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苏式小楼,两个家庭,四个男人,五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
《小楼春秋》是军事情感类小说旗帜性代表人物《军婚》作者李霄凌的又一长篇巨作。它讲述了大院子里的情感往事,揭开了高墙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金婚》金牌制作人敦淇、飞天奖最佳编剧王宛平联袂推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楼春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霄凌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座苏式小楼,两个家庭,四个男人,五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 《小楼春秋》是军事情感类小说旗帜性代表人物《军婚》作者李霄凌的又一长篇巨作。它讲述了大院子里的情感往事,揭开了高墙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金婚》金牌制作人敦淇、飞天奖最佳编剧王宛平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李霄凌编著的长篇小说《小楼春秋》。《小楼春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73年的这个春天,王忆闽再次走进了北京八六八大院首屈一指的七号楼。这一次,她不再是保姆小秀领着串门的首长千金,这一次,她的身份是亲人。美丽、聪慧、善良的她没有想到,这座1958年建成的苏式小楼,留给她的不单单是一笔财富,还有那段青葱岁月里抹不掉的记忆…… 她谈恋爱,也失恋,当过兵也做过主治医生,幸福地在大院里长大,却在最后不得不逃到雾色迷离的他乡…… 当那些悲伤淋漓的往事再次剥露在自己面前时,她才明白,不管自己逃得有多远,记忆里的那座大院小楼,一直就停放在时光的深处…… 目录 第一章 家国皆庆 第二章 院里楼内 第三章 成长絮语 第四章 启蒙老师 第五章 入住小楼 第六章 父母大人 第七章 戎装生涯 第八章 实心保姆 第九章 水晶鞋梦 第十章 两虎争斗 第十一章 一封来信 第十二章 郎本多情 第十三章 长房妒妇 第十四章 老妈教女 第十五章 父子入套 第十六章 巫山云飞 第十七章 拉锯扯锯 第十八章 再回小楼 第十九章 最后时光 第二十章 物归原主 试读章节 1959年的建国十周年大庆,对于王汀和武正平这两位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军官来说,真是双喜临门。国家有大喜,家中也有大喜。 先说王汀。王汀,福建汀州人,1928年闽西暴动时期的红色赤卫队队长,后所部编入由毛泽东亲自率领的红四军,此后便马不停蹄、南征北战,一直到打下新中国。 命运刚硬的王汀在战场上打过无数硬仗,也送走了数不清的战友,从几十年的枪林弹雨中穿过,他顽强地活到了新中国解放。1950年10月,王汀再次披挂上马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然而,在归国后志愿军高级干部严格的体检中,王汀被查出患有“肝肾综合征”。化验检查显示,他的肝功、肾功都处于衰竭前期,再继续繁重的工作,将会危及生命。就这样,王汀的双脚才刚刚踏上祖国的土地,就不得不因病离开工作岗位、离开他所熟悉热爱的部队,进入全休状态。 按理说,才五十多岁的王汀,赶在共和国初建、百废待兴的接口,部队对外要抵御强敌、对内要搞正规化建设,正该是大干的时候。可是人生就是这样不尽如人意!刚接到离职休养的命令时,王汀像当头挨了一闷棍,被击得几天几夜耳边嗡嗡响,吃不下睡不着,结膜充血,眼睛红得像兔子,谁见了都吓一跳! 还好,经过北京住院治疗的三个月,又经过西子湖畔调养身体的三个月,再加上干部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次次的谈话,身边医务人员一次次地解释与说服,王汀心里那团燃烧了几十年的、只要活着就要拼杀在第一线的熊熊烈火,终于慢慢减弱火势。他开始承认:自己的年龄大了,身体也不行了,应该按照上级的指示,离职休养,把身体养好,少给组织增加麻烦,余热发光,继续为革命尽心尽力。 早早就退居二线可以说是王汀人生的第一大憾事,但在王汀的人生中,还有一件也算是大事的事情——人进老年,膝下却无有子女。王汀的夫人乔阳,原是红四方面军妇女团的女战士。在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指挥下,长征途中,年仅十四岁的乔阳,和红四方面军妇女团的近千名女战士,四过雪山草地。那极其艰苦的岁月,把人的体能和耐力都消耗到了极限。后来,妇女团在宁夏又遭遇当地军阀的追击堵截,被马鸿逵的骑兵打散……直到1936年底,乔阳才和少数幸存战友,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延安。 乔阳万万没有想到,这段人生中极其残酷特殊的经历,虽然没有夺去她的性命,却毁灭了她作为女人最宝贵的功能——正在青春发育期的她,遭遇极度营养不良的长征岁月,令她患上了“幼稚子宫综合症”,丧失了生育能力。 王汀和乔阳两口子是1938年在延安结的婚,而且婚后基本没有分开过,可乔阳却一直没有生育,甚至连怀孕都未曾有过一次。退休以后,王汀的时间多了起来。按照他的军阶,军委给他分配的住所,是北京靠近后海的一个三进三出的大四合院。深宅大院、二十几间住房,真正的主人就是王汀和乔阳老两口。 乔阳已经转到地方搞工业,因为担任要职,每天匆匆忙忙上班下班,只把王汀一人丢在家里。王汀每天的活动,除了每天上午要和前来汇报的两位秘书简单谈话以外,就是去医院检查身体、吃药吃饭、读书看报,再就是在这空荡荡的大院里转了一圈又一圈,等着夫人乔阳下班回来,好有人说说话…… 偏偏此时正处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大建设,使乔阳这位地方工业部门的女局长忙得手脚不沾地,不是出差就是调研开会,总往外地跑,在京的时候很少,这就更让王汀感觉到少有的孤独与失落。 警卫班的战士们,看着自己的首长——这个一天天衰弱的瘦老头,在每天上午、下午的一个固定时间,都拄着手杖,默默地、缓步地在前院、后院里机械地转圈,心里都很难受:首长太寂寞了!院子里太没有人气了! 王汀家的隔壁好像是个规模不大的街道幼儿园,要不就是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常常隔着高大的围墙飘进来,这给王汀增加了一些乐趣。他经常停下脚步,竖起耳朵,仔细听着隔壁传过来的声音——孩子们稚嫩的笑声、歌声、哭声……哪怕是打架吵架、大人训斥孩子分辩的声音,在他听来,都很美妙,都充满着活生生的气息。王汀隔着围墙,参与了隔壁大园子里的生活——时常扶着手杖驻足聆听。他的表情,总是随着隔壁传来的声音不时变换…… 这个院子里要是也有孩子的欢声笑语就好了!对呀,要是首长也收养一个孩子,那这个院子里不就热闹了吗? 警卫班班长刘铁树代表全班,把这个意思对王汀的生活秘书张云锦讲了,张秘书觉得这主意不错——在革命漫长的艰苦岁月里,不少干部的子女丢在地方找不到了;还有不少干部迫于当时严酷的现状未能生育子女,首长就是这千万名干部中的一员——为了革命工作,牺牲了天伦之乐。解放后生活安定了,尤其是实行薪金制以后,部队和地方的干部中,形成一股小小的收养孩子的热潮。被收养的孩子里,有烈士遗孤,有战友的孩子,有首长老家亲属的孩子,有地方老百姓的孩子…… 张云锦很小心地把这个意思先和乔阳谈了,乔阳眼睛一亮,双手一拍:“对呀!张秘书,你这个主意很好!唉,我这个人就是粗心!我跟首长这么多年了,我们两口子又是这种特殊情况,领养孩子早就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首长现在全休在家,我早应该旧话重提,把领养孩子的事,放到首位呀!” 还在延安的时候,乔阳就和王汀提过收养孩子的事,可惜还未执行,两口子便东渡黄河到了华北,后来又到了冀中。战事繁忙,政事繁琐,抗战时敌后的八年,王汀和乔阳一直没有踏实过,收养孩子的问题一直没顾上。后来又是解放战争,南征北战,解放全中国……再后来又是朝鲜战争……王汀和乔阳,一直没有得到享受稳定平静家庭生活的机会,天伦之乐自然也无从提起。 现在终于是时候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和平建设时期到来了。自己虽然忙一点,但老伴儿已经彻底退下来了。他这个情况,有什么比眼前跑着、膝边站着一个可爱的孩子更能安慰他寂寞心灵的呢?我们这一辈人,流血牺牲打天下,不就是为了子孙后代吗?到头来家里却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到处跑着哭着喊着的孩子,的确不太合适! 乔阳当晚就把自己脑海里掠过的这一切告诉了老伴儿王汀。王汀靠在床上,一面听一面点头——乔阳要是再不提这个事,他自己也马上会对她提出来。 金戈铁马了一辈子的王汀,原本心肠已经被铸成了钢铁。可是到了放马下鞍的年龄,他心里最柔软的一隅逐渐被激活。隔壁院子里有血有肉的生活,像一支软毛刷子,在他心里扫来扫去,蹭得他心里一直痒痒的。此刻闻听乔阳慢声细语说要收养孩子,一为给赋闲在家的自己作个伴儿,二为给国家培养人才。他突然醒悟:原来自己朦胧在心里放不下的,正是这件事啊!唉,真是!说到底自己还是个男人,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竟然数月没有想透! 王汀当下连连点头:“好!好事!找张云锦,明天就开始着手这件事!”说到这里,王汀似乎为那个即将要到自己身边可爱的孩子感动了,竟然靠在床头拭了一下眼睛。 看到老伴儿拭泪,乔阳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几十年来,她还是第一次看见老伴儿落泪,她越发自责,责怪自己解放后光顾着工作,忽略了老伴儿对亲情的渴求。 “老伴儿,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去给你找来!”乔阳说。 “什么样的?嗯……什么样的?”乔阳的问话一下把王汀拿住了! 要说这世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挑选了吧!买件东西尚且百里挑一,何况是一个整天在你跟前又蹦又跳的小生命? 王汀想了又想,眼前却总是浮现出一个圆圆脸、大眼睛、尖下巴、表情丰富、伶牙俐齿的小女孩。她扎着两条小辫子,插着腰,拧着脖子,晃着脑袋,边唱边舞: “我伲码头工呀,日子比黄连苦。背上压着山呀,脚下踩泥泞……革命!革命!暴动! 暴动!打倒老板和老财,天下是我伲工和农……” 想着想着,王汀嘴里竟然把当年闽西暴动的这一首歌哼唱出来了。 “老伴儿,你是不是想起闽西老家来了?是不是想起灰妹子来了?”听出门道的乔阳急忙问。 是的,灰妹子!她是王汀的小幺妹,也是王家唯一的女孩。王汀和两个已经成年的弟弟,都很喜欢他。暴动那年,灰妹子只有五岁。王汀带工人赤卫队斗老板、斗恶霸工头、打老财、分浮财、站岗巡逻、宣传革命。他的两个弟弟都当了赤卫队队员,就连年迈的父母也卷入了革命。幼小的灰妹子,整天跟在几个哥哥身后转,所有的暴动小调她一听就会。每次群众大会以后,王汀都会把灰妹子抱上台,让灰妹子用她稚嫩甜美的嗓音大声唱:“我伲码头工呀,日子比黄连苦!背上压座山呀,脚下踩泥泞!……”一时间,台上台下的群众都被这大胆而稚嫩的歌声感动,便齐声呼应。灰妹子的歌声,简直成了将暴动群众心系一线的红丝带…… 后来,毛委员带领红四军到了闽西,王汀带着赤卫队参加红军。队伍离家开拔那天,年迈的父母前来送别,身穿红花小褂,扎着羊角小辫的灰妹子也站在送别的人群里,拽着母亲的衣角,拼命挥着小手,大声喊:“阿哥,你们要快快回来啊……” 王汀走后不久,家乡便传来噩耗:白匪血洗王家茅沟,赤卫队长王汀家遭白匪满门抄斩,父母被绑在树上活活烧死,年仅五岁的灰妹子被狠毒的匪徒一刀劈成两半! 知道灰妹子死讯的那天,王汀一夜没睡。那个在临行前拼命挥着小手呼喊哥哥快些回家的小妹妹总在自己眼前跳着唱那首暴动的歌! 此后,王汀无论带领队伍打倒哪里,只要驻地出现孩子的踪影,他便会如醉如痴地盯着他们看——看他们怎么玩,怎么吵闹,怎么哭喊告状……这些孩子在他眼里,慢慢都变成暴动那年在家乡的码头、村庄、打谷场上又唱又笑的孩子们,里面最惹眼的,是长着一双大眼睛的灰妹子…… 王汀很久没有作声。 乔阳看着凝视一角陷入回忆的王汀开口:“老伴儿,我们收养一个女孩儿,要像当年咱们幺妹儿灰妹子那样的!” 于是,张云锦和乔阳立即着手张罗收养孩子的问题。 乔阳还是很传统的,她对张云锦说:“张秘书,这个家姓王不姓乔,我们还是要从福建长汀王家矛沟首长的亲属后代里面选人!” 张秘书亲自跑了一趟闽西首长的老家,但王家矛沟当年被白匪血洗,王家宗祠里的上百口人,被杀的一个不剩,村里的房子,被烧得片瓦无存,王家矛沟已经荒芜了多年。张秘书当然要依靠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也出了很大的力,事情却没有办成。 就在王家大院正为收养孩子一事一筹莫展的时候,王汀的老下级、西南军区政委武正平家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一纸调令从北京飞到了军区司令部机关所在地宏昆,武正平奉调进京,到北京某军区一个重要新建制机构任要职。 武正平是北方人,1933年入党。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编为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时王汀也带一部到了冀中。时任冀中某县县委书记的武正平就在这时带领党的地方武装并入王汀所辖部队,从此成为王汀最信任最得力的下属。抗战胜利后,他跟随王汀南征北战,一直打到云南。后王汀奉调进京,入朝作战,武正平却带一部留在宏昆驻守西南边陲。一晃与首长分别快要十年,未曾想在建国十周年前夕接到调令,要他举家北迁。 武正平与老首长王汀的家庭情况相反——人丁兴旺。 武正平的妻子柳莺是华北某县城一个小业主的独生女儿,上学上到高小毕业,也没有缠过足,在当时的乡村里,属于新女性。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柳莺受到抗日号角的感召,毅然离家,投身革命,于1942年与时任华北挺进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武正平结婚。 柳莺在婚后的十几年中,连续为武正平生了四个儿子,其中老大武诗和老三武男出生时环境较好,柳莺便亲自哺乳,孩子一直在部队里跟着走,由柳莺一手带大;而老二武林和老四武志,出生时由于种种原因,柳莺无法亲自哺乳,便找了奶妈,放在老乡家里托养长大。 1959年在西南军区大院里的武家,暂时只有武诗、武林、武男三个儿子,小儿子武志还在河北老家的奶妈家里,没有接到宏昆来。 P1-6 书评(媒体评论) 《小楼春秋》是一部关于爱与执著的故事,李霄凌以她简洁而充满力度的文笔,描绘了建国十年后一座小楼里的组组画面。放下书时,不禁感慨,时过境迁后,那座停放在时光深处的苏式小楼,是否同样打动了曾经风华正茂的你?——王宛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