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编委会由国内一流世界史学者组成,阵容强大、人员整齐;丛书选题别开生面,各册写作生动活泼;作者都是专业世界史学工作者,他们用严谨的态度、轻松的笔法向读者奉献一本本小书,力求以鲜活的方式表现历史,传播知识,弘扬理念,让人回味,引人思考。丛书希望帮助读者培养必需的世界历史素养,培育当代公民不可缺少的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
本册为《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哈全安//周术情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编委会由国内一流世界史学者组成,阵容强大、人员整齐;丛书选题别开生面,各册写作生动活泼;作者都是专业世界史学工作者,他们用严谨的态度、轻松的笔法向读者奉献一本本小书,力求以鲜活的方式表现历史,传播知识,弘扬理念,让人回味,引人思考。丛书希望帮助读者培养必需的世界历史素养,培育当代公民不可缺少的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 本册为《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内容推荐 公元632年,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逝世之后,穆斯林经过百年努力,建立起一个西起大西洋、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高加索、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的庞大帝国,这就是哈里发国家。在"三洲五海"的宏大舞台上,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等在岁月的磨砺中共同缔造了光彩夺目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它承前启后,汇流东西,使人类文明之薪火得以续传,使相互孤立之民族融通交流,为世界由分散走向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书内容始于610年伊斯兰教的诞生,结束于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二、哈里发国家的变迁;三、哈里发时代的中东经济与社会生活;四、异彩纷呈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目录 1 无知的年代 阿拉伯人的岛屿 蒙昧之谷 守护麦加 偶像的黄昏 2 留在人间的记忆 与幸福无关 在希拉山的冥思 艰难时世 从麦加到叶斯里卜 当禁月逝去的时候 3 遥远的幸福 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 半岛狼烟 美丽新世界 尼罗河畔的宣礼 通向美索不达米亚之路 唯有舒拉 在平等之外 萧墙祸起 4 天朝的背影 君临天下 同时在位的两位哈里发 列王之王 又见穆斯林 致命的阿拔斯派 最后的贵族 时间的刻度 5 来自高原的黑旗 风雨英雄路 住在库法的屠夫 一代天骄 被背叛的遗嘱 团城上的晴空 历史长河中的巨澜 帝国斜阳 在群山脚下 希望,在别处 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在杳无际涯的沙漠和荒原中,由于生活资源匮乏,阿拉伯人的生活极度艰难。每每遇到天灾人祸,他们被迫离开祖居的家园,四处流浪,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在很久以前,阿拉伯人便自半岛向周围地区迁徙,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来到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一带。从那时开始,人口迁徙的浪潮接连不断,使得阿拉伯半岛的生态环境得以平衡。随着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日渐衰落,分布在也门一带的大量定居者离乡背井,涌人北方。与此同时,半岛内陆的部落闻风而动。如潮水般涌出的阿拉伯人,扰乱了半岛周围定居地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当时,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对此大为惊惧,殚精竭虑要遏制阿拉伯移民浪潮的冲击,相继册封加萨尼部落和莱赫米部落作为藩属,在叙利亚南部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构筑起有力的屏障。阿拉伯半岛周围的政治格局,限制了阿拉伯人的流动。相对过剩的人口无路可走,拥挤在阿拉伯半岛极其有限的生存空问,挣扎于恶劣的环境和死亡的边缘。 在蒙昧时代,每天都有鲜活的生命在劫掠和仇杀中逝去。清晨骑着战马离家的勇士,到黄昏时分,他可能就已经以英雄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只留下一段哀婉动人的传说。在伊斯兰教诞生前夕,阿拉伯人的相互劫掠连绵不断,血族厮杀旷日持久。公元5世纪末,生活在半岛东北部的贝都因人巴克尔部落和塔格里布部落之间爆发了一场生死大战,此即著名的“白苏斯战争”,而引发这场战争的竟然只是一峰骆驼。白苏斯是巴克尔部落的成员,她的母驼被塔格里布部落的首领刺伤,由此祸端顿生。巴克尔部落兴师问罪,塔格里布部落也不甘示弱,双方大动干戈,诗人们则竭尽所能地推波助澜。两个部落相互攻伐长达40余年,直至双方精疲力竭之时,方才结束厮杀。 6世纪末至7世纪初,爆发了一场闻名遐迩的战争,即“达希斯和加卜拉战争”。对阵双方为阿布斯部落与祖布彦部落。这场战争起因于一次赛马活动。阿布斯部落的首领有一匹公马,名为达希斯,祖布彦部落的首领有一匹母马,名为加卜拉,两马赛跑,达希斯获胜,祖布彦部落不服,从而引发争端。“达希斯和加卜拉战争”绵延数十年之久,直到伊斯兰教诞生时仍未结束。这场战争中的著名人物安泰莱原本为奴隶,获得自由以后成为英勇的战士和杰出的诗人,他与情人阿卜莱相爱的诗句曾被悬记在麦加克尔白神殿之上,成为流芳百世的佳作。 575年一590年,贝都因人凯斯部落联合塔伊夫绿洲的定居者萨奇夫部落,与麦加的古莱西部落以及贝都因人基纳奈部落之间发生战争。相传,莱赫米国王努尔曼·孟迪尔欲派商队前往欧卡兹,并寻找阿拉伯人护送商队进入半岛,基纳奈部落的白拉兹与凯斯部落的乌尔韦为此发生争执,白拉兹杀死了乌尔韦,于是导致双方的战争。这场战争中由于双方曾经在所谓的“禁月”相互仇杀,并且践踏了麦加作为宗教圣地的尊严,被称作“罪恶的战争”。先知穆罕默德早年曾经作为古莱西部落的战士而一度介入这场战争。在希贾兹北部的叶斯里卜绿洲,阿拉伯人奥斯部落与哈兹拉只部落尽管出自同宗,都称自己是凯拉的后裔,却长期处于对立和仇杀的状态。在617,年发生的“布阿斯之战”中,奥斯部落与哈兹拉只部落的所有氏族以及定居于叶斯里卜的犹太人纳迪尔部落、凯努卡部落、古莱宰部落和贝都因人朱海纳部落、穆宰纳部落都卷入厮杀,交战各方损失惨重。 阿拉伯人在蒙昧之谷过着贫困而血腥的生活。他们无法选择另外的生活方式,他们需要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和必要的生存空问。没有牲畜,没有水源,没有牧场,阿拉伯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希望,他们面临着饥饿的威胁直至整个部族灭绝的悲惨命运。频繁的劫掠和无情的仇杀淘汰着无路可走的过剩人口,成为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阿拉伯半岛生态平衡赖以维持的必要方式。争夺中的胜利者得以繁衍生息;至于失败者,则将永远消失在苍茫的大漠。连绵不断的劫掠和旷日持久的厮杀,加剧了阿拉伯人内部的矛盾冲突。而正是这种日趋尖锐的矛盾冲突,推动半岛上的阿拉伯人走出蒙昧之谷,走近文明的边缘。P12-14 序言 世界历史在今天的中国占据什么位置?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理论上说,中国属于世界,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要了解世界,也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对中国更显得重要。世界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是他们了解和理解世界的一扇窗,也是他们走向世界的一个指路牌。然而在现实中,世界历史并没有起这样的作用,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不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更加贫乏,这已经影响到改革开放、影响到中国发挥世界性的作用了。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不重视历史,尤其是不重视世界史,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许多方面取得进步,但在重视历史这一点上,却是退步了。中国本来有极好的历史传统,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文化,历史在中国话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这几十年里,历史却突然受到冷落,被很多人淡忘了,其中世界史尤其受到冷落,当人们知道一个人以世界史为专业方向时,其惊讶的程度,就仿佛他来自一千年以前的天外星球! 不过这两年情况又有变化,人们重新发现了历史。人们发现历史并不是百无聊赖中可以拿出来偶尔打发一下时间的调味剂,也不是傻头傻脑的书呆子找错门路自讨苦吃坐上去的冷板凳。人们意识到:历史是记忆,是智慧,是训诫,是指引;历史指引国家,也指引个人。人们意识到:历史其实是现实的老师,昨天其实是今天的镜子。有历史素养的人,比他的同行更富有理解力,也更具备处理问题的创造性。以历史为借鉴的国家,也会比其他国家走得更稳,发展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时代,历史借鉴远超出了本国的历史,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中国。中国人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在他们眼前是一个世界。世界的概念在中国人的脑子里一向不强,而世界历史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则更加淡薄。但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时代已经把我们推进了世界,我们如何能不融进世界历史的记忆中?所以,加强对国人的世界史教育,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责任,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在许多国家,包括我们的近邻,世界历史的教育已经超过了本国历史的教育,外国历史课程占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本国历史课程只占百分之四十或更少。外国史教育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中国的公民也应该是世界的公民。 遗憾的是,目前的学校教育离这个要求还很远,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社会大众中普及世界历史知识。我们编写这套书,就是希望它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世界,从而了解更多的世界。我们希望这套书是生动的,可读的,真实地讲述世界的历史,让读者思索人类的足迹;我们希望这套书是清新的,震撼的,指点人间的正义与邪恶,让读者体验历史的力量。 大约半个世纪前,商务印书馆曾推出过一套“外国历史小丛书”,其中每一本篇幅都很小,一般是两三万字。那套书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至今还会有很多人说:那是他们世界史知识的来源。“文化大革命”中,“小丛书”受到无端的批判,许多作者受株连,主编吴晗则因为更复杂的原因而遭遇不测。但这套书没有被人忘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晗被平反,小丛书又继续出版,人们仍旧如饥似渴地阅读它,直至它出版近500种之多。 又是三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时代发展了,知识也发展了,“外国历史小丛书”的时代使命已经完成,它不再能满足今天读者的需要。今天,人们需要更多的世界历史知识和更多的世界历史思考,“小丛书”终究小了一点,而且有一点陈旧。我们编辑这一套“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是希望它能继承“外国历史小丛书”的思想精髓,把传播世界历史知识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2008年12月于北京 后记 2003年4、5月间,正是北大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热销阶段,一位著名的大学社社长问我,现在你最想做的书是什么?当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历史系列丛书。”这位社长眼睛一亮,然后又接着问我,“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历史大部分是人物,是事件,可以说历史就是故事(内在地说,历史就是人生),所以历史系列丛书具有天然的大众性。另一方面,同个人要进步、要发展一定要吸取自己走过的路的经验教训,同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一样,我们的民族要进步,国家要发展一定要反省自己的历史,一定要睁眼看世界;消除我们封闭的民族心理和缺乏自省的国民性,有赖于读史。”记得当时他赞同地点了点头。 北大出版社年轻的一代领导者,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以出版家的眼光和文化担当意识,于2005年决定成立综合室,于学术著作、教材出版之外,确定学术普及的出版新路向,以期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尽北大出版人的一点力量。这样,我的这个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其时,社长任命我为综合室的主任,制定综合室的市场战略、十年规划、规章制度,带队伍,日常管理,催稿、看稿、复审等等事务,使我无暇去实现这个选题设想。综合室的编辑都是非常敬业、积极上进的。闵艳芸是其中的一位,作为新编辑,她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欣赏她的出版理念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于是,我把“历史系列丛书”的执行任务交给她,她从选定编委会主任、组织编委会议到与作者沟通、编辑书稿,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没有她的辛勤工作,这套选题计划不可能如期实现。 钱乘旦老师是外国史领域的著名专家,让我惊异的是他对出版业又是那样的内行,他为我们选择了一批如他一样有着文化情怀及历史责任感的优秀学者作为编委,并与编委一起确定了具体选题及作者,同时他还依照出版规律对编委和作者提出要求。钱老师不愧是整个编委会的灵魂。 各位编委及作者在教学、科研、组织和参加会议等大量的工作之外,又挤时间指导和写作这套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小书,并且在短短的一年中就推出了首批图书,效率之高令我惊异,尤令我感动。 编辑出版“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是愉快、激动的心路历程。我想这是一批理想主义者自我实现的一次实践,相信丛书带给国民的是清凉的甘泉,会滋润这个古老民族的久已干涸的心田…… 杨书澜 2008年12月7日于学思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