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三十年》中的作品分别选自从1980年到2009年《小说月报》上所刊载的部分中、短篇小说,有些作品广为大家所熟悉:如《妻妾成群》、《天下无贼》、《官司》、《父亲进城》、《马文的战争》等。小说的视角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跨越30年,感悟着不同年代所特有的生活烙印,六卷本的《小说月报三十年》从文学的视角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在当代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本册为第4卷,收录了1985-1989年之间刊载的小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说月报30年(1995-1999卷4)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小说月报编辑部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说月报三十年》中的作品分别选自从1980年到2009年《小说月报》上所刊载的部分中、短篇小说,有些作品广为大家所熟悉:如《妻妾成群》、《天下无贼》、《官司》、《父亲进城》、《马文的战争》等。小说的视角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跨越30年,感悟着不同年代所特有的生活烙印,六卷本的《小说月报三十年》从文学的视角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在当代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本册为第4卷,收录了1985-1989年之间刊载的小说。 内容推荐 创刊于1980年的《小说月报》,在众多的文学期刊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坚守,一切面向读者,选发适合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几经变化和市场的磨砺,《小说月报》创下全国文学期刊发行量最高纪录。在其创刊30年之际,本市百花文艺出版社特别推出了六卷本的《小说月报三十年》。 本册为第4卷。 目录 卷四 (1995~1999) 中篇小说 爱又如何 年前年后 父亲是个兵 大厂 跪乳 关于饕餮的故事梗概 生 败节草 永远有多远 老海失踪 腐败分子潘长水 梦也何曾到谢桥 卷四 (1995~1999) 短篇小说 我的农民父亲和母亲 亲亲土豆 马桥人物(两题) 女房东 哺乳期的女人 秀色 鞋 厨房 天下无贼 为兄弟国瑞善后 编后记 小说月报三十年总目录(1995~1999) 试读章节 可馨来到曼姝莎丽精品商厦时,正是客流量最汹涌澎湃的时候。因为是周末,大概也因为两位数字的通货膨胀率教会了所有的人及时行乐,商厦内两条滚动电梯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前厅是化妆品专柜,布置得金碧辉煌,不同名牌的厂商分别为他们的推销小姐定做了醒目的制服,配上她们严谨的化妆,几乎人人具备明星风范。连中年妇女都歪着头听她们大谈美容常识。 穿过前厅,可馨无心观察大堂内时装销售的繁荣,她只是不断地碰撞各色的胳膊和肩膀,绕过童装世界,向左边的楼梯口走去。 她要到三楼夹层的经理室找莫爱宛。 楼梯处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并且相对装潢一新的商厦内部。这里显然只花了很少的钱,露出了老房子年久失修的窘迫。 可馨的母亲和爱宛的母亲曾经像亲姐妹一样地要好,可是爱宛的母亲是个“药罐子”,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即便是泡在中药里,她也在爱宛九岁的时候撒手人寰。一年之后,爱宛的父亲准备再婚,可馨的母亲便把爱宛接至家中对着她独自垂泪。 晚娘还是把爱宛接走了,她是一个看上去精明能干的女人,五官显得过分灵活,总能照顾到四面八方。她给爱宛做了新衣服、买了新书包,还很喧哗地带她到公园去玩,一时令可馨羡慕不已。爱宛过去一放学就到医院去看母亲。在病房里做作业,换了一个这样健康新潮的后妈,也就很快在惊喜中接受她了。 可惜没有多长时间,也就是在人们对后妈赞扬并失去警惕之后,一天晚上,爱宛来到可馨家,只对可馨的母亲说了一句话:“我再不回去了。”问她什么原因,她又不肯说。晚上可馨和爱宛睡一张床,可馨见到她腿上尽是鸡毛掸子抽打的旧印新伤,青一块紫一块,便偷偷告诉母亲,母亲气得拿起电话就向爱宛的父亲兴师问罪。爱宛的父亲说,家里两次丢钱,而且数目都不是很小,她后妈对她这样好,她这样做简直太让她父亲失望了。 爱宛当然没有偷钱,因为晚娘再也没有到可馨家来过,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既赶走了爱宛又保住了贤惠。 爱宛离家的时候只带了一张母亲的遗照。她后来变成了一个从不相信温情的人,便起源于她痛恨自己因为一件廉价的新衣而轻易地背叛了母亲,这件事之后,她的眼泪明显地少了。 爱宛在可馨家长大,十八岁那年,她没有考上大学,便在东方红商场鞋帽柜当了一名售货员。那时的国营商场还有集体宿舍,爱宛就搬走了,不过她常常会回去探望可馨的母亲。 可馨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想当初,爱宛最大的能耐也就是能够一眼看出顾客穿多少码的鞋.加上百拿不厌百问不烦,当了模范什么的,可馨却已经留着披肩的秀发,戴着校徽,去湖畔诗社参加朗诵会了。暑假期间,同学相约去名山大川旅游,所到之处总能看到人们羡慕的神色。 大学毕业以后,可馨分配在出版局工作,环境也是一流的。 曾几何时,可馨就是去东方红商场鞋帽柜看一看爱宛,遵母命给她带去一瓶辣椒肉酱什么的,也会令爱宛兴奋莫名,因为在柜台姐妹眼中,她竞有这么体面的密友。 然而这几年,社会突然开始急剧地震荡,金钱成为唯一的主宰,支配着变幻无常的生活。机关再不是年轻人向往的地方了,谁在清水衙门上班就是没本事的代名词。而爱宛,先是承包了供销社水平的东方红商场,狠赚一笔之后,找到投资方,又率先走精品路线,在第一时间从观念上全面废弃旧商场,以曼姝莎丽的崭新面目,迎接物质欲畸形高涨的各界人士。 莫爱宛显然是难得的经商人才,她很快成为一颗商界瞩目的新星。她的照片被放大登在报纸上,同时还要回答一切影视明星必须回答的问题,比如喜欢什么颜色,人生的座右铭,爱好,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最爱和最恨,等等。可馨记得信奉的格言那一条里写着:给我多大的舞台,我就做多么精彩的表演。 晚娘一定后悔,她当初急不可待地怒沉的,果然是一只百宝箱。 可馨来到经理室时,爱宛正在打电话,她打手势叫可馨在对面坐下来,继续对着话筒说:“……没问题,不就是几百箱快过期的啤酒吗。还好不是敌敌畏,我会用我的关系给你批下去,不过等到了夏天,你可不要让我们曼姝的货车也在啤酒厂门外排长龙啊……” P2-4 序言 朗朗乾坤。神州大地,历经十年浩劫,百废待兴,积重难返。国人渴盼拨乱反正。小平高瞻远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振聋发聩,一扫阴霾! 斯时,国人除了腹中饥肠碌碌,文化生活贫瘠匮乏。十年间仅有八个戏,一本书。 于是,《伤痕》、《班主任》、《于无声处》等一批冲破樊篱的优秀作品一经发表,瞬间便传遍全国,人人争读,街谈巷议,一时传为佳话。 于是,时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的林呐先生倡议,经社委会充分论证并一致通过:《小说月报》便应运而生,于一九八。年一月正式创刊。 刊物一经面世,首期发行三十五万册,一抢而空,二期发行五十余万册,三期即达一百一十余万册。由于争购者众,邮局不得不采取排号限订措施。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作为国内首创的文学选刊,从全国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中选优拔萃,每月一期向读者汇报。创刊三十年来,忠实记录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创作历史和发展轨迹,见证了无数优秀作家的发现、成长和辉煌。更有数十万计的文学青年,数百万计普通读者的拥趸。《小说月报》一路走来,既有登临高峰的辉煌与自豪,也有跌落谷底的沮丧与失落。从一九八二年的顶峰时的期发一百六十余万册,到一九八九年的期发九万余册。既有过五关,也有走麦城。斯时,国内几乎所有文学期刊的情形也大抵相似。 鄙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走马上任,履新之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率全体编刊人员,认真总结前辈及同业的经验教训,研判读者的审美取向变化。励精图治,殚精竭虑,锐意革新。从一九九三年至二○○三年,历经十年奋斗,刊物又逐渐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青睐。《小说月报》也由过去单一版本,期发十余万册,开发出四个版本,期发八十余万册,并延伸开发了五个系列品种图书,形成书刊互动,优势互补的产品链。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十余年苦尽甘来:蝉联三届国家期刊奖;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集体:天津市五一劳动模范奖状等称号。国家教委选订向海外中国留学生赠阅的唯一文学期刊等等。《小说月报》以其雅俗共赏的办刊风格,成为国内外文学界的专家、学者、评论家、作家;影视界的制片人、导演、编剧的案头首选,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为读者喜爱的文学期刊。 环顾当今世界,中国历经三十年高速发展,已成为首屈可数的政治经济大国,国外甚至有将中国与美国并称G2的,但中国不被忽悠,保持清醒头脑,埋头苦干,继续坚持科学发展之路,才是治国安邦乃至做人与办刊之道。 “您在有限的时间内,花有限的钱,便可及时读到全国最优秀的小说佳作。” “一册在手,精览无余。” “乘改革开放春风,述大众生活百态。” 这些曾经的宣传广告语,至今仍被《小说月报》编刊人捧为珍宝,视为经典,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后记 创刊于1980年1月的《小说月报》即将迎来她三十周岁的生日。古语云:三十而立。这份凝聚了几代同仁心血、负载了各方关爱、寄托了众人期许的文学选刊,虽说早已于文学期刊之林获得了一席之地,但在而立之年,同样需要反躬自省,回望来时路径。而作为一份始终居于时代潮头的文学选刊,《小说月报》总是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报告小说现场的实况,及时保存下“小说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三十岁,的《小说月报》,三十年的小说记忆,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小说月报三十年”丛书正是源自而立之年的“反躬”与“回望”,承担了盘点三十年小说记忆的使命。 将《小说月报》三十年来选载过的数以千计的作品加以整理筛选,无疑是件繁重艰巨的工作,从策划立意、确立原则,到具体操作、确定篇目,历时近一年之久。其间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推敲,最终编选完成了这套共计六册、总字数近四百万字的丛书,作为对《小说月报》创刊三十周年的纪念,并回馈一贯支持、关爱我们的各界读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套用三十年时间来完成的小说选本。因为我们是基于当年编选者的“现场报告”进行二度筛选。借用时间赋予我们的“后见之明”看来,《小说月报》于第一时间做出的判断与选择,每每是精准的——虽然每个时期均难免有其遗珠之憾——大批传颂一时的名篇佳作当初正是通过《小说月报》的及时选萃而走向全国,众多声名卓著的小说名家最早也是经由《小说月报》的有力推介而登上文坛。在此坚实基础之上,我们试图兼顾作品的时代性与经典性。加以平衡。既收录了那些一经发表便造成轰动效应的名篇,又发掘了不少艺术魅力历久而弥新的佳构;书中收入的有不少是当代小说名家的成名作、代表作、获奖作,也有那些平凡写作者厚积薄发的力作;其作者阵容更涵盖了多个世代,从1949年之前便投身文坛的耆宿,到新世纪以来崭露头角的新锐,堪称当代小说界的“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而在编选过程中亦未囿于一人一篇的成例,而是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小说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貌。简言之,作为编选者的我们,立足点既在时间之中,又在时间之外,唯一保持不变的主轴是“《小说月报》的立场”。但为篇幅与体例所限,不少符合我们编选原则的作品最后仍不得不忍痛割爱,在编辑过程中每一轮筛选后都会为此感到遗憾,无论如何,我们相信那些未曾收入本丛书的作品同样代表了三十年来国内小说创作的成就。对于我们来说,从一开始就未曾奢望能将《小说月报》选载过的佳作一网打尽,只是希望能忠实记录这本刊物三十年来所留下的一串串脚印、一点点记忆,这套丛书所提供的,与其说是当代优秀中短篇小说的“范本”,不如说是一本文学刊物三十年来与当代小说创作及当代文学史互动的“样本”。 “小说月报三十年”丛书以时间为序,收录1980年—2009年《小说月报》所选载的中短篇小说,共分六卷。编辑所有作品,均以当年《小说月报》的版本为底本(其中有些篇目日后出版时有所改动,因而本书所收录者也具有一定的版本学价值)。因为三十年中出版物依据的文字与标点使用规范有所不同,为求统一,在不影响原文的情况下略加整理,其余均按照原文照录,其中个别表述与提法带有明显时代色彩,未必为今日读者所认同,为保存原貌亦未加改动,希请留意。丛书每卷均分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两大板块(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分类标准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此次均以本刊发表时分类为准),作品均按本刊发表时的顺序排列,书后附有该卷作品总目,供读者查阅。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承蒙各位作者的大力协助,值此机会表示我们最诚挚的谢意。有个别作者或版权继承人出于种种原因未能联络到,在此亦表示歉意。万望见书后及时与本刊联系,我们将寄送样书、稿酬。感谢各界朋友多年来对本刊始终如一的厚爱与支持,真诚期望您对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小说月报》编辑部 2009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