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华山、黄山交界的皖南腹地泾县西南角,青弋江上游形成了烟波浩渺的太平湖,太平湖流经泾县陈村镇翟村至万村间的一泓秋水,就是地处太平湖末梢的桃花潭。一千多年前的盛唐,诗仙李白畅饮万家酒店后,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离桃花潭不远,一千多年来静静地坐落着一个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查济,境域群山竞秀、湖潭溪水纵横交错,“四门三塔”环绕而建。村内石溪、许溪、岑溪三条溪流穿村而过,大量明清民居连片成群,组合多变,巧妙地融于自然山水间……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们得以通过制定查济古民居建筑群的文物保护规划,多次驻足于这个美丽的皖南古村落。在近三年时间里,我们试图接近和观察她真实的历史与演变过程,分析、思考她遇到的实际问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必须有健全的体制,体制是人与人的关系构成,人构成的体制其实有很大的弹性,关键就在于以何种方式关注并与现行体制交流。本书以文献整理、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的方法,围绕乡土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乡村魅力再现、农村宅基地整理、古宅异地重建、民间团体的困境及艺术家介入等议题,分析村落古建筑群;通过对乡土手艺严师傅的木匠活儿、巧妇查玉华的扇店、许溪岸畔豆腐作坊的描绘;以及对渐行渐远的新春出龙、“乾坤大挪移”的古宅异地重建、保护协会草根力量的分析,鲜活地勾勒出查济古村落的历史渊源、民俗传统和建筑环境风貌,以及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书中的某些调研期望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
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再一次投向这个美丽的皖南古村落
泾县查济……
本书以文献整理、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的方法,围绕乡土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乡村魅力再现、农村宅基地整理、古宅异地重建、民间团体的困境及艺术家介入等议题,分析村落古建筑群;通过对乡土手艺严师傅的木匠活儿、巧妇查玉华的扇店、许溪岸畔豆腐作坊的描绘;以及对渐行渐远的新春出龙、“乾坤大挪移”的古宅异地重建、保护协会草根力量的分析,鲜活地勾勒出查济古村落的历史渊源、民俗传统和建筑环境风貌,以及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书中的某些调研期望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