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很多成就卓著的名人大家在总结自己的成功原因时,几乎都会提到影响自己的先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而言,更是比老师、家长的刻板说教直接、有效得多。一则生动的名人故事,胜过100句冰冷的大道理;一段真实的成才历程,甚至可以使人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海伦·凯勒的人生故事,为无数失去光明的人点亮了心中希望的灯;大学中途退学却创造软件业神话的比尔·盖茨,帮助多少青年找回自信,重拾梦想。《中外名人成才故事》所选的200多位名人,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政治、经济、科学、军事、文化等领域所有杰出的代表,全面展现名人与众不同的人生历程,剖析他们的成才原因,解读其中的成功经验。本书由张荣华主编。
名人之所以成名,被历史所铭记,自有其与众不同的天资、机遇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大多数人对名人的了解,仅限于他们的简要生平和成就,而对于他们可供“复制”的成才之路却是一知半解。本书让你阅读名人、解析名人,通过详细讲述名人的成才故事,让你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名人的成败得失中获取成功密码,从而少走弯路,顺利走向成功。
《中外名人成才故事》所选的200多位名人,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中所有的杰出代表,全面展现名人与众不同的人生历程,剖析他们的成才原因,讲述名人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他们的成功经验。让孔子、屈原、莎士比亚、贝多芬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同样遭遇过挫折、经历过失败,但最终取得成功的鲜活生命。帮助读者真正走近名人,与名人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切身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从他们的成才经历中获得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力量。
《中外名人成才故事》体例简明、图片丰富,通过多种栏目的设置,从不同侧面立体展现名人的风采,“名人简介”介绍名人的成长经历和主要成就;“成才启示”深度解析名人成才的原因;“相关链接”讲述名人成长的相关背景、轶事。同时,还选配了大量珍贵的图片,通过肖像、文物、古迹等与名人息息相关的元素,还原名人的生活场景,让读者获取对名人更直观的视觉感受、更深的认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本书由张荣华主编。
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就是管理“藏室”的史官。老子一向只注意研究学问,不在意个人得失荣辱,虽然学识渊博,却一直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公元前516年,在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争斗中,贵族王子朝失败,带着所有典籍逃走。老子再无“藏室”可管,于是骑着青牛,离开东周来到函谷关。在镇守函谷关的周大夫尹喜的盛情邀请下,他写成了共有5000字的《老子》上、下两篇。写完书后,老子重新骑上青牛,出函谷关,从此不知去向。
《老子》以“道,可道,非常道”开篇,提出了一个最高的哲学概念“道”,老子哲学就是由“道”推演出来的,他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始祖。
老子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连贯成为一个整体,突破了古代哲学以政治和伦理为轴心的局限。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和发展。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对中国古代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思想中最大的闪光点是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观察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世间万物有阴阳、刚柔、强弱、兴废等分别。他还发现对立的事物能够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为了防止物极必反,导致衰落,老子主张“去甚去奢去泰”,就是要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举动,始终保持着像“道”那样冲虚而不盈满的状态。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表现在军事战略方面就是“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同时还要注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他还提出了以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比如,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以水攻坚,没有攻不下的,以此来说明柔弱能胜刚强。
老子的“道”的本性是自然的,他提出了天道自然的观念。他认为天地的运行是自然而然、不假外力的。人也应该和万物一样,是自然的,人生必须消除主观和外在的干涉,使其自然发展。
在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论。老子把人民的饥荒、贫困看做是多欲的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结果。人民起来为“盗”,轻生冒死,其责任完全在于统治者。老子主张用“天之道”来取代“人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这样就能够解决社会所存在的一切弊端。
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是对统治阶级的“有为”进行的揭露和抨击。老子提倡这种“无为”之治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也就是“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千百年来,老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哲学、伦理道德、政治、文化,甚至是中国人的思维,他的思想为战国时代的庄子等人所继承,形成了道家学派。《老子》也被奉为道教的三大经典之一,尊称《道德经》。老子还受到西方的推崇,《老子》的英译本多达40多种。老子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可以说没有老子,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将是不完整的。
《老子》一书共81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总称《道德经》。无论在中国的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宗教、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此书都可称得上经典名作。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万物的根本;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无形物。他的这一思想,冲破天帝造众生的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首创。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贵身自养,摄生修行;二是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前者在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论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既然身体能与天下并重,那么怎样贵身爱身呢?老子认为,首先应摈除五色、五音、五味这些物欲享乐,然后注意摄生,见朴抱素,加强个人修养。后者是老子反复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体现了一种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人生哲学。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无为”,这是他认为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则。他倡导顺应民心,符合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消除一己之心,使民众安居乐业,实现无为而治,达到“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此外,《老子》还有许多战争论述,深合兵家之要,是很多军事家奉行的准则。
《老子》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它也备受关注和推崇,形成了“老子热”。《老子》被译成多种文字,海外发行量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首,堪与《圣经》比肩。他的思想影响了诸如托尔斯泰、奥尼尔、海德格尔、爱因斯坦、汤川秀树等世界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P5-7
“当像居里夫人这样的杰出人物不幸逝世的时候,我们不仅缅怀她的研究成果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对于一个时代和整个历史进程来说,杰出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德也许比他们单纯智力上的成就更具有伟大意义,即使后者也依赖于人格力量,而这一依赖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高得多。”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里提到的,这些我们通常称之为“名人”的杰出人物对于社会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上,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古往今来,很多成就卓著的名人大家在总结自己的成功原因时,几乎都会提到影响自己的先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而言,更是比老师、家长的刻板说教直接、有效得多。一则生动的名人故事,胜过100句冰冷的大道理;一段真实的成才历程,甚至可以使人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海伦·凯勒的人生故事,为无数失去光明的人点亮了心中希望的灯;大学中途退学却创造软件业神话的比尔·盖茨,帮助多少青年找回自信,重拾梦想。
虽然每个人的成功经历和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但是他们成功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原因却是完全可以学习、借鉴的。例如他们身上优秀的意志品质,他们为人处事的态度、方法,他们面对机遇和困境时的决断与处置等等。可以说,深入了解名人的成才经历,是一条“复制”成功的捷径。
大多数人对名人的了解仅限于他们的简要生平和成就,而对于他们可供“复制”的成才之路却是一知半解。本书所选的200多位名人,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政治、经济、科学、军事、文化等领域所有杰出的代表,全面展现名人与众不同的人生历程,剖析他们的成才原因,解读其中的成功经验。让大禹、孔子、屈原、李时珍、阿基米德、莎士比亚、华盛顿、贝多芬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同样遭遇过挫折、经历过失败但最终取得成功的鲜活生命。帮助读者真正走近名人,与他们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切身感受到名人的人格魅力,从他们的成才经历中获得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力量。
在表现形式上,本书通过多种栏目设置从不同侧面立体展现名人风采。“名人简介”介绍名人成长经历和主要成就;“成才启示”深度解析名人成才原因;“相关链接”讲述名人成长的相关背景、轶事。同时本书还选配了190多幅珍贵的图片,通过肖像、文物、古迹等与名人息息相关的元素,还原名人的生活场景,再现历史。
阅读《中外名人成才故事》,重新认识头顶光环的榜样,深入了解他们成功背后的努力与付出,获得人生启示,激发无限潜能,也许你也可以“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