的前锋部队,杀敌数百的小捷。此后韩世忠率军长期守卫淮东,除曾攻取海州外,屡攻淮阳军不克,在救援濠州时又被战败,无大的战功可言。

“在南宋初年的将帅中,如果说吴玢和刘铸是防御型的将帅,岳飞则是进攻型的将帅。……南宋初年,具备光复故地的决心和能力的统帅,惟有岳飞一人。”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大人们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阅读描绘岳飞故事的连环画,后来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于是,岳飞在我心目当中一开始就是一个无敌大英雄的形象。

后来,我读了《宋史·岳飞传》、《续资治通鉴》、《宋史纪事本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等许多历史书籍,这才知道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脱胎于清人钱彩僦岳全传》,他们所讲述的岳飞和历史上的岳飞颇有不同,他们所演绎的那段历史故事也与正统史家所记载的历史相去甚远。僦岳全传》虽然塑造了一个英雄岳飞的形象,但作者钱彩几乎抛开了史料,一味闭门造车,凭空臆想,虚构岳飞的故事而已。其后的刘兰芳评书《岳飞传》并没有辩证史料,还原历史,而是更多地虚构了故事。

再后来,我读到了岳飞嫡孙岳珂所著的《金佗编》等书,读到了邓广铭的《岳飞传》,更读了王曾瑜的《岳飞新传》等作品,于是,对岳飞的历史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知。特别是王曾瑜先生的《岳飞新传》旁征博引,博大精深,而且不为世俗观点所左右,即使是德高望重的师长谬误也敢于批驳,秉笔写史,辨析求真,为研究岳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在写作本书之际对其研究成果多所采据。

关于岳飞之死,历来的史家多有分歧,莫衷一是。

一种意见认为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近世学者持此说的以邓广铭为代表,其依据主要是《宋史·岳飞传》所载的:“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岳珂《金佗■编》记载: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命一老兵给大理寺送了一张纸条,万俟离即将岳飞杀害。其实,《宋史·岳飞传》的主要蓝本就是岳珂的《金佗粹编》,二书同源。我个人觉得,鉴于当时的客观历史环境所局限,岳珂当然不敢直书宋高宗赵构的罪恶,再加上为尊者讳的堕落史家陋习,因此,他将杀害岳飞的主谋嫁祸给了秦桧。

另一种意见认为赵构是杀害岳飞的元凶。王曾瑜先生便坚持这种意见,其主要依据是南宋李心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赵构本人亲自下旨杀害了岳飞。

我综合分析了许多史料,最终采用了赵构是杀害岳飞元凶的观点。

其实,明代学者文征明写有一首《满江红》词,一针见血,直言无讳,早将宋高宗赵构钉在了杀害岳飞元凶的耻辱柱上了,词云:“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岂不惜,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彼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真盼望将来总有一天,中国史家能彻底破除为尊者讳的陋习,重振太史简临难不苟的浩然正气,以信史传世。也盼望将来总有一天,宋高宗赵构的铁像和秦桧、张俊、万俟离等人一起长跪于岳飞坟前,为后人唾弃。

本书作于2008年3月到5月,历时整整三个月,当然,我在写作期间还做了许多其他的工作。

本书插图前六幅为邢秀忠先生所作,后八幅为吕程远先生所作。

我在写作此书之际,伤感于岳飞的忠肝义胆和无辜被杀的悲惨结局,多次落泪。

岳飞生于一个不幸的时代,最终死于帝王专制的迫害,那是一个没有民主、法制黑暗的时代,皇帝和权臣们可以肆意制造冤假错案,迫害无辜,杀戮精英,祸害国家。并且,只要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当权,岳飞的冤狱就不可能昭雪。正义只能在漫漫长夜里苦等,就这样一直等到了宋高宗赵构的退位。新皇帝宋孝宗即位后,感念岳飞两次冒着触怒皇帝的危险建言自己做皇储,这才在岳飞冤死二十年后,将岳飞的冤狱昭雪。其实,不必说后人,就在当时,上自皇帝赵构、宰臣秦桧,下自黎民百姓,也都知道岳飞的冤枉,普天下都知道岳飞的冤枉。宋孝宗后来召见岳霖时,就动情地说道:“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那样一个邪恶横行、正义只能苦等的时代是悲哀的。造成这些悲剧与惨祸的根源就在于帝王专制制度。历史潮流浩浩汤汤,无可阻挡,开明的民主制度取缔残暴的专制是历史的大趋势。

2008.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8: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