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安徒生童话大全集(插图版超值白金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丹麦)安徒生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上有一些书是可以从小读到老的,安徒生的童话就具有这种永恒的魅力。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他自幼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酷爱文学。1835年,“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他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

《安徒生童话大全集》共收录了157篇童话,由著名翻译家叶显林先生执笔翻译,语言生动活泼,充分展现出原著里的浓厚诗情、丰富内涵和盎然生机。此外,我们还为诸多经典的童话配置了大量精美插图,引领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情境中,进入奇幻有趣的童话世界。

内容推荐

一个多世纪以前,一个名叫安徒生的丹麦人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纯真、善良、勇气等美好品质的童话故事;直到今天,这些故事依然在世间流传。编者把一个个隽永的故事汇集起来,便有了这本《安徒生童话大全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诞生于丹麦富恩岛奥登塞小镇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是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也是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他从30岁开始致力于童话创作,直至去世前3年,流传于世的作品有160多篇。其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如《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和《丑小鸭》等;中期,其作品风格转向了冷峻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等;晚期的作品多为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但仍保留了童话的特点,代表作品有《柳树下的梦》、《幸运的佩尔》等。

安徒生的童话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并蕴含着浓郁的诗情和丰富的哲理。他热情’地歌颂人的优秀品德,同时尖锐地嘲讽和揭露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丑态,以此衬托人性的美好,让读者在诗意中发现真理,发现美和一善的一切,从而使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得到净化与升华。因而,他的童话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的。

《安徒生童话大全集》共收录了157篇童话,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叶显林先生执笔翻译,语言生动活泼,充分展现出原著里的浓厚诗情、丰富内涵和盎然生机。此外,编者还为诸多经典童话配置了大量精美插图,引领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情境中,进入奇幻有趣的童话世界。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作家,没有谁能像安徒生那样在人类阅读领域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他的童话作品在近200年中被翻译成150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话剧、电影、连环画和舞蹈,在世界各地上演或印发。安徒生童话已经成为人类永远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

目录

枞树

拇指姑娘

勇敢的锡兵

丑小鸭

小伊达的花儿

鹳鸟

储钱猪

陀螺和球

野天鹅

梦神

小图克

雪女王

老房子

幸福的一家子

玫瑰小精灵

天使

一年的故事

骄傲的苹果树枝

豌豆花

旅行的圣甲虫

瓶颈儿

老橡树最后的梦

葡萄牙鸭子

雪人

笔和墨水台

蝴蝶

香肠扦子熬的汤

海的女儿

老街灯

织补针

荷马坟墓上的一朵玫瑰花

亚麻

衬衫领子

卖火柴的小女孩

养麦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旅伴

幸运女神的套鞋

飞箱

比赛

黄铜猪

牧羊姑娘和扫烟囱的小伙子

夜莺

她是一个废物

小妖精和小店主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母亲的故事

伊布和小克里斯蒂娜

柳树下

牧羊人讲的结拜故事

老单身汉的睡帽

演木偶戏的人

安妮·利斯贝特

形体美和心灵美

哲人宝石

在海极

沼泽王的女儿

坟墓里的孩子

妖精山

天堂花园

打火匣

影子

坐邮车的乘客

祖母

最后一颗珍珠

像样的事儿

愉快的心情

风儿讲的故事

冰姑娘

教堂的老钟

丹麦人霍尔格

阳光和囚徒

孩子们的闲聊

一枚银币

老墓碑

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

天国中飘落的一片花瓣

踩着面包走路的女孩

皇帝的新装

雏菊

猪倌儿

顽皮的男孩

公主和豌豆

红鞋子

小接骨木树妈妈

邻居们

邪恶的王子

钟声

千真万确的事儿

一个故事

各得其所

一本无言的书

兄弟俩

蜗牛和玫瑰树

农家公鸡和风信公鸡

藏在心里并不等于遗忘

来自沙丘的故事

园丁和主人

护身符

在审判日

这个预言是讲给你听的

茶壶

小妖精和那个女人

谁最幸福

彼特、彼得和彼尔

蜡烛

最叫人难以置信的事儿

瓦诺岛和格拉诺岛

曾祖父

大海蛇

绿色的小东西

跳蚤和教授

一个星期的七天

彗星

全家人所说的话

幸运也许就在一根别针里

阳光讲的故事

破布片

跳吧,跳吧,我的玩具娃娃

牙疼姨妈

跛子

大门钥匙

老约翰妮讲的故事

教父的画册

伤心的事儿

跳高能手

笨蛋杰克

守塔人奥勒

一滴水

两个姑娘

博格勒姆主教和他的武士

钟渊

凤凰

天鹅巢

普绪客

鬼火进城

风车

在儿童室里

金宝贝

风暴换掉了招牌

民歌之鸟

癞蛤蟆

看门人的儿子

雪花莲

我们的姨妈

树神

蓟的经历

家禽梅格一家

一个人能想象出什么

长满荆棘的光荣之路

一千年之后

站在养老院的窗户前

搬家日

一串珍珠

新世纪的女神

月亮看到的

幸运的佩尔

试读章节

在森林的深处,那儿阳光温暖、空气清新,正是树木生长的好地方。一棵可爱的小枞树就生长在那儿,然而它并不快乐。小枞树是多么渴望自己能长得和它身边的同伴——那些松树和另外一些枞树一样高大呀!

阳光照在小枞树的身上,轻柔的风吹拂着它的叶子,农家的小孩在它身边跑来跑去,唧唧喳喳地洒下一串串欢乐的童音,但是小枞树对这一切丝毫没有感觉。有时候,孩子们会拿来一大篮用草茎穿起来的覆盆子和草莓,坐在小枞树的旁边,说:“谁说这不是一棵可爱的小树呢?”小枞树听了这番赞美的话之后,却一点儿也不开心。 尽管如此,小枞树还是一年长出一个节,慢慢地长大了——我们只要数一数枞树干上的节,就可以知道它生长了多少个年头。然而,小枞树一边长一边抱怨:“哦,我是多么希望和其他的树木一样高大呀!那样的话我就可以把枝条伸向每一个方向,我的梢头就可以俯瞰这个广阔的世界。我应该让鸟儿在我的枝丫上建窠筑巢,等到风儿吹起的时候,我就会像我的那些高大的伙伴们一样,高贵威严地颔首点头。”

小枞树牢骚满腹,它无心领略温暖的阳光、飞翔的小鸟,还有朝朝暮暮从它头顶上飘过的攻瑰色彩云带给它的乐趣。

有时候,到了冬天,等到银辉闪闪的白雪铺满大地,野兔就会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径直从小枞树的头上蹦过去。这时候,它感到多么羞辱啊!

两个冬天过去了,等到第三个冬天来临的时候,小枞树终于长高了,野兔不得不从它身旁绕着跑过去。然而,它还是不满足,感叹道:“哦,要是我能一直不断地长下去,长得更高更大多好啊!这个世界上什么也不值得牵挂!”

秋天到了,伐木工人一如既往地来到森林里,砍倒几棵最高的大树。已经长得高高大大的年轻枞树看着那些高贵的大树轰然倒地,不禁浑身颤抖起来。那些倒在地上的大树被削去了枝子,露出赤裸裸的身躯,看上去是那么纤细,面目全非,简直叫人不敢相认。随后它们被放到了马车上,被马儿拖出了森林。  “它们这是要去哪儿呢?它们会变成什么呢?”年轻的枞树非常想知道答案。

到了春天,等到燕子和鹳鸟重又飞回森林的时候,年轻的枞树问它们:“你们知道那些大树被送到哪儿去了吗?你们见过它们吗?”

燕子什么也不知道,倒是鹳鸟沉思了片刻之后,点了点头,说道:“啊,我想我知道吧。我从埃及飞过来的时候,路上遇见过几艘新造的海船,船桅很漂亮,闻上去有枞树的味道。我想这些船桅一定是用那些大树做成的;我敢肯定地说,那些枞树很高贵,非常高贵。”

“啊,我是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也会长得跟它们一样高,然后去海上航行啊!”枞树说,“海是什么玩意儿?它看上去什么样儿?”.

“这解释起来要花的时间可就多了。”鹳鸟说着匆匆飞走了。

“好好享受你的青春年华吧,”阳光对枞树说,“好好享受你纯洁无瑕的成长时光吧,还有你身体里涌动着的年轻旺盛的生命力。”

风儿亲吻着枞树的枝叶,晨露用泪水沐浴着它的身体,但是枞树对这一切毫不理睬。

圣诞节就要来临了,许许多多年轻的树木被砍倒了,其中有些比这棵无意享受这平静安宁的生活、一心渴望着离开自己家园的枞树更加矮小、更加年轻。那些被人们用来装点生活的年轻树木,连枝带叶被拖到了马车上,被马儿拉出了森林。

“它们这是要去哪儿呀?”枞树问,“它们还没有我高呢!真的,其中有一棵比我矮多了;还有,它们的枝叶为什么都没有被砍掉呢?它们这是要去哪儿呀?”

“我们知道,我们知道。”麻雀们唱着说,“我们在城里的时候,从人家的窗户里看到过,而且我们还知道人们怎样摆弄它们呢。它们被装扮一新,看上去真是华丽极了。我们看见它们立在温暖的房间中央,浑身上下装饰着各种各样漂亮的玩意儿——蜂蜜蛋糕、被颜料涂得金光闪闪的苹果、玩具,还有成百上千支小蜡烛。”

“后来呢?”枞树问,它激动得枝叶乱颤,“后来它们怎么样了?”

“后来我们就没看到了。”麻雀们说,“但是这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也能遇到那些灿烂夺目的东西。”枞树心想,“这可比在海上航行强多了。我可是望眼欲穿呢。哦!圣诞节什么时候才会来到这儿呢?我现在已经长得跟那些在去年被拖走的树木一样高一样大了。哦!要是我现在就躺在马车上,或者是站在温暖的房间里,浑身上下被装扮得光彩夺目该多好啊!后面一定还会有更好、更漂亮的东西,否则那些树就不会被这么装扮了。对了,后面的东西会更加富丽堂皇、更加光彩夺目。那会是什么呢?我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几乎都不知道我的感受了。”

“和我们一起享受吧,”空气和阳光说,“享受你在这清新空气中的美好生活吧。”

但是枞树不愿意享受生活的乐趣,尽管它一天天地长高了。不论冬夏,当人们走进森林看见它那墨绿色的叶子时,总是会说:“一棵多么漂亮的枞树啊!”

圣诞节前夕,这棵闷闷不乐的枞树是第一个倒在地上的。当斧头砍断它的躯干、分开它的木髓时,它呻吟着倒在地上,疼痛和晕厥相继袭来。它完全忘记了它幸福的期待,而是沉浸在离开森林家园的痛苦之中。它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那些亲爱的故友——那些树木,还有那些生长在它身边的矮小灌木以及五颜六色的花了,也许就连那些鸟儿也见不到了。

枞树一路上受尽颠簸之苦,一直昏迷不醒。最后,它跟其他几棵树木一起,被卸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它第一个苏醒过来,听见一个人说:“我们只需要一棵,这一棵最漂亮。”

随后两个穿着华丽制服的仆人走过来,把枞树抬进了一个宽敞漂亮的房间里。房间的四壁挂着很多画儿,宽大的壁炉附近摆放着硕大的瓷花瓶,花瓶的盖子上是狮子图案。房间里还摆放着摇椅、丝绸沙发、宽大的写字台,写字台上摆放着画儿、书籍和玩具,玩具都是很值钱的那种——至少孩子们是这么说的。接着,枞树被放进了一只装满沙子的大桶里;但是大桶的周围披挂着绿色的厚毛呢布,所以外人谁也看不出那是一只桶,更何况它还是立在一块非常漂亮的地毯上呢。枞树浑身战栗! “现在我会遇到什么事儿呢?”

几位年轻的姑娘走了进来,两个仆人帮她们装扮着这棵枞树。他们在一根枝条上挂上了用彩纸做的小袋子,每只袋子里都装满了糖果;又在其他枝条上挂上了镀金的苹果和核桃,它们好像本来就长在那儿似的;在这些枝条的上面,还有四周的那些枝条上,固定着成百上千支小蜡烛,有红色的,绿色的,还有白色的。他们还在那些绿色的叶子下放上了玩具娃娃,这些玩具娃娃长得就跟真娃娃似的——枞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东西——瞧,树梢上还固定着一颗光芒闪烁的星星,是用闪亮的箔纸做成的。哦,真是太漂亮啦!

“今天晚上,”他们一起激动地说,“它该多么光彩照人啊!”P1-2

序言

关于“作序”

关于安徒生的童话,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已经做了数不胜数的评析、研究和考证,用“汗牛充栋”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此类文章、著述之多,总也不为过。所以,当编辑要我再为自己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写一篇序的时候,我先是断然拒绝了,因为我实在觉得难当此重任!当初,斗胆接下翻译的任务,已是不知深浅,现在,再以自己浅陋的见识去加以评述,那就更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不过后来思量再三,我还是接了这个任务,但不敢以“作序”为名,只是想把心里的一些话——关于安徒生或安徒生童话的以及翻译时所思所想的——写给“孩子”们,于是便有了下面这段不成文章的文字。

一、一只负重爬行的蜗牛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也许,我们都听过,也唱过这首名叫《蜗牛与黄鹂鸟》的儿歌:一只小小的蜗牛,背负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为了它心中的那一串串亮晶晶的美丽葡萄!

我们可以想象:这只蜗牛在前行的路上跋涉得该是多么艰难——背负着重壳,忍受着嘲笑……当然,还有不言而喻的各种羁绊。但是,它一步一步地爬着,不分昼夜地努力爬着……

其实,我就是这只小小的蜗牛。

这只蜗牛学习了多年外语,学习了外国文学知识,因而当了一个审读外国文学翻译作品的编辑,后来又因为与一套名叫“哈利‘波特”系列儿童文学图书的关系,一头扎进了儿童文学这一片天地——国外的和国内的,发现这里原来竟是一片如此美丽的葡萄园,而园子里那一串串亮晶晶的葡萄,正是古往今来无数纯真、善良、永葆美好的智者的思想结晶。

安徒生的童话便是这片葡萄园中的一串光彩熠熠的葡萄。

当初受托,不知深浅地接手再译(《安徒生童话大全集》的时候,我的确曾犹豫了好久。其时,我已经知道我的面前横亘着三座难以超越的高山——叶君健、任溶溶和林桦三位前辈的译著,后来又得知还有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欧文学专家石琴娥先生的最新译本,我便几乎丧失了做这项工作的勇气。这些前辈都是各界的专家,学富五车,且治学严谨,更不论安徒生童话本身所蕴含的无限奥义——时至今日,大家似乎已达成共识:安徒生童话不仅是给孩子,也是给成人看的。

不过,在我理解:安徒生童话只是给一部分大人看的,即给那些心存“纯真、善良和美好”或至少心里尚怀着回归“纯真、善良和美好”梦想的大人看的,但我把这一部分大人也归为“孩子”——在我看来,真正的“孩子”应该包括三类人:一类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尚未成熟的真正的孩子;一类是那些心存“纯真、善良和美好”的成人;最后一类是那些至少心里尚怀着回归“纯真、善良和美好”梦想的成人。

我一直渴望可以永远做一个“孩子”,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已经永远不属于第一类“孩子”,但因为本性抑或是职业的关系,我还是有可能努力做成第二类,抑或是第三类“孩子”的。

只是我这只渴望可以永远做一个“孩子”的蜗牛,一只虽略知文学、也浅尝过翻译的蜗牛,何以敢班门弄斧,重译安徒生童话呢?我犹豫了!

不过,我在犹豫的同时,还是努力搜集了资料。其间,有朋友为我鼓劲、打气,说:“……翻译其实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你在这些翻译当中是比较年轻的,也许你的‘再创作’更易于为现代孩子所接受…也有朋友好心地劝我放弃,说:“前面的一些译本有的已经有了定评,被视为经典。你现在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和心血再做这件事,到头来可能会落得‘出力不讨好’!”……

但思虑再三,我还是开始了蜗牛般的爬行,正所谓“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因为我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对安徒生其人以及他的作品有了更多的体味和感悟,对前辈的译作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这些“体味和感悟”、“了解和认识”也许不一定正确,但我把它们都融进了我的文字里。

多少个夜晚,在温暖的灯光下,我这只蜗牛在电脑键盘上孜孜不倦地爬行着,最后终于爬上了它心中的那棵葡萄树,看见了那串亮晶晶的美丽葡萄!

二、无法卸去的“重壳”

其实,蜗牛背负的“重壳”,不仅是它安身立命的“家”,更是它寄寓精神的“家”——且是与生俱来、无法抛却的“家”。

我这只蜗牛,不论是曾经选择“教师”这个行业,还是后来充当儿童图书编辑这个角色,用一句宿命的话来说,“恐怕是命中注定了的”——一辈子注定了将无法离开“孩子”,而为“孩子”们做好一切则是我人生的追求,是我一生终将背负的“重壳”。这一“重壳”,也是我寄托梦想和放飞心灵的“家”,且也是“无法抛却”的“家”——但我无法确定是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热爱所有的“孩子”,乐干为他们付出一切。在我的眼里,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即便他们当中有一些后来堕落了,但那也是源于这个世界的“污染”。

在我青春流淌的岁月里,我把最美好的时光交给了与我朝夕相伴的一批又一批孩子,将我所知不多的知识尽可能地传授给他们,同时还一边学习一边翻译一点儿童图书,而立之年的时候,我有幸当上了一名儿童图书编辑,同时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儿童图书翻译工作。

20年的时光,于我而言,都是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的。其中,有涌动青春浪漫和心怀无限憧憬且也年少无知的真正的孩子一我曾经的学生们和现在读着我编辑的儿童图书的孩子,也有那些心存“纯真、善良和美好”的成年“孩子”——我的作者,还有那些心里尚怀着“纯真、善良和美好”梦想的成年“孩子”——一些把为孩子写作视为梦想的大人。

如今,作为一个儿童图书编辑,我把那些心存“纯真、善良和美好”的成年“孩子”倾注了心血为孩子们完成的儿童图书,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和面貌送给“孩子”们;作为一个翻译,我用一种语言把那些心存“纯真、善良和美好”的成年“孩子”用另一种语言为孩子们完成的佳作,尽可能忠实地呈现在那些看不懂“另一种语言”的孩子们面前——当然,这其中也有我倾注了心血的“再创作”,虽然这种“再创作”未必是那些成年“孩子”的本意。 编辑,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选择;翻译,是我的副业,也是我的选择。但这两种“职业”其实都是寂寞而清贫的职业,甚至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职业,需要对它们有一种源自内心的热爱和一种源干热爱的真诚奉献,特别是在这个浮躁、喧哗的时代。因此,我对我的同行,尤其是那些认真而勤勉的同行,抱着无限的“同情”,对我的作者,不论是那些已经走得很高很远的作者,还是那些在为“孩子”们的事业艰难跋涉、不懈努力着的作者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是他们的努力,让“天使”们永远是天使,或者至少让“天使”们不致过早地堕落。

“他们”即是那些心存“纯真、善良和美好”的成年“孩予”,或是那些至少心里尚怀着回归“纯真、善良和美好”梦想的成年“孩子”。

而我这只蜗牛,不论是作为为“孩子”服务的编辑,还是作为以一种语言为用另一种语言写作的“孩子”服务的翻译,心甘情愿地背负着一种为“孩子”们服务的使命,且为自己能为“孩子”们尽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骄傲。  我在努力做一个“孩子”!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在所有的人中间,唯有“孩子”之间最是心心相通的。也正是这些心心想通的“孩子”们的共同努力,这个世界才多了一份单纯,多了一份美好!

安徒生就是这样一个耗费了毕生的心血为这个世界保存了单纯、创造了美好的伟大的“孩子”。

三、走近“安徒生”

安徒生是一个永远的“孩子”,一个永远的人间“天使”。

1805年4月2日,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生在丹麦欧登塞小镇上一个贫苦的家里。他的父亲是鞋匠,母亲是洗衣妇,每天靠打零工挣钱糊口。 童年,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总归是快乐和幸福的,不论是生在富贵之家还是贫寒之门;即便有痛苦,那在他们眼里,也如同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因此,尽管安徒生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辛,但这终究阻挡不了他在父母的庇护下所享受的无忧无虑、耽于幻想的童年时光。6岁的时候,瘦小、怯弱的安徒生走进了校园,而且遇到了一位性情温和、处事公平而备受尊敬的好教师。

然而,世道的艰难让安徒生过早地辍学了。

11岁的时候,安徒生的父亲,一位喜欢幻想、有着浪漫气质的男人抛下了安徒生母子,升向了天国。父亲死后,安徒生的家境更是每况愈下,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地给人洗衣服,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河水冷得砭人肌骨,她也只是喝几口酒,以此来驱寒。母亲独自一人支撑着这个家,然而小镇上的人开始嘲笑辍学在家的小安徒生游手好闲,母亲只好忍痛把儿子送进工厂去做童工。就这样,少年时代的安徒生被沉重的生活压得不见天日。然而,他的一副好嗓子让他有了新的梦想,让他看到了另一片天地里的明媚阳光。

安徒生萌生了去当一名演员的强烈愿望。当14岁的安徒生受过坚信礼以后,他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前往哥本哈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安徒生终于登上了舞台。然而,后来由于一场大病造成了他嗓音的变化,再加上缺少表演的天分,他不得不放弃他追求的舞台生涯。但在这期间,安徒生阅读了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作品以及丹麦的很多古典作品,深深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于是17岁的安徒生转而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尝试。与此同时,他还大量阅读了拜伦、海涅、司各特等人的作品,从而进一步发现了文学宝库里的瑰宝。

1829年,安徒生出版了他的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第一版很快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的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出来。同年4月,他创作的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丹麦皇家歌剧院上演。听着观众的喝彩,年轻的剧作家激动得热泪滚滚——他终于找到了通向成功的路。同年,他还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次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但是,幸运之神是公平的或是吝啬的。她在给予一个人某一方面的成功或幸福的同时,往往也会给一个人另一方面的失败或痛苦。安徒生创作上的成功,并不能改变他在爱情方面的失败,于是他不得不品尝初恋失败的苦酒,并开始了他热衷的旅行。28岁时,安徒生再次寻找的爱情又无果而终,他所爱慕的人与他人订婚。安徒生再尝失恋的苦果,同时遭逢丧母。他决定到国外去旅行,其中有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风景宜人的中南欧国家。旅途中,他不仅领略了迷人的风光,而且开始了他一生最伟大的创造——童话写作。

从此,童话成了安徒生的生命,也成就了他生命的永恒。

1867年,安徒生因为在童话方面的杰出成就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这位童话之王在朋友家中停止了呼吸,享年70岁。

安徒生自己的故事结束了,然而他留下的童话故事则永远回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耳畔。  如今,在丹麦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条河流入海口处,远方的游客纷纷前来瞻仰一座铜像小人鱼公主坐在一块巨石上,举目眺望着大海的远方——也许是在遥望着安徒生这位走向时间长河的“孩子”的背影。

四、安徒生的童话创作

安徒生的一生其实是“丑小鸭”的一生。

少年时,安徒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不幸;青年时,又经历了情感的挫折,品尝着爱情的苦酒,但他心中始终不灭的是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并最终选择了文学,特别是用童话来予以实现,以一颗赤子童心歌颂着一切美好。尽管他的童话作品取材广泛,但表现的均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和赞颂,永怀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幻想,视真诚、善良、仁慈、同情、宽容、博爱等一切美好的品德为人类的终极美德。

安徒生的文学之路是从写成年人的文学作品开始的,但是他对丹麦文学,甚至对世界文学的最大贡献,却是童话。每当想起自己的童年,安徒生总是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那些穷苦的孩子。他能深切地体会和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并深情地关注着他们的生活。1835年,他在写信给女友时说:“我要为下一代创作了。”他认为,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没有哪一样能像童话那样无限包容。童话,会带给孩子们快乐、希望和教益。于是,他从而立之年开始,便倾注了自己的一切感情和思想开始童话创作,希望用自己的童话给寂寞、凄苦的孩子们带去一点温暖,同时通过童话去教育他们,让他们怀着一颗善心去热爱生活、崇尚美好和真理。

为了让读者对安徒生的童话稍稍有一个整体印象,我试着根据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对其做一个简短的评说和介绍。

安徒生耗费了一生大部分光阴,共为“孩子”们撰写了100多篇童话作品,用简洁、朴素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故事。但是,不唯如此,他的童话作品还蕴含着浓郁的诗情以及丰富的哲理;不仅洋溢着浪漫主义的光彩,同时还再现了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真实风貌,描述了普通人的真情实感,折射出现实主义的光辉。他热情地歌颂人的优秀品德,同时尖锐地嘲讽和揭露其形形色色的丑态,以此衬托人性的美好,让读者在诗意中发现真理,发现美和善的一切,从而使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得到净化与升华。因此,安徒生表面上是在“为孩子们讲故事”,但实际上他是站在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书写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童话作品,讴歌人心和人性中永恒的“真、善、美”,因而他的童话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来阅读的——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因其人生阅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认知和感悟。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一般认为,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1835~1844年。安徒生这一时期的作品被称为“为孩子们讲的故事”,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其中的代表作品有《拇指姑娘》(1836)、《皇帝的新装》(1837)、《海的女儿》(1837)和《丑小鸭》(1844)等。

第二个时期为1845~1852年。此时,安徒生开始了另一种风格的创作,即用童话的形式摹写现实生活,作品由此前的浪漫主义转向了冷峻的现实主义,其中的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1846)、《影子》(1846)和《母亲的故事》(1848)等。这一时期的作品被称为“新的童话”,不仅依然为小读者喜爱,而且还因其对现实的直接而深刻的观照吸引了众多成年读者。

第三个时期为1852~1873年。此时的安徒生已经走过了人生的近50个春秋,几近“知天命”之年,生活阅历更丰富,视野更为宽阔,思想更为深刻,已然洞悉人生百态,但他对人性的美好仍然满怀希望。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为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但仍然保留了童话的特点,幻想也相当丰富。这一时期的作品被称为“新的故事”,代表作品有(《来自沙丘的故事》(1860)、《树神》(1868)和《幸运的佩尔))(1870)等。其中《幸运的佩尔》是其创作的最长的一篇作品,颇具自传特色。

纵观安徒生的童话,我们不得不折服于他那奇妙而瑰丽的幻想、深刻而宏大的智慧、幽默而机警的讽刺……

五、翻译时的几个犹豫

作为一个编辑,尤其是外文编辑,虽然深知翻译并非自己的“主业”,但又很是明了:一个整天从事外文译稿编辑工作的人,如果自己没有一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知识的储备,怕是很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就像一个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主业”,但有时总是喜欢搞一些“小创作”,其实它们对学习也是有好处的。因此,在工作之余,我总是忙里偷“闲”,真的是把本用来“休闲”和“娱乐”的时间“偷”来了,花在自己所喜好且也是因为工作需要而不得不从事的“副业”上,有计划地一年完成翻译10万字的目标。

一晃七八个年头,我也差不多有了约100万字的翻译积累,只是很少以真名示人,其间原因有二:一来觉得自己的“翻译”实在稚嫩得很,羞于见人;二来总觉得依自己一时一地的心境,顺手拈来一个所谓的“笔名”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于是,签《安徒生童话大全集》的翻译合同时,我便有了第一个犹豫:是用真名,还是笔名?当然,我最终选择了使用真名。因为我觉得,面对安徒生这样一位视“真”为一生追求的人,我无法在我的译稿上留有一丝一毫的“假”,除非因为自己的无知!

我的第二个犹豫是:如何给自己的译文进行风格定位?

在敲打键盘开始翻译前,我搜集了许许多多的资料,试图走近这位离开我们已经130多年的世界童话之王,尽可能地去了解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以及他那超越其时代的精神,但一想到我的面前横亘着四座“高山”——“钦定”的译本,我便有些惶惶然。我甚至找来了前辈们的前辈,如周作人、刘半农、孙毓修、周瘦鹃、郑振铎等人的翻译作品,细心揣摩他们各自的翻译风格。最终,我悟出一个道理:各位前辈在充分表现安徒生童话精髓的同时,其语言风格更多是各自的风格,有着各自所处时代的语言特色——这也许就是“再创作”。

于是我想,作为一位相对年轻的翻译,我所能做的最好选择可能就是用当代的语言尽可能忠实地还原安徒生的思想,再现其思想精髓;同时,更多地考虑到当下小读者的阅读需求,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实现翻译的目的,力争少一些西化的表达方式和翻译痕迹,让小读者在阅读这些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童话时尽量少一些阅读障碍。但对有些比较适合成人阅读的作品,我则努力以成人为中心,转换我的表达。只是我不知道,我的这种努力是否能达到我预想的效果。但不管怎么说,我努力了——但愿我这个“民间”的译本、“孩子”的译本能摆到一些读者的案头。

第三个犹豫即是:英文原文有误怎么办?

遗憾的是,我不懂丹麦文,只能从英文转译。也许是因为编辑出身,对文稿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挑剔眼光。因此,我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英文原稿的表达似乎显得很突兀或是难以理解。这时,我只得去核对别的版本。往往这个时候,总是会发现两个版本,甚至三个版本的表达似乎都不一样,这样便弄得我特别茫然。遇到这种情况,我更多地是去参考叶君健先生的译本来核查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也许是因为我们是“本家”的缘故。但有时候,查遍手头所有的资料,也不能找出一个一致的答案,这时我往往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予以选择了。 但按照翻译的一般要求,我应该尊重原文,只是我所尊重的有可能是错误的英文原文;但如果我不尊重,那就是我对原文的错译。为此,我曾苦恼了很长一段日子,并曾想:等我译完了这本书,便“金盆洗手”,因为“翻译”靠不住!可是再一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份“靠不住”,翻译才有了意趣,才有了风格,也才有了“信、雅、达”的追求。

最后一个犹豫贯穿了我整个翻译工作的始终:现在的孩子还需要安徒生吗?

有媒体在采访任溶溶先生时,曾有过这样的提问:“当代儿童爱看的是‘哈利。波特’,安徒生会过时吗?”

我有幸担当了“哈利·波特”这一超级畅销书的责任编辑。我喜欢“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因其丰富的想象、宏大的结构以及包罗万象的文化典故,等等。但我也同样喜欢安徒生,也因其丰富的想象,但还因其诗意的美好、博大的宽容、超越永恒的纯真……

我想,孩子们喜欢“哈利·波特”还会有更多的理由,也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喜欢“哈利’波特”,因为它是优秀的。但是,“安徒生”呢?“安徒生”更是优秀的1 100多年来,它穿越了时空,给无数的孩子带去了童年的欢乐,甚至给无数的大人带去了对生命的另一种体验。那么,现在还会有人看“安徒生”吗?

还是由任溶溶先生来回答吧:“优秀的作品不会过时…

安徒生的名字将会永远存留在世界文学史上,他的很多作品仍将代代相传。而他的童话,则像夜空中悬挂着的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天际闪烁着,发出美丽而耀眼的光芒,并将永远照耀着所有那些心存“纯真、善良和美好”的“孩子”,或那些至少心里尚怀着回归“纯真、善良和美好”梦想的“孩子”。

叶显林

2010年10月5日初稿于安徽无为老宅

2010年11月6日定稿于北京“蜗居”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他的伟大就在于以他的童心与诗才开辟了一个童话的天地,给文学以一个新的式样与新的珠宝。

——郑振铎(著名作家、学者)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张晓风(著名作家)

安徒生的文字属于我们曾经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辨认过,而今天我们依然在阅读的一类书籍。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评论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