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田随笔全集(超值白金版)/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蒙田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蒙田随笔全集(超值白金版)》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蒙田的代表作。作品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

内容推荐

《蒙田随笔全集(超值白金版)》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后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蒙田的代表作。蒙田以博学著称,他将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个人经验相结合,把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旅途见闻等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意境和艺术风格,开创了随笔式作品的先河,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因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于一体,堪称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故有“生活的哲学”之誉;因思想内涵丰富,又被誉为“思想的宝库”

《蒙田随笔全集(超值白金版)》共分三卷,107篇,百万字左右,各篇长短不一。它以一个智者的眼光,通过对人类情感和西方文化的冷静观察研究,旁征博引许多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论述,萃取了各种思想和各种知识的精华,对作者的经历与思想转变作了大量描写与剖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蒙田在他生活的时代已成大名,其随笔集因内容的宏博、文体的自由新颖、精神至上的人文思想和先进的教育观念等,受到世人的瞩目,并得到当时的罗马教皇和法王亨利三世的赞许。作品行文汪洋恣肆,语言平易流畅,奠定了法语作为文学语言的基础,对同时代及17、18世纪的法国及其他国家的文学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与《培根论人生》、《帕斯卡思想录》一起,被列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四百年来一直畅销不衰,被译成几乎所有的文字,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本书译者均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翻译家,译本质量一流,是各界公认的优秀译本,代表了该名著在我国的翻译水平和译者的创作水平。

目录

上卷

 第一篇 殊途同归

 第二篇 论“悲伤

 第三篇 欲望(和感情)比命长

 第四篇 找不到真对象,灵魂如何迁怒于假对象

 第五篇 如果被围的要塞司令必须出寨谈判

 第六篇 谈判的时刻充满危机

 第七篇 让动机裁判行为

 第八篇 论闲逸

 第九篇 论骗子

 第十篇 论口才的急与慢

 第十一篇 论预言未来

 第十二篇 论坚毅

 第十三篇 国王与国王会晤的礼仪

 第十四篇 是祸是福多凭个人之见解

 第十五篇 不可为而为之,必受惩罚

 第十六篇 论惩戒临阵脱逃

 第十七篇 部分使节的共同特点

 第十八篇 论恐惧

 第十九篇 死后才能断定生前是否幸运

 第二十篇 论哲学,即学习死亡

 第二十一篇 论想象的力量

 第二十二篇 有人得益,必有人受损

 第二十三篇 论习俗及既定的法律不易改变

 第二十四篇 一种意图,不同后果

 第二十五篇 论学究气

 第二十六篇 论教育孩子

 第二十七篇 凭一己判断力辨别真伪,岂非愚蠢

 第二十八篇 论友谊

 第二十九篇 拉博埃西的二十九首十四行诗

 第三十篇 论节制

 第三十一篇  论卡尼巴尔人

 第三十二篇  必须审慎评价神的安排

 第三十三篇  谈舍命逃避享乐

 第三十四篇  命运常与理智同行

 第三十五篇  论行政管理中的一个缺陷

 第三十六篇  论穿衣的习惯

 第三十七篇  论小卡东

 第三十八篇  我们怎样为同一件事悲和喜

 第三十九篇  论离群索居

 第四十篇 对西塞罗的一些看法

 第四十一篇  荣誉不可分享

 第四十二篇  论人与人的差别

 第四十三篇  论反奢侈法

 第四十四篇  论睡眠

 第四十五篇  论德勒战役

 第四十六篇  论名字

 第四十七篇  论判断的不确定性

 第四十八篇  论战马

 第四十九篇  论古代的风俗

 第五十篇 论德谟克利特和赫拉克利特

 第五十一篇 论语言的浮夸

 第五十二篇 论古人的节俭

 第五十三篇 有感于恺撒的一句话

 第五十四篇 论虚浮的精明

 第五十五篇 论气味

 第五十六篇 论祷告

 第五十七篇 论寿命

中卷

 第一篇 论行为无常

 第二篇 论饮酒

 第三篇 泽阿岛上的习俗

 第四篇 “明天再说!

 第五篇 论良心

 第六篇 论体验死亡

 第七篇 论精神奖励

 第八篇 论父爱

 第九篇 论帕提亚人的武器

 第十篇 论书籍

 第十一篇 论残忍

 第十二篇 雷蒙·塞蓬的辩护书

 第十三篇 论如何评价他人的死亡

 第十四篇 我们的思想为什么困惑

 第十五篇 困难激励我们的欲望

 第十六篇 论荣耀

 第十七篇 论自高自大

 第十八篇 论辩白

 第十九篇 论信仰自由

 第二十篇 世上没有绝对的纯粹

 第二十一篇 反对惰怠

 第二十二篇 论驿站和驿夫

 第二十三篇 论使用卑劣手段达成良好愿望

 第二十四篇 论罗马的昌盛.

 第二十五篇 切不可无病装病

 第二十六篇 论大拇指的作用

 第二十七篇 怯懦是暴戾的根源

 第二十八篇 凡事皆需合时

 第二十九篇 论勇气

 第三十篇 关于畸形儿

 第三十一篇 论愤怒

 第三十二篇 为塞内克和普鲁塔克辩护

 第三十三篇 斯普里纳的故事

 第三十四篇 恺撒使用的战争策略

 第三十五篇 三位杰出的妻子

 第三十六篇 论超群绝伦的天才

 第三十七篇 论父子传承

下卷

 第一篇 论功利与诚实

 第二篇 论后悔

 第三篇 论三类社会关系

 第四篇 论转移注意力

 第五篇 论维吉尔的诗

 第六篇 论车马

 第七篇 论权重位尊的弊端

 第八篇 论交谈(和争论)艺术

 第九篇 论虚浮

 第十篇 论克制欲望的方式

 第十一篇 论跛子

 第十二篇 论相貌

 第十三篇 论经验

试读章节

被激怒的人一旦有报复的机会,就会毫不留情地对付激怒他们的人,通常使他们息怒的办法是百依百顺,唤起同情和恻隐之心。不过,采用完全相反的办法,针锋相对和坚定不屈,有时候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人品和命运都极佳的威尔士爱德华王子长期统治着我们的领土吉耶纳,他和利穆赞人积怨甚深,甚至于以武力攻打他们的城市。惨遭屠杀的男女老少奔走呼号,跪在他的脚下乞哀告怜,他都置若罔闻,直到他挺进城里目睹三位法国绅士孤立无援地抵抗他的胜利之师,表现出气吞山河的胆量。他看见并敬重如此杰出的英雄气概,怒气顿消,首先赦免了这三个人,接着又宽恕了城中的其他居民。

埃皮鲁斯的斯堪德培王子追杀手下的一名士兵:士兵开始表现得十分谦恭,哀求王子饶了他的性命,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他索性横下一条心,手持利剑等着决一死战。这个行动一下子遏制了主人的怒气,斯堪德培王子看到士兵做出如此可敬的举动,便饶恕了他。没有见过王子的非凡力量和勇气的人,也许会把这个例子作另外的解释。

孔拉德三世皇帝包围了巴伐利亚公爵盖尔福,不管对方如何卑躬屈膝,都不同意继续让步,只准和公爵一起被围的贵妇们步行出城,她们的名誉将不受侵害,但是只能带走随身可以带走的东西。她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毅然背起丈夫和孩子出了城,其中也包括公爵在内。皇帝看到她们过人的勇气,不禁热泪盈眶,十分感动,他与公爵的不共戴天之仇随之泯灭,从此以礼相待公爵和他的家族。

两种方法都非常吸引我,因为我有一个惊人的弱点,就是容易怜悯和宽容。尽管如此,与敬重英雄气概相比,看来我这个人还是更自然地倾向于同情。然而,怜悯在斯多噶派的心目中是一种不好的感情,他们主张救助受苦的人,而不是感动和分担痛苦。

我现在要说,这些例子似乎比我的意见更为恰当,因为大家看到被这两种方法困扰和考验的人,他们顶住其中一种方法,却屈服于另一种方法。可以说,在他们的心中打开了同情的缺口,往往是温情、善良和软弱的结果(这也说明为什么天性较弱的女人、孩子和民众的心更容易受影响),但是无视眼泪和乞求,拜服于英勇无畏的神圣形象面前,这是强健的、不屈不挠的、热爱并崇尚男子气概的人的所为。然而,在普通人的胸怀里,意外和惊讶也可以产生同样的结果。忒拜城的老百姓可以证明:他们把领导人送上法庭,指控他们犯下了(可能判处死刑)的大罪,因为这些领导人在已经宣布的任期之外继续行使权力,随后,贝洛毕达斯迫于沉重的责难,苦苦哀求,多方为自己辩护,终于被宣告无罪。至于埃帕米农达斯,他反其道而行之,堂堂正正地讲述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自豪和傲慢地以此指责别人,他无意控制选举用的白球黑球,公民大会都颂扬他的伟大勇气。

老德尼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占领雷吉奥姆城,在城中捉拿了守军首领,坚持抗战和正直善良的菲东。老德尼想狠狠地报复一下以示儆戒。他告诉菲东,他在前一天如何淹死了他的儿子和亲人。对此,菲东只是回答说,他们过上比他好的日子了。接着,老德尼命令刽子手抓住菲东,剥去他的衣服,拖着他在城里游街,一边用鞭子无情地残忍地抽打,一边用恶言恶语咒骂他。但是,菲东下定决心,丝毫不为所动。相反,他神色坚毅,沿街高声宣扬他为之牺牲的光荣伟大的事业,绝不把国家交给暴君治理,而且警告暴君将受神的惩罚。德尼从部下的眼神里看到,他们不仅没有被顽强的败兵之将所激怒,也没有为自己的领袖和胜利感到自豪,而是为之动容,为如此的大无畏精神而惊讶不已,甚至到了反戈相向的地步,从狱吏手中把菲东抢过去。于是他下令结束灾难,偷偷地把菲东抛进海里淹死了。

当然,人是一种具有欺骗性、矛盾和变化无常的东西。我们很难做出固定统一的结论。看到公民泽侬独自承担众人的错误,不求宽恕,只求独自接受惩罚,表现出无比的勇气和崇高的品质,怒气冲天的庞培最终宽恕了全城的马墨提奥人。另一方面,希拉的主人在佩鲁贾城表现出同样的勇气,但是,他或者其他人都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有一个人与我在前面举的例子截然不同,他就是最大胆,对战败者十分宽容的亚历山大。在经过千辛万苦攻入加沙城以后,他突然与正在指挥作战的贝蒂斯相遇,在这场攻城战中,他亲身证实了这个人具有骁勇善战的非凡品质。

但是,贝蒂斯此时孤立无援,满身鲜血和伤口,士兵们抛弃了他,他的武器也已残缺不堪,却依然与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马其顿人对抗。亚历山大深感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他被激怒了(不算其他损失,他本人也有两处地方受伤):“贝蒂斯,你一定不得好死。你走着瞧,任何用来对付俘虏的新发明,都得让你试一试。”

但是,对方不但面不改色,甚至显示出傲慢无礼的神态,一言不发地挑战亚历山大的恐吓。亚历山大眼见他怒气冲冲,不肯说话,又说:“你为什么不跪下?为什么不求饶?我非要打破你的沉默不可,即使掏不出你的话,我也要让你痛苦地哼两声。”他的愤怒变成了疯狂,命令手下刺穿贝蒂斯的脚踵,把他绑在马车后面,活生生地将他肢解了。

这种情景是不是说明,他见惯了勇敢的行为,见多不怪,因此就不放在眼里了?或者,他看重自己的英勇,却无法忍受别人表现出同样的勇气,因而妒火中烧呢?或者因为他愤怒至极,无法忍受别人和他作对?实际上,如果他能够控制怒火的话,那么应该相信,在占领和破坏忒拜城的时候,眼看那么多英勇无畏、失去了集体抵抗能力的人惨遭杀戮,他的怒火就应该被控制了。

当时被杀的人有六千之多,而且没有一个逃跑或求饶;相反,只见他们在街道上四处挑衅胜利的敌人,以求光荣的一死。每一个人,尽管满身是伤,在奄奄一息之际仍然想着报仇,拿起绝望的武器以敌人的性命来抵偿自己的牺牲。然而,他们的大无畏精神被镇压了,而且没有人得到任何可怜,漫长的一天并不足以满足亚历山大复仇的需要。这次大屠杀延续到城里的居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直到只剩下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其中三万人最后沦为奴隶。P3-4

序言

从上个世纪开始,蒙田随笔全集和散篇就在国内陆续出版,每次读到这些作品,似乎都在经历人生洗礼,接受哲理教育。这次参与随笔全集的翻译工作,更加深切体悟到其中的内涵。

米歇尔·蒙田1533年出生于达官贵人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谙习拉丁语诗歌和希腊语,13岁开始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艺术哲学。1554~1556年其父任波尔多市市长期间,他有幸到巴黎旅行并称见到了亨利二世国王。蒙田24岁进入波尔多最高法院担任法官,在职期间,经历了法国的内战和宗教骚乱,并亲自处理了一些事件,成为当时法国时局动荡的直接见证人。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蒙田庄园的财产,成为领主,并担负起了管理工作。他婚后曾有多个子女出生,但是只有一个女儿幸存下来。蒙田中年患结石症和风湿病,疾病残酷摧残了他的健康,但是并没有泯灭他的意志,他带病坚持大量阅读、旅行和著书。随笔集的准备工作始于1572年,第一、二卷的写作是在四十岁以后开始的,第三卷完成时已经年逾五十。至其去世前三年,他的三卷随笔全集已经在不断修改、不断添加内容后出版了四次。在1589年他生前的最后一次再版前,他又通过大量阅读历史,作了大量修改,不仅变换了语气,加深了人性化的色彩,增加了更多的忏悔,而且在书写过程中更多地发现了自己:他在完成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成就和完善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们简要介绍蒙田的生平,是为了帮助读者在阅读蒙田的过程中,了解他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人生理解之深刻的由来。作为古人的感言,当代人可能会觉得难以领略,然而无论是旁征博引、名人名言、名人轶事、人生体会、成功喜悦、失败教训、经验素材,今天的读者都会从他的随笔中有所感悟。他人不会有与其相似的经历,但是却可能奇妙地产生与之类似的感受,因为他描绘的是人类的本质,反映出人类共性与其个性交融和冲突的方方面面。他以蒙田为名,不仅表述了自己的优势和业绩,也描绘出了自己的弱点和荒唐。蒙田在散文的最后一章《论经验》中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并引用了希腊伦理学家普鲁塔克的一句话“你自认为是人所以你同样是神”,领略到能够创造人类奇迹的种种伟人,看似神仙,却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因此大可不必为自己的业绩而狂妄自得。蒙田认为:“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符合大众和人类模式的有序人生,无奇迹可言,却不脱离这个天然模式。”即便是哲人智者,也有普通人的特征和习俗。一位日本哲人坦言:当蒙田在书写自己的时候,我却感觉他写的是我本人。继古人,续来者,人生之路不尽相同,但是在寻求生命继续的种种探索中,却可以找到人类共有的生存方式。蒙田给我们提供的是他个人的人生哲理,被认定是当时的唯一操行,但是却在人类的智慧宝库中留下了一笔共享的难得财富。

这笔财富取之于蒙田源源不尽的思考和笔耕不止的劳作。西方人将蒙田看作人类思想的启迪者。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在别的作家那里,我看到的是写作的人,在蒙田那里,我却看到了思考的人。蒙田是一位出色的法官,也是一位善于自省的思想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蒙田随笔之所以令我们感到震撼,除了气魄和胆识,还有哲理和思辩。在蒙田的作品里始终有两个量具在起作用,那就是镜子和天平。那个时代的人天真地相信,人和物都具备一致性,从镜子里可以看到过去的故事在眼前重现,现实中的问题可以从过去的事件找到答案。蒙田的镜子种类繁多,有历史事件,有历史人物,包括恺撒、苏格拉底、他的父亲,这些材料都被蒙田信手拈来,与现实加以比对。天平隐喻的是“重量”,所代表的价值是思想的真实性,人的物质性,生命饱满的内涵;天平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但是天平上的物质却同时为其增加了分量,它寻求平衡以求裁决。在蒙田的这个天平上,盛满各种事物以及对事物的批评和判断,他掂量轻重,从辩证中将悬念变为平衡。在他看来,天平和镜子的功能一样,可以无限量地测试,充满情感地探究,不断从现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蒙田运用这两大法宝,论证了每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并尽量找出了答案。

现在来谈谈关于本书的翻译。这次的《蒙田随笔全集》,我们采用的是巴黎荣誉冠军出版社2002年用现代法语加以修订过的版本,修订者是南锡大学名誉教授安德烈·兰里先生。这个修订本为我们的翻译提供了很大帮助,详细的注释帮助我们跨越了语言上的种种障碍,提供了蒙田引用的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人物轶事等资料,加深了我们对原著的理解。杨元良先生承担了上卷和中卷的翻译,下卷的第1、3、7篇仍由杨元良先生翻译,第10~12篇由李声凤女士翻译,其余部分由唐珍女士承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我们的基本原则是:语言尽量通俗流畅,具有时代感,以便于更多的年轻读者阅读;注释不要累赘,有的注释用括号的方式直接引进文章。因为作者使用的很多史书虽然提供了资料来源,但是对广大中国读者来说,不仅时间相去甚远,而且从语言(拉丁语或法语)角度来说也会感觉陌生。如果对一些学者的研究造成困难,我们深表歉意,并建议他们去查阅译林出版社1996年的《蒙田随笔全集》中文版本里的注释。也许读者会在阅读两个中文版本时发现语句上的差异,这也很正常,因为翻译所参照的原文版本不同。另外,为了统一专有名词的翻译,我们也颇费了一番脑筋,我们定下的原则是:按照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锁定绝大部分的名人人名,再根据拉丁文和法文的拼写统一其他人名的译法。

感谢法国国家图书中心为唐珍翻译蒙田随笔提供的便利,她在法国阿尔勒市国际文学翻译工作者协会访问和居住期间,在协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看到了不同版本的蒙田随笔以及相关专家的评论,这些资料为译者深入了解蒙田提供了切实的帮助。相信《蒙田随笔全集》的再次翻译和出版,会给中国读者带来新的感受和启示。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谬误,也恳请得到相关专家的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