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当今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漫长的文学生涯和20世纪的中国历史几乎是一同走过来的,丰富而又坎坷曲折。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平易率真的文字,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世纪老人巴金和他生活的时代。
全书折射出一位文学大师的文化创造精神,尤其突显出一个历经磨难仍孜孜不倦探求真理、富有良知的正直知识分子形象。书中所触及和揭示的人生命运、道德理想,均具有广阔而深邃的思维空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金正传/名家正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丹晨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巴金是当今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漫长的文学生涯和20世纪的中国历史几乎是一同走过来的,丰富而又坎坷曲折。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平易率真的文字,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世纪老人巴金和他生活的时代。 全书折射出一位文学大师的文化创造精神,尤其突显出一个历经磨难仍孜孜不倦探求真理、富有良知的正直知识分子形象。书中所触及和揭示的人生命运、道德理想,均具有广阔而深邃的思维空间。 内容推荐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生于四川成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享年101岁。 目录 卷首 第一章 蔽芾甘棠 第二章 巴金和《灭亡》 第三章 《急流》和救亡 第四章 战乱和《寒夜》 第五章 “天堂”和《赞歌》 第六章 “烧掉我的全部作品” 第七章 讲真话和《随想录》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世界的核心” 巴金降生在一个世代做官、数世同堂的大家庭。在成都李公馆里,他“有将近二十个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姊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他将在这个上百口人的小社会里生存成长。 李公馆在成都北门一带是有数的殷富,这条正通顺街就是官宦人家聚居的住宅区。李镛的大儿子李道河、三儿子李道洋都做过知县,二儿子李道溥,秀才出身,留洋日本,做过四品的“道台”,后来做过大律师。因此,在李镛父子努力下,李家达到鼎盛时期。李镛很自然要感激皇恩浩荡、祖宗荫庇,不仅出于因袭的封建礼教观念,也由于现实既得的利益,更加需要维护传统的等级森严的制度,传播传统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来强化延续他们的家业。 李公馆上下近百口人,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既定的秩序中生活,像钟摆一样日复一日地运动。 李公馆虽然封闭,也难以完全抵制外来文化。到了巴金这一代,兄弟们也都上了洋学堂,学洋文。巴金的大哥李尧枚高中毕业后,还曾想到上海、北京深造,将来到德国学习新兴的化工专业。这个意愿没有实现,因为祖父、父亲另有安排。 李公馆这时就像一个容纳着驳杂文化的社会,正在无声地悄悄发生变化,这个家庭的人际关系、旧的生活秩序和思想观念正面临着新生代的挑战。新生代出身于此,并将反过来成为反对和埋葬它们的叛徒。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尧”是李家这一辈的排行。“棠”和“芾甘”取自《诗经》中的《召南·甘棠》篇。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大意说,这棵小小的棠梨树,人们不要去把它砍伐掉,这是召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周朝召伯有德政,这首歌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芾甘”,小树的意思。他早期发表文章,常用这个名字。巴金是他后来从事文学写作所用的笔名。 1909年,巴金的父亲李道河得到了一项任命,携带妻儿前往川北广元县就任知县。广元县在嘉陵江的上游,土地贫瘠,老百姓穷苦得一年到头连吃玉米都不能饱肚。李道河生平头一次独立主持一个县府管理,所以也很勤于政务,想做出一点成绩来。在他的治理下,政治似乎还清明,两年中间只发生了一件命案。李道河倒也没有草率审理结案。 对于深居在县衙门后院的幼小的巴金来说,广元的生活是平静而愉快的。 广元县衙门很宽大。进了大门是一大块空地,两旁是监牢。前后有六七进房子,周围还有草地和稀疏的桑林。巴金一家住在三堂。 白天,家里聘请了一位刘先生给他们五个兄弟姊妹上课,课堂就在二堂旁边。刘先生是一位温和善良的教师,轻易不责骂学生。他先教他们认方块字,继又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旧村塾常用的启蒙读物。这位刘先生似乎也多少接触了一些新学。他会绘画,有时候还要帮助李道河画地图。他的绘画工具,诸如彩色铅笔、圆规等等,在当时可算是比较“先进”的了,因而使巴金感到好奇而羡慕。刘先生画过许多人物和动物,送给他的学生。这在巴金,都是非常珍爱的宝物。 有一个时期,每天晚上,在油灯下,巴金和三哥尧林依偎在母亲身旁,她慢声细语地教他们吟读《白香词谱》,巴金听着母亲的吟唱,体味着古代著名词家的精致歌词,成了他幼年时代唯一美好的音乐享受。他们学词的课本是母亲亲手装订,用工整娟秀的小楷抄录的。这似乎是巴金最早接触到的文艺作品,也是巴金引为幼年时代的一桩乐事。 母亲陈淑芬爱所有的子女,其中又特别喜爱巴金。也许因为他幼年时比别人更淘气可爱,也许因为他的生日和母亲竟是同日,这也会唤起一种特殊亲情。 她终年带着温和亲切的微笑,使人愿意和她接近,愿意爱她。在这个大家庭里,家族之间有许多倾轧攻讦,明争暗斗,有着数不清的繁文缛节和传统习俗的要求。对于一个长房媳妇来说,有许多难言的委屈和辛酸,但她从不在孩子们面前流露出来。巴金父亲李道河官运蹇滞,有一次祖父李镛花了好大一笔钱给李道河捐了一个过班知县,到北京去验看,结果未成功。消息传来,李镛生气,兄弟妯娌冷言冷语,使母亲十分难堪,只能偷偷垂泪。这些事情还是在许多年后,巴金从大哥尧枚那里得悉了一些。 陈淑芬原籍浙江,随她的做官的父亲移居四川。虽说,她在李公馆是一位知县老爷的夫人,却很少一般官太太的恶习,而更像一位书香人家的小姐。她是一位聪慧、有见识、富有同情心的善良贤淑的女性。她有才学,也有德性。她对人宽厚,注意教育自己的子女。她几乎不用打骂体罚的办法,总是耐心地轻声细语地向孩子们解释种种事情。这在那个社会是很难得的。有一次,尧林打骂了香儿,她就责备说:“丫头和女佣都是和我们一样的,即使犯了过错,你也应该好好地对她们说。”她说话温和,但却严格要求尧林保证改过。在日常生活中,她就是这样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养,培养了一种宽容厚道的泛爱精神。巴金曾经这样记叙道: 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怜恤他们,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们高,动辄将他们打骂。 母亲并不是一个说教者,她的一生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她永远是忘了自己地去爱人,帮助人的。因了她底好心我才能够在仆婢们底诚挚的爱护中间生长起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许多作家如鲁迅、胡适、茅盾等等,都得力于母亲的教育,才使他们成为杰出人才。另外,母爱也是五四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如冰心所吟唱的。但是,巴金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是经世致用的教育,也不只是对于个人的母爱,而是对于人类之爱的长期熏陶。巴金怀着无限的深情描述过这种爱的教育: 使我认识“爱”字的是她。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核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P3-6 序言 这套书,特别要说明的,是“正传”二字。 鲁迅先生当年为《阿Q正传》题名之时,颇费斟酌,各传名目繁多,皆不好用,最后,便从“闲话休题,言归正传”中提取“正传”二字,用于阿Q,类乎戏笔。 其实,“正传”实很必需,在一个“戏说”盛行的时代。我们的“名家正传”,便是廓除“戏说”,本于信实,由有研究功力的作者以简赅之文辞,诚恳之态度,状名家之风貌,留历史之真迹。 其先,或已有更宏博厚重的评述,现在的本子,则是较扼要的一种,原因无他,乃是景观太多,时间有限,必得偏劳内行的人士,设计了最佳的路线,逐一指引给我们看。 当然我们期待,借此路径,让更多的名家,走近更多的读者。 主编 启 后记 巴金老人离我们远行已经整整三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眼前,耳边也常响起他那浓重的成都乡音,书店里的书架上仍然终年陈列着他的书,还是长销不衰,剧院里、影视的银屏上也常演出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剧目,博得观众赞叹。有一次,一位友人看了新编的电视剧《家》对我说:比起那些新作,这样的经典之作还是要更耐看些,更有味道些,还能引起一些思索,感到一点艺术的享受……总之,人们还常要提起他,议论他的人和作品。看来他在人们生活巾、心中仍还占着一个重要位置,这大概就是昭示着一个伟大作家的艺术生命力吧! 但是,巴金的生命之路究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精神启示和教益呢?譬如,他晚年说过,“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我几十年来探索的就是这个问题。”其实这也正是当前中国人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现在有些人一谈到这些问题就反感,说这是非文学反文学的。但是,哪个文学不管打什么旗号,何尝不有意无意地在教化着读者,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问题,不是你承认不承认,想谈不想谈。如果一个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定会对读者的精神、感情、思想以至人生之路在不知不觉中起着潜移默化、感染熏陶的作用。巴金常说,他从事文学创作伊始,就是想着怎样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些,变得更善良些。 时光流逝得实在太快了,快得令人沮丧,恍惚间自己已经是垂暮之年了。想到我写过几本巴金老人的传记也已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但对巴老的认知和理解仍然很肤浅。这次老友金宏达君嘱我写一本简要的《巴金传》,供更多的读者阅读,更好地了解巴金。这是很好的想法,我也很想写得好些,写出点新意来,但已觉得力不从心,只能说是勉为其难写成现在这个样子:希望通过本书能对巴金老人有点初步的了解,知道为什么人们对他的为文如此关注,对他的为人如此敬仰,对他传存给我们的思想文化营养还能继续吸取享用?当然这只是作者的一点心愿,更须倾听读者和方家的批评指正,如若天假以年,还有机会再作补正和提高,以报答读者的厚望。这当是笔者的大幸了! 陈丹晨 2008—11—25 书评(媒体评论) 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 ——曹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