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哲学的故事》由英国L.A.贝克所著,这是一部一位西方人写给西方人看的关于东方文化的通俗书籍。当然,本书所介绍的毕竟是哲学,因而其通俗性也就仅有相对的意义。而且,东方哲学历来被西方人视为十分地晦涩难解(部分是由于语言文字的缘故),平常人总将其视为畏途而敬而远之——只有那些具有超乎寻常智慧的人才敢深入东方智慧的宝库。在这种意义上,应该说,本书已经足够通俗。撇开其他的一切不谈,能够把东方哲学问题演绎到如此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其原有意韵,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方哲学的故事/野骆驼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锡兰)L·A·贝克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东方哲学的故事》由英国L.A.贝克所著,这是一部一位西方人写给西方人看的关于东方文化的通俗书籍。当然,本书所介绍的毕竟是哲学,因而其通俗性也就仅有相对的意义。而且,东方哲学历来被西方人视为十分地晦涩难解(部分是由于语言文字的缘故),平常人总将其视为畏途而敬而远之——只有那些具有超乎寻常智慧的人才敢深入东方智慧的宝库。在这种意义上,应该说,本书已经足够通俗。撇开其他的一切不谈,能够把东方哲学问题演绎到如此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其原有意韵,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内容推荐 西方的主要成就在于拓展了人类的知识视野,而东方则在开发人类精神领域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正是东方人对生命本源、本质的探索和智慧结晶,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心灵滋养品;亚洲各民族亦因此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有其永不磨灭的神性魅力。 《东方哲学的故事》由英国L.A.贝克所著,作者以一个向往、热爱并在相当程度上理解东方精神的西方人的眼光,阐释着超凡脱俗的印度古典哲学、瑜伽与佛教,神秘而充满生命激情的波斯苏菲教,以及讲求个人道德完美主义的孔孟之道,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老庄哲学…… 在这本《东方哲学的故事》中,东方的神秘面纱一层层地揭开,亚洲的心灵之光在悠悠岁月、茫茫宇宙中熠熠生辉。 目录 第一章 印度哲学的起源 第二章 冥想及其力量 第三章 《薄伽梵歌》与高级意识 第四章 佛生佛灭 佛法无边 第五章 西藏《死经》 第六章 爱好神秘主义的波斯人 第七章 孔子人格的力量 第八章 博大精深的孔子学说 第九章 中国古代社会组织和中国精神 第十章 伟大的神秘主义者老子 第十一章 庄子的讽刺与幽默 第十二章 帝王之师——孟子 第十三章 禅宗在中国和日本 第十四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如果普通西方人接触有关亚细亚的话题,并且有人要求他就此问题发表点感想,那么,他对亚洲的印象极可能是这么一副样子:亚洲是一个极富浪漫情调、到处都是传奇故事的大陆;就商业交往而言,则是一个极适合在西方的严格监护之下进行交流的地方j那里居住着半开化甚至全然未开化的土著,在与他们平等地打交道之前,亟需基督教化和文明开化;日本人则像是经过特殊训练因此极善模仿的猴子,出人意料也十分危险地挣脱出来,硬挤入西方人的领地,并由此而激发起亚洲其他部分产生了一个很不幸的想法——亚洲完全不必让西方民族代为管理,它完全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事。 这位先生还要添油加醋地唠叨些诸如亚洲的廉价劳动力的威胁呀,欧洲人在亚洲的立足之处呀等等。如果他有对知识的渴望,也许会热心地问些诸如亚洲人对世界的社会哲学、都市建筑、人类思想及宗教信仰等究竟有哪些贡献之类的问题。他也许会谦虚地同意中国人确实有些“奴性”,接着又马上说他发现日本人做生意的方式简直半点也不可靠。不等你说出任何不同意见,这位老兄就会一溜烟儿地走掉了,因为他沉湎在对西方的超级“迷信”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种落后于时代的糊涂宝贝就快要绝迹了。然而,在这为数众多的每一个广为流传的臆断和妄语的背后,隐含着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哲学引导着亚洲各民族的前进道路。并且,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随着欧美与亚洲的联系日趋密切,亚洲问题正一天天成为美国和欧洲性命攸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研究那里的哲学思想及其民族性成果、那些创造这些思想与成果的人们,从而得到有关亚细亚及其价值体系的一些明确的结论,是件值得一试的工作。我希望能以极为简明的文字达到这一目的;并能使任何对亚细亚感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不得不关注亚洲与自己的相互关系、不得不思考这种相互关系对自己的现实作用的人们有所帮助。唯一的问题是,突发事件的强力会迫使我们关注、思考亚洲问题,到那时我们对亚洲的了解和理解将变得极为重要。就我以及许多别人而言,研究亚洲必将得益匪浅,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我的观点而已。 最近,印度的一些愚昧无知和社会失败——血祭、童婚,以及其他种种可耻、弱点和种种阴暗面暴露于世人面前,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可否认,这些阴暗面确实存在,但问题的另外那一面却被忽略了。而且人们对造成这些阴暗面的原因也未加探究,而这又正是最为需要的。我真诚地期望着,有教养的亚洲人能以同等的勇气和同等的公正再加上更多一点的知识,去承受我们欧洲的阴暗面,去承受我们欧洲那同样乱得一团糟的管理。在以上的两种情况中,有哲学头脑的人们应该明了,故事还远远没有讲完,在这样的情形下,真切地估量一个民族对于世界的价值是决然做不到的。在这两种情况的任何一种中,人们都希望寻根溯源,然后才能进行“末日审判”。寻根溯源——这恰恰是我所要尝试的。 在一本以阐述亚洲哲学思想为使命的书里,作者并不关心这些哲学的实践结果。哲学并不理会所阐述的那些真理究竟被用来干些什么,我也如此。对真理的探索并没有什么世俗目的,一旦哲学变成有意识的功利主义的东西,它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本性的一半了。我也不想细究所有以某些伟人的思想为源泉,并因那伟人而占有一席之地的哲学和信仰的细枝末节——要那么做得搬来整座图书馆;我只希望能指出关键所在。所以,我要从印度开始。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度是亚洲思想登峰造极的关键所在。这样的说法,就中国而言,有这样那样的例外。但中国在后期无保留地接受了印度的影响和印度的思想,因此对那些例外就不宜过分强调了。 那么,我们就从印度开始吧。 要在哲学与宗教之间划一条严格的界限是十分困难的。古今中外皆如此,现代社会亦然。做这样的区分在印度尤其.困难。在那里宗教先人为主,时至今日依然决定着那里生活的全部外观,甚至比对宗教有异常迫切、专横的需求的犹太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要写印度的哲学就绝不能与其宗教割裂开来。 最初确立印度哲学雏形的人们,是衍生出包括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印度-欧罗巴种族的古代强大种族的一支。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他们自称为“雅利安”(Arya),意思是“高贵者”,这个字眼至今仍然存活在德语中,即ehre,意为“声望”、“荣誉”。他们以肤色——这在当今的美英两国仍然是种族的鲜明印记,以此为标准的种族排外传统源远流长,他们尽量长久地、高傲地保持着与被其侵占和征服的其他有色种族的区别。P1-3 序言 写作本书的初衷,是用尽可能简明易懂的方式向不习惯东方表达方式的读者介绍亚洲思想和思想家。这意味着不是翻译原著,因为翻译需用大量我们所熟稔的英文术语,而这些术语却往往不能充分表达原文的含义。我唯一希望的是,我的努力并不是毫无结果,也没有引人入歧途。 亚洲思想的价值日益为西方学者所承认,了解亚洲思想宝藏的渴望哧愈来愈显著、明朗。商队带着比金银珠宝更为贵重、更令人向往的财宝从亚洲腹地源源涌出。 西方人的成就主要是在智力开发与应用方面,而东方人则发展了人类的意识,只有日本是个令人感兴趣的例外。日本人的思想似乎是东方与西方的某种综合,它既与东方思想有相像之处,又与西方思想有一致的东西。而要介绍亚洲的思想成就,伊朗人的独特贡献必不可少。 东西方价值观并不冲突。毋宁说,二者相互补充因而可以相互交流。这一观点一旦得到整个世界的认同,将是莫大的幸事。如果那样,将会出现思想的自由传播。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学则是其智慧的结晶。如没有这两方面的共同基础,民族间势难相互理解,而理解恰恰为当今时代最必不可少的。在本书中,读者至少可以发现东方思想所建构、阐述的深切的同情之心。我认为,这种同情之心,是人类思想在其能涉及的领域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为了写作本书,除了我个人已有的对那些所涉及到的国家、那里的人民、他们的信仰和哲学等等的知识之外,还参阅了大量有关书籍,也与很多东方友人就有关问题做过探讨。借此机会,我对那些书的著作者们及朋友们谨致衷心的谢忱。 如果详细地罗列有关作者及友人的名字,简直不可能——那就得另外再写一本书了。我所能说的仅仅是,在某种意义上,像本书这样的著作绝不可能纯系新颖独创之作。倘若有哪位专家学者垂顾拙著,请千万体谅本书写作的初衷,体谅本人面向广大普通读者介绍东方思想所面对的巨大困难。也许,真正的“理解”会在这里意外地出现,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魔障”的人是难以想象个中滋味的。 亚当斯·贝克 (依·拜灵顿) 1928年于斯里兰卡 后记 未来的希望是东方和西方相互混合、融合而形成精神上的兄弟关系。在这种全新的关系之下,外在形式将变得毫无意义。企盼着地平线下的那轮朝阳早早升起,是一切了解并热爱着东方和西方的人们的共同梦想和志向。 思想溪流的大趋势是由高向低涌流,这正如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朱木拿河等,都发源于北部的高山峻岭,而一路向下滔滔而去。这些河流流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广阔地域,灌溉农田、富饶土壤、确保丰年、造福百姓。我在本书所概略介绍的那些思想也会这样吗?它们也会从高高的喜马拉雅山顺坡而下,滋润众多各不相同的民族、国家吗?还是将继续维持其供养亚洲人精神世界的现状呢? 我想,维持现状是不可能的。欧洲(我把美国也包括在内)走着自己的路,对从近东引入的宗教心满意足,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认为对自己来说一切已经足够好了,不再需要亚洲其他边远之地的思想之光了。欧洲对掩蔽在广袤无边的喜马拉雅山背后、以及大通道那边的事物一无所知。但她又绝不能说在闪米特人的思想学说之中发现了自己的民族之魂。欧洲会返璞归真吗?她会回归到她那还不怎么发达的阶段时与自己同缘同种、具有同一精神世界的人们的学说、思想中去吗? 我认为,欧洲不会公开承认任何一种伟大的亚洲信仰——例如自称为吠陀主义者或佛教徒的信仰。而且,恐怕即使在亚洲,吠陀主义者或佛教徒这类称呼、标签也已经呈现逐渐消失之势。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想会变得越来越趋向于折中,越来越趋向于吸收、同化一切事物的精华。然而,既然伟大的信仰是桥梁而不是壁垒,我因此相信:人们将会鼓励打破一切信仰壁垒,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 在所有这类关涉信仰的事物中,印度必然要领导世界,因为她过去曾把对精神世界的探究开发作为天职而全神贯注;在其他民族猜断不决之处,他们早已明了于心——探知了其中奥秘,并给予了明确的勾勒、说明。当今时代,褊狭的犹太神学正走向终结,而基督教则正以全新的面貌在西方发展,并且我相信,基督教会越来越与伟大的吠檀多学说具有更多的同一性、一致性,欧洲的实用主义哲学将用喜马拉雅山的雄鹰的翅膀装扮并武装自己。 斯宾诺莎、布莱克、尼采以及许多许多别的哲学家,都设想过一个超人的种族,这个种族应该在“民主”的鬼火把人类的命运引入泥坑(有一天,人类将迫不及待地渴望着从那个“民主”的沼泽中逃脱出去)时引导整个地球摆脱困境。印度人指出的是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通过这一道路,这些超人可以承担起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且我相信,西方人会逐步地、慢慢地认识到:对于哲学、科学,以及社会进步——一切关涉到人的日常生活的事物而言,只存在唯一的不可动摇的基础,那就是东方人所教导的人类自身的神性,那个人类所具有的、从未被充分地、彻底地遵循的神性。 这是预言,并且那些沉湎在各自信仰中的人会耻笑这种可能性。然而,即使是这些人,也应能从我所追溯描绘的轮廓之中看到某些无可辩驳、确凿无误的东西,某些亘古永恒的东西的蛛丝马迹,就像迷雾中所看到的众神高踞于雷霆雨电之上的山峰一样。 我在斯里兰卡写这本书,置身在亚洲思想的汪洋大海之中,时刻被那些深邃的思想波浪所团团包围。这些亚洲思想正与西方的科学和商业交锋,相互竞争,互不相让,必欲驯服对方而后快。无论哪一方被征服了,都将是全世界的灾难。因为,未来的希望是东方和西方相互混合、融合而形成精神上的兄弟关系。在这种全新的关系之下,外在形式将变得毫无意义。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东西方需要各自克服的东西都还有很多。企盼着地平线下的那轮朝阳早早升起,是一切了解并热爱着东方和西方的人们的共同梦想和志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