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秋瑾评传/越文化研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欧阳云梓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秋瑾是近代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而英勇献身的女革命家。东京是革命党人集结的大本营,秋瑾在冯自由的介绍下,赴横滨加入了反清秘密组织“三合会”,并被封为“白纸扇”,俗称“军师”。

由欧阳云梓编著的《秋瑾评传》共十四章节,主要内容为今古争传女状头,遇人不淑真堪痛,红尘何处觅知音,钗环典质浮沧海,奇气吞胡花木兰,慢云女子不英雄,休言女子非英物,莫重男儿薄女儿,恢复江山劳素手等。

内容推荐

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秋瑾占有重要地位。她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结交革命志士,宣传妇女解放思想,为推翻满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和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秋瑾评传》论述了秋瑾一生经历和她的思想历程,资料扎实,文笔流畅、生动,不仅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学术著作,而且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的传记作品。

《秋瑾评传》由欧阳云梓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今古争传女状头

 第一节 却是生来有侠肠

 第二节 不愧书香世族人

 第三节 清风两袖居官俭

 第四节 好吟词赋作书痴

 第五节 平台诗句赐蛾眉

第二章 遇人不淑真堪痛

 第一节 一出江城百感生

 第二节 提携平地上青云

 第三节 唱和无人谁共语

 第四节 江南儿女棹歌来

 第五节 高堂有母发垂白

第三章 红尘何处觅知音

 第一节 彩风随鸦鸦打风

 第二节 金兰义气薄云天

 第三节 求得学问堪自立

 第四节 独立精神似火燃

 第五节 把酒论文欢正好

第四章 钗环典质浮沧海

 第一节 万里乘风独向东

 第二节 泛海冀得壮士辅

 第三节 漆室空怀忧国恨

 第四节 难将巾帼易兜鍪

第五章 奇气吞胡花木兰

 第一节 诲人思涌粲花舌

 第二节 愧无彩笔生花手

 第三节 热心唤起百花魂

 第四节 唤回闺梦说平权

 第五节 女子从军卫战士

 第六节 英难还让女儿俦

第六章 慢云女子不英雄

 第一节 万里乘风去复来

 第二节 救时应仗出群才

 第三节 须把乾坤力挽回

 第四节 浊酒不销忧国泪

第七章 休言女子非英物

 第一节 国破方知人贱

 第二节 奋发神威不可挡

 第三节 天下英雄惟使君

 第四节 博沙有愿兴亡楚

 第五节 义高不碍客囊贫

第八章 莫重男儿薄女儿

 第一节 侠骨前生悔寄身

 第二节 闺装愿尔换吴钩

 第三节 我欲期君为女杰

 第四节 喜散奁资夸任侠

第九章 恢复江山劳素手

 第一节 国民女杰期无负

 第二节 已拼此身填恨海

 第三节 狙秦又见女荆卿

 第四节 拼把头颅换凯歌

第十章 精忠报国赖红颜

 第一节 将军怒索黄金甲

 第二节 自强在人不在器

 第三节 翠鬓荷戈上将坛

 第四节 破虏亲将战鼓挝

 第五节 相看何处有林泉

第十一章 秋雨秋风愁煞人

 第一节 光复祖业休徘徊

 第二节 誓将死里求生路

 第三节 金甲披来战胡狗

 第四节 为国牺牲敢惜身

 第五节 中原回首肠堪断

 第六节 洒去犹能化碧涛

 第七节 扫尽胡氛安社稷

 第八节 锦绣江山须整顿

第十二章 天日惨淡冤气塞

 第一节 凶如豺狼毒如蛇

 第二节 鞭笞同胞同犬羊

 第三节 昨夜风风雨雨秋

 第四节 咄咄腥风吹禹域

第十三章 不惧仇人气焰高

 第一节 饥时欲啖仇人头

 第二节 渴时欲饮匈奴血

 第三节 血染斑斑已化碧

 第四节 斩尽妖魔百鬼藏

 第五节 衣冠文弱难辞责

第十四章 粉骨碎身寻常事

 第一节 死殉同胞剩血痕

 第二节 苍天有意磨英骨

 第三节 吾侪得此添生色

 第四节 始信英雄也有雌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今古争传女状头

秋瑾祖籍绍兴覆船山下的福全,秋氏聚族而居,以耕织传家。自秋瑾的十五世祖秋汝秀始,秋氏改变了世代务农的境况,转为耕读传家。秋氏后人纷纷中举,出任地方官吏。高祖秋学礼曾中举,选任秀水教谕,著有《补斋文集》和《礼义节读》。曾祖秋家丞中举后,历任奉贤、江阴、华亭、元和等县知县和邳州知州,编撰《又补斋文集》,著有《八一篇》。祖父秋嘉禾历任云霄海防厅同知、南平县知县以及厦门海防同知,勤政爱民,颇有政绩。父亲秋寿南中举后,三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从此绝意科举,弃仕从幕。秋寿南历任常德厘金局和湘乡厘金局总办以及桂阳直隶州知州,辑有《又补斋画册》。秋氏祖先为人耿直,居官清廉,秋瑾继承了秋家耿介的禀性。秋瑾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就崇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行为。

第一节却是生来有侠肠

秋瑾的祖居地位于绍兴市西南约3公里处的福全镇秋家溇底,一栋五开间二进外加东西厢房的台门式建筑,台门斗悬“大夫第”匾额。早在史前,福全就有了人类生息的踪迹,这里出土了原始青瓷碗、盅和印纹陶罐等文物。春秋战国时代,福全的信诚、欣华以及富强一带,已形成村落雏形,居民开垦种植,休养生息。随着人口的增加,原梅里村对岸的北山坡出现了古老的制陶手工业作坊,大量烧制壶、罐等贮盛器,器表拍饰大方格纹和窗棂纹。六朝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大批人口拥人绍兴,福全更是人口激增,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福全出土了西晋时期的青瓷谷仓、四系罐、熏炉、猪圈等大量墓葬品。在福全三国墓内还发现了两件青瓷双系佛像罐并间以弦纹、联珠纹与斜方格网纹,釉色淡雅,胎质坚强。元明以来,福全登科及第的文人日渐增多,尤其是峡山村,自从元束何茂昌迁居以来,子孙鼎盛,仅明代就出过工部尚书何廷纶、浙江总兵何景星、抗倭抗清名将何腾蛟,清代又有著名金石鉴赏家何征、山阴劝学所总督何勋业、书画家何眉宇等名人。福全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辛亥革命的著名“巾帼英雄”秋瑾就是福全山村人,少女时代的秋瑾经常到福全山游玩,每年清明都到福全村旁的直埠和龙尾山祭祖,并替村民车水、拔草,济危扶困。

福全东南的屃石湖属于古鉴湖的一部分。鉴湖又名镜湖,也称南湖、长湖。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郡守马臻主持修建了围堤,以会稽郡为中心,东自五云门至曹娥江,西自常禧门至钱清江。长堤将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和山麓湖泊拦截成为一个巨大的蓄水库,沿湖开有水门69处,灌溉良田9000余顷,成为长江以南最古老的大型蓄水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屃石湖方圆几十里,江河纵横,湖泊遍布,素以水居胜,以林立多姿的湖墩称奇,周围群山环绕,层峦叠翠,山影倒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相传诸暨店口金牛岭下,有三只金牛隐居山中。绍兴有一只沿河乞讨的敲梆船,船主种养了一盘葱,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漂泊,已吸取日月精华,有了灵气。一位路过的波斯商人看见船中这盘葱是个宝物,请求重金收购。船主表示愿意赠送,不必购买,若要收购则不卖。但忠厚的波斯商人却再三强调,愿出高价购买。心生疑窦的船主便询问原因,商人道出了原委:“原来敲梆船中的这盘葱已变成一盘仙草,而诸暨金牛岭中的金牛十分喜爱吃这种食物,可用此盘葱在晚上将金牛引出来。”①贪心的船主听说这盘葱是个宝物,任凭波斯商人磨破嘴皮就是不卖。晚上,船主手捧这盘葱来到诸暨金牛岭下,三只金牛果真闻香出洞。三根粗大的牛绳犹如巨蟒蜿蜒而动,洞口露出万丈金光。船主吓得捧着葱盘落荒而逃,三只金牛则紧追不舍。待天色已过辰时,一只金牛追到福全的峡山,化成一座山,是为“眠牛山”。一只沿水而追名为“落水牯牛”的金牛落人屃石湖中,化成一片陆地,取名“牛头山”。另一只落在漓渚的义桥,俗称“滚塘牯牛”。屃石湖源于棠棣境内的太山岭南麓,经漓渚江汇合而成,至钟堰头注入鉴湖,属于三江水系。清嘉庆年问,湖广100顷,为古鉴湖的一部分。屃石湖上,片片轻舟泛湖其中,渔箔渔舍,小桥流水,临河人家,水乡风光尽在湖中。一方方千奇百态的湖墩,行舟其中如入水上迷宫,令人叹为观止。钱屃渔曾作《屃湖十景诗叙》,将屃石湖的自然景观概括为平田望月、新港荷风、龙山返照、屃水南针、星台步斗、蓉湖观潮、秋岗夜月、池塘春泛、洞天镜石、湖心尺印等十大自然景观。古诗云:“江涨柴门外,江村八九家。江云飘素练,江沫拥春沙。泥笋初苞获,阳坡可种瓜。野人时独往,直欲泛仙槎。”倚湖而建的山南州青竹庵,竹林深深,宁静幽雅,日听涛声,夜闻渔歌。湖边的孝女殿,赶庙会,唱大戏,祭娘娘,取圣人,香火鼎盛,热闹非凡。农历八月二十三的庙会龙舟赛事,盛况空前。每到黄酒冬酿开始,绍兴各大酒坊所用的开耙之水,均取之于孝女殿前屃石湖水。取水之前,必须虔诚地斋戒沐浴,然后祭拜孝女娘娘,求上签后方可到湖中取水。绍兴黄酒之所以香醇可口,与使用屃石湖水有关。与屃石湖毗邻的佛教圣地豆腐尖,又称香山尖,或大雾尖,海拔350米,与杭州灵隐寺、会稽香炉峰齐名。“香山寺旭日东升阳光照耀格外庄严,豆腐尖群山环绕松竹异草美不胜举。”豆腐尖景色秀丽,声名远播。福全西北一带多平原孤丘,山形回转,连冈接岭,盛产竹木花果。花开时节,灿若云锦,包络山谷。“坡陁度小岭,暂豁见平湖,但醉梅花下,民家花可沽。”①陆游赋诗赞赏。流连忘返。

福全因镇内有山,形似覆船,故名覆船山,因其山名不吉祥,改称“福全”,也有文人雅士以其名太俗,欲称“馥泉”。覆船山名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质石湖周围一片汪洋大海,海中有一条恶龙出没无常,兴风作浪,路过屃石湖的船只经常船覆人亡。一位卖盐为生的钱姓青年途经屃石湖,遇上了这条恶龙。恶龙呼风唤雨,翻江倒海,张着血盆大口,欲吞没盐船。钱姓青年怒不可遏,举起铁桨,朝恶龙劈过去。恶龙将头一偏,潜入海底,躲过一劫。恶龙再掀巨浪,张牙舞爪,反扑过来。钱姓青年毫不畏惧,奋起铁桨,朝恶龙劈下去。霎时,腥风血雨,浊浪排天,倾盆而下,龙头腾空飞起,飞往诸暨,龙血滴落下来,泥土殷红如血,形成了诸暨的龙头山。而剩下的龙尾巴,变成了龙尾山。龙尾山朝南的一面,因铁桨砍过,悬崖峭壁。钱姓青年的盐船也因为用力过猛,船覆盐倾,船底朝天,变成了覆船山。船肚一端至今尚留有碗口粗的撑杆眼,里面泉水清澈透明,喷涌而出,源源不断。爬到覆船山顶,用力蹬几下,能够听见“咚咚”的声音,如同蹬在船肚上一样。海水也因溶进了钱姓青年的盐,从此有了咸味。“覆船山实际上就是石头山,秋氏世居于山下,形成像石一样刚烈的性格。”①秋瑾的侄孙秋经武如是说。秋氏祖居地数百年间三易其名,最后定名为福全。秋瑾的高祖秋学礼撰写的《补斋文集》,有专门的一篇叙述秋氏祖居地覆船山名的由来。P1-4

序言

秋瑾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出生于官宦世冢,有看深厚的文学素养。秋瑾由父母包办,嫁与纨绔子弟王子芳。因与丈夫琴瑟异趣,她发出了“不嫁鲍参军”的感叹。秋瑾随王子芳来到北京以后,参加了京城上层妇女组织中国妇女启明社,结识了京师大学堂日本教习夫人服部繁子。受到新思潮的激荡,她毅然挣脱封建包办婚姻的束缚,前往日本留学,寻求发展中国女学,争取妇女解放的真理。秋瑾通过服部繁子的介绍,进入实践女校的师范科学习,准备将来考入日本高等师范学校。秋瑾改组了中国留日女生组建的共爱会,改名为“实行共爱会”,制定了系统的行动纲领《实行共爱会章程》,以“联络感情,互换智识,固结团体,振兴女学,恢复女权”作为宗旨。实行共爱会致信劝导国内女生赴日留学,与压迫女权的纳妾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对遭到遗弃的妇女进行救助。秋瑾还翻译了日本赤十字会笃志看护妇会的讲义——《看护学教程》,准备以后从事武装斗争,女子救护伤员的教材。日本政府应清政府的要求,颁布了限制中国留日学生参加政治活动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秋瑾率领实践女校分校的中国女生罢课离校,参加了中国留日学生进行的反对取缔规则的爱国运动。日本报界诋毁中国留日学生,陈天华愤不欲生,投海自杀,秋瑾义无反顾,弃学回国,表达了誓死反对取缔规则的决心。秋瑾重视发展女学,通过陶成章的介绍,结识了嘉兴的敖嘉熊和褚辅成,前往浔溪女校任教,担任日文、理科和卫生等课程的教员,与女校校长徐自华及其妹妹徐小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秋瑾原拟赴爪哇发展华侨女子教育,因陶成章的劝阻而未能成行。秋瑾留沪创办了《中国女报》,以此作为中国女界的“总机关”,冀使中国妇女生机活泼,精神奋发,绝尘而奔,以速进于大光明世界。作为醒狮的前驱,文明的先导,起“迷津筏”和“暗室灯”的作用,为中国妇女绽放光明灿烂的异彩。《中国女报》引导广大妇女为争取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进行战斗,成为封建社会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号角。秋瑾撰写了弹词小说《精卫石》,谴责数千年流传下来的重男轻女恶俗,特别是戕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控诉了封建包办婚姻对妇女的残害,向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男女平等,自食其力,互不依赖,女权昌盛;倡导婚姻自主,以此培养真正的感情,组建美满家庭。《精卫石》揭露满清政府的残暴统治,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割地赔款,谴责保皇党人讨好清政府,残害革命党人,分清真假革命的界限,呼吁男女同胞从沉睡中警醒过来,奋起洗除积耻,协力挽救民族危机。

秋瑾是近代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而英勇献身的女革命家。东京是革命党人集结的大本营,秋瑾在冯自由的介绍下,赴横滨加入了反清秘密组织“三合会”,并被封为“白纸扇”,俗称“军师”。秋瑾暑假回国前,通过陈威和陈仪兄弟的介绍,结识了光复会创始人陶成章,并带着陶成章的介绍信,赴沪结识了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前往东浦结识了光复会的杰出领导人徐锡麟,并且加入了光复会。秋瑾返回日本后,又结识了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和黄兴,并由冯自由介绍,在东京黄兴寓所,加入了同盟会,出任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暨浙江省主盟人。为了便于开展武装斗争,进行暗杀活动,黄兴在横滨设立了制造炸弹的机关,聘请俄国虚无党人为教授,组织秋瑾等人秘密学习研制炸弹。秋瑾因反对取缔规则毅然弃学回国后,又与陈伯平和张寄涯在上海四川北路祥经里挂上“蠡城学社”的招牌,秘密研制炸弹,因不慎引起爆炸,陈伯平重伤入院,秋瑾幸未波及。同盟会在湘赣边界发动萍浏醴起义,革命党人在沪上开会谋划支援,秋瑾主动承担联络浙江会党响应起义的工作,并与王文庆赴金华策动龙华会发动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因众寡悬殊而惨遭失败,大批革命志士被捕遇难,秋瑾化悲痛为力量,独自承担起发动浙江起义的重任。徐锡麟赴安庆前,邀请秋瑾主持大通学堂的工作,并相约皖浙同时发动武装起义。秋瑾重视开展与绍兴衙门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以掩护革命工作,抵制地方顽固势力的干扰;千方百计地解决困扰大通学堂的经费问题,甚至远赴湖南湘潭夫家筹集经费;整顿校务和学风,扩大招生规模;会党自由散漫,缺乏组织纪律性,秋瑾亲自担任教练,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员,强化兵式体操的训练。秋瑾积极筹划武装起义,先后三次前往诸暨、义乌、金华、东阳、永康、缙云等地,联系龙华会和平阳党等秘密会党,作为武装起义的主力军;以办学为名,屡次前往上海和杭州,联系学界和军界,争取革命力量;将光复会会员编为十六级,以“黄祸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的七绝诗为标记,组成光复军的领导机构;将浙江各会党编为八军“光复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字作为标记;颁布了《普告同胞檄》和《光复军起义檄稿》,揭露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发动武装起义。皖浙起义失败后,秋瑾不幸被捕,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轩亭口英勇就义。秋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

后记

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秋瑾这个名字经久不衰。她出生于官宦世家,嫁入豪门,衣食无忧,养尊处优,但并不以此为满足,义无反顾地与琴瑟异趣的丈夫决裂,忍痛离别儿女,毅然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东京结交革命志士,从此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她以满腔的热情去唤醒沉沦在十八层地狱的中国妇女,用高贵的头颅去撞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从而敲响了两千年封建专制王朝的丧钟。作为工作在秋瑾故里的史学工作者,为秋瑾写一部厚实的历史传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秋瑾评传》得以完成,要特别感谢秋瑾的侄孙秋经武先生。秋先生对姑婆秋瑾的感情至深且厚,非常人能够理解,以至于容不得任何人对秋瑾提出异议。秋先生毕生致力于秋瑾研究,编撰了《精卫石之殒——秋氏亲人记秋瑾》,不厌其烦地接受我们的访问,还陪同我们前往福全参观秋瑾祖居。2007年皖浙起义100周年之际,绍兴召开了隆重的学术研讨会,笔者有幸当面请教研究秋瑾的前辈郭延礼教授、郭长海教授和夏晓虹教授,颇受教益和鞭策,并得到了胡国枢先生的热情鼓励。此外,还有机会结识了国外的几位研究秋瑾的汉学家,并与他们进行了信息交换和思想交流。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罗宾(Robyn Hamilton)赠送了她的论文《西方人眼中的秋瑾纪念碑》,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毕业刘莉莱(Sabine Hier。nymus)赠送了其博士论文《秋瑾:不朽的中国女性》;还有日本的汉学家大里浩秋赠送了《日本人眼中的秋瑾》,他们赠送的资料,使笔者从中获益良多。还要感谢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光复会研究专家谢一彪教授,为笔者提供了大量的秋瑾研究资料。另外还要感谢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高利华教授,越文化研究院的王海雷和钱汝平两位老师,法学院的陈均土书记、喻文莉副院长、社科部主任梁涌教授、章越松教授及法学院的各位同事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他们都为本书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大力支持和热情的帮助!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裘士雄先生认真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对裘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

学术界对秋瑾的研究成果丰硕,出版的有关著作也是汗牛充栋,因在正文已有注释,另附有参考书目,恕不一一例举。绍兴市社科院院长俞云根、副院长张仲清、李建兴和周幼涛,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秋瑾评传》是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并列入越文化研究院《越文化研究丛书》出版规划,在此,一并致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