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敌国》基于对对冲基金行业领军人物300个小时的真实访谈和无数的业内第一手资料,使本书成为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史。
在本书中,你将跟随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的脚步,深入对冲基金从开始出现到成长壮大的鲜为人知的历程,经历其中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的种种精彩事件,真实体验在每一次的交易和崩溃中他们的情绪激昂和无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塞巴斯蒂安·马拉比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富可敌国》基于对对冲基金行业领军人物300个小时的真实访谈和无数的业内第一手资料,使本书成为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史。 在本书中,你将跟随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的脚步,深入对冲基金从开始出现到成长壮大的鲜为人知的历程,经历其中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的种种精彩事件,真实体验在每一次的交易和崩溃中他们的情绪激昂和无助。 内容推荐 《富可敌国》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富可敌国》中,华尔街的生存之道、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富可敌国》的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对该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关于对冲基金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该行业的鼻祖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到乔治·索罗斯,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这个领域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贷款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目录 引言 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 第1章 谁缔造了对冲基金第一个神话 第2章 大额交易的高手 第3章 趋势分析时代来临了 第4章 金融炼金术 第5章 这只“大老虎”比任何人都懂股票 第6章 每次扰乱市场的都是他 第7章 狙击英镑的“白色星期三” 第8章 对冲基金的狂欢结束了吗 第9章 是嗜血的金融大鳄,还是悲悯的救赎者 第10章 敌人就是自己 第11章 宏观型对冲基金时代的终结 第12章 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的新活力 第13章 不可复制的神秘“大奖章” 第14章 它可能引发火灾,也可能是消防员 第15章 谁是风暴中最大的赢家 第16章 “剩”者为王 结论 金融业的未来取决于对冲基金的过去 附录 老虎基金创造了超额利润吗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对泰铢的全力攻击触发了一场危机,而不是督促政府去避免一次危机。 在德鲁肯米勒首次出售泰铢之后的几个星期,泰国的行为揭示了琼斯和索罗斯理论的一个缺陷。只有在政府能足够明智地做出回应时,投机所产生的预警才会有所帮助。但是,德鲁肯米勒的空头头寸没有促使泰国理智地早点贬值,而是无视,这种无视的代价是惨重的:政府用光了其外汇储备,以一旦泰铢贬值就肯定亏本的汇率从德鲁肯米勒那里买进泰铢。与此同时,泰国的经济继续疲软。当罗德尼·琼斯在4月的最后几天再次访问时,这个国家明显已经近乎停滞: 琼斯远远看到曼谷有100台起重机,但几乎没有一台在工作;过度扩展的房地产公司已停止偿还贷款;泰国90家金融公司据说有87家破产。泰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曾经历过金融危机,但琼斯看到这一次更严重的危机有多恐怖。之前,贷款总量是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现在,由于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这个比率是140%,这会使银行破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严重。琼斯推断,唯一的一线希望就是当局还仍然有一点时间,他们应该理智地将货币贬值,而不是等着被迫贬值。 结果表明,琼斯在泰国的出现加速了这次危机,这也正是他担心的。泰国媒体将他的来访传播了出去,外国对冲基金就在周围的消息吓坏了紧张不安的本地投资者。泰国金融家和公司开始抛售泰铢购买美元,迫使中央银行再次进行干预,保持货币水平。5月11日的那个周日晚上,泰国总理差瓦立·永猜裕出现在电视上并声称要支持泰铢,然后又画蛇添足地加上一句:他不能承诺能做到这一点。这次讲话加剧了这场危机。正如英国的情况一样,明明知道计划已经破产,却还是继续捍卫英镑,因此泰国的领导缺乏勇气接受其站不住脚的理由。而且,正和英国的情况一样,索罗斯小组的反应是可以预测的。 差瓦立的电视讲话三天后,德鲁肯米勒将对泰铢的赌注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新的头寸仍然只占索罗斯基金资本的三分之一,如果德鲁肯米勒积极利用杠杆效应的话,这只是能出售的一小部分。但是现在德鲁肯米勒不再是游戏的唯一参与者,泰国投资者在搞垮泰铢,其他对冲基金也跟着。每天和德鲁肯米勒通话几次的保罗·都铎·琼斯很快开始下注,和他关系密切的集团里的其他宏观基金也是。继德鲁肯米勒之后最大的玩家可能就是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它建了一个后来达到20亿美元的泰铢空头头寸。 就在德鲁肯米勒补仓的那一天,泰国中央银行被迫使用了至少60亿美元的储备以维持泰铢的水平。在接下来的一周内,猛烈的攻击一直在持续。但泰国政府仍拒绝接受贬值,给弗拉加指明道路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斯坦利·费希尔的访问也未能说服泰国政府接受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泰国政府没有屈从于市场,而是进行反击。 这是德鲁肯米勒没有全力以赴的第二个原因。金融交易商必须要应付市场风险,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政治风险。5月15日,德鲁肯米勒提高赌注的第二天,泰国当局禁止所有银行贷款泰铢给别的国家的人。这使得卖空的人处于困境:他们再也不能借入泰铢来出售,除非他们以惩罚性的利率得到离岸贷款。 老虎基金靠一些短期泰铢借款完成了他的一些头寸,并认为它可以在贷款到期时滚动还债,而现在它被迫以高得多的利率继续借款:在6月初利率为1%的时候,老虎基金为保持头寸的费用每天就达到1000万美元。 由于中央银行的积极干预,对外国人贷款的取缔成功扭转了泰铢的下跌:在德鲁肯米勒第二轮攻击的三个星期后,泰国货币对美元汇率上涨了10%,对冲基金的账面亏损可能达到5亿美元。该地区的英文报纸兴高采烈地报道说对冲基金输了这场“泰铢之战”,总理呼吁中央银行承诺给其工作人员开个庆功会——据说泰国中央银行直指索罗斯。据一家报纸的报道,他的基金蒙受的损失高达40亿美元。 面对这一冲击,德鲁肯米勒将他的空头头寸从35亿美元减到30亿美元。如果他利用杠杆效应,最大限度地售出泰铢的话,他可能已经让泰铢贬值了,但是需要容忍的似乎不止是政治体制。然而,尽管德鲁肯米勒不想冒险,但他也不会退出,他知道泰国人比他们公开承认的更接近崩溃。P169-170 序言 本书在美国出版后不久,我就收到一封从中国发来的电子邮件。发信人是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级投资官——刘震,他在信中说,易方达将很快宣布推出中国第一只对冲基金。对我来说,这真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弄清了对冲基金在美国的历史之后,我相信它们也能够在其他国家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所以,我很高兴中国将发展自己的对冲基金,而且刘震先生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从美国的研究生院毕业后,这位中国的先驱者曾在美国量型对冲基金先驱之一——肖氏对冲基金工作过。 为什么我认为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很重要呢?答案就在于2007-2009年严重的金融危机。对某些人来说,危机标志着“西方金融”的失败和监管更加严格的“中国金融”的胜利。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2008年在《经济学人》杂志上说:“美国一直是中国的典范,而现在它制造了这样一个大混乱,我们当然要三思而后行。”但我认为信贷危机并不能代表西方金融的全面失败,而只是提醒我们一个古老的真理:动机永远是重要的。 美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动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这次危机。不负责任地授予次级抵押贷款证券AAA级的评级机构是由创建这种证券的人付酬的,这种利益冲突扭曲了其动机,使得他们的论断太没有原则,这也不足为怪。金融工程师们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出售来赚钱,但如果它们崩溃,工程师们却不必付出代价,所以他们创建这种高风险的证券也不足为怪’。同样,很多买人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也动机不纯——他们在拿着别人的钱冒险。只要这种策略奏效,大量买人次级抵押贷款的银行家就等着拿大额的个人奖金。当几年后这种策略不奏效了,银行家会亏掉银行的钱,而银行的股东将蒙受损失。但是,没人会要求那个银行家退还那些奖金。 现在,将这些不良动机和对冲基金的良好动机比较一下。从1949年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创立第一只对冲基金时起,经理人就将自己的个人储蓄和客户的钱放在一起投资。他们利益一致:如果他们帮客户。自己就赚到了钱;如果他们亏了客户的钱。自己也会亏损。这也成为对冲基金管理风险的强大动因。因此,2007年,美国对冲基金的盈利平均是上涨的,而那一年大多数其他类型的投资者都有亏损。2008年,也就是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的那一年,对冲基金也亏了钱,但它们的跌幅只有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一半。 除了有强大的动机来管理风险之外,对冲基金也有很大的动力想出些聪明的赚钱方法。毕竟,经理将获得基金利润的20%,如果他们做得好,他们会非常富有。由于这种激励,对冲基金会做必要的研究,提出真正独到的见解,并冒险做一些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我的书就是关于这些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家的故事,它源自300个小时的真实访谈和无数业内第一手资料的真实呈现。它描述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投资者,从“宏观”交易者乔治·索罗斯和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到“事件驱动型”交易者法拉龙的汤姆·斯泰尔,再到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量型”交易者詹姆斯·西蒙斯。故事讲述了这些交易者对近来金融史上重大事件的反应,包括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网络泡沫破裂以及近期的抵押贷款泡沫破裂,以及他们如何不断从中获利。 这些对冲基金的自由创新在给其经理人带来了巨额财富的同时,它们的逆势而为也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金融市场总是容易出现泡沫,但在泡沫不太大之前将其挤出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让交易者逆势而为。通过“卖空”——也就是通过赌股票或债券会下跌,对冲基金可以打击这种助长非理性繁荣的泡沫。例如,当美国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是安全的时候,对冲基金不仅弄清了为什么这是错的,还想出了如何设计一种方法来赌泡沫会出现。最有名的下此赌注的对冲基金经理是约翰·保尔森,就是我在第15章所描述的人物。保尔森花了200万美元拿到有关房价的最好数据,并另外聘请分析师弄清楚这些数据代表什么意思。在这之后,他才准备针对这个泡沫下注。2007年,赌注获利了,他那年的个人利润超过了30亿美元。 从这场金融危机得出的另一个教训是,“大而不倒”的机构的不良动机尤其危险。2008年,美国政府感到有必要拯救各种类型的金融公司——银行如花旗,投资银行如高盛,保险公司如美国国际集团,以及整个货币市场。但是,政府没有动用任何纳税人的钱挽救对冲基金,因为这些基金规模都不是很大,它们小到可以随意倒闭。在过去的10年中,有大约5000只对冲基金破产,但没有让纳税人损失一分钱。 我相信中国正在向现代金融体系迈进,包含各种金融风险的市场都会出现:货币会波动,利率会波动,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发行股票和债券,债务会被证券化。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弄清楚什么样的金融机构最能吸收这些类型的风险将变得至关重要。这本书提供的答案是:对冲基金会最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它们优越的激励机制,因为它们小到可以随意倒闭,因为它们比任何对手都更可能负责任地管理风险。 也许有人会说,对冲基金太过资本主义化。但我相信,中国会接纳有用的东西,相信对冲基金的发展历史对中国必定有借鉴意义。 后记 弹指一挥间,我在金融业已有十年的时间。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美国也有四年了,原本以为翻译会比较轻松,但真正译起来,才体会到其中的辛苦。我常常是通读一段,然后反复斟酌。每天翻译几页,集腋成裘,终于完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里的人物,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本书的独到之处,就是完整地讲述了对冲基金行业中巨星的成长、辉煌以及淡出历史舞台的经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本书作者广泛搜集各方面资料,来还原这些行业巨星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窥破市场的玄机,从而在与市场博弈的过程中获取最大的收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市场作为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金融产品和运作方式都需要得到发展和完善,对冲基金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对冲基金还不是一个为人所熟知的行业,甚至曾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但在美国,这个行业已经产生和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美国对冲基金行业的窗口。他们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有着借鉴作用。一方面,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对冲基金的发展过程,它通过深入地讲述几位大家的成长经历,勾勒出美国对冲基金整个行业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对冲基金玩家。在对冲基金的博弈中,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还有市场后面千千万万的玩家。不同玩家对市场的反应,使得本来就复杂的市场更加变化莫测。这种变化令人振奋,也令人沮丧。正是因为有变化,才使得这种不确定性中有新的机会;同时也是因为变化,才使得机会总是稍纵即逝,令人扼腕。.这对我们了解别人的思路,了解市场运作的方式都有所帮助。虽然我们不可能两次遇到完全一样的市场情形,但是,历史往往非常的相似。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2007开始的金融危机;从1992年的狙击英镑,到希腊的货币危机,都印证了这一点。因此,不论你是决策者,还是投资者,也不论你是金融行业的捍卫者,还是乱中取胜的投机者,相信都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丈夫朱先春博士,在翻译过程中,他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我们探讨了一些句子的翻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们的支持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另外,佘振芳、刘利、徐华、刘莉、刘馨、王华以及蒋建文等都对本书翻译提供了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译文仍有不足之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本书的翻译,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所以,若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以便我能继续提高改进。 最后,祝大家阅读愉快。 书评(媒体评论) 虽然饱受诟病,却在金融市场上到处斩获财富;虽然有进攻性,却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中避险最成功的幸存者!虽然只有60多年的历史,却早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一支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正在走向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以及迫切需要开拓全球化视野的中国金融业人士来说,认识对冲基金的历史、学习对冲基金的运作手段、掌握对冲基金的投资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滕泰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马拉比以轻松的语气讲述了对冲基金行业一系列神奇的人物,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非正统却令人信服的结论:对冲基金资金如此庞大,它们很可能是当今社会用于承担风险的最好工具。 罗杰·洛温斯坦 畅销书《巴菲特传》作者 马拉比关于对冲基金的历史写得很好,充满睿智,取材得当。 格里高利·曼昆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作者 当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创立第一只对冲基金时,他根本不知道它会何去何从。马拉比肯定是现阶段对对冲基金行业最敏锐的研究者,在书中,他将他的观点娓娓向你道来。 艾伦·布林德博士 美国经济学家,前美联储副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马拉比对关键人物做了生动的描述,同时也对不同金融历史时期、不同投资风格的优势根源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向学术界及资产管理领域的同仁和学生强烈推荐这本书。 约翰·坎贝尔 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阿洛斯瑞特资本公司合伙人 马拉比将我们带人对冲基金这个神秘的领域,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描述了这个行业参与高风险游戏的丰富多彩的人物。从头至尾,马拉比都以其惯有的睿智,帮助我们理解金融业中这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法里德·扎卡里亚 《后美国世界》作者 非常好的书。 大卫·布鲁克斯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现在,对冲基金已经改变了金融结构,并将继续改变金融结构。马拉比对相关金融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本书对这个鲜为人知的行业做了最全面、最权威的描述。 《华尔街日报》 马拉比以戏剧化的手法将那些奇闻逸事呈现给读者,他深入了解了交易者的想法,对这个行业的起起落落进行了精彩的描述,极大地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金融时报》 在《富可敌国》一书中,马拉比记录了对冲基金业辉煌的历史。他不只解释了最有钱的大亨们如何赚钱,还指出,对冲基金业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既可能会拯救华尔街,也可能是华尔街的未来。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史,本书对许多著名人物和他们充满戏剧性的起伏做了引人入胜的描述。马拉比将叙述与经济理论和市场历史进行了非常适当的穿插,而且他巧妙地用简单而优雅的文字解释了复杂的交易策略。 《华盛顿邮报》 本书是对冲基金英雄的深入研究史,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这个神秘群体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们开创了一个成功且灵活的行业,没有他们,金融业仍将是因循守旧的。 《经济学人》 马拉比的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数十亿美元的交易账目和奢侈的生活方式甚至可能引诱你转行。 《新闻周刊》 马拉比将专业知识与生动的讲述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是对一个鲜为人知的金融领域生动刺激的描写。 《科克斯评论》 这里一本极其令人满意的书,是一部金融市场最前沿的、最引人入胜的历史,描述了危机出现时这些鲜为人知的机构扣人心弦的经历。 《卫报》 这是一部精彩、权威的对冲基金史。 《爱尔兰独立报》 马拉比的深入研究和清新的写作风格很吸引人。《富可敌国》一书深入剖析了对冲基金这个赚钱的行业,是当前最好、最引人入胜的金融书籍之一。 《财经专业邮报》 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内部出版物 本书含有丰富的信息,介绍了许多逸事,内容清晰明了,可作为其他金融作家的典范。 《星期日商业邮报》 《富可敌国》一书是关于美国最赚钱的投资工具的专业入门书。马拉比的书见解精辟,内容丰富。他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也是一位优秀的财经作家。 全美公共广播电台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本书跨越了更长的历史,包含了众多传奇对冲基金经理的故事。作为一名研究者,在饕餮这些精彩故事之余,我更加关心的是对冲基金行业背后发展的轨迹,以及这一产业对全球及中国金融市场的作用。 滕泰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虽然饱受诟病,却在金融市场上到处斩获财富;虽然有进攻性,却成为2D08年金融危机中避险最成功的幸存者!虽然只有60多年的历史,却早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一支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正在走向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以及迫切需要开拓全球化视野的中国金融业人士来说,认识对冲基金的历史、学习对冲基金的运作手段、掌握对冲基金的投资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震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 马拉比在书中对对冲基金的起源、历史、经典案例,目前的监管困扰及在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做了一个生动、完整、客观、精辟的阐述。2010年是中国对冲基金的元年,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对对冲基金的认知,同时也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罗杰·洛温斯坦 畅销书《巴菲特传》作者 马拉比以轻松的语气讲述了对冲基金行业一系列神奇的人物,他提出了一个非正统却令人信服的结论:对冲基金资金如此庞大,它们很可能是当今社会承担风险的最好工具。 格里高利·曼昆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作者 马拉比关于对冲基金的历史写得很好,充满睿智,取材得当。 《华尔街日报》 现在,对冲基金已经改变了金融结构,并将继续改变金融结构。马拉比对相关金融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对这个鲜为人知的行业做了最全面、最权威的描述。 《经济学人》 本书是对冲基金英雄的深入研究史,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这个神秘群体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们开创了一个成功且灵活的行业,没有他们,金融业仍将是因循守旧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