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李海燕、李红喜编著的《热分析实验》一共七章,第一章介绍了热分析基本的定义、术语、概念和标准,仪器分类、现状和发展,以及常用参考书;第二章介绍了热分析仪器的结构和组成、常用附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第三、四、五章分别介绍了常用热分析仪器(差热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仪、静态/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实验方法和图谱解读;第六章介绍了热分析仪器的综合表征和联用技术;第七章介绍了常见的热分析实验、仪器操作、注意事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热分析的组织和会议
二、热分析定义的演变
三、热力学基础
四、热变化的类型
五、热分析方法的分类
六、热分析的发展和现状
第二节 常用的热分析术语和标准
一、一般术语
二、标准测试方法
第三节 热分析常用参考书
一、中文参考书
二、外文原著
三、期刊
第二章 热分析仪器
第一节 热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单元
一、温度控制系统
二、测量系统
三、气氛控制系统
四、显示和数据处理系统
第二节 常用的热分析仪附件
一、制冷附件
二、压力附件
三、蒸发器、湿度控制附件
第三节 热分析仪器的检验和校正
一、计量要求
二、技术要求
三、计量管理
第三章 差热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第一节 差热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原理和结构
二、典型谱图及其解析
第二节 差示扫描量热法
一、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二、功率补偿式DSC的理论计算
三、典型的DSC曲线
四、DSC/DTA异常图谱解析
五、DSC新技术——T零(Tzero)、调制DSC(MDSC)和多频温度调制DSC(TOPEM)
第三节 差热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影响因素和实验方法
一、仪器因素
二、样品因素
三、实验条件的影响
四、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方法
第四章 热重法
第一节 热重法的理论基础
一、热天平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二、热重法典型谱图及其解析
第二节 热重法的影响因素和实验方法
一、仪器因素
二、样品因素
三、实验条件的影响
四、热重珐的实验方法
第五章 热机械分析(TMA和DMA)
第一节 静态热机械分析TMA的理论基础
和实验方法
一、基本原理和结构
二、操作模式
三、TMA典型谱图及解析
四、TMA实验方法
第二节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的理论基础
一、有关DMA的背景知识——高聚物的状态和表征力学性能的基本参数
二、DMA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三、DMA典型图谱及解析
第三节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的影响卤素和实验方法
一、仪器因素
二、样品因素
三、实验条件的影响
四、DMA实验方法
第六章 综合热分析和联用技术
第一节 玻璃化转变的表征
一、玻璃化转变以及不同热分析技术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实验方法
二、测试中的影响因素
三、几种测试技术的优缺点比较
第二节 催化剂的热分析表征
一、催化剂制备条件的选择
二、催化剂组成的确定
三、活性金属离子的配位状态及其分布
四、催化剂老化、中毒和失活机理的研究
五、吸附和表面反应机理的研究
六、固体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表征
一七、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第三节 橡胶老化的热分析研究方法
一、热重分析(TG)
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三、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四节 差热热重联用仪
一、差热热重联用仪的特点
二、差热热重联用仪的结构
三、关于联用仪中DTA的几点说明
第七章 常见的热分析实验
第一节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合物的熔点及结晶度
一、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卖验仪器和样品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七、注意事项
八、突发情况的处理
第二节 综合热分析(差热热重联用分析)实验
一、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及样品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七、注意事项
第三节 高分子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一、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和样品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七、注意事项
主要参考文献