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匹被狮子追逐的斑马,假如你是一个在茫茫荒原上饥肠辘辘的原始人,你的身体将会做出怎样的生理反应?
然而,你不是,不是斑马,也不是原始人,你是一个衣食无忧、生活舒适的现代人。但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却带给你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引起怎样的生理反应?
于是你得了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胃溃疡、性功能衰退等疾病,而这些病症是斑马和原始人类绝对没有的……
健康生活从解压开始!
你是否因为生活太复杂而苦恼?你是否想过到底该怎么做,日子才能过得更自在、更轻松、更快乐?
本书为你提供一个简单的态度和想法——从“减”之道,其目标在于为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领域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无限可能。
快乐新方法,让你一步步去除多余负担,迈向幸福!
“压力”这个词对现代人来说,大概早已耳熟能详。无论是由时间、金钱、工作表现、职位升迁、人际关系等带来的焦虑,还是生活里的许多不如意:名落孙山、情场失意、工作无着、生意失败、夫妻反目、朋友成仇、久病缠身、亲友故去……
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对生活、对命运的缺乏掌握,是现代人主要的压力之源。对自身反应的不了解,甚至错误的认知,也是压力之源。像你的心血管(心脏病、高血压、中风)、能量代谢(糖尿病)、消化道(胃溃疡、结肠炎、便秘)、生长(侏儒症)、生殖(不孕、性无能)、免疫(各式传染病)、神经(神经死亡、学习记忆困难、老年痴呆)、精神(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等,都可能出问题。
本书是关于压力、与压力相关的疾病,以及抗压之道的入门指南。
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能够应付某些具有压力的紧急事件,却臣服于另外一些同等强度甚至更轻微的压力而得病?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罹患与压力相关的疾病?与他们的性格又有什么关系?
纯粹心理的压力是如何让我们生病的?
为什么压力容易让我们产生抑郁、早衰、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我们的社会地位与罹患与压力有关的疾病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我们怎样加强应付周围压力的能力?
这些问题,将在本书中得到解答。
水管的选择和膀胱
·体内最可能流失水分的地方是哪里呢?
·尿液一旦离开了肾脏,往下进入膀胱,你就无能为力了。
如果我们不谈太多细节的话,活化心血管系统是件比较简单的事,首先要做的是把心脏推向高速挡,让它跳得既快且强。做法是把副交感神经给关了,并启动交感神经及分泌些糖皮质素。最终的结果是,血流变得更快也更强。面对最强大的压力,心脏的输出功率可达静止时的五倍。
第二组的变化发生在血管。想要了解个中三味,假定房子的一边有个水龙头,你想要接条水管,把房子另一边刚燃烧起来的火给浇灭。这时你有两条直径不同的水管可用,但每条的长度都离火源还差3米左右。你当然想选一条接上后可以喷出强力水柱的水管。假定第一条水管直径长达一米,管壁由柔软如棉花糖的材质所构成,很显然不适合院子里使用;另一条水管直径约2.5厘米,由强硬的材质构成。你到底要选哪一条呢?
如果你选的是第一条,显然你要花上很长的时间让水管充满水,因为管径太大了。就算水压开始增加,但由于管壁非常柔软,那也只会将管壁往外撑。最终,你的脚边会形成个小水塘,而房子早烧光了。如果你选的是第二条水管,那么灌进水管的水,由于狭窄的管径及坚实的管壁,将以相当大的力道从水管的另一头冲出。
如同第二条水管会增加水压,那和它类似的动脉也会使血压上升。在心血管对压力的第二阶段反应中,交感神经系统在糖皮质素的协助下,造成体内一些重要的动脉收缩。这些动脉的外围都有一圈圈微细的环状肌肉包围着,相当的奇妙;投射于此的交感神经,就造成这些肌肉的收缩,血压也就随之上升?
这些主要血管的收缩,使得血液以更快的速度流向运动中的肌肉。同时,通往体内不是那么必要所在的血流,就会大幅减少;其中包括供应消化系统以及通往肾脏及皮肤的血流。这个现象最早是在1833年,从加拿大的一位原住民身上发现的。这位原住民腹部遭到枪伤,医生将他的腹部切开,胃肠道以一根管子与外界相通。当这人安静坐着,他的肠道组织呈粉红色,显示血流充分;但只要他感到紧张或愤怒,肠黏膜马上就变成白色,显示血流量减少。
面对压力,心血管系统在功能的施展中,肾脏也在参与。如果你是那匹受伤的斑马,失了不少血,但还是得跑过一大片草原,花上一小时进行迂回躲藏战术。天很热,平常这是你喝水的时候,这会儿却是不可能的。于是你得设法节流,保存体内水分。要是由于脱水或出血造成血量下降,那么不论你的心脏及静脉如何努力,你都不可能供应足够的养分给你的肌肉。体内最可能流失水分的地方是哪里呢?当然是尿液了!而尿液中的水分即来自于血液。因此,你的脑子会给肾脏传达信息:停止形成尿液,把所有的水分都再吸收回到循环系统。这是靠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以及一群调节水分平衡的相关激素所达成的。
那么,如果心血管对压力的反应中,有一项是借着抑制肾脏的尿液形成,而保留水分给循环系统,那么为什么人在极度惊吓时,会小便失禁呢?这是现代科学仍然未解的问题之一。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解答一个更大的问题:为什么人要有膀胱?如果你是只老鼠或狗,那膀胱可是个好东西。这些动物把膀胱装到快要满出来时,就在其住地走上一圈,标示其疆域的界限,用特殊的味道告诉邻居:“闲人莫入”。对于标示体味的动物来说,用膀胱是个合理的选择。对人来说,膀胱的存在是个谜,那只是个无意义的容器。至于肾脏就不同了,它是个双向的器官,可以进行过滤,也能进行吸收:它可以将水分从循环系统中滤出,又可借助一群激素的作用,再把一些回收到体内。尿液一旦离开了肾脏,往下进入膀胱,你就无能为力了,膀胱是个单行道。当有紧急情况时,带着膀胱及内含物在草原上奔驰可是个累赘。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排空了吧!
长期压力及心血管疾病
·单纯的社会压力即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
·长期的心肌梗死,让你面对任何体能上的压力时,便产生严重的胸痛。
每次家里的孩子惹你生气,就让你的心脏、血管及肾脏大肆工作一番,迟早你要患上心脏病。由心理压力所造成的不良适应压力反应,没有比心血管系统更让人清楚的了。当你在奔跑逃命的时候,改变的心血管功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血液给大腿肌肉;这时,供需之间有最佳的平衡。但是如果你坐在那儿,单是想着把车钥匙给你的小孩会有什么后果,就让你呼吸急促,陷人恐慌,你的心血管系统也同样地将更多的血液送往四肢的肌肉。这没什么道理,到头来只有害处。长期心理压力下引起的血压上升,是如何造成心血管疾病的?
简而言之,你的心脏不过是个没有思考能力的机械装置,而血管比浇水的水管也好不到哪里去。心血管系统对压力的反应,只是当时工作得更卖力些,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损伤,就像家用的水管一样。
问题之一是血管产生耗损的方式。心血管系统的一个特色是:大血管(比如主动脉)一路上产生分支,形成较小的血管,后者再分出更小的血管,以此类推,最后形成千万条的微血管网(循环系统不过占全身总质量的3%,但人体内任何一个细胞离最近的一条微血管,都不超过五个细胞的距离,由此可见循环系统的分支是多么的广泛及有效率)。这样的分支系统有个特性,就是分叉的位置特别容易受伤:分叉点的血管壁首当其冲,接受血流压力的撞击。因此道理很简单,只要增加流经系统的流体压力,那些分叉点便容易产生乱流,血管壁也更有可能遭到伤害(这是简单的流体力学,用于人体和用在城市的自来水系统是一样的)。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