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秦人吼(解读铁人王进喜)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薛涛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73岁的危重病人,在病痛中,在不断住院的抢救中,用保存了四十年的珍贵资料,写成了近30万字纪实文学《秦人吼——解读铁人王进喜》,为的是将此书献给在新中国建设中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先烈,献给那些为发展中国石油工业而献出青春和生命的石油人。

《秦人吼——解读铁人王进喜》,是以着重写王进喜为主,突出地描写了王进喜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爱本职工作的思想内涵,用最少、最简约的笔墨,用王进喜自己的言行,告诉了人们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和事迹。

内容推荐

《秦人吼》有以下特点:

一、此书自王进喜诞生之日,写到他四十七岁去世。历史长达五十余年,但又不是王进喜的个人传记。用大跨度、大跳动,用超越时代的笔法,写出了王进喜的坎坷人生,写出了他由钻井人成长到钻井队队长,直到钻井指挥部担任副指挥的全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写出了他超前的科技思想;高度的思想觉悟;永不停步,在工作中拼搏奋斗与惊心动魄的追求。

二、此书是依托王进喜为主线,写出了中国老一代石油科学工作者,老一代石油人,在中国石油工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全景,但又不是写石油发展史,而是通过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人,在中国最困难时期,与天斗、与地斗、与各种困难拼搏奋斗的史实。在党中央石油部正确领导下,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用超前的思想,在最困难、条件最差的地方,在最短时间里,建设成了一个世界特大油田。

三、在《秦人吼》中突出地描写了王进喜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爱本职工作的思想内涵,用最少、最简约的笔墨,用王进喜自己的言行,告诉了人们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和事迹。

四、过去写英雄人物,特别是纪实文学,只写他的正面,很少敢写他的缺点和不足,更不敢写他的错误……而薛涛在这部书中,他是用王进喜的话,用采访王进喜时,他自己讲出来的,他的缺点、错误。而且是“世界级”的错误,例如:用钻机耕地……在这个错误中,他创造了“世界纪录”。

五、有不少篇章中的事迹,发人深省,触及灵魂,那看似无形却无时无刻不在激动着读者内心,在发挥着内在的力量,让读者控制不住思想情感,止不住泪水。如第十六章,“男子汉们的灵魂面对,难忘4·19”一文就很有代表性。

目录

第一章 煤气包压得他流泪

 钢铁煤炭笑,石油众人愁

 会议上的激烈争论

 中央领导的支持

 煤气包压得他流泪

第二章 松辽发现大油田

 松辽发现大油田

 心事

 “三件宝”

第三章 离开玉门

 告别母亲

 离开玉门

第四章 你是龙族的子孙

 血与泪的童年

 九岁的童工

 “石油头”和“油娃”的由来

 天黑人更黑

 大戈壁与高山的联想

 革命的火种

 母亲的血泪

 “鬼门关”变成“解放门”

 新中国急需石油

 矢志终极真英雄

 百倍珍惜“工人”身份

第五章 英雄的足迹

 司钻与队长的分歧

 姚武生推荐王进喜任队长

 入党

 思想解放,科学务实,敢于创新

 “虎口拔牙”,恶战“319”井

 他王进喜能上一千米,我张云清也能上一千米

 学先进——试打双筒井

 新疆起风波

 余部长心中的王进喜

 焦力人局长被感动

 大闹调度会

第六章 超前的思想意识

 对手之间的友谊

 冲锋五千米

 疾学在于尊师,博学多识

 新疆现场会

 超越过去是他永远的追求

第七章 心底无私天地宽

 有慈母心肠的王队长

 一花引来万花开

 三十一个字的发言提纲

第八章 祁连标杆到松辽

 火车到站——北京

 祁连标杆到松辽

 找不到会战指挥部

 王进喜寻找井位急

 找到第一口钻井井位

第九章 铁人是集体的代表

 无坚不摧的钢铁钻井队

 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赵大娘为王进喜冠名

 “好!要的就是这个精神”

 惊动了部长余秋里

第十章 阴风四起

 人生的穷与富,灵魂的空与无

 精神经百炼,锋锐坚不挫

 余部长和王进喜谈话

第十一章 伟大事业孕育着崇高的精神

 大会战中的第一个英雄

 开钻前的再动员

 开钻典礼

 右腿再次被砸伤,忍痛去开万人会

第十二章 宁可玉碎,磨砺拼搏

 宁可玉碎,磨砺拼搏

 贝乌5队过去曾经发生过井喷

 忧国者,不顾其身

第十三章 丹心换来万紫千红

 孙师傅与张永进

 感动了许万明

 愈挫志愈刚

 康世恩和王进喜的情谊

 公正廉洁,心系群众,执政为民

第十四章 他为油不要命

 生命有限,鞠躬尽瘁

 “三高”原油引发的问题

 “四根油柱子”的震撼!

 血汗铺成强国路

 召开“吃饭现场会”

第十五章 铁人精神,民族文化价值实现,人格创新

 打井育娃同时抓

 铁人当校长

第十六章 敬业、创新、敢为人先

 不间断的技术革新

 争分夺秒,力争高速

 谁敢用钻机拖拉犁铧耕地?

第十七章 责任

 男子汉们的灵魂面对,难忘“4·19”

 铁人的工具、干粮、配件袋

 三根白发

第十八章 王进喜与达·芬奇

 修改钻井设计方案

 依奇克里的忠魂

 一位出色的女地质队长

第十九章 诗人也写不出来的诗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第二十章 一个井队一年钻井十万米

 周恩来总理:“打上五万米,给我发电报。”

 文化人的琢磨

 1205、1202钻井队,一年双双钻井进尺五万米

 排除干扰,登上十万米高峰

 四个光头女红卫兵

第二十一章 领导者的风度

 铁人把我领进05队

 张秀志的转变

 西北娃与东北娃

 铁人给我找到了回民灶

第二十二章 总理护进喜,苦胆为忧国

 大庆油田一片混乱

 惨遭陷害,生命垂危

 钢箍高帽头上压,进喜连日受酷刑

第二十三章 大庆油田被军管

 大庆油田被军管

 红卫兵批斗王进喜

 小二王月甫

第二十四 章滴血的悲怆

 乌云滚滚遮天地薛涛冒险访进喜

 铁人精神感动了我

 我和王进喜同桌进餐

第二十五章 大庆油田建设局副局长

 我指挥的“八四三”会战

 零点起步上钻台

 废旧物资回收队

 敢于针锋相对

第二十六章 神州风采

 铁人在05队的最后日子里

 临终遗言

 他心中想的还是石油

第二十七章 中国石油人的偶像

 周恩来总理谈铁人王进喜

 《人民日报》记者解读铁人

 毛主席请王进喜吃饭

 钱学森、康世恩谈铁人精神

 英雄识英雄

 品德如高山白雪工作似大海奔腾

 局长曾玉康,儿子王月甫解读父亲

第二十八章 铁人——无形资产,不可估量的财富

 高尚理念,完美情操;一身正气,为民修路

 不要奖金起风浪

 正常与不正常

 为什么要“砸舞厅”?

 王进喜与秦腔

第二十九章 当一辈子革命老黄牛

 王进喜式的人物正在使中国前进

 当一辈子革命老黄牛

 王进喜家庭简表

尾声 铁人——中国人的骄傲

 铁人——中国与时代的象征

 我们是中国人——铁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

 铁人——20世纪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铁人——党培养的硕果

 《秦人吼》与电影文学剧本《创业》

 《创业》电影的命运

寄语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新中国急需石油

1953年12月下旬,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关于我国石油地质资源情况的汇报,刚刚起步的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急需石油资源带动国民经济的运转。新中国太需要石油了!建国四年来,我国需要的石油,绝大多数依赖进口,而外国人强加给中国的“贫油”帽子,又使我国的石油工业举步艰难。毛泽东不信那一套,他要听听地质学家的意见。

“四光同志啊,”毛泽东热情询问,“我们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

李四光以他数十年对地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娓娓述说着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宏图,深信中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毛泽东、周恩来听得眉开眼笑,十分赞许李四光的意见。

早在一年多以前,毛泽东就以他伟大战略家的目光采取行动了!深谙用兵之道的他,早就想到了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他要依靠人民解放军铁的意志和铁的纪律,使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加速运转。

为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毛泽东于1952年2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命令: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8000名中国军人组成了龙虎之师,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中流砥柱!

他们分布在新疆、玉门、青海、四川、松辽等全国各石油战线,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矢志终极真英雄

刚解放时,党对广大矿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工会。工会首先开展的活动是学文化、学技术、学社会发展史。27岁的王进喜第一次上的“大学”是扫盲班。苦水里长大的王进喜虽然尝到了人生中的许多苦难,但他不知道这些“苦”是咋造成的。20年前他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去要饭,只记得地主家狗的凶恶,咬伤了他的腿,可他不懂得,正是地主阶级夺去了他父亲的双眼,同时也剥夺了他上小学学文化的权力。

扫盲班里的一门重要课是军代表讲的“社会发展史”,这对整天在戈壁风沙里艰苦劳动的西北汉子真是闻所未闻。

王进喜说:“我到旧矿当工人成天挨打挨骂,受人欺负,跑回家吧,又被马家军抓兵,心里总是窝口气。时间长了就认定是老天造就,生下我就是来受苦的命,所以信命也信神,经常到老君庙烧香磕头,求神仙保佑。现在明白了,咱们为什么穷?为什么苦?是旧社会、是地主剥削造成的。信神没有用,信命也没有用,就得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干革命。这么多年来,不论我到啥地方,干啥工作,都牢记着旧社会资本家压迫我们的罪恶,都牢牢地记着当年军代表说的话,现在咱们工人当家做主了,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建设好油矿,建设好国家。我们现在是在给自己干活,得好好干!”

在军代表和老党员、老模范郭孟和等师傅的教育和影响下,王进喜认识并克服了自己不足之处,逐步地开阔了视野,树立了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为石油事业发展作贡献的思想。

当年给郭孟和当过秘书的李虞庚说:“郭孟和的作用就在于他公而忘私的人生观,严明纪律的组织观念教育了王进喜,教育了大家。”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当一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若明若暗的阶段时,谁能抓住先机,将其“逮”着,谁就是胜利者,李虞庚说:“就是由于解放初期的各种政治教育,再加上先进工人的影响熏陶,使工人队伍从自发走向自为,再到自觉。”

当时全矿正在开展抗美援朝捐献活动。王进喜拿出一个月的工资,郭孟和说:“你父亲刚去世,家里正困难,组织上研究不叫你捐了。”  王进喜急了:“那怎么行,我一定要捐,你去帮我说说。”最后,王进喜捐了一个月工资。全矿工人共捐15万元人民币(新币),买了一架“石油工人号”战斗机,送到了朝鲜前线。

百倍珍惜“工人"身份

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10月初,王进喜转为正式工,当时主要工作是提油提水,还赶过一两个月的大车,拉过粪和草。

王进喜当上了钻井工人,当时他已经27岁,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好司钻,不达目的死都不甘心!”

在长期的苦难中挣扎的王进喜,他的灵魂和肉体都必然要在苦难中折磨,在贫穷与险恶的铁砧上锻炼。但是,他没有怨叹,反而在这人生苦难的历程中,磨炼着他那刚毅坚石般的性格,磨炼着他那超人的伟大的品格。要不为什么有人说: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呢?

翻开厚重的历史,我们又回到了过去,看到了岁月的沧桑。

1951年秋天。在甘肃玉门油田,一股黑色的稠浆从井口冲天而起,仿佛一支巨大的黑炮开了花,好吓人!我们在场的人脸上、身上都溅上了油花、油点……这里是王进喜带领他的钻井队在玉门油田矿修复好的第一口废井复活。身上、脸上,都开了油花,大家相互看看,不由得一阵大笑。

他们接连又修复了三口废井。工人们很喜欢王进喜,他的徒弟简直把他当成亲人。有一次,徒弟把钻头掉在井里,井已经钻了很深,对井队来说,这是个麻烦的事故。王进喜知道后,赶快上钻台亲自打捞,打捞了很长时间,影响了他们班的进度,直到下班后,才坐下来帮助徒弟总结教训。徒弟向我讲起他师傅的时候,就像讲他的父亲那样亲切。

王进喜说:我们经过艰难,经过无数次打击与失败;我们也领略过战胜困难,得到鼓舞的宽慰;我们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许多,都是我们共同奋斗的见证!正是这殷红的咸涩、甘苦交合的眼泪,培养了我们果敢的心。工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劳动和良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听到了他们的名字——英雄的石油工人。

夜幕笼罩了大地,嘉峪关外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寒流一来,零下二十度算不了什么,还会降到零下三十度左右。

祁连山山峰和它怀抱里的井架、树木都好似黑色的剪影,惟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顽强地表现它的色彩。井架上亮着几盏电灯,在祁连山的怀抱里显得幽暗而神奇。王进喜又走上钻台,头戴铝盔,手握刹把,钻杆在他的操持下向地层深处滑动,发出一阵隆隆巨响。这时候的王进喜仿佛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别人是不能走近他的。

天阴了,鹅毛大雪飘洒在泥浆池里,一忽儿就被流动的泥浆吞没了,纷纷扬扬的雪片,为大戈壁演绎一幅扑朔迷离的景象。听着耳边震惊戈壁的巨响,看看在滴水成冰的严冬里,王进喜和他的伙伴们怎样和大自然搏斗,那征服者的豪情,会感动在场的每个人。特别是他那种在困难面前顶得住,关键时刻不含糊、拼上老命也要往前抢着干的精神,影响教育着他周围的人。

王进喜百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人”身份。他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新中国的钻井事业,他苦大仇深,忘不了党的恩情。为了报答新中国,他下定决心要炼出一身基本功,吃苦耐劳,他把工友们都看成是亲兄弟。

在干旱的大戈壁怀抱里,人类最珍贵的友爱竞如此强烈,甘霖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那高尚的真情仿佛为我们外来者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1953年3月27日,玉门油田正式组建贝乌5队,当时玉门只有6个钻井队,而贝乌5队是年年落后,工作生产年年倒数第一,人称是“豆腐队”。

“队长,再过几天就是清明了,我要回家给我爷爷上坟去。”

“队长,我家捎话来了,让我回家娶媳妇。”

这么随便请假的天天都有。  由于贝乌5队的钻工都是西北的农民,生活在山沟里,没上过学,没见过汽车,也没见钻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每打一口井,司钻们“慢慢转、小钻压、轻轻打、慢慢划”,一个班半天只能钻井十几米,一个月才能打一百米,他们认为这是很正常,一年才能钻井800多米。另外,因为过去钻井事故较多,伤过人,也死过人,可见钻井的难度很大。贝乌5队心理负担大,思想压力重,所以开钻以来,事故不断,不是卡钻,就是断钻具、掉牙轮,一年下来总是落后。该队落后,早就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从1955年3月开始对此队调整改组。

1954年,王进喜成为贝乌5队司钻。

王进喜来自贝乌6队,是有名的过硬司钻,由于他爱学习,技术过硬,工作中又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被评为油田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玉门第一届劳动模范大会,为了改变贝乌5队的落后面貌,油田领导决定,把王进喜调到贝乌5队当司钻。P34-37

序言

中国和世界上曾有无数英雄豪杰和明星,但是离我最近、又曾和他接触过、一同工作过的却只有铁人王进喜。在到大庆以前,我没有写过大作品,1960年5月,随部队到大庆以后,被大庆油田的气魄、大庆人的精神,特别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人的拼命精神,科技人员的严细工作作风感动了。一个业余作者,拿起了笨拙的笔,开始写大庆人、歌颂铁人。1968年4月,我创作的合唱《油龙飞奔》(孙爱忠作词 歌曲联唱《欢庆的锣鼓》等第一次登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音乐作品还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选中,录入大型彩色纪录片《大庆红旗》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科教片《石油的生成与勘探》两部影片中。交响乐《英雄的大庆人》,组歌《铁人颂》等作品,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山东省京剧团乐团、黑龙江省歌舞团、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等单位演出。歌曲《踏着铁人的脚步走》1972年被收到《革命歌选》中发表。2009年9月11日、12日,CCTV音乐厅三次播放由130多位中外音乐家演奏我作曲的交响乐《英雄的大庆人》,这是此作品首次上电视。

1999年9月,我把自费出版的《乐海涛声》3000册赠送给大庆,在《中国石油报》、《大庆油田报》等发表了《我和铁人在一起的日子》一文后,引起了大庆铁人纪念馆的注意,该馆书记刘仁来到大连,向我征集与王进喜的谈话笔记和记录稿(3本与王进喜的采访本笔记及有关大庆和王进喜的文物8件,已赠送给铁人纪念馆,还有一部分文物,赠送给大庆石油发展历史博物馆)。

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想要我和王进喜的谈话记录,我知道这份谈话记录的分量,我决定用此谈话记录为素材,写一部歌颂王进喜的文学著作。

《秦人吼》一书的成书起因,是在2006年7月,大庆召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时,时任中共大庆市市委书记盖如垠点名,特邀我为嘉宾到会。在午宴上,大庆石油学院党委孙彦彬书记看了《石油人生》一书后对我说:“想请你在8月份,到我院为大学生作铁人报告”,我当场答应了。

大连市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传统文化部部长、大连国学与现代管理研究学会、周易沙龙负责人高玉荣同志,请我去讲课,当我请他们出题目时,大连国学现代管理研究学会副会长、计算机认知学学者宫延庆老师提议:“你讲一讲铁人王进喜。”这时我把为大庆石油学院作报告的提纲拿出来讲了,听后反响很大,当我讲到1957年,王进喜在玉门提出不要奖金时,引起了争论。因为我当时说,在那个工资不高、奖金也不多的时候,不应该提出不要奖金,而王进喜当时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说他的头脑不正常,此事也引起了李聚奎部长的重视,他亲自找王进喜谈话。当时听者中有人说,王进喜是有点不正常。就此事,大家开始了争论。这时宫延庆老师说:“我认为,王进喜是正常的,而我们不正常!王进喜在那时有超前思想觉悟,认识问题的能力很强,他是很正常的!”宫老师这一番话,对我震动很大,认为有许多问题,应该重新去认识和解读王进喜。

近代以来,中国那段最为艰难曲折、最为惊心动魄的拼搏,浴血奋斗,流血牺牲的时代过去了。但是,那个时代创造的财富,留下的精神我们没有忘记。我们时刻回忆。面对这笔巨大的财富,因种种原因,有些并没有很好开掘和深人研究。

改革开放30年来,使我们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人们有了审视过去和未来的新视角、新认识。现在我们的生活越幸福,物质生活极大地满足时,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忘记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他们崇高的思想品德。

以上这些综合因素,时刻触动着我,这是我要写《秦人吼》——解读铁人的原因之一。

石油发展史一向是杰出成就的概论和一系列灾难性的综合体。人们对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它一直是人类崇高和卑劣品质表演的剧场。创造力、献身以及不断的技术革新,始终跟贪婪共存,和盲目的政治野心、暴力同台共存!铁人王进喜同志在“文革”中遭到的残暴打击,受到的迫害太残酷、太残忍了,很多的血以它的名义而流,这也许是王进喜在47岁时就早逝的原因之一。只可惜,有些事情人们并不知道,这正是大连人宫延庆老师让我写此书的因素之二。

三是大庆人对我的支持,他们说:你是参加会战的老同志(目前,参加会战的老同志在大庆还有2万人)。大庆铁人纪念馆书记刘仁,著名作家《大庆家庭生活报》总编、《铁人传》作者孙宝范同志对我说,为了宣传大庆、宣传石油人、宣传铁人王进喜,大庆的资料,包括照片等,你可以随便用,有人问起,就说是我们赠送给你的。

大庆中学教师周则淼、陈连芳同志在赠送给我的《民族英雄——王进喜》一书的赠言中写到:讴歌石油人,学习王铁人,赠给曾为大庆油田做出过大贡献的大连人——薛涛(2004年7月10日)。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同志在接待我时,为我赠词“苍龙日暮犹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原大庆油田领导,曾经与我在前线一起组织指挥会战的副指挥,80多岁的崔海天同志,于2006年7月8日在他送我的《石油师人》一书的赠言中写道:“送给会战时期的老战友薛涛同志。”

2009年8月6日,我与大庆原1205钻井队的老同志,《铁人钻井队》一书作者战顺永同志的通话中,他说:大庆的许多老领导都认识您,他们说:你是为大庆作出过大贡献的人。为了宣传王进喜,只要您需要,我们书中的资料您尽可以选用。

为此,我还拜访过原《大庆战报》老摄影陈朝家老师、大庆画家徐英杰老师,1202钻井队第五任书记刘正魁等老会战,他们有的送照片,有的送底片。

铁人王进喜生前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钻井二公司党委书记梅祥华同志还专门为我提词:“感谢您对铁人的宣传!感谢您对石油人的深情!大庆钻井工人永远祝福您!”(2004年7月10日)

2006年7月,大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开会时,原市委书记盖如垠、副书记忽培元专门邀请我前去参加大会。会后,他们还请我和石油部老领导、黑龙江省领导、大庆石油管理局主要领导共同进餐。

正是以上这些因素,使我在大肠被切除,不能正常生活;而且是在腹部左侧装有排液管袋,右侧装有排便袋,离不开医院,离不开护理人员的情况下,一个73岁的危重病人,在病痛中,在不断住院的抢救中,用保存了四十年的珍贵资料,又写成了近30万字纪实文学《秦人吼——解读铁人王进喜》,为的是将此书献给在新中国建设中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先烈,献给那些为发展中国石油工业而献出青春和生命的石油人。

《秦人吼——解读铁人王进喜》,是以着重写王进喜为主,对于同一时期工作的其他领导和同志们,未能做过多表述,再加上由于年代较久,回忆可能不够准确或者有误,由于作者水平所限,虽竭尽全力,也难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缺憾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秦人吼》书稿写成后,原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公司经理、出版过多部著作的作家杨宝忠同志看了后说:此书与《石油人生》是两码事,文笔与《石油人生》似两个人,非常好;《大连日报》主任编辑赫震老师读了书稿后说:《秦人吼》太感人了,我有七八次被感动得流泪;大连市第一互感器集团ELP项目监理、认知学学者宫延庆老师等人为此书审稿并作序,——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作者下了些功夫,但是由于水平所限,错误难免,望读者提出。

书中的图片、照片,均由大庆铁人展览馆提供,在此表示谢意。  薛涛

2008年12月25日于大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