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天涯文化在现代美学观中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海南的文化流行元素又有哪些?
在这片流淌着诗意的美域,本书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深度文化游读本。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介绍海南地区的自然风貌、民居、民艺、民俗,进而以精炼的文字,言简意赅地探问其背后的历史源流与文化成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情海南(海南国际旅游岛深度文化游)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李少君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海南旅游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天涯文化在现代美学观中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海南的文化流行元素又有哪些? 在这片流淌着诗意的美域,本书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深度文化游读本。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介绍海南地区的自然风貌、民居、民艺、民俗,进而以精炼的文字,言简意赅地探问其背后的历史源流与文化成因。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广大旅游爱好者尤其是自助游爱好者,以及对海南怀有特殊感情与了解愿望的各阶层读者所编写的。该书倡导以美文笔法,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文化视野,对中国边缘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进行审美化的描述,对其文化形态进行深层的、立体的散点透视。该书邀请生长于这些地区或长期在这些地区生活、工作的著名作家学者撰稿,他们以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揭示这些地区的文化底蕴,并向外部世界掀起其神秘面纱的一角。 目录 天涯:一片流淌着诗意的美域(序) 感性的海口 南渡江的人海口 老街 琼剧:海南人的精神家园 海秀东路 海南美食 热带水果 不夜城的传说 城市往西 大舞台的最后一排 凭吊海瑞墓 文化小气候 人文蔚起的年代 何谓感性生活 三亚之魅 天之涯海之角 爱情的向往 美得惊心的亚龙湾 大东海的气息 南山:世界在此静寂 海山奇观 邂逅、流连与奇遇 伊斯兰从这里登陆? 古崖城 世外小岛 博螯之美 藏在椰林深处的美 田园风光 博鳌小镇 亚洲论坛 蓝色海岸 让我们留住一些什么 东海岸的风光 火山爆发的遗产 荡舟红树林 椰风海韵 文城 万泉河漂流 华侨聚集的小镇 古老的小村庄 中部:原生态的神秘 山高水寒的地方 深山雨夜 五指山 乡野间自然流淌的温泉 与鹿为友 荒莽神奇的西部 解放军由此登陆 苏东坡的儋州 原始森林里的长臂猿 雨后的坡鹿 对原始与美的窥探 西线是一幅织锦画 碧波万顷的南海 珊瑚岛 海上风光 遭遇渔民 永兴岛 中沙与南沙 海上的孤寂 人与海 其他的一点补充 南溟奇甸 移民岛 黎族 生长诗歌的地方 天涯不再遥远 海南美如斯 后记 试读章节 琼剧:海南人的精神家园 老街有时还有琼剧,一般是在节假日的晚上,由街坊集资,搭个棚子,邀请剧团来演出。 琼剧可能是最能反映和显现海南人传统生活状况的。我刚来海南时,发现海南人有两个特点,一是节日特别多,每个月一看见街头巷尾的地上、角落里点着香,烟雾弥漫时,就知道又是一个什么节来到了。为什么海南多节日?我猜测是海南人因远离中土,对自然与鬼神的精神需要和依赖多一些,何况这里历史上是蛮荒苍莽未开化之地,人的精神也要蒙昧一些,所以对什么都有敬畏之心,历史上就有怕官的传统,因此所要祭拜之物也相对多一些。另外一个,就是海南人特别喜欢琼剧,不仅农村,城市里也如此。这与内地地方剧基本退居山野乡村不同。海口每逢节日,就会在一些老街的街头巷尾搭起舞台,请一个剧团来,咿咿呀呀唱到天亮,人们搬着小凳子去看演出。这是我已多年未见之景象,自然也去凑过几次热闹。刚开始时我不以为然,后来挤在人群中看过几次,看法有了一些变化。不错,琼剧演的都是一些老故事,但那都是千百年来人们习惯的人情世故、伦理道德,什么好人有好报,邪不压正,天地有正气,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如宾,家有家法,国有国威之类,而人类几千年正是靠着这佯一些自然真实、简单朴素的道理繁衍到了今天。舞台上花枝招展,大红大绿,缤纷艳丽,演绎着古老而现代的传奇;舞台下老头老太太或唏嘘感叹,伤心落泪,或开怀大笑,热烈鼓掌。是的,这样的情感最不容亵渎。戏剧是最民间的,它来自草根,也就最能反应草根阶层的喜怒哀乐。每一次琼剧上演,就是这些最底层百姓的一次狂欢、一个节日,而大喜大悲的戏剧的生命力也正来自这样的土地。琼剧出现在街头巷尾,而不是歌剧院,恰恰说明琼剧在民间。 海南人喜欢琼剧,有人甚至说琼剧是海南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我去过东南业,那里海南人很多,甚至有一个世界海南人乡团联谊会。而在海外,能够联系这些海南人的纽带,就只有琼剧了。所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都有海南会馆,而这些海南会馆的主要事情或是组织类似剧社这样排练琼剧的团体,或是邀请海南岛的琼剧团来演出,每当这个时候,就算是海外海南人的隆重节日,一定要盛装打扮参加的,一则可以会友,二则可以排解乡愁。海外的海南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海南本土了。每到节日尤其是隆重的节日,海南的几个琼剧团就成了抢手货。在一些市县,平时嫁娶、庆祝生曰乃至开业剪彩,琼剧是助兴的第一选择,是最能调节气氛,制造热闹的。 据学者考证:琼剧又称“海南戏”或“土戏”,估计产生于明末清初,已有三百五十余年历史,比被称为国粹的京剧历史还长一百多年。从起源看,琼剧融合厂黎族的巫歌傩舞与来自江西的弋阳腔诸剧及海南民间小调、民歌,后来又从粤剧、汉剧,甚至京剧、西方话剧中吸取精华,逐渐发展为颇具特色的海南岛地方戏种,并越过琼州海峡,一度流行于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北海、合浦、廉江等地,华侨们飘洋过海,又将琼剧带到世界各地。 海南大学赵康太教授在其著作《琼剧文化论》一书中介绍:琼剧有近两千种各类剧目,其表演程式有五十七项,共一千五百四十二套。音乐曲牌四百多首。其中比较著名的剧目有《张文秀》、《搜书院》、《红叶题诗》等古典剧目,《大义灭亲》、《空谷兰》、《秋瑾殉国》等近代剧目,《红色娘子军》、《石井村》等现代剧目以及《高林学馆》、《青海记》、《东坡劝学》等当代新编剧,这些剧目经过时间和观众的检验,已进入经典,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排演,经久不衰。 海秀东路 海秀东路以海秀购物一条街为中心,是海南建省以后才兴旺起来的。这里集中了明珠广场、第一百货、乐普生及新建的家乐福等比较现代化的几个大型商场,现在的人气和解放西路不相上下,甚至有超越之势。这里还是海口市实行所谓“亮丽工程”的地段。每到晚上,所有的商店都要亮着霓虹灯、灯箱之类,高大的建筑则从下往上打艳丽的钠光灯,照得整个建筑如一个闪光的艺术装置,连两旁的树上也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还有电子礼花闪烁不已,大有装扮火树银花“不夜城”的架势,所以这条街又美其名曰“亮丽一条街”。 海秀路这一带的繁荣建省初期就已初露端倪。建省时,这里就已有两家最早的三星级宾馆,号称“绿岛白宫”的海口宾馆和望海楼大酒店,后来还有东湖宾馆,还有一个四星级宾馆——当时海口最高的建筑、二十四层的国际金融大厦。它们与东西湖及相邻的人民公园、海口戏院构成一个金三角地带。历史上,这里一直是海口的中心,20世纪二三十午代、五六十年代,乃至80年代,都在这里留下一些标志性建筑物。这里也是海口三条主要街道博爱路、海秀路、海府路的交义地带,三条路交叉的圆形转盘却绕着一个臭哄哄的水池,这一带就号称“三角池”,也有人称“三角地”,后来因这臭哄哄的池子太有损海口的形象,市有关部门想办法在上面盖了一个花坛,上面种些花啊草啊,就把臭水池遮住了。刚建省时,人民公园的人口处有一块招聘栏,那就是当年著名的“人才墙”,是1988年前后招聘广告最集中的地方。1988年,海南即将建省办特区的消息传开,立即在全国涌起一股“海南热”,一些热血青年干脆成群结队南下,想来这块即将成为中国最大开发特区的热土一展身手。那时,正值年轻人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创业意识在改革开放一段时间后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全面觉醒,海南于是充当了这样一批青年人的试验场,一时,一个叫做“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潮流在全国掀起。现在看来,那其实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折的一个关门,比较年轻的人们耐不住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那时都叫“闯海者”。这些来闯海的年轻人的一个活动中心就是三角地,一是因为有那块“人才墙”,他们要找工作,所以这是一个交流、提供机会的地方,后来他们也在上面发表一些言论、声明,那吋,“人才墙”可谓全国乃至世界著名,多少国内外媒体报道过那儿;另外是因为人民公园提供了一个比较开阔的活动场所。人民公园的草地上,还有东西湖中心的小岛上,一天到晚都聚集很多人,白天在那儿乘凉,吃盒饭,晚上大家一起围着烧篝火、唱歌、弹吉他。当时最著名的一首歌就叫《海南梦》,那真是寻梦的一代人啊!后来因城建需要要拆掉“人才墙”,消息传开,很多人开着奔驰、宝马车来这里留影纪念,凭吊一代人的青春岁月。“人才墙”的消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标志了一个激情时代的结束。 P6-12 序言 天涯:一片流淌着诗意的美域(序) 李少君 2009年最后一天,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的旅游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石激起千层浪,海南再一次成为最眩目的亮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特别称谓迅速传开。 随后,媒体和专家纷纷解读这一规定,发现其中有一个特别之处: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国际”来命名界定一个区域。此前的每一次开放开发都不曾使用过“国际”字样,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只有海南,第一次被赋予“国际”的概念。因此,一夜之间,“海南”概念在敏感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猛烈爆发,接着,开始成为文化流行元素。 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我有些宿命般地来思考海南的历史和未来。确实,海南总是要在某个时候突然地爆发一下,然后又沉寂下去,这一次,还会是这样吗? 海南历史上是一个贬谪之地,流放之地,古人有“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鸟飞犹需半年程”(唐宰相李德裕诗)之叹。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很长一段时间则是战略前线,处于封闭停滞状态。但如今,历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这里逐渐成为时尚前沿、休闲胜地与旅游目的地,海南拥有的国际品牌酒店数量超过北京、上海,三亚更是众多豪富阶层比拼实力的身份竞技场,也是无数潮流追逐者炫耀展现新价值的发源地,还是作家艺术家向外的现代桃花源和现代香格里拉。因此,这里发生的一系列具有很大影响的活动和现象,肯定蕴涵了一些深刻的意义。 于是,有人提出“天涯文化”的说法。在一次关于“天涯文化”的研讨会上,我发言说:天涯在现代美学观中,被赋予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一系列意义,比如说浪漫,比如说远方,比如说诗意,比如说自然,还比如说想象力……这个变化的发生,我个人认为与我们所处的时代观念和价值有关,在后现代的语境中,比方说在英文里,FRONTIER这个词中,既有边缘、边疆、遥远的意思,同时又被赋予了尖端、前卫、先锋的含义。在人们的日常追求和向往中,又常有“生活在别处”之说,远方成为寄托了梦想和让人向往的浪漫之地,异域、异乡、异国情调成为了美好、情趣的代名词。所以,“天涯”变成了内涵非常丰富的一个概念,很多内容都可以往里面装。因此,可以说时势造“天涯”,这一次,时势也成就了海南。 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可以说恰逢其时。在世界旅游市场,强调最具吸引力的是“三S”概念:即:SUN太阳、SHORE海滩、SEA海洋。如果说“三S”概念主要在欧美流行,那么,海南还有切合中国传统旅游文化中最推崇的自然概念的胜地,海南有三大热带原始森林——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是生物多样性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最近,又特别推出了热带雨林旅游点呀诺达;海南的河流保护得较好,具有原生态,万泉河漂流很受推崇。海南的地域风情也很独特,五指山区居住着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黎族,黎族至今保持着许多相对淳朴的风俗,符合现代人返璞归真、重返自然的精神需求;还有澄迈福山散布的众多咖啡馆,也许是中国唯一的乡村咖啡馆区了。另外,海南的现代旅游要素也非常齐全,会展:有博鏊亚洲论坛,不仅可以满足国际国内重要会议的召开,也可以满足大公司年会和各类专业会议举行;目前流行的高尔夫运动,海南可能是拥有球场最多的地方;游艇:海口、三亚都已有专门的游艇码头;航天航空:文昌航天城的创建,使海南成为航天航空高科技的中心,也因此成为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确实,海南就是天堂。海南的美丽是丰富多样的,五颜六色的。有一年秋天,我去五指山,惊讶地看到漫山遍野的红叶,把整个山都点燃了,如同大自然的色彩盆倾倒在了这里,从嫩绿到深绿,从淡黄到金黄,从浅红到大红……整座山色彩鲜艳,绚丽耀眼,如同宫殿一样富丽堂皇。从那时开始,我就不再把海南仅仅定位为绿色都城或蓝色圣地,海南是灿烂斑斓的美域,是无法用一种颜色来概括的。也许对于别人,海南还意味着别样的内容,比如是创业之地,是施展抱负大展宏图之地,对于我个人来说,海南更多地是美学的意义。我1987年第一次来到海南,当时还是一个大学生,来这里旅游考察,一眼就喜欢上了这片土地,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大海、高山、阳光、小溪、田野、森林、温泉、沙滩……我感到这里到处流淌着诗意,是我心中的美域,一个现代美学的圣地。对于我来说,这里是使我身体放松、心灵超脱的地方。所以,不管后来海南经济上怎样起起落落,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地方。海南还激起了我的诗情。我这些年来主要写诗,我的诗歌全部诞生于这片土地。我在一篇题为《天涯海角,诗歌的故乡》的文章中说过:“在混浊无边的世界的尽头,诗歌才会出现;在喧嚣开始消失的地方,诗歌才会显露;在寂寞的偏远的边缘,诗歌才会呈现;而天涯海角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就是诗歌开始诞生的地方,是世俗开始远离、灵魂开始浮现的地方。” 而我所写的这本书,就是关于海南,关于这一片流淌着诗意的美域的。 最后,再一次感谢傅启旭、谢南健、李再明、吴乾阳等好友和海南省摄影家协会的朋友们提供的精美的图片,他们以自己的艺术为海南增添了魅力。 后记 1989年大学一毕业就来了海南,当时是缘于一个“海南梦”,“海南梦”曾经是那些年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与“十万人才下海南”、“闯海”等事件、名词紧密相联。 1988年十万人才下海南,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堪称一个奇迹,而且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之后,人们的主体意识普遍觉醒了:发现自我,寻找自我,追求自由,向往创造与创业。1988年海南的建省办特区成为这样一种在年轻人中普遍酝酿的社会情绪的突破口。一点就燃,海南岛成了天涯梦——一个乌托邦一样的梦。 一个全新的美好的梦一样的前景似乎很快就要展现在大家面前。于是,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不顾一切地奔向海南岛。那时,这些年轻人有过一个共同的名字——“闯海者”,善良的海南人民则称他们“人才”。那个时候,他们甚至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律地穿着西装牛仔裤,一律地戴着眼镜,一律地说着普通话,当然,还有一律的年轻,刚刚大学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就是这一个一个的在古板的旧体制下被视为不安分的年轻人,创造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奇观:他们从各自的居住地出发,穿过高山大川,穿越中原大地,横渡琼州海峡,不约而同地集体迁移,向南,向南,向南,一齐拥向据说将成为中国最大特区的海南岛。一时,小小的岛屿人声鼎沸,从来没有过这样热火朝天的景象。他们就地扎营,开餐厅,卖报纸,擦皮鞋,渴了自己爬上树摘椰子吃,饿了大伙凑钱打牙祭,累了躺在公园的草地上,冷了就点篝火,高兴了就弹吉他一块唱《我的海南梦》,想家了就抱头嚎啕大哭……二十年过去了,人们事后总结:有人说那是20世纪中最大的两次青年知识分子大迁移之一,是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大规模下海,投奔市场经济,而另一次是30年代拥向延安;还有人则称那是中国年轻一代的第一次青春大觉醒,自己做主,自我选择,自己行动;还有人说这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人们一旦醒悟,就再也不会回头了,人的自由流动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还有人则戏称这是中国当代最大的一次行为艺术,十万人参与的行为艺术;也有人根据现在经济界众多大腕都闯过海南的调查统计,说海南是中国经济界的“黄埔军校”,在海南锻炼过的人与众不同,海南是一座大学,叫“海大”……种种不一而足。 我自己,也算是受这个梦感染而来的年轻人,毕业时不顾家人反对,不管在海南没有任何亲朋好友,义无反顾地就来了。后来,这个梦一度破灭,海南在短暂的火热之后,经济大潮迅速消失,经济发展几近停滞,还一度“负增长”。“海南梦”碎,只留下一片片洁白的沙滩,留下椰风海韵,留下一些散落贝壳,以及一些歪歪扭扭的半拉子建筑,俗称“烂尾楼”,见证那个过去时代的辉煌与梦想。 但后来,又不知从何时起,天涯琼州——海南逐渐成了最热闹的一个旅游胜地。游人越来越多,先是国内,然后是国外,三亚已真正成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国内游客接踵而至。连大街小巷的招牌,也是多种文字并列。近些年,更是据说在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城市的白领和时尚人士中,出现了一种叫做“海南梦幻症”的病,这种病的病情据说是这样的:每次到海南岛观光旅游回来,就会有好几天都神情恍惚,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无精打采,工作也不想做,对周边环境也很厌烦。而其病因,据说是因为海南岛太美丽了,梦若天堂,在海南岛的时候,纵情玩耍,充分放松,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兴奋到极点。自然的纯粹的美丽的大海、白云、青山、绿树,清爽的空气,璀璨绚烂的色彩,让人流连忘返,摆脱一切拘束,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性情与热爱。而回来后,就好像从天堂突然回到人间,一下子变得枯燥无味,觉得难以忍受,格外郁闷。 我很相信这样的传说,就说我自己吧,在海南生活久了,去哪儿都觉得不适应。而那些因各种原因离开海南岛的人,总是牵挂惦记这儿,总是有个海南情结,总要过很长时间才能习惯异地。我有一个朋友,到了英国十多年来,每年都要回来,她也没有什么事情,问她回来干什么,她说只是因为“惦记着那片海”。有一次圣诞节,我打电话给她,她第一句话居然是:“那片海还好吧?”她说,其实不是别的地方看不到海,而是没有哪片海能像海南岛的海那样美丽、原始、没有污染,让人无论走到哪里,都魂牵梦萦。还有一位现在北京的朋友,离开海南已经十五年了,可他每年四月的一个周末都会回来,邀约当年一起闯海南、还留在海南的朋友们喝个酒吃个饭,然后第二天早晨坐飞机回北京,星期一照常上班。 我还知道,很多人第一次来海南岛就决定在海南买房,所以海南岛火热的房地产百分之七十是外地人购买,这其中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的,也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德国的。 我一点都不觉得惊奇。因为在二十年前,1988年,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时,我第一次来海南岛,我就被海南岛的天然的美丽、纯朴深深打动了。在三亚,我看到一个招聘中学老师的广告,我就动了立即应聘永远留下来的念头。从那时开始,我就有心了解、关注海南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从旧时的琼州到现在的海南,让我对她有了更丰满、更全面的认识。 我也算是一个去过十多个国家的人,见过大海、大草原、大沙漠、大戈壁、冰川雪地,在我的经验中,除了一次巴黎的短暂居住生活让我有了如同海南般的梦幻感觉外,其他地方虽然也很美,却还达不到如此切入骨髓的迷醉。而且巴黎的梦幻感觉想起来还是有很多人为的因素,一是巴黎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水气息,二是巴黎是全世界美女的集中地,美女如云,让人目不暇接,神情恍惚,所以始终如在梦里。只有“海南梦”,是纯自然的,只要置身这片土地,就让人如在梦里。 还是不说那么远了,还是让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对天涯琼州梦幻般的感觉吧。 最后感谢参考过的一些图书如《海南读本》等,其中的一些资料和思考令我受益匪浅。 书评(媒体评论) 读了少君先生这本琳琅满目的书,才知我对海南知之甚少,即便我已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 ——著名作家 韩少功 对我这个生长于白山黑水的粗莽汉子来说,“海南”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遥远的梦。这个梦的前边要是加上了“风情”二字,那就是一个永远的梦。 ——北京大学教授 孔庆东 每到冬天,我就会到海南住些日子,迷恋那儿的阳光、椰林和沙滩,微风从海面吹来,带来浪漫的气息。少君就坐在那里,写下这本书,让我一再回想起迷人的海岛风光。 ——网络作家 慕容雪村 海南有大美,一是自然风景,二是时代性赋予的精神之美,李少君先生的这本书,是将这两者表现得最全面充分、最淋漓尽致的。 ——天涯社区董事长 邢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