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拯救独生子女
分类
作者 张振鹏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独生子女的教育和性格塑造问题,是一个横亘在孩子成才路上的巨大绊脚石。

当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渐渐长大步入社会,却发现再没有一个人可以依靠……

当一代独生子女开始养育“独二代”,更多的问题接踵而至……

由张振鹏编著的这本《拯救独生子女》用精彩案例演绎当代独生子女的问题和父母的困惑,有实际的培养建议帮助父母改善与独生子女之间的关系,掌握教育独生子女的方法。

内容推荐

由张振鹏编著的这本《拯救独生子女》从独生子女父母的角度来写的,向广大独生子女父母揭示了当代独生子女的诸多个性以及形成这种个性的原因。《拯救独生子女》从独生子女的现状出发,引导父母改变固有的错误教育观念和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有效的教育体系,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从而帮助父母了解独生子女的问题、特点,分享独生子女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以及针对自己的独生子女施以最好的教育,进而让自己的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目录

上篇 独生子女的现状

 第一章 孩子,你怎么了?

  我的孩子,我管不了——独生子女成了问题人群?

  父母的“头变大了”,孩子也“很无辜”——头疼的父母和郁闷的孩子

  孩子有问题,是后天造就的——独生子女的毛病不是天生的

  爸爸妈妈是罪魁祸首?——棘手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还好,“羊”还没有“丢”完——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第二章 独生子女“强悍”的一面

  我的眼里只有我自己——自私任性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这不关我的事,我干吗要管——无责任感的独生子女比比皆是

  我就是不听你的,你能怎么样?——我行我素是独生子女的“个性”

  你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知感恩是独生子女的“标识”

  我可怜他,谁可怜我啊?——缺乏爱心的独生子女很常见

 第三章 独生子女“脆弱”的一面

  我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敏感、脆弱是独生子女的特质

  大家都不喜欢我,这是为什么?——协作性差,因为独生子女孤傲

  你要不帮忙,我该怎么办?——依赖性强是独生子女难以自立的关键

  你们是不是想把我逼死——爱走极端是独生子女经常走错的“路”

 第四章 独生子女“优势”的一面

  我可以做到,我是最好的——自信心足是独生子女的“阳光面”

  我是你们的开心果——活泼好动是独生子女的“可爱面”

  一个圆圈可以有很多种意义——想象力丰富是独生子女的“大思维”

  爸爸妈妈把爱都给了我——独生子女可以享受“爱的专属”

中篇 拯救独生子女要走进他们心中

 第五章 学会欣赏,才能拥有独生子女的心

  孩子都是纯净善良的天使——人之初,性本善,让孩子的良善心保持下去

  爱孩子就要接纳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希望附加在孩子的身上

  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别给孩子贴或“笨”或“傻”的“标签”

  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尊重孩子的爱好,欣赏他的特长

  不要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比较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严重伤害

 第六章 把爱之花种在独生子女的心田

  告诉孩子,有爱的心最美——善心善行给别人温暖,也给自己帮助

  多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告诉孩子“不以善小而不为”——让小善积累孩子的大爱之心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就会感同身受

 第七章 为人父母,身教重于言教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父母要上好“无声的教育”这堂课

  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别让孩子这张“白纸”染上“污点”

  千万别说一套做一套——坚决不做“两面派”,否则孩子会很失望

  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学圣贤,给孩子做有道德的好榜样

 第八章 平等不是没大没小,而是互相尊重

  尊重孩子,并不是处处都依着他——别溺爱,尊重的是孩子的独立人格而非要求

  要有威严,但不要随意打骂——为棍棒而棍棒的父母是没有威严的

  尊重不是伪装自己就能得到的——不要装模作样,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

  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倾听孩子,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推己及人,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下篇 造就新时代的好孩子

 第九章 让独生子女明白坚忍的意义

  会忍耐的人有福气——教孩子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

  贵人语迟——祸从口出,不要让孩子说话像个机关炮

  路径窄处,让一步与人行——孩子宽容他人就是幸福自己

  黎明之前都是黑暗的——教孩子懂得在逆境中坚持一会儿

  越挫越勇的人是胜利者——让孩子不怕挫折,在挫折中成长

 第十章 坚强的体魄是一切成就的基础

  学习好身体也要好——不逼孩子苦读,给他放松的时间和空间

  早睡早起身体好——教孩子生活作息有规律,把握时间

  合理饮食很重要——让孩子多从饮食中汲取营养

  常去大自然中走一走——与孩子一起放松心情,开阔心胸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找回童心,在游戏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第十一章 孝心是独生子女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孝顺的孩子事事顺利——教孩子认识到“孝”的重大意义

  孝心可以感天动地——让孩子感受孝的神奇力量

  孝顺不是一种形式——教孩子掌握孝的实质,不要做“表面文章”

  爸妈带头做,孩子跟着学——榜样示范,孝亲家风代代传

 第十二章 重视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

  你是一个好妈妈吗——对照好妈妈的标准反省自己

  推动摇篮的手是拯救世界的手——好妈妈责任重大

  好妈妈不只要照顾吃穿——只养育不教育就是失职

  要学着和孩子交流——交流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说教与训斥

  注重学习但不能急功近利——成绩不是一天能提高上来的

 第十三章 和谐的家庭是独生子女永远的依靠

  和谐的家庭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家庭不和对孩子有太多的伤害

  孩子希望看到父母微笑的脸——不要把坏情绪带回家

  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相互拆台,何谈权威?

  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别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和恐惧

  和谐家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全家达成协议,一起贡献力量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孩子,我管不了——独生子女成了问题人群?

今天,独生子女似乎成了叛逆、不听话、任性的代名词,似乎不受父母的管束才是名副其实的独生子女。其实,孩子受不受父母管束,与他是不是独生子女没有最直接的关系。有些家庭,儿女成群,但个个不听话;有的家庭,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是孩子却非常懂事。

当然,在这个提倡计划生育的年代,儿女成群的家庭几乎看不到了,所以,独生子女就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群体,而这个群体所展现出来的任何问题,都莫名其妙地与他们没有兄弟姐妹联系在了一起。

王林今年上初中2年级,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妈妈为他请了3位家教老师,分别补习数学、英语和语文。妈妈一心想着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上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所以,王林的课余时间基本不受自己支配。在上初二之前,王林还比较听妈妈的话,虽然想多玩一会儿,但是,如果妈妈不允许,也就算了。后来,王林迷恋上了去网吧上网,经常放学后会晚回来时,妈妈逼问多了,他就直接说:“我去网吧了!”

妈妈为了不让他常常出入网吧,就给家里的电脑安装了网线,想着孩子在家上网,总比在网吧强。但是,这不但没有约束住王林,王林还变本加厉地夜不归宿。而且,妈妈越是管他,他就越是不回家,后来,还偷偷地拿父母的钱出去玩……面对王林的状况,妈妈无奈地感到,自己已经没有能力管住这个孩子了。

王林只是同类独生子女的代表,他们表现为学习成绩差,经常出入网吧,与父母关系紧张,根本不受父母管束。而有的孩子表面上安心学习,不和父母对着干,但自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随心所欲,突然有一天干出的事情简直会让父母无法接受,比如:早恋导致的怀孕、堕胎、私奔……是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成了问题人群?还是社会大环境引发孩子们一个个地成为了问题少年?还是父母的教养模式把孩子引入了成长误区?

也许,父母只有弄清楚出现问题的原因,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管不住孩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时候乖巧可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呢?

原因一:父母太“孝顺”孩子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都没有独生子女的概念,很少有家庭只生一个孩子, “人丁兴旺”是老人们常说的话。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于是,第一批独生子女诞生了。父母怀抱着这一生唯一的一个孩子当然是爱不释手,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寄托、唯一的希望。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独生子女不知道有多贵重,他的价值完全因为“少”而体现出来。从此,父母不由自主地就给了孩子如同皇帝一样的特权,深怕他有个三长两短,因为,他就是父母的“命根子”啊!

晓冰的母亲一位医生,特别注重对孩子身体的保养,但是越保养,晓冰的身体越虚弱;越虚弱,父母就越怜爱他。晓冰上小学后,只要稍微有点感冒,母亲就向老师请假。平时,父母就为晓冰端水端饭的,生病时更是伺候得妥妥当当。而且,家里的好吃的、好喝的都给晓冰留着,晓冰要是没吃够,谁都别想先吃。

随着晓冰的长大,父母并没有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因为父母认为:孩子身体不好,只要孩子平安健康,我们别无所求。即使晓冰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虚弱,父母还是像孝顺老人一样,孝顺着他。他学习时,爸爸给他倒好洗脚水,妈妈为他煮夜宵……即便如此,晓冰却对父母越来越无礼,总是使唤父母,稍有不如意就对父母呵斥起来。显然,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交换了。

您从这个例子中是不是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独生子女因为太金贵而拥有了一个空前的特权——“被孝顺”。父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原本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个爱如果过度了,或者没有原则了,就变成了溺爱,就变成了无条件的服从。

如果孩子习惯接受父母给予的溺爱,一旦父母开始管教孩子,孩子就会觉得非常不适应,于是,他就会用“不听话、不服从”来表达自己的不适应。如果父母一定要让孩子适应,孩子就会开始和父母对着干。这就是父母管不住孩子的根本原因。

原因二:父母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当父母们感叹“我的孩子,我管不了”的时候,这其中的“管”一定包含了对孩子的经济约束。第一批独生子女刚刚出生,就遇到了改革开放的美好春天。于是,独生子女们一天天长大,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商店的数量不但增多了,规模也扩大了,商品的种类也越来越繁多。别说孩子,连成年人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

上初中2年级的刘磊从小花钱就大手大脚,有什么物质要求,母亲都尽量满足他。可是,随着他年龄的增大,“胃口”似乎也大了起来,想购买的衣服、鞋袜都是名牌。父母也逐渐觉得这个孩子实在是太能花钱了,于是决定约束一下他。

当父母提出缩减刘磊的零花钱时,刘磊表现出异常的愤怒,然后给父母列举很多地方是如何需要钱,还告诉父母说:“你们都是社会上混的人,不知道钱的重要啊?”父母被刘磊噎得哑口无言。几次这样的碰撞下来,父母只有无奈地表示:随他去吧!

父母原本是不想再让这唯一的命根子过自己小时候过的苦日子,所以,无论收入多少,只要孩子想买什么,总是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但是,父母越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越不知足,孩子的欲望一再增加,父母的底线一再降低。终于有一天,父母觉得不能再这样了,便出手约束孩子,但是,已经花钱成性的孩子怎么会乖乖听话?而父母为了少和孩子生气,索性不再管了,也就成了所谓的“管不了”。

原因三:父母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出淤泥而不染

现在的时代,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网络本来带给人们便利,但是,孩子在没有判断力的情况下,容易被网络上的很多东西所诱惑而走进成长的误区;又比如,娱乐业异常繁荣,但是,那个充满霓虹灯的场所暗含着很多肮脏与罪恶;再如,异性之间的交往再也不用受封建思想的禁锢,但是,这种过度的开放已经大大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任何是一个时代和社会都是“阳光”与“阴暗”并存的,而孩子对于他所没有接触过的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想了解、想尝试。

然而,面对阴暗的东西时,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许……否则……”父母一再“堵”,一再想办法不让孩子了解,但是,孩子越发好奇,想方设法地去“探索”,结果就形成了父母拼命管、孩子拼命不服管的现象。最后,父母又一声长叹:“唉!我的孩子,我管不了啊!”

其实,父母要做的应该是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接触网络,但告诉孩子哪些是有损身心健康的,让孩子自己远离;父母也要给孩子讲一些娱乐场所发生的打斗、被骗吸毒、被灌迷药等事件,让孩子自己有所警惕;父母更要让孩子知道如何与异性同学保持有礼有度的交往,不至于小小年龄就被情感伤得体无完肤。

如果父母让孩子了解“淤泥”,并鼓励孩子做一朵莲花,那么,孩子还会那么难管吗?

P18-21

后记

到这里,这本书就算告一段落了。

不知道您读完这本书,是否认同“拯救独生子女”的概念,是否对书中所描述的现象有一些感慨,有一丝共鸣?如果我们的书能够让您在教育独生子女这个问题上有些许的收获,那我们就很满足了。

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教育独生子女也不难。有时候,方法也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树立一种观念:自己身正,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教孩子就是“不教而教”的事情。记得有句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要我们以身作则,在生活的点滴中不忘记自己的身份——父母,不忘记身后时刻都有一双眼睛在“监视”着我们,我们自然就能“小心行事”,自然就能做好“身教”了。看到这里,有的父母可能会说:“这多累啊!”说实在的,没有那么累,开始是有点难,但习惯成自然,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我们这点“小累”又算得了什么呢?今天不累,明天会大累的!

孩子是我们一生的希望。我们不要舍本逐末,成了事业,输了孩子,最终我们将会满盘皆输,人生幸福也就无从谈起。

希望“拯救独生子女”这样的“雷人”标题,能够让您有一些省思。

最后,还是想表达一下内心的感谢之情。

感谢您的信任与选择,感谢您的阅读,感谢您的思索。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与鼓励,感谢参与本书写作的诸位老师,他们是周扬、张淑涵、翟晓敏、齐梦珠、周雅君、许婷婷、梅梅、施杭、丁慧娟、雒真真、贾联、刘伦峰、梅云等;感谢多年以来都关注我、给予我支持的家长朋友。

书中不足之处,冀望广大读者及专家不吝赐予指正。谢谢你们!

张振鹏

2010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教育独生子女绝对不是一件辛苦、枯燥的事情,它应该让你从内心深处感到快乐。

——日本著名教育实践家、畅销书作 多湖辉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那么请享受你的独生子女;如果你现在是一位成年独生子女,那么请欣赏作为独生子女的你自己。

——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 皮克哈特博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5: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