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众多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及其作品中挑选了10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最有代表性的长、短篇小说。包括: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巴思的《路韵尽头》和他的短篇小说、霍克斯的《第二层皮》、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和他的短篇小说、品钦的《叫卖第49批》和他的短篇小说、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等;属手第二阶段的有:海勒的《最后一幕》、库弗的《公众的怒火》和他的短篇小说、多克特罗的《拉格泰姆时代》和德里罗的《天秤星座》等。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剖析,必将有助于我国读者了解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四十多年来解构与重构的曲折过程,关注历史和政治的社会效应,以及它们在艺术表现上的新探索和新话语。
本书以一篇篇经典的代表性作品为具体例证,系统阐述了后现代主义在小说解构、重构、元小说、反体裁、语言游戏、戏仿、拼贴、蒙太奇、迷宫、黑色幽默、零散叙事、滑动能指、零度写作、通俗化倾向、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的语义学和句法学特点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它将后现代主义理论探讨与小说文本分析相结合,将小说主题思想讨论和艺术风格分析相结合,全方位地把握其发展脉络和社会影响,使读者能对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该书可用作我国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课程教材,同时亦面向高校文学院外国文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研究的学者,以及广大外国文学爱好者等。
序言
导言: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之存在
第一章 解构重构反体裁不确定性——巴塞尔姆小说评析
一、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趋势
二、后现代主义的重构趋势
三、后现代主义反体裁写作模式
四、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写作原则
第二章 虚构亦真实——库弗小说评析
一、《电影院的幽灵》和《淡出淡人》:库弗的元小说创作
二、《公众的怒火》:后现代神话与元小说
三、从《公众的怒火》看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
第三章 迷失在熵、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的迷宫中——品钦小说《叫卖第49批》评析
一、熵
二、多义性
三、不确定性
第四章 用非线性叙事解构并重建小说世界——冯内古特小说《五号屠场》评析
一、小说《五号屠场》创作的重要意义
二、非线性叙事
三、黑色幽默
第五章 黑色幽默语言游戏通俗化倾向——海勒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最后一幕》评析
一、荒谬的社会现实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
第六章 喜剧的梦魇与散乱的结构——霍克斯小说《第二层皮》评析
一、喜剧的梦魇
二、散乱的结构
三、元小说形式
第七章 超验的现实与后现代游戏——纳博科夫小说《微暗的火》评析
一、超验的现实
二、复杂的互文性结构
三、戏仿与多领域游戏
第八章 哲学文本戏仿黑色喜剧元小说——巴思小说《路的尽头》评析
一、对哲学文本的戏仿
二、黑色喜剧
三、元小说
第九章 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多克特罗小说《拉格泰姆时代》评析
一、历史与小说都是语言虚构
二、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
三、文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历史化
四、作为神话的历史
五、神秘的叙述者
六、后现代主义技巧
七、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
第十章 将历史小说化——德里罗小说《天秤星座》评析
一、将历史小说化
二、德里罗的符号游戏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