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白至德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隋文帝在平定南方,统一全国方面,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隋文帝取代北周之前,内迁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迫使晋室南移,逐而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以及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和民族组合的进程;南方地区由于北方人民不断南迁,人口增加,生产技术有所进步,南方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这就使得南北分裂,给人民都造成了战乱的苦难,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实现统一便成为当时南北人民一致的呼声。

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后,便要吞并江南,即任用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今江苏扬州);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州(今安徽合肥),以侦察陈国的动静。同时,又在永安(今四川奉节)大造战舰,以为水战的需要。当时群臣竞献平陈之策,虢州刺史崔仲方上书:“今唯须武昌已下,蕲、和、滁、方(今江苏六合)、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渡计。益、信(今湖北巴东)、襄、荆、基(今湖北钟祥)、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于流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无恩不能自立。”隋文帝看了崔仲方对平陈之战的分折,非常高兴,从此也确立了平陈的方略。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因萧琮入朝,遂灭后梁。梁宗室萧岩等投奔了陈国。晋州刺史皇甫绩进言隋文帝,说有三条理由可灭陈国,“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元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于是隋文帝便以陈国收纳萧岩为借口,攻打陈国。于开皇八年3月下诏伐陈,并且宣布了陈后主的20条罪状。lO月,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于是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出信州,刘仁恩出江陵,王世积出蕲春,韩擒虎出庐江,贺若弼出吴州,燕荣出东海,合总管90,兵518000,都受杨广节制。隋文帝亲自到定城(今河南潢川)誓师,以要必胜。

正当隋军分道进发的时候,消息传到陈朝,施文庆、沈客卿用事,“并抑而不言,故无备御”。及闻隋军临江,陈后主还说:“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孔范也说隋军决无渡江之理。这个腐朽的统治集团,在末日已经降临的顷刻之暇,还“奏伎纵酒,作诗不辍”。

开皇九年正月,贺若弼自广陵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苏镇江)。韩擒虎自横江渡采石,进拔姑孰(今安徽当涂)。贺、韩两军东西夹攻建康。陈将萧摩诃被俘,任忠出降。隋军直人朱雀门,城内文武百官纷纷逃散,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嫔躲到景阳宫内枯井中,为隋军所获。杨素与刘仁恩率水军下三峡,大破陈将吕忠肃,乘胜至汉口,与杨俊会合。此时,建康城已破,杨广使陈后主以手书招降上江诸将及岭南女首领冼氏,于是南方全部平定。

隋文帝的这一平定南方的巨大胜利,使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又重新获得了统一。

不久,又镇压了婺州、越州、苏州等地的豪强地主的叛乱,并下令销毁“人间甲仗”,对于江南诸州私造的大船,也“悉括人官”,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的统一。

政治上的改革和江南叛乱的平定,使隋初的政局得到了稳定,社会经济很快地发展起来。隋初十几年粮食经常丰收,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较大发展。朝廷修建了许多粮仓,如洛阳的含嘉仓,能储粮48万石,洛口(今河南省巩县)的兴洛仓,能储粮240万石,洛阳北的回洛仓,能储粮240万石。据说到杨坚末年,储藏的粮食能供好多年食用。

隋文帝在发展经济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首先是继续推行魏、周以来的均田制。除授予贵族官僚大量土地外,农民每户夫妇规定授田140亩。开皇十二年(592年),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全国各地推行均田法,宽乡农民可以得到足数的土地,狭乡每丁才得20亩,老幼所得更少。但无地少地的农民终究得到了一些土地。隋文帝又把北周岁役1月的12番法,减为岁役20日。又改定服役年限,由北周规定的18岁—59岁,改为21岁—50岁。裁减了服役年限,并缩短了每年的役期。隋文帝还注重农田水利的兴修。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开皇二年,隋文帝以长安城“凋残日久”,在城东南龙首山创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名叫大兴城。城内有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因系国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隋文帝鉴于前朝币制的混乱,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五铢钱“所在流布,百姓便之”,使货币得到统一。开皇时,又规定以古尺1尺2寸为1尺,以古斗3升为1升,以古秤3斤为1斤,采冀州刺史赵煲所定的“铜斗铁尺”,颁行全国,度量衡也统一起来了。至于“除人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这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由于隋初以来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隋书》称:“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这虽不免有溢美之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谓“开皇之治”的实际情况。

隋文帝与历代的封建统治者相比,算是比较节俭的皇帝。他即位之初,就宣布“犬马服玩,不得献上”。对于以布袋进干姜,以氍袋献香料的官吏,都认为是浪费,“大加谴责”。史称,“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生活特别俭约。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553年—602年),是北周功臣独孤信的女儿。14岁嫁给了隋文帝,两人感情一直很好。有一次幽州总管阴寿报告一个情况,在与突厥的互市中,有一箧价值800万的明珠,劝她买了。独孤后说:“非我所须也。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800万分赏有功者。”隋文帝为此十分感动,并很敬重她,许多事情都与她商议。隋文帝临朝时,独孤后一同前去,坐在阁内,派宦官打听情况,“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因此宫中尊称独孤后为“二圣”。

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诏,要杨素于岐州之北,新建仁寿宫。平山填谷,以建宫殿,规模很大。又因督催工期,丁夫死者上万。开皇十五年,仁寿宫修成。隋文帝到了那里,看到宫殿十分壮丽,反而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杨素听了,很是害怕,但是独孤后对这所离宫很是满意,隋文帝的态度也就随之变了。第二天召见杨素,赐钱100万,锦绢3000段。由此于见“二圣”的感召,对于隋文帝来讲,也是很灵的。

独孤后生性嫉妒,后宫不敢进御。尉迟迥的孙女有美色,隋文帝很喜爱她,在仁寿宫得幸。独孤后伺文帝上朝,暗地将她处死。隋文帝得知后,大为愤怒,从苑中单骑出走,入山谷20多里。高颍、杨素慌忙追去,苦谏相劝。隋文帝叹息道:“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颍说:“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这才把隋文帝劝回宫中。后来皇后听到高颍说她是一妇人,心怀愧恨,便常在隋文帝面前,诋毁他,高颍终于被陷害,除名为民。

太子杨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他曾经把蜀人所做精美铠甲,再加装饰,隋文帝看了很不高兴,告诫他,“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后来遇到冬至节日,百官都到太子宫,太子张灯奏乐来庆贺。隋文帝又是不快,下诏责难太子,从此父子便生猜忌。独孤后又因太子妃元氏无宠,心疾而死,疑有他故,颇为不平,乃派人暗察太子。而晋王杨广则矫情饰诈,谄媚母后,外结朝士,拉拢权臣杨素,积极进行夺取太子地位的活动。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下,废黜了“抚军监国几二十年”的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卧病在床,一次看到宠姬宣华夫人仓促从外面进来,神色有异,问她出了什么事。陈氏不觉流泪说:“太子无礼!”隋文帝大怒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又时值杨广与杨素勾结密谋之信为文帝所知,便叫柳述、元岩,让他们草诏,召回杨勇。杨素得知,立刻告诉太子,矫诏逮捕了柳、元二人,派亲信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把宫人全部赶走。事隔不久,隋文帝就死了,时年64岁。

P69-72

目录

前言/1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1

第一讲 唐皇朝史撰述的兴盛/3

1.历史意识的强化和史馆的设立/4

2.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6

3.新修《晋书》和《南史》、《北史》/9

4.吴兢和《贞观政要》/12

第二讲 史学理论的发展——刘知几和《史通》/17

1.刘知几著《史通》/18

2.《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19

3.刘知几论“史才三长”/25

第三讲 典制史的崛起——杜佑和《通典》/27

1.杜佑著《通典》/28

2.《通典》关于国家职能认识的新发展/29

3.杜佑的史学思想和朴素的历史进化观/31

第四讲 历史思想领域的成就/37

1.神灭论与兴亡论/38

2.封建论与民族论/40

3.《人物志》与帝王论/43

第五讲 历史文献学的成长/53

1.史书部类趋于定型/54

2.史注的突出成就/55

3.文献整理、总集和类书/59

第六讲 隋皇朝的建立/61

1.杨坚在位的15年/62

2.杨广在位也只有13年/73

3.高颊号称“真宰相”/79

4.宇文恺创建历史名城/84

第七讲 隋末农民大起义/89

1.王薄揭开了大起义的序幕/90

2.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92

3.杜伏威、辅公柘的江淮军/96

4.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99

5.杨玄感起兵反隋/103

第八讲 唐皇朝的盛世/105

1.唐高祖的重新统一/106

2.唐太宗与贞观之世/111

3.制度的改进与发展/121

4.人才的网罗和使用/127

5.武瞾称制/128

6.上承贞观下启开元/130

7.唐玄宗的开元盛世/134

8.义军的女文佳皇帝/144

9.内外关系较为密切/146

10.多种宗教国内流传/148

第九讲 唐中叶的变化/151

1.唐中叶的变乱/152

2.民族间的不和/154

3.文化受到刺激/155

4.颜真卿的书法/174

第十讲 唐皇朝的没落/177

1.皇朝的名实俱亡/178

2.皇朝统治进一步腐朽/178

3.唐的统治在加速没落/178

4.一代名相李德裕/179

5.安禄山势力的延续/187

第十一讲 唐末农民大起义/199

1.农民大起义的前奏/200

2.王仙芝、黄巢起义/201

3.藩镇之间的混战/203

4.民族关系的演变/203

5.唐末文化的衰弱/204

第十二讲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5

1.农业显著的发展/206

2.手工业较大发展/207

3.商业在逐渐兴盛/208

4.天文历算的新绩/209

第十三讲 封建关系的新发展/211

1.门阀社会地位渐弱/212

2.新兴的寺院地主层/212

3.所谓的庶族地主层/212

4.地方性的豪族地主/213

5.富商地主资产雄厚/213

6.土地私有的广泛性/214

第十四讲 炼丹术的鼎盛和化学的发展/217

1.古炼丹术的鼎盛与悲哀/218

2.孙思邈及炼丹术的贡献/219

3.古代炼丹家的火药发明/221

第十五讲 中医药学的突出发展/223

1.基础医学理论的研究/224

2.《新修本草》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典/225

3.孙思邈和《千金方》/225

4.王焘与《外台秘要》/226

5.蔺道人与正骨医术/227

6.太医署和医学教育/228

7.国内外的学术交流/229

第十六讲 民族融合的隋唐音乐/231

1.隋朝的宫廷燕乐/232

2.唐朝的宫廷燕乐/233

3.唐朝的音乐机构/233

4.唐代的民间音乐/234

5.唐代的乐曲/236

6.唐代的曲子词/236

7.中外音乐的交流/238

第十七讲 独具特色的服饰与礼乐/243

1.服饰显示时代的精神/244

2.礼乐主要为“礼”服务/248

第十八讲 隋唐之巾帼英雄/251

1.巾帼第一人:洗夫人/252

2.绝对英雄:平阳公主/255

3.妇女书与宋氏姊妹/256

第十九讲 隋唐的交通纵观/261

1.交通与东南财富/262

2.国内交通路线/263

3.运河/266

4.域外交通/268

5.大都会/269

6.唐馆驿/270

7.交通工具/272

第二十讲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275

1.中国成为了世界历史的先导/276

2.中国成为了东方文化的渊源/279

3.中国成为了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288

序言

《白寿彝史学20讲》是一套科学普及中国史学知识的丛书,共11册。本书为丛书的第5册,即“中古时代·隋唐时期”册。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论述的是中国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后期的历史,主要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强盛时代——隋唐两朝的史学。从中可以看到隋唐的史学发展、历史演变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焦点议题,从而多方面、深层次地探索了隋唐强盛发展的原因。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隋唐之所以强盛,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是基础,是根本;社会的开放,汉族与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交流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繁荣的动力。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到隋唐又有更大的发展。隋唐统治者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了包容的态度,促使其纷纷向中国内地迁移,在唐初形成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这种融合,使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观念、伦理道德、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一种开放的、朝气蓬勃的新气象。隋唐一方面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一方面输出本国先进的文化。隋唐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强盛的帝国,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如果说哥仑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是欧洲人最引以自豪的成就,那么,唐朝在推动欧洲向文明社会进步中曾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则是中国与世界学者应当认真研究的问题。

在《白寿彝史学20讲》的系列丛书“中古时代·隋唐时期”册中,因为只能讲20个专题,所以也只能讲述白寿彝先生在这个历史时代所涉及到的一些史学研究的部分内容,再有还要兼顾广大读者感兴趣的一些史学问题,也就不可能对中国中古时代·隋唐时期的相关史学研究做出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在这册书中,力争突出科学性、普及性、趣味性,靠近大众,尽力让广大的读者了解白寿彝的史学观点之精髓,史学研究之深广,并有助于广大的读者在学习中国史学时有所帮助,也为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要,提供一些参考,方便阅读,从中不断获得更多的史学知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感悟历史的真谛,努力做到彰往而知来。

《白寿彝史学20讲》,因为是普及史学科学的读物,所以我们对于材料的来源都没有注明。我们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书中用楷体字,是白寿彝讲史学的文字部分;一般宋体字,是编者插入的辅助文字,这主要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白寿彝所讲的史学内容,并使全书内容顺畅一致,方便读者的阅读,就此也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

《白寿彝史学20讲》系列丛书的出版,应该感谢我的父亲白寿彝赋予我的力量与勇气,以及他的挚友、同仁、学子和弟子们的热情、广泛而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当然,还应该特别感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领导和同志们,他们为出版这套丛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热忱,甚至于不辞辛苦。最后,还应提及我的小孙女白知灵的亲情助力。

如今,我们已经跨人了崭新的21世纪,中华民族奋进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这个崭新的21世纪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用心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深刻地感悟历史的真谛。我们只有重视历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弘扬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最终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2010年7月8日

林萃书屋

内容推荐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是“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之一。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论述了隋开皇元年(581年)至唐哀帝天祜四年(907年)的历史。这是中国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后期的历史。公元581年,总揽北周军政大权的杨坚迫使周静帝宇文阐(即宇文衍)让位,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二百七十余年的分裂局面。隋自公元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历时凡三十七年。

编辑推荐

大家的观点,通俗的阐释,一部精要的中国通史,一部精略的中国史学史。

《白寿彝史学20讲》是一套科学普及中国史学知识的丛书,共11册。《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为丛书的第5册,即“中古时代·隋唐时期”册。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论述的是中国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后期的历史,主要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强盛时代——隋唐两朝的史学。从中可以看到隋唐的史学发展、历史演变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焦点议题,从而多方面、深层次地探索了隋唐强盛发展的原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3: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