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是一个传奇的商帮。毫不夸张地说,只有鸟儿飞不过,没有浙商走不到。浙江人遍布世界各地,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
浙商是一个传奇的商帮。他们敢于创新,勇立潮头。他们更是以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意志闻名天下。很多人评价浙江商人时都会说他们“能睡地板,能当老板”。
浙商是一个传奇的商帮。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一双袜子也就赚一分钱、几厘钱。一枚纽扣、一根牙签、一根塑料吸管,就是这些一分钱的生意,浙江人也绝不放过。浙江人就是能,大多数都是靠这些赚几厘钱、一分钱的生意发家的。不在乎一笔交易之小,放眼于最终效益之大,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意经,也是犹太商人精深的经营理念之市俗实用。
由君子编著的《中国的“犹太人”(浙商传奇)》深度挖掘浙商的创业智慧,揭开浙商充满传奇色彩的面纱。从一个个浙商艰辛创业的小故事,感受他们的经商精髓。
本书是由君子编著的《中国的“犹太人”(浙商传奇)》。《中国的“犹太人”(浙商传奇)》的内容提要如下:
浙商是一个传奇的商帮。浙商是全国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及经营者群体。他们有着良好的经商传统,素有“天下第一商帮”之称。改革开放后,他们敢于创新,勇立潮头。他们更是以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意志闻名天下。很多人评价浙江商人时都会说他们“能睡地板,能当老板”。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一双袜子也就赚一分钱、几厘钱。一枚纽扣、一根牙签、一根塑料吸管,就是这些一分钱的生意,浙江人也?不放过。浙江人大多数都是靠这些赚几厘钱、一分钱的生意发家的。不在乎一笔交易之小,放眼子最终效益之大,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意之经,也是“哈佛”精深的经营理念之市俗实用。这就是浙江生意人走向成功的一大奧秘:一根针的利润也不放过。
浙商务实苦干。即使利润再小,只要有一分钱赚,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他们经常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他们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宗生意,即使赚不到大笔的利润,也从不怨天尤人。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天都能看见形形色色的人匆匆忙忙地穿梭在各大楼宇、街道……现代社会竞争的规律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在浙商看来,做生意,先人一步就是商机。
如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市场信息流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谁能抢先一步获得信息,抢先一步做出应对,谁就能捷足先登,独占商机。因此,在这“快者为王”的‘时代,速度已经成为企业基本的生存法则。企业必须突出一个“快”字,努力迅速应对市场变化。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跟着政策变
浙商喜欢关心政治,因为某项国家政策的出台或政策提示,会让他们放弃或更有信心做出某项投资的决定。
1977年,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值得书写的一笔,因为就在这一年,国家正式恢复了高考。浙江人也从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动起了赚钱的念头。温州金乡就有一位姓许的老汉率先从中发现了商机。
许老汉算了这样一笔账:国家首次高招人数不会太多,但按全国招收40万学生计算,就是一项大生意,大得足以办起一个厂。一人一枚校徽,全国就要40万枚,在校的教职工也有十多万。校徽加起来就是50万枚,一枚卖上两毛五,就有12.5万元的进项。12万元。在那个年头。对于一个家庭,可以说是一笔惊人的财富。许老汉也是说干就干。于是他揣了点盘缠就出了门,到全国各地高校招生办公室索要简章,还用照相机拍了各校的校牌。然后设计出了校徽图案,剩下的事便是向全国各大高校发出合作函。
虽然事情并不像许老汉想的那样简单。但他的收获也不少。据说当时杭州一所名牌高校的办公室主任正为几千枚新生的校徽发愁,恰巧就看到了来自温州金乡的信函,打开时看到的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校徽设计图。设计美观,设计稿上的校牌字体也无误,价格更是便宜。他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欣然回函,确定了此事。
时刻关注政治形势,跟着政策变化走,这是浙江人经商的一大特点。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经济政策受政治影响,只要政策活了。商业就活了,商人也就活了。
2.跟着市场走
浙商天生就有跟着市场走的意识,并经常在商业竞争中抢占商机。
初到四川。浙江小伙子张木荣靠走街串巷兜售皮鞋谋生。1997年的一天,沿街“行商”的张木荣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偌大的市场上蔬菜包装的编织袋竞无一例外全是从宁波、贵州等外省长途购进的,没有一只编织袋是出自本地厂家。而昆明的纺织厂此时却无活可干,更有甚者,厂方竟然将原价七八千元一台的纺织机当废铁卖掉,以便为工人发薪。了解到这些情况,张木荣眼前一亮,于是他抓住商机,先后两次以超低价格购回70台纺织机,办起了自己的工贸公司。项目便是生产编织袋。他的纺织厂生产的编织袋不仅解决了本地之需,而且帮助政府解决了二百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
但是富有进取心的张木荣并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功,他继续在其他地方开拓市场,抢占先机,他下一个目标选中了钢铁城市攀枝花。在那里,他先投资修建农贸市场,而后又兴建一座先进的冷库,经营果蔬,目标是盯着全市的市场。他相信自己有供应攀枝花市场的能力。攀枝花市在蔬菜水果方面缺少的正是具有供应调节能力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空白当然即是商机,商机必然带来效益。浙江人眼里所盯的正是这个。
正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地域辽阔、潜力巨大的内地市场给了具有创富本领的浙江商人广阔的施展空间。而浙商恰恰善于发现商机,并能抢占先机,因此总会如鱼得水,根据自己的优势在不同区域、不同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一展身手。 3.摸准顾客需要
欧元的启用。让浙江长虹皮件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生产的40多款价值230多万元的欧元专用票夹一销而空,而大批订单又接踵而来。究其原因,原来欧洲各种货币尺寸都小于欧元尺寸。于是,他们抓紧开发欧元专用票夹并且及时投放到欧洲市场,结果大赚了一笔。而其他地方的票夹生产企业,至今还不知道欧元的尺寸是多少。
这就是浙商,能时刻关注顾客的需要,并从中发现某些机会。在寻找机会时,他们常常把顾客分类,如政府职员、农民、军人、教师、学生、女性、老人等。认真研究各类人员的需求特点,机会自现。
4.下手要快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单有捕捉、识别信息的慧眼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决策的智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下手要快,这是浙商所共有的素质。
1985年,浙商郑秀康上午知道了国家允许个体户办厂的文件,下午他就去注册了鸿盛皮鞋厂,并注册了鸿盛商标。很快,鸿盛皮鞋就进入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郑秀康也因此赚了一大笔钱。
商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当机遇来临时,是否能抓住,关键就取决于是否果断。是否能够比别人出手更快。
P4-6
有句话说:“智慧装在中国人的脑袋里,财富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的确如此,中国人善于思而止于行,而犹太人却更注重行动。一位在巴黎的浙商这样分析犹太商人的性格:“犹太人很厉害,他们有两件法宝:一件是每个犹太人从小被告知,他们永远是犹太人,他们都能讲自己的话;二是犹太人到哪里,都很虚心地向那里的社会学习,立即了解、掌握那里的情况,吸收那里的优势和长处,因此。他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中国的“犹太人”的浙商的商业渗透能力,屡屡让经济学家和各地政府官员惊叹,
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则一语道破了浙商的成功秘诀:“关于成功经验,可用四句话概括心得:诚信经营——不要投机取巧,不管是对合作伙伴,对经营客户,还是对民族,对国家。以人为本——对内对外都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好高骛远——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因为很多事情只怕你想不到。”
浙商是一个传奇的商帮。毫不夸张地说,只有鸟儿飞不过,没有浙商走不到。浙江人遍布世界各地,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
浙商是一个传奇的商帮。他们敢于创新,勇立潮头。他们更是以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意志闻名天下。很多人评价浙江商人时都会说他们“能睡地板,能当老板”。
浙商是一个传奇的商帮。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一双袜子也就赚一分钱、几厘钱。一枚纽扣、一根牙签、一根塑料吸管,就是这些一分钱的生意,浙江人也绝不放过。浙江人就是能,大多数都是靠这些赚几厘钱、一分钱的生意发家的。不在乎一笔交易之小,放眼于最终效益之大,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意经,也是犹太商人精深的经营理念之市俗实用。
本书深度挖掘浙商的创业智慧,揭开浙商充满传奇色彩的面纱。从一个个浙商艰辛创业的小故事,感受他们的经商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