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笑梅的《从“人的心灵”到“杰作”:格特鲁德·斯泰因的创作思想和实验艺术研究》是国内较早对斯泰因进行研究的系统学术性成果。近一个世纪以来,欧美学界对斯泰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她早期创作的诗歌、小说和戏剧等作品,审视其作品的先锋性和叛逆性,却忽视了对斯泰因的后期哲理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本书没有沿袭欧美学界对斯泰因的研究思路,不仅把斯泰因看成是一位大胆的实验作家,更把她视作杰出的理论家,仔细阅读其后期创作的一系列哲理著述及学术演讲,把它们视作理论分析的依据和参照体系,深入剖析促使斯泰因进行各种创新实验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斯泰因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发掘斯泰因美学思想的深刻内涵,检视其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意义。
序言
导论
一、斯泰因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描述
二、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研究:生平猎奇与风格歧视
三、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研究:文献编撰与回忆传记
四、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理论阐释与价值发现
五、命题的提出及论证路径
六、确证笔者核心命题的理论基础与内容框架
第1章 从现实到超越:美学思想的转折
第一节 从个别到普遍从现象到本质:哲学思想的凝练升华
一、“人的心灵”与“人的本性”:对存在与现实的追问
二、“人的心灵”和“本心”:审美境界的一心之慧
第二节 对实在的探寻对人性的求索: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一、成长阶段的“优势积累”:反思以摹仿现实为主旨的表现原则
二、学养方面的“文化生成”:找寻发现世界内在本质的可能途径
第三节 对知性的反思对直觉的认同:审美思维的方法转变
一、“杰作”:领悟人生至境的艺术表达
二、直觉:感知主客世界的审美方式
第2章 从自为到自在:语言文字的实验
第一节 从概念到声音:探究字词的内在本质
一、用颜色词直观地传达视觉感受
二、用音韵直觉地表现世界的节奏
第二节 从静态到动态:改良句子的常态模式
一、标点的取舍
二、词项的选择
第三节 从空间时间到心理时间:表现段落的绵延复现
一、句段的重复与历史的重复
二、绵延的现在时和绵延的心理时间
第3章 从常态到变异:文本类型的创新
第一节 从戏剧到风景画:把行动变成视听觉形象
一、取消情节:摆脱时空情境对情感的束缚
二、展示“风景”:表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从小说到散文:把人物变成抽象的人格
一、描写心理活动:概括人物情感类型
二、发现“基本特性”:总结人类共性特征
第三节 从单性到双性:人物类型的重新组合
一、反对“父权制”:斯泰因性别意识的形成缘由
二、融合性别差异:《埃达》表现的双性同体境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斯泰因重要生平事件与著作年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