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医养生逸事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彭先髦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一精辟论断为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养生学的繁荣发展流派很多,可谓诸方竞秀,各擅其长,主要分静养神、动养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养等。这对延缓衰老,提高人类寿命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书深入介绍了中医养生探源、历代中医成就与养生流派之精华、中医养生原则的理论基础、中医对人生长各阶段的认识与养生、中医饮食养生等内容。本书适合崇尚生活品质、追求生活质量的各行业人士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编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中医药理论研究和临证经验,立足推介中医养生事业的发展,深入介绍了中医养生探源、历代中医成就与养生流派之精华、中医养生原则的理论基础、中医对人生长各阶段的认识与养生、中医饮食养生、神医趣闻逸事、古代名人养生擅其长、近代名人养生诸方竞秀、中医文化杂谈、古代巧医巧养案例等。本书内容新颖,通俗易懂,适合崇尚生活品质、追求生活质量的各行业人士阅读参考。

目录

一、中医养生探源

 上古时期中医养生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养生智慧

 秦汉晋唐时期中医养生智慧

 宋元时期中医养生智慧

 清末民初是中医养生智慧压抑时期

 新中国成立给中医养生带来了生机

 

二、历代中医成就与养生流派之精华

 中医主要成就

 古代中医养生流派及其精华

 

三、中医借易学作为养生原则的理论基础

 中医养生阴阳模式、脏象、运气和气机升降学说

 中医养生的十个原则

 

四、中医对人生长各阶段的认识与养生

 中医对生命、上寿与衰老的认识

 中医谈优生优育

 中医分辨体质养生

 中医的生物钟养生法

 养生必须要保护自然环境

 中医的美学养生

 中医谈健美与美容

 

五、中医饮食养生

 食物功能与搭配宜忌

 四时饮食养生宜忌

 疾病与食物宜忌

 粗粮养生之优势

 

六、神医趣闻逸事

 神农氏

 黄帝

 伏羲

 扁鹊

 淳于意

 华佗

 王充的养生思想

 王叔和

 皇甫谧

 嵇康

 葛洪

 张仲景

 陶弘景

 孙思邈

 

七、古代名人养生擅其长

 彭祖长寿的秘诀

 孔子的综合养生法

 老子长寿经

 庄周逸隐养生

 陶弘景一心投向大自然

 孙思邈养生法

 武则天养生五宝

 孟诜练形怡情

 白乐天重养生

 陆游养生法

 三变养生法

 苏东坡养生中几个故事

 康熙为大臣谈养生四则

 李渔养生法

 乾隆养生故事

 纪晓岚诙谐养生

 郑板桥宽厚养生

 刘纯养生法

 

八、近代名人养生诸方竞秀

 齐白石八戒养生法

 罗明山养生法

 苏局仙养生法

 五马奇人养生经

 孙墨佛养生贵在养心

 谢侠逊养生法

 乌拉汗养生箴言

 王云五三个为主养生法

 刘海粟养生经

 朱屺瞻的十不一画养生

 梁漱溟养生法

 冯友兰养生法

 

九、中医文化杂谈

 动物自疗的启迪

 走方医的德与技

 炼丹服丹风唐代渐止

 中医弃巫

 “毒”字今昔谈

 方士丹术促进了养生学的发展

 房中术形成于先秦兴盛于唐

 中医谈气功

 中医谈酒

 中医谈沐浴

 中医谈厨房

 侍医的酸甜苦辣

 维那罗和尚是中国理发师的开山祖

 中医“金元四大家”对养生学影响很大

 医文医诗医联医谜

 古代对医生称谓种种

 古代医用讳言

十、古代巧医巧养案例

 颜真卿为刘公子写条幅

 苏耽橘井泉香

 包恢嘲笑贾似道

 找病因

 小儿亦患相思病

 一针舌自如

 孙思邈降龙伏虎

 不能乱用退热药

 细问病情对症下药

 吃透药理医理

 医必求精

 心病心治

 巧治健忘

 热鞋熨脐

 治病找病根

 甘草大枣汤

 神方无价

 身患多病按病理分治序

 新居宅阴 

 毡帽代脑髓

 奇方医虫臌

 卧黄土,垫荷叶

 庞安时针刺催生

 诊病必须查病因对症用药

 功在橘皮

 恐胜喜

 生姜解半夏毒

试读章节

齐白石1864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原名纯芝,字谓清,后改为璜,字萍生,号白石。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阿芝、木居士、三百石卯富翁、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等,是中国和世界著名的画家。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老人长寿秘诀是“八戒”。

第一,戒酒。不论在家,还是外出赴宴,从不喝酒,除食寒性大的食物饮一小杯,以解寒凉,别人相劝,也是说:“不会用酒”。他还劝别人不要过量用酒,为此,他别出心裁的用《盗瓮图》来表达心意。

原故事是:东晋吏部侍郎毕卓酷爱饮酒,常因此而耽误公事。一次邻家酒熟,毕卓偷饮后醉倒于瓮旁,这件事曾被传为笑谈。毕卓被解职后,仍然“今朝有酒今朝醉”,还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了足一生”,他最后被酒毁了一生,是一位典型的颓废派人物。齐白石曾以此典故为毕卓作画,对其形象赋予了新意,认为他是不肯贪赃枉法,以致无钱买酒,是一位清官廉吏。齐白石在《毕卓盗酒》画上落款道:“侍郎归田,囊中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

第二,戒空度。齐白石老人一生坚持作画,“不教一日闲过”,他说:“中医观点,勤奋使人寿。”每天从不间断,直到病逝。早年生活的艰辛,磨炼了齐白石的意志,恶劣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自强不息,执着追求的奋斗精神。还因为他心胸宽阔,积极乐观地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激励着他勇往直前,把挫折当成前进的动力,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他在竭力挣钱养家的同时,也不忘陶冶自身的性情,追求美好的生活。齐白石从1902年开始他的第一次远游后,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了华山、嵩山、庐山等名山大川的风光美景,爬山写生,涉险作画,追求山水意境,陶醉于自然美景。白石老人年高以后平时还坚持散步。

白石老人每天天不亮先去菜园,为葡萄、西瓜、花生等施肥、浇水,直累得汗流浃背才肯回去。早饭后,他开始作画,一直忙到中午,午睡一个小时后,又继续作画。他一幅画一般用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画完之后,他站在一旁静心慎视。这样可以长内气,内气和融了,血脉就通畅、旺盛;血脉通畅了、旺盛了,元气就充盈了;元气充盈了,元气的调节功能就健全。睡眠不超过八小时,午睡靠在躺椅上小憩。这样有规律的生活陪伴了他一生。

第三,戒烟。齐白石年轻的时候,跟师傅学雕花木时就学会了吸水烟,烟瘾很大,不论雕花做工,写诗绘画,动手前总要咕噜咕噜一阵小烟。后来戒烟,直到去世,没有再吸过烟,家中待客也不备烟。

白石老人在青年出师后,历经苦练,集诗、画之绝于一身,众多慕名者前来结交,其中最知名者有黎德恂、罗醒吾、王仲言等。这些年轻人为学业进步成立了“罗山诗社”,公推齐白石为社长。齐白石说:“既然是诗社,就要立几条社章。”大家便提出不要赌博,不要谈女人,不嗜烟酒。在一片赞同声中,唯齐白石闷闷不乐。罗醒吾问道:“齐兄一向是我们的表率,为何不说话?”齐白石只是笑而不答。他不仅仅吸烟成瘾,还有一极考究的烟筒,每天都随身带一只用水牛角制作的烟盒,并在盒上刻上精致的“太白醉酒”图,视为随身之宝。大家看出缘由,就不勉强了。

有一次,去罗网山旅游,大家面水而坐,王仲言开口道:“请问各位社友,孔老圣人最爱好什么?”

罗醒吾笑道:“那自然是爱听音乐……”

黎德恂忙接着说:“不,不,我看恐怕还是吸烟了。”  众哗然大笑,黎德恂又继续说:“请不要笑,去年我去王秀才府上拜年,他那大字馆的孔夫子牌位边贴了一副对联,叫‘烟茶待客人,笔墨不当善’。据说请他代写书信的人实在太多,一用心就要吸烟,所以这‘烟茶待客人’之句,就有要人家送礼之意。王秀才称孔夫子门徒,如此嗜烟,想必孔夫子也是吸烟的。”

黎德恂话未完,齐白石的脸刷地红了,他不好意思地说:“德恂老弟,实话说了,我写诗也喜欢吸几斗水烟,你们这样诚心相劝,那我决定戒掉它。说完便从口袋里取出那只精致的烟盒,远远地向溪流抛去,还随口吟出两句:‘烟从水上去,诗向腹中来’。”从此,齐白石再也不吸烟了。

第四,戒空想,一生不作幻想。齐白石老人工作以外的时间,从不空想,构想画境,聚精会神,边想边画,不空动脑筋,不贪坐冥思。上床后就再不用脑子想问题,万念皆除,安然入睡。

第五,戒悲愤。他一生豁达开朗,除日本强盗侵占北京时伤心外,从不因个人得失或他人干扰而气恼。

白石老人最喜欢拉二胡,每当傍晚,时常一个人在房前自拉自唱。他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可使手指灵活自如,同时还锻炼了腰部,也改善了肺活量。《乐书·第二》曰:“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气,而正如合心也。”也就是说,好的音乐可以通达人之血脉,振奋精神。当他二胡拉累了,又拿起身边的哑铃。也许,齐白石一生不患高血压、心脏病与此有关。

1920年,齐白石带三子良琨和长孙秉灵来北京读书,一家人搬到宣武门内石镫庵居住。石镫庵内,老和尚养的鸡每日叫声不绝,齐白石无法静心作画,又搬迁到坊桥观音寺内,没想到寺内香火旺盛,佛号钟声此起彼伏,最后全家又搬到西四牌楼迤南二道栅栏六号。说来也怪,齐白石几次搬迁,都逃脱不了庙宇。老和尚念佛静坐,对齐白石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影响。齐白石感到疲劳之后,也时常采用静坐的姿势,将身体放松,让大脑在清醒的状态下求得安静,通过意念将自己融合到山川的美景之中,从而达到悠悠荡荡如飘水上的境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达到全身舒适,精神气爽,保健长生的目的。齐白石的这种静坐习惯一直保持到老。

第六,戒懒惰。齐白石老人一生总是喜欢生活自理,缝衣服、洗碗碟、扫地、倒水等,凡是能自己办的,决不依赖别人。

P251-254

序言

中医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祖典《黄帝内经》业已行世,其中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一精辟论断为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养生学的繁荣发展流派很多,可谓诸方竞秀,各擅其长,主要分静养神、动养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养等。这对延缓衰老,提高人类寿命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今天人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为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切实遵循养生之道,乃为有效途径。《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半百而衰者,乃不遵循养生之道使然也。

《中医养生逸事》,以讲述历代鲜为人知而多不见于经传的奇人真事的方式,全面介绍了中医养生的秘诀,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融养生方法于生活之中,真可谓道法自然,寄生命于林泉山水之乐也。所介绍的养生方法实用性强,操作性好,经济实惠,易仿易学,是一本与《百草养生逸闻》交相辉映相互彰显的好书,故我以序之为乐。

序的作者是海南省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世界中医药科技学院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海南医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医学专家、海南省中医研究所所长、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医学专家、海南省政协委员、“华夏医魂”全国百名优秀医院院长、联合国医疗产业专业委员会主管专家,其肖像被印在国庆56周年国家邮政局出版的第二套“世界杰出人士纪念邮票”上。是《中华全科医学》常务主编,《老年医学新进展》主编,并有《中医肝病与病毒性肝炎》《兴奋剂、毒药与药性》等多部著作传世。

林天东

2008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