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生林编写的《青藏高原生态变迁》根据大量野外考察资料和历史记载数据,通过对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客观而科学地探讨了整个青藏高原特别是西南部地区第四纪以来地质活动的规律。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近千年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了解读,力图展示青藏高原生态变迁的基本过程,预示未来发展趋向,为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质结构最为活跃、气候类型最为复杂的高原——青藏高原被地质学家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人类学家认为它是“生命禁区”,生物学家将其誉为“野生动植物王国”。青藏高原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故有“中华水塔”和“亚洲江源”之称,是人类除南、北极之外的最后一片净土。但在数万亿年的牛态变迁中,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类型使其成为地球上最原始、最敏感和最脆弱的生态区域,尤其足近百年来在得天独厚演变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共生态环境前所未有地持续恶化。据此,本书《青藏高原生态变迁》在阐述其自古以来生态变迁的同时,力求从历史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三方面探讨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诸多影响。
《青藏高原生态变迁》由马生林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