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杰克·伦敦卷(名家名译插图本)/文学大师的短篇小说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杰克·伦敦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杰克·伦敦是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的作家。他将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与社会主义、神秘主义、达尔文的决定论、尼采的超人学说等融为一体,创作了一大批虽非字字珠玑,却不乏传世之作的小说。他的创作实践,为包括安德森、拉德纳、海明威在内的一批作家奠定了基础,从而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书收录了杰克·伦敦的雪野寂寂、生之恋(又名:热爱生命)、黄金谷、飓风扫过环礁岛(又名:马普西的房子)等十余篇短篇小说。

内容推荐

“在命运的闷棍之下,我流血了,但绝没有低头。”在我们无法坚持的时候,杰克·伦敦这样告诉我们……

“让我努力生活,待逝去时,连殡仪馆的老板都感到悲伤。”那个一百年前一直在微笑着面对一切不公的老头,教给了我们乐观与幽默……

这是我们漫漫的成长岁月中,那些弥足珍贵的文字记忆。

溅如柳鸣九先生所言:“让孩子们在文字之美和思想之美中长大,是我们前行的巨大动力。”

于是,高尔基、契诃夫、托尔斯泰、莫油桑、码克·吐温、杰克·伦敦、欧·亨利、都德、泰戈尔、屠格涅夫,十位世界文学大师的文字在这里集结,十五位国内顶尖翻译家的生花译笔在这里呈现,还有文学大师真实的、曾经激励过无数人的人生经历,都将在这里——向你讲述。

本册将为你呈现杰克·伦敦的精彩文字!

目录

雪野寂寂

生之恋(又名:热爱生命)

黄金谷

飓风扫过环礁岛(又名:马普西的房子)

叛逆

墨西哥人

一块牛排

活命的火

强者的秘密

“棕狼”

为赶路的人干杯

隐身试验

*杰克·伦敦小传:泥土里长成的传奇作家

试读章节

猝不及防的危险,突如其来的死亡——马莱默特·基德见得太多了!松树的针叶还在抖动,他就一边指挥一边开始抢救。那个印第安女子没有昏倒,也没有徒劳地大放悲声,在这一点上和她的白种姐妹判若两人。她按照基德的吩咐,全身扑到一根草草做成的杠杆的一端,借助身体重量来减轻大树的压力,一面仔细去听丈夫发出的呻吟。马莱默特·基德就用斧头砍树。钢斧砍在冻得硬邦邦的树干上,发出声声脆响,伴随着斧声,还听得见砍树人“呼哧”“呼哧”的艰难的喘息。

最后,基德总算把这个砸得不成人样的东西弄出来,摆到了雪里。但是比同伴的痛苦更使他揪心的,是那个女子脸上流露的无言的悲痛,那种交织着希望和绝望的探询目光。两人都默默无语;生长在大北地的人从小就懂得空谈无益而实干却极其可贵。在零下六十五度的低温下,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要不了多久就会死去。于是他们赶快割断捆绑爬犁的绳子,用皮褥子把可怜的梅森裹好,放在用树枝垫成的铺上。还就地取材用那造成这场灾难的树当柴,在他跟前烧起一堆熊熊大火。又在他背后撑起一块帆布,斜罩在他上面,搭成一个最简单的帐篷,把篝火发出的热反射到他身上——这是从天下万物格物致知的人可能掌握的一个诀窍。

另一方面,只有和死神打过交道的人,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来临。梅森被砸得很惨。粗粗查看一下也一目了然。右胳膊、右腿,还有背脊都已压断,腿从臀部以下已瘫痪,还很可能受了内伤。只有偶尔一声呻吟,表明他还没有断气。

毫无希望,也毫无办法。无情的黑夜悄悄地消逝——一整夜鲁思所能做的,只是在绝望之中充分发挥她那个民族的坚韧,而马莱默特·基德那古铜色的脸上又平添了几条皱纹。说来难以置信,梅森受的痛苦反而最少,因为他在朦胧之中回到了田纳西州东部,回到了大烟山区,经历着一幕幕童年的情景。他满口梦呓,用忘了很久的动听的南方口音,说起在河里游水、捉树狸、偷西瓜的情形,听了令人凄然。这些话鲁思一点也昕不懂,但是基德能听懂,而且深受感动——只有和文明社会的一切隔绝多年的人才会有这种感动。

天亮以后,受伤的人恢复了知觉,马莱默特·基德俯过身去倾听他微弱的话语。

“你还记得我们在塔纳诺相遇的情形吗?到下一次冰消雪化,就是整四年了。当时我并不是那么喜欢她。只不过她还漂亮,有几分动人而已。但是你可知道,后来我就看得她和宝贝一样了。她成了我的好老婆,有了困难总是和我一起担当。谈到做买卖,你知道谁也比不过她。你还记得那一次,她冒着像冰雹一样打在水面的弹雨,闯过麋鹿角滩,把你和我从岩石上拉下来的事吗?——还记得那一回在努克路开耶托断粮的事吗?——记得那回她抢在解冻淌冰以前,给我们报信的事吗?真的,她的确是我的好老婆,比我以前那一个强多了……不知道我原来结过婚?从来没有告诉你,啊?唔,我结过一次,还是在南边美国老家的时候。就为了这个,我才来到这里。还是一块长大的呢。我远走他乡,就是为了给她一个离婚的机会。她得到机会,就离了。

“不过这些事和鲁思不相干。我本来想赚一点钱,明年就离开这里到‘外边’去——我和她一起去——可现在太晚啦。基德,千万别打发她回娘家。一个出了嫁的女人又得回娘家住,那滋味太不好受啦。你只要想一想!在差不多四年的时间里,她和我们一起吃腌肉,吃豆子,吃面食,吃干果,怎么好又叫她回去吃鱼吃鹿肉?她已经过惯了我们的生活,知道比她娘家的生活好,再让她回去过娘家那种日子,太难为她了。基德,你要多照顾她——你干吗不干脆——好,不说了,你总是对她们敬而远之——还有,你从来没有告诉我,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你要好好待她,一有机会就送她回美国。不过要让她能够回来——你知道,她可能会想家的。  “还有那孩子——他把我们连得更紧了,基德。我唯愿他是个小子。你想想看!——他是我的亲骨肉啊,基德。孩子绝对不能留在这边。如果是个丫头,那她根本没法留在这里。把我的皮货卖了,起码可以卖上五千块,我在公司里还有一笔钱,也有这个数。把我的份子和你的份子合起来搞。我相信,我们申请产权的那块高地一定会出金子。你一定要让孩子多读点书。还有,基德,最要紧的,千万别让他回这边来。这个鬼地方不是白人呆的。

“我算是完啦,基德。顶多还能挨上两三天。你一定得继续走。你非继续走不可!别忘了,这关系到我的老婆,我的孩子——唉,上帝!但愿是个小子!你不能守着我——我是个快死的人,我一定要你快走。”

“让我等三天吧。”马莱默特·基德恳求道。“你也许会好转的,也许会出现转机。”

“不行。”

“就等三天。”

“你必须立刻上路。”

“两天。”

“基德,这关系到我的老婆和儿子。你不该再说。”P8-10

序言

杰克·伦敦(1876—1916)是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的作家。他将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与社会主义、神秘主义、达尔文的决定论、尼采的超人学说等融为一体,创作了一大批虽非字字珠玑,却不乏传世之作的小说。其中《荒野的呼唤》(1903)、《海狼》(1904)、《白色獠牙》(1906)、《铁蹄》(1908)、《马丁·伊登》(1909)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短篇已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

杰克·伦敦1876年1月12日出生于旧金山,原姓钱尼,其父是一个无师自通的游方占星家,其母是一个招魂术者,也是一名音乐教师。小钱尼出生不久即为生父所弃,跟随养父改姓伦敦。他从小为生活所迫,颠沛流离,饱尝贫穷、饥饿、困苦的滋味。后来他写道:“十岁我就上街卖报”,“星期六卸货车,星期天到滚球场帮人竖靶子”;十四岁到罐头厂当童工,有时“一口气干十八到二十个小时,有一次一连干了三十六个小时”。离开罐头厂以后,在旧金山码头当过搬运工,干了一年多违禁在海上捕·的“蠔贼”,又在捕海豹的船上干了一年左右的水手,到过日本。1894年随“考克西失业请愿大军”从西部向华盛顿进发,要求国会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并因此以流浪罪被拘禁三十天。大约在此时,他决心靠自学提高自己,进而改变自己的处境。两年之后靠自修考入加州大学半工半读。读了一个学期,1897年初就随潮水般的淘金者去了阿拉斯加。翌年,他因患败血症,身无分文回到旧金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黄金梦未圆,他却为自己早期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为他最终成为一个作品等身、腰缠万贯的小说家打下了生活基础。

他的童年和青少年也有过欢乐,那就是读书。奥克兰公共图书馆是他常去之地。正如他后来所说的:“我早上、中午、晚上都读。我在床上读,在桌旁读。我在来去学校的路上读。别的学生玩耍的时候我还是在读。”在捕蠔船上,在水手舱里,在淘金客的棚屋中,这种嗜好一直伴随着他。他读吉卜林、读萧伯纳、读麦尔维尔,也读左拉、读福楼拜、读托尔斯泰。除了文学作品,他也读马克思,读尼采,读达尔文,读斯宾塞。这种广泛涉猎和对各种理论、学说的兼收并蓄形成了他世界观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革命,一方面相信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和尼采的超人哲学。这两种互不相容的哲学观使他既写出了《深渊中的人们》(1903)、《阶级的斗争》(1905)、《铁蹄》(1908)、《革命》(1910)这样的小说和论辩著作,又写出了《荒野的呼唤》(1903)、《海狼》(1904)、《白色獠牙》(1906)等反映生存竞争、超人哲学和坚忍不拔的个性的作品。在诸如《南海故事》(1911)等较晚的作品中,他的进化论和超人哲学表现为更极端的形式,其中许多作品浸透了“白人优越论”的观点。杰克·伦敦作品中的这种悖理现象反映了他世界观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与他复杂的背景和经历分不开的。他曾告诉一名记者:“我首先是一个白人。其次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自称《海狼》和《马丁·伊登》这类作品旨在批判个人主义和超人哲学,一些批评家却认为作品本身很难证明这种说法。

杰克·伦敦是一个多产作家。他曾给自己规定每天至少写一千字,就这样目复一日,笔耕不辍。在短短的一生中,他一共创作了10多部长篇和180多个短篇,其中有160多个短篇收集在19本集子中。这些集子以最有名的《“狼之子”》(1900)始,以死后才问世的《酒后之勇》终,出版的时间跨度二十余年。他的短篇作品数量众多,卷帙浩繁,却良莠不齐,瑕瑜互见。纵观他短篇小说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到从巅峰到低谷的大致发展线索。1899年,他的北方题材小说开始在《大陆月刊》、《大西洋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一时洛阳纸贵,顷刻之间他成了美国文坛的一颗新星。此后三四年是他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令人瞩目。1902年以后,虽然大量作品仍源源不绝地从他笔尖流出,小说的整体质量却难与前相比。到1909年,或因生活素材告罄,或因才力不逮,他开始求助于老生常谈的主题,情节也往往流于程式化。在生命的最后四年里,他基本上没有写出多少短篇作品。

就背景和题材来说,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可说是他一生经历的缩影。早期的小说几乎都是以克朗代克和大北方为背景,描写人与自然的严酷斗争。随着多次出航南太平洋(即所谓“南海”)和对社会革命信仰的加深,他创作了一批以“南海”生活和工人斗争为题材的作品。在他晚期,他开始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科幻小说的创作技巧产生兴趣,写出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探索性作品。本书选译的12篇作品大体反映了他短篇小说的这种背景和题材的分布。其中除了《雪野寂寂》、《活命的火》、《生之恋》(又译为《热爱生命》)、《强者的秘密》、《一块牛排》、《墨西哥人》、《飓风扫过环礁岛》(又译为《马普西的房子》)这些公认的名篇(其中不少被用作集子的书名),也有少数不常见于各种选集或选本的作品。其题材除涉及上述几个主要方面,也有两三篇涉及作者经历的其他方面。我们希望这些作品能从总体上反映杰克·伦敦短篇小说创作的全貌,代表其短篇作品的最高水准。其中某些作品体现的思想倾向我们未必赞同,其艺术也难说臻于完善。这些相信读者会做出各自的评价。

美国评论家门肯曾指出:杰克·伦敦的“过度勤奋”使他“源源不绝地”写出一些“半成品的书”;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仍“具有优秀小说的一切要素”(《偏见集》)。杰克·伦敦运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手法,叙事娴熟,描写生动,人物逼真。为他写传记的作者爱尔文·斯通说:在伦敦之前虽然有爱伦·坡、哈特、克兰、彼尔斯,他们已摆脱传统形式,另辟蹊径,使文学更接近生活的真实;但是把小说交到平民手上,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杰克·伦敦却是第一人。原始严酷的背景,震撼人心的故事,刀劈斧削的人物,朴实粗犷的叙事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他的创作实践,为包括安德森、拉德纳、海明威在内的一批作家奠定了基础,从而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