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书》为著名作家津子围的倾心之作,《童年书》一推出即引起瞩目,被评论界誉为“具有人文和文本双重价值的大气之作”。
本书共十八章节,主要内容为大雪的窄街,后洼子,春天的泥泞,审判,扑克,惊天大事,上山打游击,一块小花布,迎春饭店的馒头,风中的碉堡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童年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津子围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童年书》为著名作家津子围的倾心之作,《童年书》一推出即引起瞩目,被评论界誉为“具有人文和文本双重价值的大气之作”。 本书共十八章节,主要内容为大雪的窄街,后洼子,春天的泥泞,审判,扑克,惊天大事,上山打游击,一块小花布,迎春饭店的馒头,风中的碉堡等。 内容推荐 我小时候生活在中国版图的边缘,那个地方的名字鲜为人知。不过我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秘密,不管他在什么地方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当我把《童年书》写出来,就写出了我童年的所有秘密。《童年书》由津子围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大雪的窄街 第二章 后洼子 第三章 春天的泥泞 第四章 审判 第五章 扑克 第六章 惊天大事 第七章 上山打游击 第八章 一块小花布 第九章 迎春饭店的馒头 第十章 风中的碉堡 第十一章 菜窖里的歌声 第十二章 周大学的预言 第十三章 隆重的婚礼 第十四章 拔牛筋儿 第十五章 电影院里的《卖花姑娘》 第十六章 恐惧的翅膀 第十七章 丛丹的口琴 第十八章 眼睛里的新雪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大雪的窄街 公元197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我从梦中醒来,立即感觉到明亮的光芒,清醒后才知道,明亮的光芒来自窗外,由于窗玻璃上的霜花太厚,我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是原子弹的光吗?这是我看到窗户时产生的第一个想法。 我裹着棉被挪到窗台前,用指甲和哈气配合着,想在厚厚的霜花中抠出一块儿可以看到外面的圆洞。几分钟后,我的努力收到了效果。当一个鸭蛋大的圆洞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发现外面是一片耀眼的银白色,发着比白天还亮的光亮。 昨天下了一夜的大雪。 父亲带着凉爽的气味进屋。他戴着栽绒的帽子和棉布“手闷子”,那个“手闷子”只有大拇指、二拇指,剩下的三个指头合在一起。它是絮上棉花的老绿帆布缝合的,还用缝纫机在上面轧了一些菱形的图案。父亲脱掉棉手闷子,把手伸到我的被窝里,一边“冰”我一边笑着说,快起来,太阳照屁股了! 冬天早晨起床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我最打怵穿衣服。穿棉袄还好,可以在被窝里捂一捂,变得暖和一些,而棉裤就不同了。两条腿伸进冷如冰窖的棉裤筒里,浑身发抖,上下牙磕磕碰碰。 从屋子里出来,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大雪把板皮围成的院子覆盖了。 那天夜里的雪下得够大了,足有一米厚。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大的雪,我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到了。这样的大雪,即使对北方人来说也是措手不及的。清理积雪非常困难,你从这个地方清出去,总得找个堆放的地方。本来,我家门前那条街就是窄街,如果把积雪清理在路边,就会把别人家的窗户堵上。 人是聪明的,大家在厚厚的积雪中挖出一条条战壕似的通道,“战壕”蜿蜒着,从自己家的院子里伸展出来,会合在窄街上。窄街是稍微宽阔一些的通道,把一家一户连接起来。从高空看,那种场景应该像一片树叶的筋脉,叶子的主脉就是那条我们每天必须经过的窄街了。 那天我高兴极了,一方面大雪堵塞了交通,我可以晚去上学,甚至不用去上课了;另一方面,这样的大雪对我们这些北方长大的孩子也是新鲜的,我们可以做一些比一般的堆雪人、打雪仗还有意思的事。走在通道里,一低头就可以把自己掩藏起来。当时,我觉得自己真的置身在电影《地道战》的环境里,在纵横交错的战壕里面跑来跑去,可以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好好地玩一场打仗游戏。 我的窄街就在大森林的边缘,一个叫八面通的小镇。铁道两侧,一侧是八面通林业局,一侧是县城。它处在黑龙江的东南部,离中苏边境不足一百公里,过了马桥河林场,就要检查边防通行证了。中国这么大,没多少人知道那个地方。不过我们那个地方的人却都知道北京,知道外面的世界。 那个年月,中苏关系正紧张,“深挖洞,广积粮”、“反修防修”的条幅到处都是。砖墙上,板杖子上,大树上。我家也和很多家庭一样,在窗玻璃上贴“米”字的纸条,以防玻璃被震碎了伤到人;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挖了地窖,以防空袭。预防空袭的警报经常在大修厂的灰楼上响起来。这时,大家就把准备好的干粮和炒面背上,跟着前呼后拥的人群,向铁道旁的防空洞跑去。我的任务是背二十斤重,由豆面、玉米面和麦子面混合的炒面,每次背起炒面,我都想起压缩饼干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说,有种神秘而致命的诱惑力,时至今天,我也没见到真正的压缩饼干是什么样子。那时,我们已经有了预防原子弹的知识,林业局电影院的宣传板上,长年贴着预防原子弹的宣传画。从原子弹的蘑菇云升空开始,第一个阶段是光辐射,第二个阶段是冲击波,第三个阶段是核污染。我们应该选择背阴有沟的地方,两手交叉在额头前,俯卧在地上。那个姿势,学校里统一排练过,大家排成了几队,一起一伏,场面十分宏伟、壮观。 当时我坚定地认为,原子弹没什么可怕的,不过是“纸老虎”罢了,我甚至希望原子弹在林业局的上空爆炸,那样,我就可以验证我的姿势是否标准了。我懵懂地认为,原子弹爆炸时的彩色蘑菇云一定十分漂亮。 我家住在林业局北面的“五妇联”,也就相当于现在的街区。至于为什么叫五妇联,从未见过文字记载,我想,这个名称大概起源于“文化大革命”吧,“文化大革命”期间,八面通林业局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属于五个妇女联合组织,即五个“妇联”。1971年,早就没有妇女联合组织了,但人们还习惯这样划分,因为除了这种划分之外,没有可以替代的组织,比如,那个时候林业局居民区是没有街道这个名称的,“街道”在我们那儿,似乎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专有名称。 真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我家的具体方位,我们那条窄街没有街名,我家的房子也没有门牌号,我只能这样说,我家在林业局俱乐部北面的山坡上,一条四十度的坡路上去,出现的就是窄街了,窄街很长,起码有一百五十米,进入窄街,路过六栋平房,第七栋就是我家那栋房子,我们那栋房子共住了五户,我家在中间,从南面或者从北面数都是第三家。第一家是姜破鞋家,她的名声很不好,挂着破鞋游过街,可令我们不解的是,常有男人向她献殷勤,大人们这样解释,那是一个臭蛋,当然会招引嗡嗡叫的苍蝇。第二户是赵木匠家,他下了班之后干私活儿,夜里,刨子、锯、锤子制造出来的各种声响,搅得邻居不安。他不干私活不行,因为他的疯老婆很能生孩子,一两年一个,活下来的就活下来,死了的就扔在离我家不远的下洼子里。第四户是柱子家,他爸爸是个大酒包,有一个显眼的酒糟鼻子。第五户是大舌头家,他有一个傻姐姐,经常吃男人的亏。一栋房里就有两个脑子有问题的人,的确有些巧合了。后来我还是把她们分别出来,疯与傻是不同的,赵木匠老婆得的是间歇性精神病,不犯病和好人一样,犯了病就跟这个世界没关系了,大舌头的傻姐姐呢,她属于“缺心眼儿”那类,人长成了大姑娘,智力一直停留在四五岁的阶段,在她眼里,这个世界的所有人和事物都是混沌的、迷迷糊糊的……除了我们这一栋房五户人家外,窄街上还有很多人我都认识,这些人无论是否情愿,都得走在那条春天泥泞、秋天扬尘的土街上。 窄街长年有一种发酵的气味儿,春天有瘟鸡、死猫的气味儿,夏天有沤粪的气味儿,秋天有烂叶子的气味儿,冬天有大酱、腌酸菜的气味儿。还有,一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我总觉得窄街上浮荡着看不见人影儿听不到声音的游魂。P2-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