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是一部研究神奇“蝴蝶效应”的独特通史。
著名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以其开阔的视野、雄浑的气势,为我们描绘了三千年来草原民族在世界舞台连续上演的一幕幕宏伟史诗。
汉武帝对匈奴的远征,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唐太宗消灭西突厥的后果,产生了奥斯曼帝国;成吉思汗的伟大遗产还包括:他间接地缔造了今天的俄罗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草原帝国(缩译彩图本全新修订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法)勒内·格鲁塞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草原帝国》是一部研究神奇“蝴蝶效应”的独特通史。 著名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以其开阔的视野、雄浑的气势,为我们描绘了三千年来草原民族在世界舞台连续上演的一幕幕宏伟史诗。 汉武帝对匈奴的远征,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唐太宗消灭西突厥的后果,产生了奥斯曼帝国;成吉思汗的伟大遗产还包括:他间接地缔造了今天的俄罗斯。 内容推荐 《草原帝国》是世界史学界公认的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史著,它描绘了三千年来大草原上上演的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历史剧: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风起云散;阿提拉、成吉思汗、贴木儿这些“上帝之鞭”掀起横贯欧亚的历史狂飙。著名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以其开阔的视野,雄浑的气势为我们描绘了三千年来草原民族在世界舞台连续上演的一幕幕宏伟史诗。 《草原帝国》从上古的匈奴人开始,以成吉思汗时期作为重点,描述了新石器时代到新疆纳入中国版图为止这片欧亚大草原上无数征服者的历史,描绘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互动的历史画卷。斯基泰、匈奴帝国、突厥帝国以及蒙古帝国这些草原帝国遽起遽散;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些上帝之鞭征服狂飙;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永无休止地碰撞、撕扯与交融。 目录 总序 编译者语 导读 第一章 草原的早期历史——斯基泰人与匈奴 上古时期的草原文明 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 前突厥文化与匈奴艺术 匈奴与两汉的冲突 丝绸之路与塔里木 三国时期的鲜卑、匈奴、拓跋突厥和蒙古汗国 欧洲的匈奴人:哒匈奴人和伟大的阿提拉 第二章 中世纪初期:突厥、回纥和契丹 突厥帝国及其分裂 唐朝和塔里木诸国的关系 唐朝与回纥突厥帝国 契丹人和女真人 第三章 13世纪前的突厥、伊斯兰教 抵御突厥的伊朗屏障:萨曼王朝 喀什噶尔和河中地区的突变:哈拉汗王朝 突厥历史上的塞尔柱土耳其人 桑伽苏丹和阿姆河防线 喀剌契丹帝国 花剌子模帝国 第四章 6至13世纪的南俄罗斯草原 阿瓦尔人 保加尔人和马扎尔人 可萨人 佩切涅格人和钦察人 第五章 成吉思汗及其帝国 12世纪时的蒙古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帝国 征讨西夏和金国 征服喀剌契丹国,洗劫波斯和俄罗斯 成吉思汗之死 第六章 成吉思汗的三个直接继承人 窝阔台 脱列哥那摄政和贵由、蒙哥的统治 第七章 忽必烈和元朝 忽必烈 元朝的佛教及其他宗教 马可·波罗的旅行 元朝的天主教 蒙古人被逐出中国 第八章 察合台家族统治下的突厥斯坦 察合台汗国的起源 海都宗王权与察合台汗国的重新统一 第九章 波斯汗国和旭烈兀家族 初期蒙古人在波斯的统治 阔儿吉斯、阿儿浑和旭烈兀的统治 阿八哈、阿鲁浑、海合都、拜都、合赞的统治 完者都、不赛因的统治和蒙古汗国的分解 第十章 钦察汗国 拔都与钦察汗国 别儿哥和那海 金帐汗国的末代王公 第十一章 帖木儿 夺取河中 与迷里忽辛的斗争 帖木儿帝国 第十二章 金帐汗国的衰亡与昔班王朝的崛起 金帐汗国的衰亡 阿布海儿与昔班王朝 阿斯特拉罕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 第十三章 察合台王朝的后裔 歪思汗与也先不花 天山东部的察合台后裔 第十四章 蒙古境内的最后帝国 1370年后蒙古的混乱 卫拉特帝国 最后的复辟国:达延汗和阿勒坦汗 满族对中国的征服 17世纪的西蒙汗国 清朝终结蒙古人的统治 试读章节 前突厥文化与匈奴艺术 米努辛斯克地区的金属加工中心,在公元前5世纪初就是一种新活动的地点。这时期出现的长方形石槽坟墓,与被称为“青铜第三期”的麦哈特的“全青铜时期”是同时的。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出现大量动物图纹,这些图案中的动物斜卧、直立、回首翘望、蜷曲,鹿是主要的动物形象,据推测,它们起源于南俄罗斯。 第一批西伯利亚青铜匕首和小刀,以及“杯状大锅”大约生产于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00年。这些小刀的刀身薄而略弯曲,柄端饰有一颗精致鹿头。它从米努辛斯克传播到了匈奴时代的鄂尔多斯和大入侵时代的匈牙利。米努辛斯克在约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00年,青铜器时代逐渐被铁器时代代替了,一种部分是铁部分是青铜的尖形斧有力地证明了这点。这一地区还发掘出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青铜饰片,上面有头顶头的公牛、战斗中的马等种种图案,这些动物的耳、蹄、尾、肌肉和毛都被画成“空心三叶草”形状。这种画法影响了鄂尔多斯匈奴人的艺术。 在鄂毕河、卡通河两河源附近的帕兹雷克的出土文物上面的题材和斯基泰、希腊—斯基泰的现实主义动物艺术有密切关系,工整严谨,而没有它后来的繁杂装饰。希柏文化群的代表卡坦塔棺椁表明,阿尔泰文化群受到了同地区的希腊一罗马文化的影响。从一幅绣有精致岩画的中国东汉丝绸可以证明,公元1世纪至2世纪塔锡蒂克文化仍盛行于米努辛斯克地区。米努辛斯克、帕兹雷克和卡坦塔这些文化中心,对蒙古和鄂尔多斯的草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较大的意义。 当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在南俄罗斯草原、图尔盖河流域和西西伯利亚活动时,突厥一蒙古种族却统治着草原地带的东部。中国人称其中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这一称谓与后来罗马和印度人称呼他们的名称同词源。可能在公元前9世纪时他们就被中国人称为“猃狁”,在更早期,被称为“荤粥”,或更笼统地称做“胡人”。中国人所知的胡人仅限于当时住在鄂尔多斯、山西和河北北部的中国边境的少数民族。战国时的中国人曾和匈奴有过接触:赵武灵王降伏了一些匈奴部落,夺取了山西北部的大同地区以及鄂尔多斯北部地区。为有效防止匈奴的进攻,他还效仿他们,建立了灵活的轻骑兵,并从此学习“胡服骑射”。赵国和邻近诸国还修起了长城,抵御匈奴的骚扰。 据中国史学家司马迁记述,匈奴在公元前3世纪后期,发展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首领单于统治着。“单于”的全名音译是“撑犁孤涂单于”,“撑犁”意为天,“孤涂”意为子,“单于”是广大之意。单于由屠耆王辅佐,“屠耆”的意思就是“正直的、忠实的”。屠耆王分为左、右贤王。匈奴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其固定居住地就只是单于所在的鄂尔浑河上游山区,单于的继承人左贤王住在东边的克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边的杭爱山区和乌里雅苏台附近。接下去,匈奴统治集团内依次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再下面就是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部落游牧迁徙时,像军队一样保持阵形朝南行进。 匈奴人的肖像特征在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可以看到,他们“身材矮而硕壮,头大而圆,脸阔,颧突,鼻翼宽,浓密,颏下只有一小撮硬须,头部留有小撮头发。眉毛浓厚,杏眼,目光炯炯有神,长耳垂上总戴着耳环。身着齐小腿的宽松长袍,两边开衩,袖口收紧,头戴皮帽,短毛皮做围巾,宽大的裤口用皮带扎紧在脚踝。腰带上系着弓箭袋垂于左腿前;箭筒则横吊在腰背部,箭头朝右”。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他们很多衣着和习惯都相同。还有很多习俗也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殉葬的习俗、将敌人头盖骨做饮酒容器、把敌人的头皮挂在缰绳上的做法等。 由于匈奴人是游牧民,他们的生活节奏也随着他们的羊群、马群和驼群的迁徙而调节。他们穿皮革、盖毛裘、住毡帐、崇拜长生天、信奉萨满教。在中国历史学家笔下,他们是聪明的掠夺者,在中国边境侵袭牲畜和抢劫财产,然后在反击来临之前就满载而归。他们传统的战术是诱敌深入,以骑兵的机动和弓箭的杀伤力阻击追兵,从原始时期到成吉思汗时期一直传承了下来。 依据匈奴人的语言在突厥一蒙古种各民族的语言中的地位,有学者把他们归人蒙古人;但他们的领导人有着更突出的突厥特点,因此也有些学者将他们归为突厥种人。 匈奴人那种富于特征性的艺术,被称为“鄂尔多斯艺术”。主要以有程式化的动物纹或其他形态的青铜饰片,马具、座架、饰钉和饰钩,还有末端刻有牝鹿形状的棍棒为代表。它是草原风格化动物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美学发生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考古学研究表明,蒙古和鄂尔多斯的匈奴艺术和斯基泰艺术一样源远流长。滦平、宣化的青铜器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初,甚至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中外考古学家一致认定:中国青铜器从“中周式”转变为“战国式”的因素之一,就是源于鄂尔多斯艺术的影响。 匈奴艺术的主要文物遗址分布是从贝加尔湖到河北、山西、陕西的北部边境地区。比如:外贝加尔省的赤塔墓地和蒙古高原恰克图北部的德瑞斯特克墓地,这里出土了西伯利亚饰片和公元前118年发行的中国汉代钱币;外蒙古的诺恩乌拉一位匈奴王子的墓地和鄂尔浑河岸的杜尔伯斤以及伊勒克一埃里克发现的壁画,反映出萨尔马特一阿尔泰的影响;鄂尔多斯、绥远的归化城、察哈尔,以及热河的滦平、宣化等地区,发现的大多数鄂尔多斯青铜器,也就是内蒙古的匈奴人的青铜器,其产生年代与汉朝时期同时。这种艺术在汉朝和匈奴都繁荣,说明匈奴题材的中国青铜钩,是汉朝艺术家仿照鄂尔多斯原物复制的。在中国六朝乃至成吉思汗时期,鄂尔多斯草原艺术对中国的影响一直都在增加。 P10-13 序言 所有的历史都是世界史。 我们已经习惯于以汉民族的大中华视角审视历史,甚少将目光投向中亚。事实是,牵连着整个欧亚大陆历史脉络的中亚的一次次崛起与衰落,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进程。那些在正统“中华”观念中的“蛮夷”之邦,在不断的迁移流转之中,塑造出了今天欧亚大陆的政治版图。 这就是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所要揭示的主题。 勒内·格鲁塞(1885—1952年),法国历史学家,研究亚洲史的学界泰斗,生于格勒诺贝尔,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历史系。他最初在法国美术部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军队服役,1925年任巴黎吉美博物馆的助理管理委员,1933年成为色努斯基博物馆的指导及该馆亚洲艺术藏品的负责人,1946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格鲁塞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与文化,著述甚丰,其中《成吉思汗》《草原帝国》均系世界历史名著。他还专门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世界历史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草原帝国》从上古的匈奴人开始,以成吉思汗时期作为重点,描述了新石器时代到新疆纳入中国版图为止这片欧亚大草原上无数征服者的历史,描绘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互动的历史画卷。斯基泰、匈奴帝国、突厥帝国以及蒙古帝国这些草原帝国遽起遽散;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些上帝之鞭征服狂飙;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永无休止地碰撞、撕扯与交融。 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角逐基本结束于17世纪。当康熙的火炮在噶尔丹帐前炸响,游牧民族行将退出世界历史舞台,3000年草原舞台上的一幕幕宏伟史剧拉上了帷幕。《草原帝国》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让我们以一种新的眼光审视我们所寄寓的世界,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之间建立起联系,并成为一种情感皈依的连续体。 书评(媒体评论) 《草原帝国》的伟大在于它记录了一段起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雄才胆略与骁勇善战。这本书将给予你智慧与力量,并启迪你一往直前。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雅克布·威尔逊 勒内·格鲁塞是对世界历史学作出卓越贡献的伟大历史学家,他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与文化,他的著作《草原帝国》为我们展现了三千年欧亚大陆游牧民族的恢弘史诗。 ——法国《历史》杂志总编辑 皮埃尔·布尔迪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