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作家契诃夫所说:你们只要没有活到大难临头,就不要抱怨,不要发牢骚!样样事都会发生,人事是千变万化的。把抱怨的时间用在实实在在的学习和奋斗上,你的人生将从此变得精彩。
1.没有什么真正值得抱怨
前两天,一位朋友向我诉苦,说他最近的情绪很低落,工作成绩也开始下降。原因是他刚刚过了30岁的生日,想到自己还住着60平米的房子,开着10万以下的车就觉得很沮丧。于是我问他认为30岁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朋友说,按照他的想像,至少要有150平米的房子,开不上路虎也要有奥迪。
我听了有些吃惊,我的身边与他同年龄的朋友很多,说实话,他算不上最出色的,却无论如何也不是最差的。30岁,有人住洋房、开跑车,却也不乏没有车、租房住的。可是我却很少听过其他人抱怨。
于是,我开始思考:人究竟为什么抱怨?是真的遇到了糟糕的事情,还是自己的心态在作怪?
我认真地留意了身边人的抱怨:
“我很努力地工作,领导为什么总发现不了我的优秀?”
“真烦,薪水总是那么低!”
“每天加班,很久没时间去旅游了!”
日常的抱怨无非就是这些琐事,我们却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大苦难,遭受病痛的折磨,丧失亲人的痛苦,这些大苦难远比生活中的琐事更让人难过,可是,我们却总可以看见遭遇这些苦难的人还在微笑着面对生活。
一个曾经在地震灾区参加过义教活动的朋友对我说,他在四川的几天,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一个女孩的妈妈听说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志愿者来了,要女儿带几个自己家里种的玉米给志愿者们尝尝,可是女孩要走几公里山路去上学,路上实在太饿了就吃了一个玉米。到了学校之后,她像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一样向志愿者们郑重地道歉。对比这件事想想,我们是否还能找到抱怨的理由?
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心情不好或者感到不公平的时候或许会讲几句牢骚话,作为情绪的发泄,这也无可非议,因为压抑自己的情感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可是,当我们习惯性地抱怨之前,能否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值得我们去抱怨。
2.与其抱怨,不如保持沉默
我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成绩一落千丈。老师非常生气,认为一定是我贪玩,没有认真复习,所以特意告诉我的父母,让他们要严肃地批评我。
其实,我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突然发高烧,第二天考试的时候还昏昏沉沉,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去答题。但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喜欢抱怨的孩子,所以我并没有急于辩解自己是因为生病而导致考试失利,而是选择了沉默,并暗下决心,下次考试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从那天开始,我暗暗努力,终于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孔子说:“君子敏于事而慎其言。”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于无声处听惊雷。”沉默并不等于无声无息、无所作为,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沉默的时候,我们才更容易将视角探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着力去改正。可以说,沉默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更是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的基础。而过多的抱怨恰恰表明了浮躁,因为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探寻事情的真相,因此更容易将问题推到别人的身上。P4-5
2009年的年底和2010年的年初,是我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段时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做了两件人生中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我从原来的工作单位辞职,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展开新的人生画卷。
原来那份工作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来看,我清楚了一份工作至少要坚持3年的道理(3年基本可以让自己完成一次初级的职业化过程,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积累起一定的职场人脉,这样换第二份工作才有意义)。在这3年里,有的人拼命站起来继续前行,有的人坐着飞机,有的人开着小汽车,有的人骑着自行车,有的人一路快跑,有的人步履蹒跚,有的人拖家带口……幸运的是,这一份工作,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我前单位的领导,他帮助我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职业化进程,跑到了人生与职业成长的路上。
第一份工作就像一个人的初恋,让人成长最多,也许有点青涩,但多年后回想,会觉得刻骨铭心。我曾经开玩笑比喻:这次离职对于我的感受,就如同在南方的一对初恋情人,男孩因为求学必须北上,不得不离开女孩,有点不舍,有点伤感,但又必须做出这样一个选择。
我对很多人说:这次离职,不是对前单位的否定,而是职业发展的需要使然。几年来与同事的相处,彼此之间不仅是工作上的关系,还有朋友之间的友谊!有人说:真正的朋友不是关心你飞得高不高,而是关心你飞得累不累。但是我的梦想以及身上肩负的责任催促我必须努力。要不想被别人“嫌”,自己就不要太“闲”。我必须使劲拍动翅膀,不敢停歇。如果我是一只飞乌,那么前单位就是我职业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棵树。这棵树正在日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等这棵树郁郁葱葱、根深叶茂时,一定会有过往的乌儿停下来栖息,为它洗去心灵的劳累,为它带来莺歌燕语,为它再造岁月的激情。
第二件事是,在春节前夕,我从北京去往四川邛崃市的山区,体验了几天很不一样的生活。这里有太多的事情、场景和人让我感触万千,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震撼。
我先是从北京乘飞机到成都,下了飞机转乘汽车到邛崃。第二天,我和我的朋友驱车数十公里,沿着弯弯的山路,曲曲折折,一路问了七八个人,终于在大山深处一座破烂不堪的房子里找到了12岁的孤儿赵旭剑。我最先以为,这是座被废弃的房子。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对于每天生活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人来说,是难以相信还有这么贫困的家庭的。赵旭剑的身世非常可怜:出生3天就被扔弃,不幸中有万幸,他被一中年男子领养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前几年,由于奶奶劳累去世了,爷爷患了精神失常症,认为孩子是家里的克星,发作起来就打他。而孩子却非常懂事,成绩也很好。这么好的孩子现在就承受这么大的压力,真是难为他了。
看着眼前残破的房屋,听着孩子养父的讲述,一路同行的晓燕不由得眼角润湿了。平时,她是一个特别开朗健谈的女孩,然而,这一刻她却忍不住落泪了,起身走开,一个人静静地站一边。我看着晓燕在一边1、削、肖流泪的背影,刹那,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决定资助眼前这个满眼迷望着渴望和梦想的孩子!
孩子的养父赵世全,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娶个老婆时,他说:“我担心为这个本来就困难的家庭增负担,也怕找的人对孩子不好!”多么伟大的父爱!他租住在每月50元的房子里,靠着每天踩着人力三轮车和做一些零碎的搬运的苦力活,把孩子培养到了12岁!更让人感动的是,孩子在学校要捐赠什么东西,不管多么艰难他一定全力支持。
孩子的班主任屈朝琼,更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当我们带着孩子到市里去见她时,我很奇怪她为什么还没退休。她回答:“我不想这么早退休,因为我放心不下赵旭剑和杨倩这两个可怜的娃儿!他们甚至比灾区的那些孩子更需要人关注与帮助!”
还有这次帮我找到赵旭剑的雷华,她是我的好朋友,彩虹村乐助会的负责人。关于这个组织,她跟我聊天时说,自己在做着一件于人于己都有意义的事情。的确,做善事不一定需要很多钱。每个人都可以是别人生命中的天使。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我在四川待了几天,接着辗转到深圳见了几个朋友,然后又从深圳回到福建老家。这一路上,见了很多人,生活状态一次次在都市的繁华与农村的贫困之间切换,心灵的琴弦也一次次受到拨动。恰逢《什么样的人离成功最近,离失败最远》完稿,兴致正浓,感触正深,就顺带着把辞职与邛崃之行的感悟写进序言中,以此来说明几个道理:
一定要努力,一定要用功,脚踏实地地做好你当前的这份工作;同时,不能失去梦想,人生目标要明确,为这个目标积累经验,建立人脉,只要站在成功的旁边,一旦机会来临,你一定第一个获得入场券。
这几点是我辞职时的感悟。
千万要有好心态,当你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时,想想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还有什么是值得抱怨的呢?你绝对不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那个最不幸的人都活得好好的,你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自我放弃?
一定要有好人品,做人一定要学会感恩,无论一个人多么强大,一辈子都是需要别人帮助的,感谢成长道路上给过你指点与批评的人,感谢缘分让我们的人生有了交集。
我们平时蜗居在钢筋水泥的围墙里,忙碌在霓虹闪烁的都市里,很多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正在逐渐麻木、淡化甚至丧失,其实偶尔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会让我们重拾旧日的美好,也会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这些美好与道理,会让我们成功得更快!
这几点是我邛崃之行的感悟。
对于这些感悟的详细分析和论述,就在本书中。愿意与你分享更多,也祝愿你读完本书后,与成功的距离会变得更近!
林少波
2010年2月19日
成功属于少数人,成长却属于每一个努力的人。不要在别人的拥有里寻找自己的痛苦,不要在已有的缺陷里刺激更大的自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饭之恩,当铜鼎相报;知遇之恩,当忠心相报……
所谓的成功学只不过是群体自信缺乏时聊以自慰和仗胆的把戏,成功从来是不可以复制的,但经验可以分享,模式可以借鉴。本书不可能让你马上成功,但至少能拉近你与成功之间的距离!
玩物也可以励志,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找到充分的理由,只要对我们的人生有益就好。锤炼好心态,培养好人品,建立起人脉,方向明确,手段灵活,足够刻苦,把握机会,懂得休息,你就能一路迎风飞扬,一路鸟语花香!本书不可能让你马上成功,但至少能拉近你与成功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