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轰动全球金融界的畅销书,金融世界独一无二的好书,《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财富》共同推荐风险管理经典!
本书是一本理论价值极高的投资参考书,也是您日常理财的好帮手。是一本轰动全球金融界的风险方面的名著,作者通过古今中外历史的案例分析,使我们充分意识到,有收益就一定会有风险,有牛市就一定会有熊市;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投身市场就不能只想到有盈利或暴利,还要时刻想到有风险并要学会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书中语言平实、流畅,结构清晰,理论特色十分突出,既适合于金融专业人士做理论研究之用,也适合业界人士和广大金融投资者做参考之用。本书耐人寻味、引人入胜,是一部值得认真阅读和收藏的经典之作。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股市投资、金融保险、星际探险等一切行为成功的要素,也使人类奸赌的天性得以转化为经济增长、生活提高和科技发展的能量。
本书考察了人类探索风险的艰难历程。
历史上一直存在两种意见:一派人坚持认为最好的决策应以过去的模式和数据为基础,另一派人则认为决策应基于对不确定的未来更大程度的主观判断。
作者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以及文艺复兴时代一直讲述到现在,精妙地将复杂的投资理念诠释成风格清新的故事,描述了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商人、业余学者等是如何努力让未来服务于现在的。
风险与其说是一种命运,不如说是一种选择,它取决于我们选择的自由程度。
全书尽管涉及不少概率问题,却仍能写得生动有趣,极为人性化,足见作者之功力。
译者序
致读者
引言
1200年以前:开端
第1章 希腊之风和骰子的作用
第2章 像一二三那样简单
1200-1700年:数以千计的杰出事件
第3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赌徒
第4章 法国人的传承
第5章 卓越人物的非凡想法
1700-1900年:度量无止境
第6章 思考人类的本性
第7章 探索道德上的确定性
第8章 非理性的至上法则
第9章 用脑过度的人
第10章 豆荚和危险
第11章 快乐的结构
1900-1960年:含糊不清的阴云以及对准确性的要求
第12章 对无知的衡量标准
第13章 极其卓越的思想
第14章 除了热量什么都计算的人
第15章 一个匿名股票经纪人的奇怪案例
信心度:探寻不确定性
第16章 不变性的不足之处
第17章 理论警察
第18章 单边赌博中的奇异体制
第19章 等待野性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辞
第5章 卓越人物的非凡想法
我们不得不基于有限的数据来制定决策。我们可以通过抿一小口酒,甚至仅仅通过闻一闻的方法,来判断整瓶酒是否可以饮用。向自己未来伴侣求爱的时间远远少于今后共同生活的时间。用几滴血就能显示DNA的组成方式,这能够证明被指控的谋杀嫌疑人是有罪还是无辜。公共舆论的民意调查专家通过采访2000人就能确定整个国家的思想状态。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仅仅由30只股票组成,但是我们用它来衡量价值上万亿美元财富的变化,这些财富由千百万个家庭和上万个有影响的金融机构所拥有。乔治·布什仅仅通过吃几口花椰菜,就能判断这道菜是不是他所喜爱的。
如果没有抽样调查,绝大多数重要决策是难以制定的。当你把一整瓶酒都喝下去后再宣布它适不适宜饮用,那就有些晚了。医生不能将你的血液都抽光后才决定给你开什么药方,或是才检验出你的DNA。总统也不能在每月拿到所有选民的投票后才对选民的意愿做出判断,他也不能吃掉世上所有的花椰菜之后,才表达自己并不喜欢吃花椰菜。
抽样调查对于风险承担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总是用过去和现在的样例来猜测未来的事件。“平均来说”,这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词汇。但是我们所提及的“平均”有多大程度的可靠性呢?我们判断事物所依靠的样本有多大的代表性呢?那么,什么是“正常状态”?统计学家们有一个常开的玩笑:一个人将他的脚放进火炉中,将头放入冰箱中,那么平均来说,他应该感觉很舒适。盲人摸象的寓言很著名,这是因为每个盲人仅仅选取了整个动物的一小部分样本。
统计上进行抽样选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20世纪的技术比早期原始的方法要先进的多。早年间最有趣的一次抽取样本的活动是由英国国王,或者说是由他指定的代理人在一场检验货币样品的活动中进行的,并且这个抽检制度于1279年建立起来,那时爱德华一世宣布今后要遵循这个制度。
这个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皇家铸币厂铸造出的货币能够符合由其自己制定并公布的黄金和白银含量的标准。“货币检查箱”这个怪词来源于希腊的“盒子”这个词,这个盒子里装着被抽检的货币。那些硬币大概是从铸币厂生产的货币中随机抽取的;检测时,它们要和国王的一盘子金子做比较。这些金子通常被保存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一个严加看管的被称为货币密室的金库里,这个检测程序允许货币可以和标准有特别指定的偏差,因为和金子相比并不是所有的硬币都能完全达到金子所代表的标准。
在帕斯卡和费马进行书信往来8年后的1662年(也就是帕斯卡认为自己最终发现上帝是否存在的那一年),人们记载了一项更加雄心勃勃,更富影响力的使用统计抽样调查的过程。这项受质疑的工作体现在伦敦发表的一个小册子上,书名是《根据死亡清单做出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观察》(Natutur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made up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这本书记载了伦敦自1604—1661年间的出生和死亡记录,同时还记载了释义这些数字的评论。在统计学和社会学的年鉴中,这本小书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它也是在抽样检测方法使用方面以及在概率计算方面的一个大胆飞跃——而这两种方法是所有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材料,涵盖了从保险及环境风险度量到极其复杂衍生产品设计中的风险管理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格朗特既不是统计学家也不是人口学家——从这点看,他两者都不沾边。他既不是数学家,也不是保险精算师;既不是科学家、大学教授,也不是政治家。42岁的格朗特成年后一直是一名“思想上”的商人,就像是纽扣和针一样。
格朗特一定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有足够的钱,这使他能够潇洒地赚取利益,而不像世俗商人那样将服装堆积起来供货。根据他同时代的传记作家约翰·奥布雷(John Aubrey)的描写,格朗特是“一个非常有独创性,非常好学的人……他早上很早起床,在他的店铺营业之前进行学习……他的谈吐诙谐、流利。”。他成为同时代的许多最杰出的智者们的挚友,这其中包括威廉‘配第,他用人口统计学的方法帮助格朗特解决了很多复杂的工作。
配第是个杰出的人物。最初他是一名物理学家,他的职业包括:爱尔兰的测量师,解剖学和音乐学教授。在爱尔兰战争期间,作为一名投机商,威廉‘配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且创作了《政治算术》一书,这本书使他享有现代经济学创建人的称号。
格朗特的书至少再版了5次,并且吸引了英国国内外大量读者。1666年,配第在巴黎的Journal des Sfavans的期刊上发表评论,鼓励法国人在1667年进行一次类似的调查。格朗特的成绩吸引了公众极大的注意,这使得查尔斯二世推荐他成为新建的皇家学会的成员。这个学会的成员并不太期望接纳一位纯粹的商人,但是国王劝说他们道,“如果他们能再发现像格朗特这样的商人,他们也一定会毫不费心全部接纳他们的。”因为格朗特会改变他们对商人的看法。
皇家学会源自一个名叫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1617—1672)的人,那时他在沃德姆学院的居室内组织了精选的杰出学者俱乐部。这个俱乐部仿效了梅森在巴黎的组织形式。后来威尔金斯将这个非正式的会晤转变为史上第一个,也是最杰出的一个科学学术会议,并于17世纪末时正式建立起来。不久以后,法国科学学院成立,它就是以皇家学会为原型的。
威尔金斯后来成为奇切斯特市的主教。但更有意思的是,他是一位早期的科幻小说作者,并用概率推理方法对小说加以润色。他的一本著作有一个令人入神的题目《在月球上另一个世界的发现或是易于证明在那个星球上存在另一个可居住世界的论述》,这本书于1640年出版。威尔金斯提前预测了朱尔斯·韦尔纳(Jules Verne)所设想的东西,他还研究设计了能在北冰洋底航行的潜水艇。
P51-53
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我国股市持续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大牛市,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们都欢欣鼓舞,投资热情空前高昂;有的投资者更是觉得股市上遍地是黄金,只要把钱投入到股市就必定能发财。于是乎,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出现在股市中,上至对股票不甚了解的老大爷、老大妈用退休金入市,下至许多还没毕业的学生也从家里为自己准备的教育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到股市上小试牛刀。有人将房子的抵押款转而炒股票了,政府官员、银行职员等也都赶着买一把。但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提高股票交易的印花税,这个消息立刻使众多股票大幅下跌,很多股民,特别是缺乏经验的股民们纷纷被套牢,这时我们才忽然想起一个道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事实上,无论是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还是商品市场,无论是在金融活动中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风险都无处不在。人们总是渴望收益,总是希望能将预期收益最大化。在市场牛气冲天的时候,人们往往忘记了还有风险存在。那些风险意识薄弱的玩家一旦遇到市场由牛变熊大逆转的时候,就会损失惨重,甚至倾家荡产。这样的例子在美国1929年股市崩盘和20世纪末科技股泡沫破裂的时候比比皆是,就是我国前些年股市处于熊市的时候也有过很多类似的悲惨案例。
相对来讲,由于我国经济目前还处于一种迅速增长的上升状态,因而无论是企业投资还是个人理财,机会都显得比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中要多。因此,企业或个人在做出投资或理财决策时,往往都更为乐观,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要差很多,甚至可以说追求一夜暴富的心理较为普遍。这样的环境很容易使人们忘记自己周围是有很多风险存在的,因而一旦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企业和个人就会措手不及。国民投资的风险意识亟待加强,证监会也反复发文,要求相关机构对众多散户投资者加强投资风险的宣传和防范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对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个人。
如前所述,国民风险意识偏弱的现象也映射出我国过去无论是高等院校金融课程设计、金融理论研究,还是金融机构及业内人士的具体金融实践都对风险管理不是很重视。但随着市场的成熟,风险防范意识的树立和深化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将会越来越得到政府、企业、家庭和每个投资者的重视。《与天为敌》就是在这样一个求之若渴的环境下为读者送上的一瓶甘露。这是一本轰动全球金融界的风险方面的名著,作者通过古今中外历史的案例分析,使我们充分意识到,有收益就一定会有风险,有牛市就一定会有熊市;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投身市场就不能只想到有盈利或暴利,还要时刻想到有风险并要学会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我相信,本译著的出版,对帮助广大投资者树立风险意识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将会有极强的引导意义和极高的参考价值。
李月平
凭借自己对于历史和现行风险的出色了解;彼得L.伯恩斯坦将《与天为敌》奉献给世人。它对于金融世界来说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好书,我非常认真地断定,没人该错过它。
——加尔布雷斯,著名经济学家
一本针对概率、充满野心、可读性强而又趣味盎然的入门书,伯恩斯坦把人们从迷信与宿命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纽约时报》
一本非常有娱乐性,而又增长见闻的书。
——《华尔街日报》
《与天为敌》对风险构建了一个深具野心的论述,并完成了它。
——《商业周刊》
本书应该,也一定会得到广泛的阅读。
——《经济学人》
生活总是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把这个真理表述成数学模型则是最近的事情了。这样做的结果令人震惊——概率理论在桥梁建设、金融衍生产品和对冲基金交易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